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萬長「博鰲亞洲論壇」之行不辱使命 商鶴哲 一、博鰲之行是融冰不是矮化 台灣當選副總統蕭萬長以「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的身份,到海南參加「博鰲亞 洲論壇」,同時也和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進行歷史性的會談。這趟博鰲之行是「融冰之旅」, 可以讓兩岸冰封已久的關係走向解凍。蕭萬長素以穩健而且務實聞名天下,所以他還認為, 兩岸關係的互動,還是應該要逐漸改善,並非所有事情都能馬上解決或開放。 值得注意,蕭萬長出席博鰲論壇確是主動報名,而非謠傳的被動配合中國的邀請;所謂 25萬美金買到高規格接待也是錯誤報導,至於中共商務部所發佈帶有「一個中國原則」字眼 的新聞稿,純粹是中共具體機構在工作上的失誤。蕭萬長表示,「看到這個字眼,我感到非 常壓抑,隨即就向中國方面表示抗議,問他們為什麼會有『一個中國原則』的新聞稿出現。 之後,大會就立即表示會要檢查這件事情」,隨即得到中共方面的迅速更正。由此可見,蕭 萬長博鰲之行不辱使命,而且圓滿成功。雖然如此,但民進黨立委邱議瑩卻表示:「蕭萬長 先生去了一趟大陸回來,台灣完全被矮化、被地方化、被特首化、被國內化、被一中化。我 們想請問所有的台灣人民,你們為什麼不生氣。」事實真是如此嗎?當然不是。所以台灣人 民不生氣。 事實上,這是邱議瑩自己的看法有偏差。蕭萬長在前線打仗,後方卻有人在扯後腿,不 僅蕭萬長本人,所有明眼人的感受都不舒服,覺得這對前線打仗的士氣有影響。眾所周知, 蕭萬長幾十年來都代表台灣談判,與各方折衝周旋,都能做到不卑不亢、進退有據。例如台 胞證問題,從開始出訪到回來,蕭萬長都沒有看到台胞證,也沒有申請,「怎麼說是矮化?」 蕭萬長說,他過去5次參加博鰲論壇都沒有這種待遇,「這次我的身份比較特殊,我要求就 是這樣,他們也辦到了。」此外,繳給大會25萬美元是6年前的入會費,怎麼可以把6年前的 會費,跟現在受到高規格禮遇劃上等號? 台灣當選總統馬英九在記者會上非常肯定蕭萬長此行的成果,他希望未來兩岸能透過台 灣的海基會和大陸的海協會,負起兩岸協商談判的重責大任。這不是偶然的。馬英九本人和 民進黨領導人最大的不同之一,就在於擁有處理兩岸事務的豐富經驗,靠的不祇是一群專業 幕僚,馬英九自己就是兩岸專業出身,曾任陸委會副主委。 無獨有偶,長期耕耘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推動兩岸共同市場主張的蕭萬長,雖以經貿 見長,卻也擔任過陸委會主委,對兩岸問題的專業、熟悉,自不在話下,此番從經貿領域開 始,消融兩岸長達8年的冰山,交出漂亮成績單,對於未來,各界也高度期待。 還有蘇起也曾任陸委會主委,更是「九二共識」一詞的創始人。蕭萬長博鰲之行,蘇起 臨時受命加入,不祇是幫忙草擬文稿,更負責確保博鰲行兩岸經貿切入角度的準確。 難怪輿論認為,台灣新政府的兩岸政策將有一個同樣具有陸委會背景的馬、蕭、蘇之 「鐵三角」予以支撐,勢將無往而不利,三人不在乎形式,體現了祇求務實處理兩岸問題的 態度。 二、博鰲之行對台灣的正面價值 博鰲亞洲論壇原本在3月13日截止報名,但那時候是台灣大選期間,蕭萬長無法顧及此 事。但在總統大選的過程中,蕭萬長和馬英九走遍台灣各地,發現台灣人民非常熱切期盼重 整台灣經濟、改善兩岸關係、打破國際孤立。