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社會民主主義的繞口令 劉國凱 最近有關社會民主主義的討論相當活絡,但有些討論或題文分離,或糾纏混沌,或經院 哲學式,以至效果不彰。筆者多年閱讀有關書籍略有心得。現不端冒昧,簡陳一、二,討教 於各方朋友。本文也可以說是對民主主義、社會主義、社會民主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社會 主義民主這些讀來似乎是一種繞口令的名詞的一種解析。 一、社會民主主義是民主主義的繼承和昇華 民主主義的資格比社會民主主義老。它在18世紀的歐洲啟蒙運動中就廣為流傳。其代表 人物有孟德斯鳩(三權分立論之首創者)、伏爾泰、狄德羅、盧梭。而社會民主主義則遲至 19世紀中葉才顯露其身軀。 作為專制主義的對立物出現的民主主義,其涵義祇在政治領域內。它以推翻皇帝和封建 貴族的特權統治為訴求。它要求建立一套選舉制度。平民都擁有選舉權,並通過選舉把社會 公權力交給多數選舉人所信任的人。在以推翻皇帝和封建貴族的特權統治為訴求的鬥爭中, 企業主階級和勞工階級是站在一起的。因為他們都同屬被皇族、貴族特權所壓搾的「第三等 級」。可是,在封建特權被推翻、選舉機制逐步建立後,企業主階級和勞工階級之間的矛盾 就浮出水面了。這就是社會財富的分配問題。 民主主義不管社會財富的分配問題。它認為包括社會財富分配在內的經濟問題都不是社 會公權力應予過問的。它認為,掙脫了貴族特權的自由競爭的資本主義運動程式有著無限的 激活力,使每個人的潛能都得到最大化的發揮。它深信,自由資本主義有一雙看不見的手把 社會經濟安排得十分妥當。社會上哪種物資短缺,哪種物資的價格就會升高,於是自然就有 人去生產牟利,反之亦然。 但是,這種從民主主義派生出來的經濟自由主義妄顧了自由競爭、潛能盡發的資本主義 運動程式中包含有物競天擇、弱肉強食的森林法則。自由資本主義的運動程式必然會使社會 財富不斷地甚至是幾何級數地向少數人手上集中。而在金融資本介入經濟運作後,財富的積 累甚至與組織社會生產都毫不相關。企業主階層的創業辛勞和專業知識在金融巨頭的抄作面 前都黯然失色。 勞工階層不滿在辛勤勞作之後(這也可視為潛能的盡量發揮)祇獲得貧瘠的生活,而資 產階級則相對富裕甚至非常闊綽。他們要求改變這種社會財富分配不合理的現象。在19世紀 70年代以前,這種要求曾以布朗基主義的暴力革命表現出來。而在19世紀80年代以後,這種 要求則表現為社會民主主義的和平改革主張。 因此,可以歸納說:社會民主主義的涵義並不祇在政治領域內,它還深深地涉及經濟領 域。它認為,一個美好的社會,不但是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還要使社會財富較公正地在 各社會群體中分配。在民主制度還不完善的時候,社會民主主義有兩個訴求,一是實現完善 的民主制度,二是實現社會財富的相對公正的分配。在民主制度已臻於完善後,社會民主主 義就祇有第二個訴求。無庸置疑,社會民主主義與民主主義有關聯,但比民主主義更深化。 換言之,社會民主主義是在囊括了民主主義所有的政治訴求後,還昇華到一個更高的層面。 當今西方民主社會中的右翼政治勢力(以英國保守黨、美國共和黨為代表)理念止於民 主主義。它們比較漠視勞工階層的利益,強調效率忽視公正。整個經濟政策的基點向大資產 階級傾斜。例如美國共和黨竟提出動議取消遺產稅。而西方民主社會的左翼(社會黨體系) 則正相反。美國民主黨雖未正式加入社會黨國際,但其理念是接近的。不過在西方民主社會 中,有時右翼為了爭取選票也會向勞工階層示好。而有時左翼因同樣原因亦會收起一些鋒芒, 向社會上層妥協。