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治改革可能性探究 劉國凱 一、高階政治改革與低階政治改革 中共十七大落幕。許多人都在從新科中共最高權力集團的構成;從十七大相關文件的宣 示,來對中共今後的政治走向作某一程度的預測了。十七大之後中共是否會進行政治改革? 對此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筆者亦略抒己見,供各有志於中國民主事業的朋友們參考。 當今中共政權雖不似毛時代那麼殘酷血腥,沒有再搞「急風暴雨式的階級鬥爭」 ,沒 有動輒把大量的無辜民眾打成右派、反革命。但是作為一個專制政治的特質和表現仍然存在。 這就是壟斷執政權,把軍隊緊緊抓在自己一黨手中,以黨軍為保鏢來壟斷執政權。緊緊控制 司法,以顛覆國家政權罪把僅以言論批評專制政治的民眾投入監獄.實行黨禁,不允許任何 否定一黨專制的政黨合法存在。控制新聞媒體和出版以及互聯網,以阻止民主思想的傳播。 緊緊控制選舉,把從中央到地方最低一級的鄉鎮行政長官的任命權都抓在共產黨手中…… 相對於民主政治,以上內容都在必須予以革除之列。然而,政治改革也不必一步到位。 實現多黨並存競爭執政權;民選各級行政長官;軍隊國家化;三權分離等是高階政治改革, 實現它即徹底終結共產黨的政治制度,共產黨對此會拚死抗拒。 政治改革也可祇做低階內容。就是放鬆對新聞媒體、互聯網的控制,不以言治罪。但是 即使這低階的改革,共產黨也未必會去做。有些人說胡錦濤的政治報告中61處提到民主,故 看來胡錦濤還是有實行民主的願望。這種估計純粹是一廂情願。十六大政治報告中江澤民還 95處提到民主,江澤民實行民主了嗎?十六大剛開完,民主兩字的墨跡未乾江澤民就重判了 新青年學會。 二、中共領導層不會進行政治改革之原因 我對當今中共領導層是否進行政治改革持相當不樂觀的態度。這可從主觀素質和客觀條 件兩方面去考察。 (一) 主觀上中共第三代領導群體不具政治改革的民主氣魄 一種流行的說法是當今胡溫等是中共第四代領導,這其實相當偏頗.應該說當今中共領 導層是中共第三代。 中共第一代為中共初創期參加的一代。它包括創始群體和北伐時期的參加者。從毛劉周 朱到王明、博古、鄧小平、林彪、陳雲、薄一波……其出生年限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至 今這一代已全部進入歷史。(99歲的肖克老上將可能是唯一的在世者) .中共第二代是從北 伐之後到中共1949年建政之前的參加者。從胡耀邦、趙紫陽、李銳、胡績偉到鄧力群、喬石、 江澤民……其出生年限在20世紀10年代初到20年代末。這一代未及參與創始和北伐。依其年 歲的大小分別於井岡山時期、長征、抗日戰爭時期及所謂的解放戰爭時期投身中共行列。這 一代人是中共革命的主幹力量。第三代是中共建政之後的參加者們。換言之,這一代沒有為 中共建政打過江山。其出生年限在30年代初到40年代末。其最年長者大概是是出生於1935年 的羅干。1942年出生的胡、溫;1944年出生的李長春、1946年出生的張德江等都屬於這個群 體.這樣的分法既較符合人類的壽命代際(20年左右為一代) ,也符合各代所包含的政治內 容。第一代可簡稱為元老代;第二代可簡稱為主幹代;第三代可簡稱為突升代。關於第三代 簡稱的來源下面將作具體說明。 中共第一代背負著共產黨元老的招牌,這光耀而沉重的招牌壓碎了他們即或曾有的民主 因子。