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事業是一體的 ——第四屆族群青年領袖研習營開幕詞 楊建利 各位朋友:大家好。 首先感謝各位從世界各地趕來共襄盛舉,出席第四屆族群青年領袖研習營。 我們來自不同的族群:有著各自不同的歷史、文化、宗教信仰、語言、地區或民族,但 是我們帶著真誠、智慧和希望來到這裡,像點點星火聚在一起,其光明將照亮我們的未來— —平等互愛、自由、民主的未來。 我們每一個族群都朝著這個目標進行了長時間艱苦卓絕的追求,有的已經取得了令人稱 羨的成績,比如台灣;但是大多數的族群,不是僅僅擁有半吊子的自由民主,比如香港、澳 門,就是仍然在全面的專制黑暗中奮鬥。就是連境況最好的台灣也是處在中共專制政權的強 大的文攻、武嚇、利誘的威脅之下,自由的社會、民主的政治和民眾的福祉時時遭受侵害。 長期以來,在我們爭取自由民主的事業中,我們在策略上存在著嚴重的缺失:每一個族 群都傾向於認為自己可以獨力實現目標,有的試圖通過與中共當局談判有的試圖通過更激烈 的抗爭來完成理想。這種思路主導了我們多年以來的實踐。今天我們必須承認,這種狹隘的 思路和自捆手腳的實踐是不成功的。「中國政府不可能祇給藏人自由而不給漢人自由、不給 維吾爾人自由;中國政府不可能祇給法輪功信仰自由而不給基督教地下教會自由;而懸架在 台灣、香港、澳門頭上的專制威脅祇可能通過中共統治區的人民不斷獲得自由而緩解。所以, 我們自由的事業是一體的,是不可分割的。」這是我和達賴喇嘛在今年7月的會見中達成的 共識。這個共識像天日一樣明白。 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不同的族群之間,甚至在各族群的爭取自由的人士之間存在著嚴 重的猜忌、不信任、敵意甚至仇視。我們曾長期或者正在中共專制政權的統治下生活,我們 知道,這樣的現狀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中共長期控制信息、灌輸宣傳有意扭曲的結果。熱比婭 女士在和我的一次會見中非常有智慧地指出「中共欺騙了漢人,煽動大漢族思想讓漢人歧視 維吾爾族人;中共也欺騙了維吾爾族人,讓維吾爾族人把中共欺壓維吾爾族人的帳不加分別 地算在了漢人身上。人民之間的互相仇視必須消除,我們才能有希望。」 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我們之所以能被中共專制政權欺騙和利用,是由於我們心中存在著弱 點。我們常常在還不瞭解對方的時候就輕易把對方當做敵人而懷有敵意了。這其實是人類的 共同弱點,太過於強調不同。由於強調不同而產生的對自己的獨特性的效忠是可以理解的, 而且是應該受到尊重和保護的。但是我們應該堅決反對和消弭以這種效忠劃線而引起互相仇 視甚至互相仇殺的企圖。其實,如果我們仔細審視我們自己和別人,我們會驚奇地發現,我 們的「共同」多於「不同」, 我們的「共同」更加根本更加原始,比如說,我們的最基本 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幾乎都是一樣的。而正是因為我們的「共同」如此根本和原始以至於我們 常常忘記了了我們的「共同」。我們必須效忠我們的「共同」我們才能共存。其實在任何一 個社會,哪怕是在一個很小的同質性很強的族群中,任何一個人和另一個人都存在著許多不 同,假如沒有對「共同」的一定程度的效忠,人們是不可能共存的。今天我們要把人們常常 對「共同」的無意識效忠,明確發掘出來,弘揚成有意識的效忠。用現代的語言來講,我們 所要倡導的有意識效忠的「共同」就是人權的普世價值,它是人類超越民族、文化、宗教、 語言、地域的核心共同價值。我們不是要消弭人們的「不同」,而是要尋求真正保護人們 「不同」——不管是民族、族群還是個人的之間不同——的思想基礎。祇有真正地忠於人類 的普世價值,人們的不同才會得到尊重。我們也祇有真正地忠於人權的中心價值,我們才能 真正地抵禦中共專制政權對我們的欺騙和利用。這是我們建立共同事業的思想基礎。 在這個思想基礎之上,我們要在實踐層面生長出對一個我們共同認同的民主憲政制度的 效忠。尤其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目前統治的版圖上,歷史,無論你如何看待它,已經把我們 糾纏在一起,我們必須用和平非暴力的方式尋求一個共同的憲政起點,大家公認信任的憲政 起點,我們沿著這個憲政起點延伸的合法程序,合法地令人信服地理清和確立我們之間互相 尊重的共存關係。這是我們共同事業的另一個共識。假如沒有這個共識,我們空有平等互愛、 自由民主的理想,在實踐中將會因為沒有共同的憲政起點的理想,被現在的專制者利用而分 化瓦解,或者在大大小小的區域裡在「誰有權利投票決定誰有權利投票」的憲政版圖難題上 進行惡性循環。原南斯拉夫就是一個惡例。而加拿大則提供了共同憲政民主起點的好例子。 毋庸置疑,中共專制制度是我們通向這個憲政民主起點的根本障礙。這個制度不改變, 我們誰都沒有前途,而我們任何一個群體也無法單力完成根本改變中國整體政治環境的任務。 我們的事業是一體的,今天我們都感到了形成民主力量聯合陣線的必要性,這已經不是認識 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課題。而實踐問題常常更加艱難,需要有遠見、有胸懷、有毅力、有 政治操作力的族群領袖去推動和實現。 希望這次會議是一個新的起點。 (2008年11月7日,哈佛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