社會民主主義與人道資本主義在接近趨同。有時界限已相當模糊。 有人對社會民主主義深感疑慮。原因是對在民主主義前面加了個「社會」 一詞而耿耿 於懷。他們的思路是把社會民主主義等同於社會主義民主。從中文結構來看,「社會民主主 義」 和「社會主義民主」都是由6個相同的中文字,祇是排列不同罷了,殊不知這不同的排 列中大有周章。 二、共產黨的「社會主義民主」是民主主義的對立物 關於社會民主主義的內涵上面已簡述了。社會主義民主又是是什麼呢?可以說社會主義 民主這個蘇共和中共慣用的詞與民主風馬牛不相及!而且豈止是不相及,根本就是完全對立 的。即使按照蘇共、中共自己的說法亦都已明白無誤表達了這種對立。共產黨說社會主義民 主就是無產階級專政,社會主義民主是對人民實行民主,對階級敵人實行專政。這種既有民 主,又有專政的結合就是社會主義民主,也就是無產階級專政。 表面上聽起來似乎言之有理,然而關鍵在於任何一個人是屬於人民還是屬於階級敵人, 究竟如何判定?誰來判定?歷史事實說明判定權在共產黨,判定標準在於共產黨對某個人或 某個社會群體的好惡。任何一個人及任何一個社會群體,祇要他及他們被共產黨視為逆類或 潛在的逆類,共產黨就可以即時剝奪其人民的資格,把他及他們打入階級敵人的範疇,對其 實行專政。這就是共產黨的社會主義民主,又稱無產階級專政的全部奧秘。 稍作比較就可以明瞭,社會民主主義與社會主義民主是如何的天淵之別、截然不同。社 會民主主義是一種理念的表述,社會主義民主則是一種社會制度。社會民主主義的理念落實 於實際,首先是要在政治層面實行完善的民主制度,繼而要求在經濟層面上盡量做到社會財 富相對公正的分配。而社會主義民主則是披著民主外衣的專政制度由共產黨在20世紀進行的 復辟。 但是,有必要強調指出的是,就如社會主義這個詞被共產黨盜用、塗污得面目全非一樣, 社會主義民主就其字面而言,不應該是一種猙獰的惡獸。社會主義一詞是伴隨著歐文的人道 企業的試驗走入社會。它的原始涵義是十分美好的。可是經過蘇共、中共這麼多年的盜用, 許多人一聽到社會主義就倒胃口,乃至發抖。社會主義民主也是如此,由於共產黨打著社會 主義民主實施殘酷的政治迫害,就使社會主義民主特定的實際內容遠遠離開了它字面上的涵 義。正由於這樣,我才在標題的「社會主義民主」 前加上「共產黨的」 4個字 .這是在向 朋友們說,請不要對掛在共產黨嘴上的「社會主義民主」 那個東西從字面義上去鑽牛角尖, 否則就會陷入毫無意義的經院哲學式的爭論中。 三、共產黨的社會主義民主的來由 共產黨社會主義民主的產生有著一定的社會根源。 無論是17世紀的英國民主革命還是18世紀的法國民主革命,都沒有立即造就完善的民主 制度。第三等級中資產階級是主導者。在民主革命成功後,主導社會政權的資產階級並沒有 兌現承諾。普選權、自由結社權、集會遊行權等都被擱置、閹割或以種種方式推延。例如用 財產擁有量來決定選舉權的擁有與否,其結果是絕大多數勞工階層被褫奪了選舉權。 這種情況延宕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如英國從1688年「光榮革命」 到1832年長達一百幾 十年裡,選舉權被強力壓縮。至18世紀中葉英國約800萬人口中祇有15萬人有選舉權。19世 紀30年代,全英約3000萬人口中祇有43萬人有選舉權。1832年實行選舉制度改革,放鬆財產 擁有量的限制,選民人數擴大至63萬人。勞工階級還是全部被排除在選舉之外。為此,英國 勞工階級在40年代舉行過3次要求普選權的憲章運動。1867年英國實行第二次選舉制改革, 再次放鬆財產擁有量的限制,選民人數增至250萬。直到19世紀80年代,歐洲各國資產階級 主導的政權才最終明白不能再繼續把勞工階級排除在政權之外,不能再漠視勞工階級生活的 疾苦,否則社會將處於分裂、對立乃至無休止的動盪之中。