並且他們又順次作息在毛澤東、鄧小平兩屆專制權威之下,一切民主思想都沒有露頭 的空間.如謝覺哉很早就提出要防止把馬克思主義變成新舊約、可蘭經,即防止把馬克思主 義宗教化。這表明他是具有民主思想因子的。但是在進入毛時代後,謝覺哉們都極力自律噤 聲了。唯一能表達出若干民主意識的是出生於1906年並以90歲高齡去世的陸定一。在其生命 的最後幾年,他作出反思。提出懲治黨內腐敗須有外力;對於自由、平等、博愛不能採用否 定和「砸爛」 ,而是採用揚棄的辦法。然而從整體來說,中共元老代沒有民主。 中共第代二代大多也都離開了人世,尤其是其中的「兄長」 級——參加過井岡山鬥爭、 長征、和抗日的群體.其他在世的也大多在80高齡以上。目前這一代也都淡出了權力圈。中 共第二代是光譜斑駁的一代。它裡面既出了胡喬木、鄧力群那樣的「左王」 ,也出了胡耀 邦、趙紫陽、李銳、胡績偉、任仲夷、李慎之等有民主思想的傑出之士。 中共第二代——主幹代中的趙紫陽們思想中的民主意識不是憑空產生的。當年他們大多 是青年知識分子懷著熱烈理想投身中共隊列。那時中共把民主調門高唱入雲,斥責國民黨專 制,迷惑了許多熱血青年。而後當毛澤東們露出真實面目時,他們已深陷共產黨污濁的沼澤 不能自拔、更不能抗拒。拜賜年齡上的優勢使他們有時間走出毛的陰影,並得以在鄧也打著 改革旗號的年代裡釋放出壓抑多年的民主思想因子。可見他們民主意識的來源是有蹤可尋的。 趙紫陽更為典型。他出身地主家庭。用共產黨的行話來說是背叛剝削階級家庭參加革命。可 是在他為中共革命奮鬥時,父親卻在家鄉被鎮壓。趙紫陽懾於大勢,隱忍不發.但他數十年 過家鄉而不入境,則曲折地表達了他內心的悲憤。這些都在他於80年代初首創經濟改革,80 年代中後期力主政治改革中凝結出來。 本來大有希望的八九民主運動以悲劇收場,使主幹代中民主分子的理想化為烏有,主幹 代中的江澤民(1926年出生,1943年起參加共產黨的地下學生運動,1946年加入中共) 得 以出線.鄧小平的「四項基本原則」 與江澤民的「三個代表」 的綜合效應使中國走上權貴 資本主義的道路。民主從呼之欲來到愈退愈遠.幾年前,以胡溫為代表的中共第三代接過了 權柄。這些40年代出生的絲毫沒有「革命戰火資歷」 的人是怎樣步入中共高層、最高層的 呢? 80年代中、後期,鄧小平力主建立退休制度。那時,在中共第一代尚存人世者亦達耄耋 之年,第二代大多也壓在花甲線上時,破格提拔了一大批40歲上下的中青年幹部。他們原來 的級別往往祇是科級幹部甚至一般幹部,短短期間裡突升至廳級乃至部級,故這一代可稱之 為突升代。 如:文革前夕畢業於清華的胡錦濤1972年任水電部第4工程局813分局機關黨總支副書記, 屬科級幹部。熬了8年,到1980年,還祇升任甘肅省建委設計管理處副處長,提了半級,而 在大提拔風潮中連續晉陞,1984年就連跳幾級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 文革前夕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的溫家寶1971年任甘肅省地質局地質力學隊政治幹事,熬 了10年,至1981年才任甘肅省地質局副處長.而後幾年間,幾乎年年晉陞,5年後(1986年) 就高任中央辦公廳主任。 1949年出生的薄熙來1979年畢業於北大歷史系。1984年時還是中央辦公廳的一般幹部。 1988年突升至大連市委常委宣傳部長.1944年出生的李長春1966年畢業於哈工大。