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和意識形態創新 (北京)袁剛 中國自毛澤東去世後,鄧小平復出撥亂反正搞改革開放,清算極左思潮和路線,提出以 經濟建設為中心,搞市場經濟,30年來面貌大變。在經濟體制改革取得巨大成就,經濟連續 10多年高增長,綜合國力日益強大的當今中國,人們期盼政府中央順應時勢,啟動政治體制 改革,向憲政民主邁出切實的步伐,希望以胡錦濤為首的黨中央有新的思路新的舉措,開創 新的政治局面。 政治體制改革牽涉到意識形態 然而政治體制改革談何容易,不僅牽涉到執政黨的執政地位,而且牽涉到意識形態。在 中國,政治體制改革可以談論,鄧小平就講過在經濟體制改革的同時,也要改革政治體制。 但意識形態卻不能碰,成為最敏感的禁區。而不談論意識形態創新,政治體制改革祇能流於 空談或走形式。因為中國現行一整套政治體制都是與意識形態緊密相連,政教合一,共產黨 執政的合法性,並非通過民眾普選獲得,而是意識形態的規定。也正因為如此,談論政治體 制改革必須先論意識形態的創新,意識形態不創新,在中國搞政治體制改革是改不動的。 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毛澤東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 我們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主義是蘇聯「送」來的,連同一整套蘇聯模式的政治體制, 從孫中山提出「以俄為師」開始,蘇聯那一套「黨在國上」,以黨代政,黨政不分的「黨國」 體制,經由國共兩黨之手在中國逐步建立。中國共產黨是徹底的布爾什維克黨,曾受蘇聯控 制,1949年用暴力推翻國民黨建立紅色共和國,馬列主義於是成為全中國人民都必須頂禮膜 拜的意識形態,不僅政治體制照搬蘇聯,經濟體制也按蘇聯模式搞計劃經濟。毛澤東思想則 被稱為是馬列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全黨智慧的結晶。 到文化大革命毛澤東提出在意識形態領域對資產階級實行全面專政,此時的意識形態已完全 宗教化。粉碎極左的「四人幫」之後,新任總書記胡耀邦把過去那一套教條僵化的意識形態 批之為「假、大、空」。 鄧小平改革開放政策可以說是文革極左浩劫的反彈,所以又被稱為撥亂反正。但撥亂反 正首先遇到的就是意識形態障礙,鄧小平、胡耀邦等費了很大功夫開展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 唯一標準的討論,才突破重圍從對毛澤東的個人迷信中解放思想,開啟了改革。改革開放就 是突破舊的教條僵化意識形態,為中國謀求新的出路。中國的改革可以說就是從淡化馬列毛 高調意識形態開始的。 改革開放過程中意識形態的困擾和鬥爭 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意識形態的困擾和鬥爭十分激烈,以致每一項新的改革措施的提出, 都會遭到意識形態方面的質疑,最大阻力是來自黨的傳統意識形態。80年代初一些在文革浩 劫中遭受到殘酷迫害的老幹部,痛定思痛,大徹大悟,如文革前掌管意識形態的中宣部長陸 定一,文化部長周揚等,通過對文革的反思,由原先的極左意識形態的吹鼓手轉變為勇敢的 批判反省者,他們引進西方馬克思主義,倡導並支持了對人道主義及民主社會主義的討論, 特別是關於「異化」問題的討論。有人提出社會主義也存在異化,文革就是異化,這個討論 從馬克思主義內部突破僵化的舊教條,對蘇聯模式斯大林主義的黨政體制有深刻的批判反省, 為政治改革提出了民主的方向。但另一些老資格的黨內意識形態專家 ,如毛澤東的前秘書 胡喬木,劉少奇的前秘書鄧力群,則仍然堅守極左的馬列毛教條化的原教旨意識形態,把西 方馬克思主義說成是資產階級思想,人道主義及異化問題的討論被說成是西方資產階級的 「精神污染」,進而在全國範圍發起清除精神污染運動。毗鄰香港的改革開放 「特區」深 圳也被批得難以為繼,當時的總書記趙紫陽抵制了以原教旨主義者面目出現的老左派,提出 清除資產階級精神污染不包括經濟領域。 