於是等選舉過後,蕭萬長再將報名表、邀請書 看了一遍,決定參加這次的博鰲論壇,趁熱打鐵,開拓台灣的經濟版圖。尤其是3月26日 「布胡熱線」,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和美國總統布希通話之後,蕭萬長覺得兩岸之間的比較 合適了,就決定正式報名參加論壇。蕭萬長的選擇是相當正確的,因為胡錦濤在與布希談話 時,首度承認了「一中各表」,這就為兩岸關係奠定了新的基礎,正是在這個有國際友人擔 保的新的基礎上,蕭萬長的博鰲之行就具有了特殊功能。果然,蕭萬長雖不預期和胡錦濤碰 面,胡錦濤卻不失時機地抓住這個機會見了蕭萬長,開出了兩岸關係的新局。 蕭胡會為長期低迷的兩岸關係開了一扇新窗。蕭萬長多年來的耕耘,讓他這次能順勢參 加博鰲論壇。據透露,蕭4月12日提出的16字箴言,後8字轉達的是馬英九的意志。蘇起也不 諱言,「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16字箴言,前8個字是2005年連胡會 的共識,後8個字則是這次蕭萬長出發前,馬英九親自與蕭萬長商議,兩人共同拍板決定的。 蘇起認為蕭胡會最重要的是氣氛,也就是互信與善意,具體的如週末包機等,再慢慢談就好 了。祇要有善意,不單是包機與觀光客來台,就連海基、海協復談,在大陸善意回應下,也 變得指日可待。正是基於這種自信,蘇起說的「我來了就是九二共識」,就不僅是一種豪言 壯語,而且是基於對兩岸局勢的具體研判。 不僅蕭萬長、蘇起有此政治敏感,馬英九也有同樣的歷史洞察力,所以當蕭萬長和馬英 九坐下來談,他想到改善兩岸關係正好有一個博鰲論壇,馬英九就鼓勵他去做。雖然蕭萬長 現在身份不純是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可他畢竟是以這樣名義參加博鰲,而且已經參 加5次,也是博鰲的基礎會員和創始會員。他的出發點想多瞭解經濟方面的問題,今年討論 題目很好,有關綠色能源、綠色經濟的問題,關於地球暖化、綠色能源、減碳節能,這些都 是將來要面對的重要經濟課題。 有評論指出,「馬英九眼光老辣,深知博鰲作用」,點出馬英九對蕭萬長的博鰲之行具 有高度評價,說如果能夠重開「兩會會談」,相信除了海基會、海協會等兩會渠道之外,博 鰲論壇亦可以成為兩岸對話的另一條渠道。因為博鰲的作用在於,可以幫助台灣更快、更順 利、更有效地與世界各國接觸,對開拓國際經濟貿易市場乃至政治關係都有好處。 在博鰲亞洲論壇的場合,國際人士的討論,都是台灣經濟所需要面對的課題。蕭萬長通 過這次博鰲論壇也和美國前國務卿鮑爾、菲律賓前總統羅慕斯等國際友人見面,除了透過幕 僚聯繫,許多時候甚至都是自己寫信、寫電子郵件,甚至自己打電話。蕭萬長說,他用平常 心去參加博鰲論壇,他參加有什麼樣收穫,參加後再說,但既然他是會員,這種場合也是國 際性、多邊性的經濟論壇,他就用履行會員責任的心情去參加。 三、「蕭胡會」給台海帶來緩和進程 蕭胡會的雙重意義,不論其為象徵意義和實質意義,都是正面的。 在象徵意義的層面,這次會晤打破了兩岸政府自1949年以來「老死不相往來」的心結。 雖然如過去一樣,蕭萬長此次還是以民間身份出席博鰲論壇,但從北京方面接待他的方式和 規格中可以看出,其基本思路顯然是把他作為台灣政府首腦予以接待的。而從公眾的心理期 待來看,蕭萬長前往海南的身份更被賦予了副總統的背景。