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乎,抑或「敗家」? (廣州) 高 標 有報道表明,中國的國有資產正以每天一億元的速度流失。自八十年代早期計起 ,大約有五千億元國有資產化為烏有,消失於「無形」。 乍聽起來,令人心驚膽跳。當大官的,自然義憤填膺,紛紛親自督導各種「截流 」措施,當平民的,則是萬分惋惜,並且私下納悶,這是咋搞的? 而經濟學家們則扯破喉嚨大聲怨道:目前的高通脹,有很大部分原因是「流失」 造成的。不信嗎?請看如下邏輯:「流失」了的國有資產部分變成了某種購買力, 但並沒有部分變成商品。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政府會「慷慨」地通過財政撥款或 銀行「贈款」去填補這種「流失」,從而又創造了新的購買力,再從而「再創造」 了通脹。 「軍師」們紛紛出謀策劃,總要堵住這種國有資產的流失才對呀。 財政部的音量最大,他們提出了一個看上去十分「健全」的方案,對國有資產做 好核資,產權界定、資產評估、產權登記等工作,這還不夠保險,還要加上國有資 產保值增值指標體系和資產統計報告制度,林林總總,可謂萬無一失了。 中國有句老話:人是活的,物是死的。國有資產落到「敗家子」手中,再穩妥的 保值方案都形同虛設。 國有企業虧損了,上百張嘴等著吃飯,習慣當「父母官」的政府能「見死不救」 嗎? 國家的撥款到了,為了提高職工福利,為了「安定團結」,公產私分了,你能說 什麼呢? 外商來談合資,個體戶來談承包,壓價換回扣,補充補充低工資與高職位的「差 價」,你能說沒道理(歪理)? 國有資產流失得實在太多,太不像話了。各種統計報表攤上來,確確實實證明了 管理不善,那又怎麼樣?「李總是黃局介紹來的」,「黃局是陳廳親自培養提拔的 」,「陳廳是張司的知交」、「張司是老一輩革命家的後代」…… 結果,還是以每天一個億流失著,手心手背都是肉,「父母官」怎好對「敗家子 」下狠心呢。 結果的結果是,當大廈出現了大裂縫,顯示出要塌下來的跡象時,人們才如夢初 醒,但是還懷揣一絲希望:還不至於吧? 真的要流失到一滴血都不剩的時候嗎? 讀者不禁會問:出路在哪裡? 筆者愚見是:國有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任聘面向社會,堅決杜絕「近親通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