1987年中共「十三大」將鄧小平的改革路線概括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 個中心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取代了毛澤東時代長期堅持的「以階級鬥爭為綱」,高調意識 形態進一步被淡化。但鄧小平也提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鄧小平 反覆強調既要反對右,但更主要的是反對左,「發展是硬道理」。鄧小平不允許極左勢力干 擾改革的大方向,也不能容忍把改革說成是走資本主義道路,要排除右的干擾,不搞資產階 級自由化,不學西方的三權分立,堅持共產黨強有力的領導,推進中國的現代化建設。 務實的鄧小平提出市場經濟改革的方向,但姓「社」姓「資」的質疑馬上隨之而來,鄧 小平又突破教條,1992年在「南巡講話」明確指出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並非衡量社會主義和 資本主義的標準,提出對姓「社」姓「資」不爭論,埋頭苦幹一心一意搞建設。中國的改革 從破除「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到破除計劃經濟,馬列毛意識形態緊箍咒在經濟領域是一 步一步地被淡化消解。鄧小平將這條不同於蘇聯模式的市場經濟加社會主義的新路稱之為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市場社會主義。 鄧小平在上世紀80年代就談了很多政治體制改革的話題,並明確了民主法治的政改方向, 不搞一言堂要搞群言堂,聲言沒有民主就沒有現代化,並說政治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要 同步推進等。30年來經濟改革一路斬關奪將高歌猛進,突破計劃經濟體制搞市場經濟,加入 WTO融入世界市場體系,使國家經濟生活有聲有色充滿活力。但是政治體制改革甚至於行政 體制改革卻總是步步落後。從朱鎔基總理到溫家寶總理,上台主管國務時都面臨龐大的黨政 幹部體制,提出精簡機構,提高政府效能。但是機構減了人不減,工人下崗幹部卻不下崗, 機構減了過幾年又擴張膨脹,行政體制黨政不分,幹部特權任何人也撼不動。在市場經濟金 錢物慾刺激下,政府機關盛行各種不正之風,官員大批地貪污腐敗,上上下下普遍存在的弊 政牽涉到政治體制,不敢再追究下去,因為又涉及到意識形態的禁區。我國現行的黨政體制 仍舊是僵化的蘇聯模式。黨的核心統領政治局書記處,層層任命部長、書記、封疆大吏,雖 有人大、政協、民主黨派裝點門面,這套體制的合法性及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仍然是由 馬列主義意識形態來論證來支撐。經濟體制改了,但政治體制想改也不敢改,涉及到意識形 態。 中共對於意識形態的創新,反對教條主義並非不重視。隨著反對精神污染極左回潮失勢, 上世紀80年代後期中國思想理論界曾再度開放,在中共總書記趙紫陽和上海市黨政領導江澤 民、朱熔基等支持下,民間出現了新權威主義論說。新權威主義完全剝離了馬克思主義,中 國要學習的榜樣不再是社會主義的蘇聯,而是新崛起的東亞資本主義四小龍。以前被中共詆 毀看不起的「美帝傀儡」南韓樸正熙、台灣蔣經國政權的經濟騰飛,的確讓革命一輩子的中 共元老感到震撼。樸正熙、蔣經國、李光耀等都是政治上的獨裁者,但他們在經濟上放開, 並且用強有力的政治手腕推行自由市場經濟,使同樣受儒家文化熏陶過並曾貧窮落後的東方 四小塊樂土步入了現代化,令人刮目相看。這也是對社會主義中國最直接嚴重的挑戰。新權 威主義主張先經濟後政治,在經濟發展之後再進行民主化改革,強調轉型期的集權穩定與秩 序。鄧小平對此很欣賞,也用強力自上而下推行市場化改革。當改革出現動盪鄧小平感到威 權受到挑戰時,竟動用軍隊進行鎮壓。當然鄧小平也不否認民主,他在1992年南巡時曾說50 年以後大陸也可像香港一樣進行普選,但現在時機未到,這就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政 治與經濟。 