1975已任 遼寧省瀋陽市電器工業公司黨委常委,處級幹部。熬官六年原地踏步。1981年祇轉任遼寧省 瀋陽市機電工業局副局長.此後在大提拔風潮中,同樣6年,至1987年就升至遼寧省省 長.1945年出生的陳紹基1968年畢業於中山大學.1970年在任廣東省革委會保衛組當辦事員. 熬了12年,到1982年才升任廣東省公安廳辦公室副科長.此後幾年連續升級。僅四年後1986 年就官至廣東省公安廳副廳長兼省委政法委專職副書記兼秘書長.1944年出生的黃華華1968 年畢業於中山大學,1974年任廣東省煤礦機械廠革委會副主任。1982年開始政治起飛,任共 青團廣東省委副書記。1988年任中共廣東梅州市長.1992年任中共廣東省委常委、省委秘書 長.…… 大提拔風潮中什麼人被提拔呢?一般人都注意到了太子黨在第三代領導群體中的竄升。 這是毫無疑義的。陳雲早就說過:「還是我們自己的孩子可靠。」太子黨祇是同齡人中的數 萬分之一,而在十七屆中央政治局25名委員中,太子黨占7名。比率為28%.即太子黨出線率 是平民子弟的萬倍以上。 現在有必要探究的是,既然平民子弟被選拔者系鳳毛麟角,那麼什麼樣的平民子弟才會 被選拔呢?大致是這樣的貨色。一是乖乖牌;二是階級鬥爭風口浪尖上的表現優異者;當然 也可以是同時具有兩種成色。 乖乖牌類,胡、溫可算典型。他們都是學生黨員,雖讀理工科但都從事政治工作。胡在 校時已擔任政治輔導員.離校到甘肅水電部門後,擔任機關黨總支副書記。溫家寶離校到甘 肅地質部門後,擔任單位政治幹事。文革時期胡在清華、溫在地質學院。這兩間大學都是文 革中的突出者。清華「井岡山」 和地院「東方紅」 聞名全國。但胡、溫在那場軒然大波無 所作為。這無所作為在共產黨老伯樂的眼中看來正是不弄潮逐浪、不恃才張揚、有黨性、穩 重、踏實。這樣的青年人可以信任、容易駕馭、可堪托付。 再看看其他一些政治明星的履歷.李長春1969年哈工大畢業後分配到瀋陽開關廠做技術 員,1975年任瀋陽市電器工業公司革委會副主任。1944年出生的王樂泉1965年以「政治學徒」 編製參加「社教」 工作隊。1970年任山東省壽光侯鎮公社革委會常委,1975年任山東省壽 光縣革委會副主任。 1946年出生的張德江文革前是「知青」 .1970-1972年任吉林省汪清 縣革委會宣傳組幹事。1972年入延邊大學.1975年任延邊大學革委會副主任。…… 文革是一段被共產黨略去或改制的歷史。文革中的造反派青年,無論是學生還是工人, 都在1968年夏秋的大肅整中被懲治。接著在1970的一打三反和1971的清查「五一六」 中被 「新生紅色政權——革命委員會反覆清算。能在70年代上半期可在新生紅色政權——革命委 員會中任職的,都是文革時期(1966-1968年) 保皇(保共產黨各級領導、保軍區、保共產 黨統治秩序) 有功的、深得共產黨賞識的青年。李長春、王樂泉、張德江……就是其中的 佼佼者。 對此還可以筆者直接瞭解的廣州情況為例。 文革期間(1966-1968年) 廣州中山大學為全市、全省所最矚目的單位。中山大學的學 生造反派組織——「中大紅旗」全省聞名,執廣州造反運動之牛耳。該校保皇派學生組織— —「中山大學革命造反委員會」也是廣州保皇派的骨幹。1968年夏秋以後,「中大紅旗」 的頭頭們全部被肅整,背上「文革三種人」 的包袱,即使在80年代中青年知識分子大提拔 的潮流中也絕無陞遷希望。而保皇派學生組織「中山大學革命造反委員會」 的骨幹人物則 有截然不同的命運.他們大多受到重用,到各級革命委員會中去任職。