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柏楊,再哭若望、賓雁 (北京)於浩成 昨天下午從《北京晚報》上獲知著名作家柏楊已以89歲高齡在台灣新店耕莘醫院過世。 同柏楊有關往事一一浮出腦際。其中記憶最清晰的是柏楊於20年前,即1988年8月來大陸, 先到上海去王若望家拜訪一事。查了一下《新綠書屋日記》,對此果有記載說:「王若望、 施濱海來(當時余在上海參加王元化主持的《新啟蒙》討論會,住上海師大專家樓)。王談 柏楊來上海,茹志娟(當時為上海市作協主席)等多方限制,柏提出拜訪王若望(1987年1 月已與劉賓雁、方勵之一起被開除出黨)竟詭稱王已回山東老家,公然扯謊。後柏自行去王 家拜訪。諸如此類事情非止一端,柏楊十分生氣(1988年10月31日)。」 當年11月13日王若望來京,在戈揚家又談了此事。《新綠書屋日記》當天的記載是: 「五時半乘劉銳紹(當時是香港《文匯報》駐京辦主任)車到戈揚家(當時住虎坊橋南的 《詩刊》社),王若望已先來,談文代會的可笑情況、柏楊到上海情況等。《文匯報》已刊 出王的訪問記(劉、胡合寫),張偉國、何頻、胡少安、張宗厚和余在戈揚家一起吃飯,喝 菊花白酒。」 余在昨晚又從《新綠書屋》詩稿中找出王若望贈柏楊詩兩首及余的和詩兩首,照抄如下: 「若望兄來京出示滬上贈柏楊先生詩,率和兩首: 陸島同聲抗閻羅,呼號民主血淚多。 越海相會不為晚,豪氣未除笑妖魔。 文字獄成萬馬喑,為民請命著書勤。 雲海茫茫彼岸遠,幸得賢士指迷津。 於浩成 1988年11月19日 王若望同志贈柏楊先生原詩: 十年隔海共文羅、今古清流禍自多。 一夕燈窗如舊識,古稀豪氣豈消魔。 寂寞蝸居米足音,慕名久念伯牙琴。 欲逢恰比蓬山遠,幸得一葦渡險津。 王若望 1988年10月25日」   柏楊那年來大陸,余正好不在京、滬,未能見面。後來我們都擔任《中國人權》理事。 但余多次去紐約出席理事會,他卻從未去過,1995年餘去台北,打電話找他,卻因他治眼疾 住院,始終緣慳一面。 王若望住紐約倒是見面較多。今抄出他的詩作以後,想到他早在7年前即已作古。戈揚 亦有5年未見了(余2003年曾到紐約法拉盛她家看望,以後未再見面。聽說她因患病住進療 養院,現已認不出人了。)他們都多次申請返回大陸,葉落歸根,但一直未能如願。3年前 劉賓雁於2005年12月在美國普林斯頓去世,余曾寫一首悼詩說:「徒聞連戰訪大陸,卻伴若 望葬異鄉。」湊巧得很,余今天寫此文時,又恰逢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先生再次來京,但曾 是老共產黨員的王若望、劉賓雁卻未能回歸故土,戈揚則老境堪憐,孤身一人在療養院中苦 熬歲月,嗚呼,悲哉! 今年3月20日台灣大選,國民黨獲勝,贏回政權,實現了政黨輪替,人們贊為憲政民主 的偉大勝利。柏楊畢生為民主奮鬥,曾系獄9年零26天。他親眼得見理想終於實現,應該死 而無憾,但我們呢?恐怕在哀歎之餘,祇有記住中山先生的遺囑:「同志仍須努力」了。 (2008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