中共意識形態開始創新 蘇聯東歐社會主義整體垮台對中共是又一次極大的震撼,中共承認國際共產主義已處於 低潮,90年代初搞了一陣子反對帝國主義「和平演變」,一時又強化左的意識形態宣傳灌輸 被鄧小平制止。鄧小平不想扛國際共運的大旗,埋頭搞好自己的經濟建設。江澤民主政後, 從上海帶來復旦大學新權威主義者王滬寧,提出「三個代表」,理論上突破了馬列限定的共 產黨祇代表先進工人階級利益的局限。左王鄧力群批評為不合馬列原理,但是卻切合中國當 今實際,擴大了共產黨的社會基礎並進一步淡化了階級鬥爭,可以團結更多的人來搞現代化 建設。 另一方面中共歷次黨代會也提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轉而激揚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由海 外港台再傳入的新儒家思想開始得到官方默許、認同、贊助。儒家提倡中庸之道、天人和諧、 為政以德,江澤民也提出「以德治國」。已故北京大學教授張岱年適時提出「綜合創新論」, 要把新儒學馬克思主義化。跨入新千年後中國政治穩定經濟高速增漲,中共完成了鄧後「第 三代」核心向「第四代」核心的權力平穩交接,但胡、溫又面臨完善市場經濟新秩序實現社 會均富的新難題,資本主義式的市場經濟在推動中國全民逐利拉動GDP大幅上升的同時,也 使社會出現貧富懸殊、失業激增、分配兩極化等不和諧現象,人民的滿意度在下滑。故胡、 溫上台後又有針對性地提出回歸社會主義公平,要使全社會享受改革的成果。2005年胡錦濤 總書記在提出道德教化「八榮八恥」警句之後,又提出了儒家化的「和諧治理」觀,要構建 和諧社會,應該說是中國社會轉型改革重要關頭中共理論指導思想意識形態再創新的開始。 中國向何處去?需不需要一個意識形態或者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意識形態?從上層中央到 下層民間不少人為此反思,胡錦濤上台明顯加強了意識形態控制,隱隱不公開地推行了許多 控制言論鉗制思想的措施,但在高科技互聯網日益發達的今天,效果祇能是負面的。在中國 近現代以來,加強意識形態控制從來就沒有獲得什麼好的結果,從蔣介石的「黨化」教育到 毛澤東的「文化革命」,最後都以失敗而告終!因為人的思想最終是控制不住的,控制住了 反倒意味著國家的落後民族的愚昧。文革初林彪說過:「中國有7億人口,沒有一個統一的 思想,行嗎?這個統一的思想就是毛澤東思想」。這句我們完全可以反過來講:「中國有7 億人口,祇有一個思想,行嗎?」林彪垮台後廣州出現的署名「李一哲」的大字報,就說中 國若祇有一個毛澤東思想,等於取消7億個大腦的思考。文革結束後中共也承認晚年毛澤東 的思想是錯誤的,引領億萬中國人民走上了一條極左錯誤的彎路。新加坡資政李光耀甚至說, 若中國當時不走彎路搞文革,早搞改革開放,則當時在亞洲崛起成為東方第一經濟強國的就 輪不到日本,中國早2、30年就崛起了。錯誤的意識形態引領中國走了幾十年的彎路,事實 證明此路不通,於是才有鄧小平撥亂反正搞改革。 改革的同時還要開放,不開放面向世界就沒有比較坐標,沒有開放,改革就不會成功。 開放不僅是經濟上打開國門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還要解放思想,允許思想文化的交流和政 治上的和平共處。開放還意味著放棄意識形態唯我獨尊地位,放鬆思想控制允許外來思想、 主義在中國自由傳播。其實現代中國許多主義、思想包括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都是舶來品, 五四時期北洋軍閥無力控制思想,才有了短暫的思想的自由和開放,開放對中國具有最偉大 的意義,正是開放才最深刻地改變了中國。但南北軍閥割據被國民革命軍統一後,思想自由 也被一個主義、一個政黨原則所取代,共產黨推翻國民黨後,意識形態的專一猶更甚之,使 思想重又回到封閉狀態。開放就是打破思想封閉,就是思想自由,經過不同思想的自由撞擊, 會讓中國人上上下下更聰明更自信,更清醒中國要走一條什麼樣的富國強民之路。