因此,與胡錦濤以中共總書記的 身份會晤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相比,「胡蕭會」象徵意義的內涵更加豐富,它不祇打破了兩 岸政府最高層從未接觸的歷史,更提高了開拓兩岸關係的可能性。 蕭胡會是兩岸在政治定位上採取模糊態度的務實產物,對雙方將來處理類似的交往具有 示範和參考價值。從蕭胡會的安排上可以看出,雙方都展示了很大的靈活性,甚至還有一定 程度的默契和心照不宣的成分。假若兩岸沒有起碼的政治互信,沒有基本的共識,對彼此沒 有任何好感,這樣高層級的會晤是絕對不可想像的。 但素以胸有成竹著稱的蕭萬長卻審慎地表示,兩岸關係融冰需要時間與智慧,「冰山太 快化掉會變成洪水」,兩岸接觸需要時間與智慧,也沒有復談時間表。蕭萬長表示此行重要 意義在於,首先發現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對兩岸事務的態度務實,對一些問題看法也有遠 見,其次則是議程中首度針對台灣經濟議題設立圓桌論壇,讓兩岸多一個第二軌對話,減少 誤會。馬英九基本上也是這個思路,他補充說,兩岸關係「冰封八年,非一日之寒,要化 (冰)也快不起來」,既然兩岸已有復談及推動直航等經貿共識,兩岸關係走得穩比走得快 重要。從這次論壇來看,大陸對海基會、海協會的兩會協商與直航的態度,都很正面,馬英 九因此相信未來兩岸接觸管道恢復後,很多問題可迎刃而解。 上述種種足以表明博鰲論壇並不存在任何矮化台灣的動作,相反是台灣突破長期自我封 閉的象徵。正如蕭萬長表示的,要避免台灣的邊緣化,就要修改很多邊緣化的觀念、想法、 格局,如果一面怕被邊緣化,但自己又自閉,結局祇能是一路邊緣化下去。所以他認為要讓 世界走進來,一定要台灣走出去,跟世界不接軌,台灣就不再是孤島一個了。 事實上,兩岸形勢經過這次蕭胡會已經春暖花開,至於實際上的進展,相信週末包機以 及開放陸客來台會是很好的觀察點。 馬蕭選前喊出七月就會開放週末包機,以及陸客觀光,胡錦濤在會談中也承諾,會繼續 推動這兩項工作。中國到底是真正釋放善意,或祇是玩兩面手法,直航包機跟觀光客將會是 最快也最直接的檢驗指標。 台海關係出現的上述緩和,除了短期利益外,其長遠的戰略價值何在? 我們知道,蘇聯集團的民主化過程,並不是在韓戰越戰中實現的,也不是在武力威脅、 軍備競賽、意識形態對立、宣傳鬥爭你往我來等冷戰節目下實現的;相反,蘇聯集團的民主 化過程,是在美蘇緩和、北約華約對話、歐洲安全會議等「緩和進程」中實現的。簡單概括 起來,「冷戰」未能瓦解蘇聯的極權體制,倒是「緩和」反而瓦解了蘇聯的極權體制。同樣, 八年來的台海對峙也未能動搖中共的陣腳,反而刺激了中共的崛起——但我們深信,台海關 系的緩和反倒可能發揮那種類似美蘇關係緩和的作用:最終瓦解中共的極權體制,帶領中國 大陸走向台灣示範的民主自由均富的道路,也給台灣帶來終極的安全。這可能正是美國政府 現在極力推動台海兩岸積極對話的戰略思考所在。 四、博鰲之行的三大突破 蕭萬長博鰲之行的目的是希望為兩岸關係營造有利氣氛,推動兩岸關係走向穩定、和平 和友善;可以說,這個目的已經充分實現了。正如馬英九所說,希望台海兩岸能夠和平繁榮, 取得雙嬴,雙方都要持續努力投入,一步一步推動兩岸關係發展。蕭萬長博鰲之行有利於新 政府上任後盡快推動海基會與海協會的接觸。 功夫不負有心人。中共控制的香港鳳凰電視台在播出專訪蕭萬長的節目時,字幕打出 「台灣候任副領導人」的稱號,這無疑給大陸民眾一個強烈的信號,承認了台灣民主選舉的 合法性和正當性。我們認為,這也是蕭萬長博鰲之行的重要收穫,對台灣具有相當正面價值。 