從那時開始,歐洲各國的普選權 迅速普及。如英國在1884年實行第三次選舉制度的改革,選民增至450萬,基本普及了成年 男子的選舉權。而且歐洲各國還紛紛制定保障勞工階級直接利益的各種社會福利法規。而以 和平演進手段來改革資本主義社會弊端的社會民主主義也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迅速成長 起來。 20世紀初年,也就是在歐洲各國資產階級主導的政權已經大徹大悟,將其政權向全社會 開放達一代人之久時,在歐洲的鄉村——俄國崛起了一支名叫社會民主工黨的組織(1889年 成立,1903年分裂為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布爾什維克為了在俄國實行暴力革命路線, 無視歐洲各國早已迅速走上民主軌道的事實,硬把19世紀中葉以前歐洲各國資產階級主導的 政權沒有實行完善民主制度的情況說成是現今仍然如此並將永遠如此。它還把曾經不完善的 民主制度冠以一個「資產階級」 的前綴,稱之為「殘缺不全的」「資產階級民主」( 列寧 語) ,接著說他們共產黨(1918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爾什維克派改名共產黨)實行的才 是比「資產階級民主」 要民主百萬倍的「無產階級民主」,也就是亦被稱之為的「社會主 義民主」 .說來,共產黨的宗師列寧是鑽了一個大空子,玩了一個障眼法。他把已被資產階 級否決了的過去,說成是資產階級一直堅持到今時的現在。然後再理直氣壯地兜售他的貨色。 而他的貨色其實是比以前資產階級的貨色還要劣質千萬倍的貨色。 19世紀80年代以前的「資產階級民主」 即使是「殘缺不全的」,但它終歸還是有民主, 是民主多與少的問題。祇要不訴諸暴力,殘缺不全的「資產階級民主」容許政治異議的存在。 甚至對聲勢浩大的憲章運動它都予以容忍。絕不把這些大規模的街頭運動定為「動亂」 、 「暴亂」 ,更不予以武裝鎮壓。 可是,在實行共產黨的、據說是比「殘缺不全」的「資產階級民主」 要民主千萬倍的 社會主義民主的國度裡,卻層出不窮地以武力鎮壓屠殺政治異議者和非暴力街頭運動。從波 茲南到格但斯克;從布加勒斯特中央大樓到北京東西長安街,和平集會的民眾血流成河! 時至今日,在民主社會主義的辯論中,還有文人學士操著上世紀中葉的政治套語行話, 強辯中共實行的社會主義民主無比優越云云,使人感到他們已被當權者收買到心智淪喪到何 等地步! 四、幾句補充話 關於社會主義、社會民主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民主等的辯論,就民主營壘內 部而言,其實很多時候祇是來源於理論知識和歷史知識的缺乏。許多朋友並沒看什麼有關書 籍,僅憑想像就來議論一通,於是原本簡單的問題就越搞越複雜。 歷史書籍,尤其是社會理論書籍是相當枯燥的。許多人看幾頁就會放下。祇有那些懷著 強烈使命感的人才會鍥而不捨地鑽研下去。 前些天在香港舉行社會民主主義研討會。有位朋友一再提問社會民主主義與民主社會主 義之不同。由於發言時間有限,我無法題外詳答。回紐約後,立刻撰一段題為「社會主義、 社會民主主義、民主社會主義之簡略脈絡」 的短文發給他。結合本文,算是對社會主義、 民主主義、社會民主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民主這幾個近似繞口令的政治名詞作一 簡單扼要、又面面俱到的詮譯,並以此請教各方朋友。 1834年法國聖西門學派的勒魯在他與雷諾合編的《新百科全書》上發表「論個人主義與 社會主義」 一文。