開放就是 放棄意識形態獨尊,允許思想意識的多元,放棄傳統的「廢黜百家,獨尊儒術」,而真正做 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中國共產黨在意識形態方面也的確做了許多創新工作,吸收了市場資本主義和新儒家許 多思想,但仍然不遺餘力地維持意識形態獨尊,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並仍然以馬列主義教 條來維繫政權的合法性。胡錦濤一上台就搞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簡稱「保先」 運動,而所謂先進不先進,並非自己說了算,要看實際施政中的表現。黨員的先進性是意識 形態規定的而非實際。「保先」雖然陳腐空洞,但在官僚主義腐敗盛行的黨員幹部中加強一 些道德自律教育,多少還有點意義。 中國政治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有很大反差 現在的問題是,改革開放30經濟體制改革力度很大,政治體制改革卻光打雷不下雨,經 濟基礎已是市場經濟,中國政府費盡心力要求西方各國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但政治體 制卻仍舊保持蘇聯黨政模式。這套落後的政治體制連蘇聯自己都拋棄了,中國卻仍堅持「四 項基本原則」,實際上就是堅持蘇聯模式的政治體制,這就使政治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出現 很大反差,出現了春秋時代「禮崩樂壞」孔子所說的「名不正,言不順」的狀況。私有、失 業等被馬克思定為剝削階級資本主義的專利,如今在中國私營企業卻名之為民營企業,私有 經濟名之為「非公有經濟」,失業十分嚴重卻又名之曰「下崗」。馬克思列寧批判資產階級 官僚和警察,中國把所有官改稱之為幹部,警察改稱民警,以示與資產階級不一樣。錢也改 稱人民幣,似乎與馬克思批判過的商品貨幣關係不相干。政治等許多領域特別是意識形態上 仍生怕被看作是資本主義。 舉一個實例,世界首富美國的比爾。蓋茨在中國投資辦公司大把大把賺中國人的錢,讓 中國政府欣喜,但當這位全球最大資本家要在中國申請辦慈善基金會,用他賺到的錢反饋中 國救助弱勢群體時,則讓中國政府為難。因為宣傳部門長期向人民灌輸的都是資本家剝削階 級是如何腐朽心黑,共產黨才是救助貧窮民眾的「親爹娘」,現在資本家不但不黑,反而極 其善良,而且象比爾。蓋茨這樣的資本家數量還不少。中國共產黨成立之時的世界首富洛克 菲勒家族也有慈善基金會,著名的北京房山古猿人化石發掘,就是得到洛克菲勒基金資助而 得以進行的。這樣的資本家不是越多越好嗎?但這對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卻是顛覆性的,黨的 宣傳部門不顧事實對國內外資本家進行了大量妖魔化,然而現在為發展經濟引進外資又畢恭 畢敬地請海外資本家進來,這就使中共在意識形態上處於極端矛盾尷尬的地位。蓋茨聲稱僅 給自己兩個孩子各留一千萬美元,其巨大財富將全部反饋給社會,包括印度、非洲各國都設 立了蓋茨的慈善基金分會,獲得了幾十億美元的慈善款,中國政府限於意識形態的尷尬卻不 敢接受,不敢批准蓋茨在中國設立慈善基金會,怕的就是顛覆中國的意識形態。外國資本家 來賺中國人的錢歡迎,給錢救助中國窮人則不要,要給錢祇能給中國政府,而絕不允許善良 的資本家把錢直接送到需要救助的貧苦百姓手中,以免人民誤以為資本家偉大而黨不偉大, 這又成何體統?農村現代化建設也美其名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學習的榜樣居然是資本 主義韓國的新村建設。新村就新村,有什麼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之分呢?要搞市場經濟又避 諱資本主義,祇能是名不正言不順了,既不合馬列本本教條,又不合現實實際,深究起來, 政府就難堪。其實,若農村真能建成美國式資本主義大農場,中國農業的現代化也就實現了。 由此看來,在中國政治體制與意識形態緊密結合,政教合一,意識形態仍然作為愚民工具, 可以指鹿為馬,「定黑白於一尊」,成為改革的攔路虎。意識形態的話語解釋權祇能屬於黨 中央,而絕不允許民間觸動。而意識形態不鬆動,在當代中國政治體制也就難以有實質性的 革新。