其中佼佼者黃華華現 官至廣東省省長、陳紹基官至廣東省公安廳長、廣東政法委書記,這便是例證.鄧小平反覆 清算「文革三種人」 並不是清除所有在文革中「跳得高」 的青年,而是清除那些在文革中 「跳得高」 ,衝擊共產黨各級領導和政治秩序的平民子弟。而對另一些「跳得高」 ,起來 捍衛共產黨政治秩序的人則予以賞識、信用。因為他們是階級鬥爭風口浪尖上的表現優異者, 是和黨一條心的。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乖乖牌還是階級鬥爭風口浪尖上的表現優異者(不妨給他們 一個簡稱——政治打手) 都不具民主因子。他們不是嚮往民主並投身革命的民主青年。他 們是政治庸人或政治扒手。他們在青少年時期就被共產黨作了徹底的政治洗腦,思想上完全 認同了共產黨的那套經典。他們是共產黨政治制度的產物和受益者,人格已被嚴重扭曲。他 們蒙塵的心智已不願去直面這個政治制度的弊端和反動。他們的經歷和記憶中祇有這個政治 制度對他們的栽培和信用,他們也以維護這個政權的延續為己任。對民主政治他們有著本能 的反感。在意識形態上他們是胡喬木、鄧力群共產黨頑固派的信徒。如2004年廣州最敢言的 報紙《南方都市報》遭到打壓。任重夷、吳南生致信中央和廣東省委,為之仗義執言,竟遭 冷遇。而《南風窗》和《同舟共濟》兩份雜誌由於刊登任仲夷呼籲政治改革的文章,竟遭肅 整。《同舟共濟》的主編被革職。以至任仲夷、吳南生憤而辭去《同舟共濟》顧問的身份。 可見第三代——突升代中的「政治打手」 與第二代——主幹代中的民主派區別何等之大。 對於乖乖派人物來說,他們還缺乏從事政治改革的激情和魄力。這麼多年來他們慣於遵 奉領導、謹慎言行、上承下達,以至墨守成規無能建樹。更由於看到中共歷史上勇進者的悲 慘結局,使本來就缺乏創新開拓精神的他們更加一步三顧。政治改革是要冒很大的、多方面 的風險的,有時甚至會賠上身家性命。中共主幹代中的民主分子是懷著理想在戰火紛飛的年 代投身革命,那時犧牲云云並非矯情的宣稱,而是實實在在危險.然而中共突升代是在中共 已執政的日子裡躋身中共行列,口裡掛著漂亮的獻身辭藻實際上非但沒有危險,有的倒是榮 耀和利益。這種在溫室中栽培的花朵即使有觀賞價值,也斷不能拿去見風雨。在中共突升代 中的乖乖牌裡出不了滿懷激情和勇氣的葉利欽式的人物。看看溫家寶在趙紫陽病危彌留之際 都不敢去看望他的老上級一眼,如此瞻前顧後畏首畏尾,還談何從事政治改革? 中共突升代中的政治打手們倒是有激情和魄力的。他們得以攀登到共產黨的最高權力圈 充滿了奮鬥.但是這魄力和激情不是民主的恰恰是反民主的。他們從維護專制、反對民主、 屠殺文革造反派、打擊「資產階級自由化」的搏擊中嘗到甜頭.他們還自知自己的發跡充滿 了對人權和民主的壓制。為此他們絕對不讓民主實現,否則他們過往的歷史會被重新定位和 解釋。執掌廣東的張德江竟不把任仲夷、吳南星放在眼裡,可見其反民主意念的「激情和魄 力」 謝滔老先生說當今中共最高層充斥著太子黨和紅衛兵。這大致正確,但須給予一個重要 的補充就是,那紅衛兵必定是保皇派紅衛兵——共產黨的「政治打手」 .平民造反派紅衛兵 早在反覆的清算和持續的「清理文革三種人」 中被擯除在體制之外,甚至在嚴格的政治監 控之中,其中許多還被長期監禁。 六四之後有個傳聞,就是當時北京城裡的高幹子弟大多都擁護鄧小平的血腥屠城。有一 句未經證實但流傳甚廣的話是:「殺他20萬,保20年安定」。有傳這句話是鄧小平說的。