不久雷諾也出版了一部名為《論改革派和現代社會主義》一書,社會主 義一詞由此廣為流傳。勒魯和雷諾並被視為「社會主義」 一詞的首創者。 其實,在此之前的1832年,在聖西門學派主辦的《地球》雜誌上,已有文章把社會主義 解釋為人與人有組織的關係。而「社會主義」 一詞最早是出現在1827年英國歐文主義者主 辦的雜誌《合作》上。1935年,歐文在英國組織「社會主義研究會」 .1840年,這個研究會 出版《社會主義或理性社會制度》一書。 顯然,在那個時代,「社會主義」 是一群社會改革者心目中理想的社會形態。這種社 會理性和諧,沒有企業主與勞工之間激烈的矛盾和衝突。然而,這也同時意味著「社會主義」 一詞在那個時代還不是一種政治制度,更不是一種變革社會的手段和方式。 社會民主主義一詞出現得比社會主義要遲。1848年,德國的社會改革者司徒盧威自稱社 會民主主義者。1849年初,斯蒂凡創辦《博愛報》,也自稱社會民主主義者。1849年9月, 馬克思、恩格斯在倫敦組織「社會民主主義德國流亡者委員會」 ,這些就是社會民主主義 最早的版本。顯然「社會民主主義」與早先出現的「社會主義」 不同。它不再僅僅是一種 理想中的社會形態,而是一種變革社會的途徑、方式。 那麼這個途徑和方式是怎樣的呢?在20多年後馬克思、恩格斯拒不承認自己是社會民主 主義者時對社會民主主義作了這樣的詮譯。馬克思說:「無產階級的社會要求失去革命鋒芒 而獲得了民主主義色彩,小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要求失去了純政治的形式而獲得了社會主義 的色彩。這樣就產生了社會民主派。社會民主派的特殊性質表現在它要求民主共和制度並不 是為了消滅兩極,即資本和僱傭制度,而是為了緩和資本和僱用勞動的對抗使之變得協調起 來,是以民主主義的方法來改造社會。」恩格斯補充說:「而我們的利益和任務卻是要不斷 地進行革命,直到把一切大大小小的有產階級統治消滅掉,直到無產階級取得國家政權。」 應該說,馬克思、恩格斯對社會民主主義改造社會的方法途徑的詮譯是相當準確的。 那麼民主社會主義又是怎麼得來的呢?民主社會主義一詞首創於德國社會民主黨的創始 人之一威廉。李卜克內西。1888他在一篇文章中說:「民主社會主義深信政治問題和社會問 題有著緊密的關係。」但在此之後,民主社會主義一詞幾乎被人們遺忘。直到大半個世紀後, 第二國際的後裔社會黨國際在1951年成立時,在其綱領《法蘭克福聲明》中,將其思想體系 表述為民主社會主義。此後,社會民主主義與民主社會主義互用、通用。在偏重於歷史淵源 時,多稱社會民主主義。在偏重實際政治鬥爭時多稱民主社會主義。因為歐洲民主社會的右 翼政治勢力為了在中間選民中爭取選票,總是竭力把社會民主黨抹黑為蘇共、中共的同類, 說社會民主主義與蘇共、中共奉行的社會主義是一回事。在這種情況下,為了表明自己的理 念與蘇共、中共的根本區別,歐洲各社會民主主義政黨遂將其奉行的理念稱之為民主社會主 義,以與蘇共、中共的專制社會主義相區別。 這其實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就其社會主義的原意來說,社會主義就意味著民主。但由於 一度強大的蘇共,和現在表面上仍然強大的中共仍然在唱著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的調子,迫使歐洲社會民主黨為了在選戰中不致被右翼抹黑,失去中間選民的選票,而將其 理念表述為民主社會主義。這樣一來,倒好像社會主義一詞沒有民主的本意了。 在「蘇東波」之後的今天,歐洲社會民主黨又有多用社會民主主義一詞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