所以,我認為政治體制改革必伴之以意識形態的創新,甚至意識形態創新更為緊迫。 意識形態創新是政治體制改革的前奏,先進行意識形態創新也可減少政治體制改革的阻 力和成本。當然,政治體制改革和意識形態創新絕對不是推翻共產黨,因為憲政多元政治格 局中必須容許左中左甚至極左的存在,且共產黨的統治地位是歷史形成的,雖然武力決勝負 但仍可以說是歷史選擇。國民黨也以俄為師很專制,雖然說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言過其 實,但搞垮了重來天下大亂,遭殃的仍然是百姓,所以有秩序的漸進改革才是當今中國的最 佳選擇。但共產黨也要拋棄陳腐的舊觀念舊理論,從實際出發創新意識形態和改革政治制度。 共產黨應繼續改革與開放,步子邁得更大一些,中國是有希望的。我們也應體諒到共產黨改 革派也有難處,在左右夾擊下鄧小平提出「不爭論」已經很不容易,如今胡錦濤的權力地位 也沒有達到敢於觸動黨政官僚既得利益階層的地步。上層對於意識形態的謹慎和顧忌超過下 面民眾,否則講錯一句話都會被人揪住辮子認為是離經叛道,招致胡耀邦式的下台。共產黨 執政的合法性本來就來自意識形態,所以對資產階級自由化「手軟」,就可能在黨內站不住 腳。所以改革政治制度特別是意識形態創新要格外小心,要循序漸進。令人驚喜的是,我們 注意到中共宣傳口意識形態部門最近有一個提法有了微妙的變化,以前說毛澤東思想是馬列 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現在鄧小平理論則被說成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表 面上看提法似乎差不多,但內涵可以說有了根本變化,馬列主義是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 遍真理?歷史和鐵的事實已經證明不是!不提「普遍真理」而提「中國化」,就是要發展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我認為這是中共意識形態創新邁出的重要一步。 更令人高興的是,《物權法》這個保護私有財產的法律經多次反覆,終於在2007年春 「兩會」中獲通過,說明中國私有化市場經濟的改革已沒有回頭路可走!祇要仔細考察一下 這幾十年來的改革路程,我們就會發現,鄧小平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與馬列主義、毛澤東 思想的原則相去已越來越遠,雖然仍打馬列毛旗號,但賣的是不同的藥。馬克思主義以剷除 私有制,埋葬資本主義為宗旨。列寧主義更是認定資本主義已垂死,無產階級到了最後革命 的關頭。馬列主義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學說,要整個地推翻資產階級消滅剝削,為達目的不惜 使用暴力和專政。有人以《共產黨宣言》中有「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 件」一語,將馬克思主義自由主義化人道主義化,是不通的。君未見《共產黨宣言》中豪邁 的結束語:「共產黨人不屑於隱瞞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他們公開宣佈:他們的目的祇有用暴 力推翻全部現存的社會制度才能達到。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 個革命中失去的祇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我認為這句話才真正體現了馬克思 主義的實質,馬克思明確無誤地宣稱無產階級是資本主義的「掘墓人」,資產階級的滅亡和 無產階級的勝利,作為歷史「規律」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馬克思所描述的那場偉大的革命, 經過100多年的試驗,現在有誰還會相信能真正成功? 