而 另有勘誤說:鄧小平老謀深算,豈會這樣明講?這句話是太子黨王岐山說的。 社會上沒有流傳張德江、黃華華、陳紹基這類政治打手當時是怎樣思想的。但我敢斷定, 他們一定會堅決支持鄧小平屠城。如果說太子黨中還會有陳毅之子等反對鄧小平鎮壓,那麼 在政治打手群體中斷無反對者,他們的政治發跡絲毫沒有家世背景而全憑他們對「階級敵人」 鬥爭的堅決性,故他們會比太子黨純度更高地支持鄧小平的鐵血政策。 還有一個因素使突升代不願進行民主政治改革,就是他們對鄧小平的集體感恩。沒有鄧 小平堅決推行80年代的大提拔政策,他們豈能火箭般地竄升高位?80年代,中共主幹代中許 多在抗戰後期、解放戰爭時期的參加者年齡祇有50幾歲.若按共產黨由來以久的論資排輩規 則,應輪到這班人晉陞去接主幹代中兄長們——井岡山、長征、抗戰前期參加者——的班。 可是,鄧小平把主幹代中這一群體撇開,跳過他們到完全沒有「革命」 履歷的另一代人中 去挑選政權接班人。胡錦濤更是鄧小平親自欽定。突升代會有這樣一個無言的集體默契:小 平同志,我們不會辜負您的破格提拔;不會辜負您的殷切期望。共產黨的江山無論如何不會 在我們這一代中丟失。您在天之靈可以安息。 (二) 客觀上中共第三代領導群體沒有政治改革的外部壓力。 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中國的確是處於一個全社會充滿改革激情的年代。新舊思想和勢 力進行著激烈的交鋒,而且新思想佔了優勢。 70年代末,經濟改革和政治改革是同步發生的。在農村分責任田、工廠實行擴大企業自 主權和獎勵制度,促進了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與此同時,宣佈改正「右派」 ;停止在 民眾中劃成分,地富一律脫帽。當時的經濟改革對政治改革是起了正面促進作用。物質生活 有所好轉的人民對民主政治提出了要求。 1979年初筆者在廣州公開發售粗糙油印的民刊《人民之聲》時,排隊購買的人群長達 200多米,充分表現出巨大的政治熱忱。那時人們都期望著共產黨進行更深入的政治改革, 而共產黨也釋放著某些善意。如主政廣東的習仲勳、楊尚昆竟願意屈尊與我們《人民之聲》 這班青年對話。後被中央總結成廣東經驗予以推廣.由於魏京生過早地把矛頭直接指向鄧小 平,導致整個七九民主青年群體與鄧小平對撞。心胸狹隘的鄧小平鎮壓了七九民刊、民主牆 運動。但是,改革的勢頭並沒有終止。知識界裡有身份、有影響力的人們在繼續呼喚政治改 革;中共主幹代中的民主分子在黨內和應;大學校園裡民主沙龍到處建立、民主集會此起彼 伏、層出不窮.在這種情勢下,胡喬木、鄧力群們醉心的「反資產階級自由化」 、「清除精 神污染」 都鎩羽而歸,連鄧小平都不得不應允考慮政治體制改革,並在中央成立相關機構 具體籌劃。 那時在國際上正是美國第48、49、50屆總統任期。48屆總統卡特特別著力呼喚人權。49、 50屆總統裡根對蘇聯採取強硬政策,與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先後舉行4次首腦會談和會晤, 對蘇聯東歐的社會變革起了外部的促進作用。1984年裡根訪問中國,既表示友好也對中國的 民主進程力表關注。蘇聯東歐的社會變動也對中共具有無聲的推動力。此外還有鄰國南韓全 斗煥軍人獨裁政權的垮台;台灣蔣經國解嚴,開放黨禁。這些都對中國大陸有一定的促進作 用。 八九民主運動的失敗造成了中國的大逆轉,政治改革不但中斷,而且全線倒退。