總的來說,蕭胡會是連戰、宋楚瑜訪問中國大陸以後兩岸關係的又一次重大突破。這可以從 三個方面看出來。 首先,北京借此向台北表達了「足夠的尊重」。此次會晤雖屬非官方、非政治的,但不 僅止於象徵意義。胡錦濤聆聽了蕭萬長關於兩岸直航、陸客入島、經貿正常化和恢復兩岸協 商機制等指導性意見,並回應以「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以及「推動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信念不會動搖」。可以說,沒有蕭萬長的主動出擊,就沒有胡錦濤的被 動回應,就沒有蕭胡會的積極成果。 其次,胡錦濤還請蕭萬長代為轉達對馬英九的問候,這是中華民國當選總統首度得到中 共的潛在承認。而以往,中共是祇對台灣的政黨領袖發出當選祝賀,而拒絕承認台灣政府領 導人的當選的。此次蕭胡會互釋善意,表面是國共兩黨互信的延伸,其實奠定了兩岸互信的 基礎。事實表明:祇要中共承認中華民國在台灣這一政治現實,尊重、友善地對待台灣政府, 雙方領導人就可以坐下來商談。 最後,蕭胡會確立了兩岸關係邁向和平發展的大方向。蕭胡會實際上是在政府首腦之間, 討論經貿關係的發展,並達成了相當共識。此後,兩岸關係就可以在先易後難、先淺後深、 先簡後繁的基礎上,循序漸進發展。再以後,逐步實現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以符合世界和 平、亞洲安全的需要。 五、蕭胡會的歷史意義 眾所矚目的蕭胡會,不僅是融冰之旅,而且為兩岸關係鋪墊了全新的通道,從而可能構 成了兩岸交流史上的歷史轉折。 兩岸自從1987年11月開放民間交流,以至陸續開展經貿、社會、文教交流以來,兩岸衍 生的新興問題日益倍增。因此,不但促成海基會與海協會的設立,更創造了歷史性的新加坡 「辜汪會談」,也使得兩岸高層的溝通接觸、授權談判的模式出現全新的發展型態。 1993年4月的「辜汪會談」雖然是兩岸事務性談判的濫觴,但它卻是兩岸高層密使溝通 對話的結果。李登輝與江澤民時期的兩岸互動,表面是由海基會與海協會出面,但諸多政策 基調,卻早在1990年代初期的「李江密使」溝通過程,即已大致敲定。更特殊的是,兩岸兩 會當時的最高領導人辜振甫與汪道涵,都是備受李江信任與倚重的元老級領袖,其威望與輩 份都已超越官僚體系的職務與地位。因此,在新加坡「辜汪會談」之後,兩岸互動關係的確 曾一度出現樂觀進程。 1993年4月的「辜汪會談」,辜汪兩老雖都經政府授權,但均非現任官員;2005年的 「連胡會」是以國共兩黨黨魁的身份會晤;而蕭胡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主席面對即將就 職的中華民國副總統——蕭胡會這個前所未有的歷史場景,其最大意義,就在於兩個政治實 體的領導人已經可以坐下來談。 誠如蕭萬長說的,再困難也要走出第一步,不走出去,根本沒機會。蕭胡會因此對兩岸 關係的未來發展,已有相當的正面意義。可以說,蕭胡兩人見面之後,不論兩岸關係會怎麼 走,後續發展如何,都已經有了一個可能性:在雙方政府的層面,逐漸建構一個和平、穩定、 對等的兩岸關係。 「堅冰已經打破,道路已經開通,航向已經指明」——這就是蕭萬長博鰲亞洲論壇之行 的歷史意義,它會隨著時間的過去而日益顯著起來。 (2008年4月17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