中共在意識形態上應當有所突破 其實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完全可不以實現共產主義為目標,無所謂初級和高級階段, 社會主義追求公平,資本主義追求效率,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都有價值,不存在「否定之 否定」的取代關係,都是人類文明發展的手段和成果。搞市場經濟當然就是恢復資本主義商 品貨幣金融股票等辦法,以市場為手段搞活和發展經濟,這在中國已取得良好的效果。至於 是不是馬列主義,又有何妨有什麼了不起呢?鄧小平理論雖遠離了馬列主義宗旨,但卻更切 合中國實際,既追求效率又仍然追求公平正義,怎麼說來還應該是一種社會主義,是一種不 同於蘇聯模式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胡錦濤提出「構建和諧 社會」,也都與馬列基本原理及其鬥爭哲學相差萬里,是對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發展。當然, 創新改革仍要繼續,要逐漸適應社會經濟的發展利益的多元,使意識形態更加開放更加兼容 並包,並不失時機有步驟地推行政治體制的改革。 從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來看,50年前蘇共「二十大」赫魯曉夫非斯大林化後開始了改革, 與美國搞緩和,也提出和平共處、和平競賽、和平演變,少搞對抗,即所謂「三和一少」, 又提出「全民黨」、「全民國家」,合稱為「三和兩全」。赫魯嘵夫的論調實際上與「三個 代表」、構建「和諧社會」差不多,就是由「斗」轉向「和」,求和平發展達致和諧。經濟 上赫魯曉夫也搞自由市場自留地,工廠搞物質刺激,他的改革實際上為後來所有社會主義國 家改革開了頭,指了路。但這一切改革當時都被極左的毛澤東批為階級調和、修正主義,後 赫魯曉夫又被蘇聯內部官僚集團逼下台,使蘇聯改革中斷。勃烈日涅夫不改革但也喪失了社 會主義信仰,他心理明白社會主義戰勝資本主義是空話,卻把堅守意識形態當著維護既得利 益的法寶,因循守舊,使蘇聯在與美國的「和平競賽」中敗下陣來,直到蘇聯東歐社會主義 國家陣容全部垮台。取代資本主義剷除私有制實現共產主義,蘇聯做不到,中國也做不到。 馬列主義不中用,用之於中國除了幫助國共兩黨爭權奪權外,也沒有什麼實效,特別是和馬 列意識形態捆綁在一起的由蘇聯輸出的列寧斯大林模式的黨政體系政治制度,現在更成了仍 標榜空洞馬列主義意識形態的中國的改革難題,成為主持改革的鄧小平接班人的負擔。高調 馬列理論與發展著的客觀現實已嚴重脫離。所謂發展馬列主義,祇能是拋棄馬列主義,更多 地吸納資本主義因素。 我們期待即將召開的中共十七大在意識形態上能有所突破,政治上突破已宣告失敗的蘇 聯模式。馬列主義的鬥爭哲學,社會主義取代資本主義,公有制取代私有制,世界革命無產 階級專政等一整套學說,早已為歷史事實證明無效,為什麼還要強迫13億中國人民頂禮膜拜 呢?鄧小平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大力吸收了市場資本主義因素,現在胡錦濤提出構建和諧 社會又吸收了許多儒家思想,中共高層領導近來多次在公開場合引用孔孟之道,對農民等弱 勢群體講「仁政」,並說傳統文化是中國的軟實力。講和諧求中庸弘中道成為中共意識形態 創新的新方向,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應該繼續吸收古今中外一切優秀的思想文化資源,進 一步摒棄馬、列、毛鬥爭哲學及張揚暴力的共產主義,在鄧小平市場社會主義理論的基礎上, 發展兼容並包允許不同政見「和而不同」的和諧社會主義。既講和諧,就應更加開明,放鬆 思想控制,上下妥協,讓民間也有思想探索發展的空間,共同和諧地討論中國的前途。在市 場經濟全球化時代,我們沒有必要用別人「送」來且自己也拋棄了的超驗的理論來指導我們 改革,而是反過來應從改革的實踐中總結抽像出新的理論來昭示未來。如果中國共產黨在思 想理論意識形態創新上能有所突破,更寬容更有自主性,則政治體制改革的許多難題其實也 就迎刃而解,中國必將迎來更深入更偉大的改革時代! (2007年4月15日稿)(本文作者為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