主幹代 中守舊派的代表人物江澤民被元老派保薦入中南海。他不但要擯除政治改革,連經濟改革都 要往回拉。鄧小平在省悟過來後堅決制止江的所為。他更強力地推動經濟改革,更廣泛地引 入資本主義經營方式。鄧小平抉擇取得了深度、廣度都十分了得的成功。 資本主義經營方式大大提高了社會生產率。外資的大量輸入給中國帶來了許多的工作機 會。中國民眾的物質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尤其是東南大中城市裡,相當一批小康人家造 就出來,富豪階層也顯山露水。這些社會群體都擁護鄧小平的政策。 90年代中開始,鄧小平讓數以千萬計的大小官吏都有機會出國「考察」 、「學習」 . 那些官吏不但在企業的劣質資本主義經營中撈到大量利益,還有出國遊山玩水的機會。鄧小 平對他們說:你們看看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共產黨人的處境多麼糟糕。我們鎮壓動亂,保住 了江山,你們才能過得如此寫意。你們現在還支持那些狂呼亂叫的人搞什麼民主嗎?官吏們 齊聲應答:不支持!不支持!小平同志英明正確! 鄧小平的信徒們對民眾說:這樣的經濟狀況你們滿意嗎?滿意!那很好!要知道這樣的 好局面全靠對八九「動亂」採取鐵腕措施得來。你們看共產黨不執政的蘇聯多麼糟糕。國家 分裂了,經濟也一塌糊塗,物質匱乏,買點食品都要排長隊,那像我們中國商店裡貨物琳琅 滿目、應有盡有! 鄧小平成功地澆滅了中國社會70年代末以來延續不斷的政治熱情。知識分子被壓服、被 收買了;他們不再呼喚什麼民主。教師去爭職稱,賺外快。醫生變著法去收紅包。幹部們及 時在任期內去搞錢權交易。民眾則「十億人民九億商,還有一億等開張」 .一片向錢看的熱 潮所蒸起的水霧衝去了鄧小平手上的斑斑血跡。中國社會順利實現了鄧小平式轉型,從一個 政治型社會轉向純經濟社會。即使是最熱衷政治的大學校園裡的人,也再不搞政治沙龍。玩 電游、開舞會、追星、網戀,成為青年人的時尚。共產黨再也不感受到來自體制外政治改革 的巨大壓力了。當然,零星的民主呼籲還是有的,但在遍及各地的節日晚會、演唱會、選美 大賽的喧囂中那呼籲顯得多麼纖細無力。至於貧窮無助的人們所發出的呻吟也都淹沒在持續 不斷的嘉年華會的歡聲笑語中了。 國際上,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搞得焦頭爛額.為了爭取中共政權在國際反恐事務中不 從中作梗,又為了中共協助控制羈桀不馴的北韓,美國都不得不放鬆對中共政權壓制民主的 批評.民主轉型後的俄國對中共力表友好。從前蘇聯極力將其專制政治模式加於中國,而民 主的俄國卻絕不向中國推薦民主。中國經濟的發展,使歐美諸國的企業家都趕來與之做生意 賺錢.這些企業家極力影響該國的政界,促之對中共政權持姑息容忍的態度。 因之,無論國內還是國際,共產黨都不再承受政治改革的外部壓力。 奇妙的是,政治改革的調子共產黨還在繼續唱。然而實際上,不但高階政治改革的內容 共產黨不會搞,即使是低階政治改革的內容也不會搞。控制言論的強度不但使報章雜誌上沒 有雜音,連互聯網也須遵守紀律。敢於公開違律的張林、楊天水們被一個又一個地扣上顛覆 國家政權罪扔進了監獄.那麼為何還要唱政治改革的調子?在國內,這是為了自圓其說,使 共產黨的前言後語有所連貫,既然鄧小平提出過政治改革,那麼繼續唱唱又有何妨?況且總 還可以用來緩衝某些社會衝突。望梅止渴、畫餅充飢是不可或缺的政治智慧。在國際上,正 如有學者指出,這不過是共產黨的公關遊戲,是共產黨在自己滿臉橫肉的面龐塗上幾道柔和 秀麗的油彩,用以迷惑國際社會,改善共產黨的國際形象而已。 三、中共突升代的不改革並不等於中國永無改革 中共第三代——突升代領導群體頭腦是清醒的、注重實際的。他們的一切努力是要保住 共產黨的執政權。拒不進行政治改革是為了保住執政權,進行經濟改革也是為了保住政權。 其思路是:經濟改革——發展生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獲得人民擁戴——保住了政權。 這就是胡錦濤所唱「民生」 調的真諦.要說這思路也有其道理,而且眼光銳利,看準了中國 民族性中注重實利缺乏理想主義熱忱的特點.如果真的能做到,也不是壞事。 但是,胡錦濤和中共最高層的這一思路豈能得到實現.數以千萬計的中共大小官吏並沒 有長保中共政權的自我期許和宏大抱負。他們絕大多數都是以盡量在任內撈取利益為宗旨。 在沒有社會公眾監督機制的情況下,經濟發展並不能有效地提高全體民眾的物質生活。貪污 索賄、吏治腐化和貧富懸殊、兩極分化必定加劇下去。共產黨的危機並不會因胡錦濤的「科 學發展觀」 而消弭。然而一個可能的情況是,中國社會在沒有民主政治的狀況下長期拖下 去。共產黨政權雖總在危機中步履蹣跚卻又不裂解倒塌。 許多分析人士說:習近平將接胡錦濤的班。習雖然出生於1953年,但由於他的太子黨背 景和80年代的突升履歷,筆者認為他可劃歸中共突升代。胡錦濤不會啟動政治改革幾成定局。 習近平由於其父親的一度被貶和自己的「知青」 經歷,使之繼胡錦濤之緒關注「民生」 自 不待言。但是否願啟動政治改革則在未知之數。 然而,民主是人類社會不可抗拒的正義潮流。世界各國都終將走向民主。不可能有哪個 國家就那麼例外,可以永遠實行專制。中共突升代的不願改革、不敢改革並不等於中國永無 改革中共官吏無可遏制的貪腐必將激起更大的民怨。維權運動的發展會突破具體的利益訴求, 而上升到爭取人權民主的程度。 中國有奉獻精神的民主志士在作不懈的鬥爭,宣傳民主理念,揭露抨擊中共的種種謬誤. 例如最近安徽省政協常委汪兆鈞先生公開發表其敦促胡、溫實行政治改革的呼籲信,就是一 種可行的鬥爭方式。如果有成百上千個「汪兆鈞」 不斷地作這樣的公開「上書」 ,那將是 來自體制外的巨大推動力。這種「上書」 和底層民眾的維權運動遙相呼應乃至結合,其力 量是不可低估的。還有一點很重要的是中共體制內存在嬗變的可能。 中共第三代——突升代之後,對中共最高領導層再沒有必要去稱什麼第四代,第五代了, 應統稱為中共後繼代。因為他們已沒有自己的特點.既沒有「革命」 履歷,也不會再有突升 的機遇。他們將按一般化的規則晉陞上去。而如果是這樣的話,就如有分析者所指出的,中 共領導層將會出現「集體平庸」 .對「集體平庸」 者也是難以寄予厚望的。可是不應排除 這樣的可能:隨著民主意識的推廣,一般化的晉陞規則將受到挑戰。共產黨不得不擴大黨內 民主選舉機制。中共後繼代中會出現一些沒有紅色家世背景、卻有民主意識、有激情魄力的 人們。他們通過黨內選舉程序超越一般化晉陞速度執掌了黨的領導權。這些人是有可能啟動 政治改革的。然而,對於我們民主志士來說,不可把希望都寄托在這上面而無所作為、消極 等待。我們應盡我們的力量去呼喚、去鬥爭。郭飛雄、張林、楊天水、呂耿松……和最近沖 向前線的汪兆鈞都是我們的光輝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