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膨脹的成因和對策 (廣州) 高 標 自九三年中以來,中共國務院出台了幾項治理金融秩序的措施後,儘管在其它領 域取得一定的成效,諸如人民幣與主要外幣的比值穩定了下來,以及過熱的經濟稍 有「降溫」,但通貨膨脹的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解決,而這個問題亦恰恰是影響到 中國經濟正常運轉的首要問題之一,究其原因有如下幾點: 一、對國有企業大規模的貸款以用於「解困」導致有效需求增大,但有效供應相 對縮小的局面出現。中國國有企業的虧損面已達70%左右,但政府內部對於如何解 決這個問題卻是莫衷一是,因而在拿出最終方案之前,不得不通過行政手段強制各 專業銀行拿出巨額資金用於國有企業的解困。今年上半年,這類貸款就比上年同期 增加80%。換言之,這種效益差,甚至是無效益的貸款數量甚至大於實施「緊縮」 政策之前的時期。這不啻是一種「唱反調」,其結果是加劇了通貨膨脹。 二、農業產品的成本持續升高,導致消費指數的大幅度提高。根據北京某市場的 調查,僅在五月份,肉類的提價就平均達到42%。我國農業生產手段的落後與工業 生產的日新月異形成了鮮明的反差,還未能形成可以降低成本的規模經濟。因此, 在貨幣投放速度上,落後的農業成了真正的「絆腳石」。即使貨幣投放速度與整體 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形成合理的比例關係,農業產品的通脹式成本拉動還是會十分明 顯的。 三、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與高居不下的通脹並存的局面系與前階段金融整頓 的「一刀切」做法有關的。除了前面談到的銀行貸款對國有企業「一面倒」的做法 造成了總的需求的增加外,真正效益好,有支付能力,可以形成有效供給的民營企 業卻無法從國家專業銀行那裡獲得進行正常經營的資金貸款,而橫向拆借的路子又 被「金融紀律整頓」所堵死,因此有效供給不足的滯後表現便以現時持續高通脹的 方式部分地釋放了出來。 四、匯率雙軌制合併成單軌制後,對通脹起到了某種「刺激」的作用。首先,官 營企業以5.6比1美元購進進口貨物的局面一去不復返,它們必須與其它企業那樣以 市場價格購進進口貨物,從而導致這類貨物的零售價格的上升。其次,匯率的並軌 造成了出口單位在換匯方面獲得更多的好處,尤其是掛靠出口單位,收入甚豐,從 而形成額外的需求,對通脹起到一定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五、民工大量湧進沿海主要城市,造成對基本生活消費物資的強大需求壓力,也 是構成通脹的一個因素。沿海經濟的蓬勃發展,帶來了許許多多機會,尤其是非技 能的工作,更是由大量的內地「打工仔」、「打工妹」所填充。他們中的大部分人 並不期待長期居留在沿海,而是積蓄到一定的資金後,即返鄉謀求其它發展。因此 ,這類民工平時生活節儉,只在基本生活消費上才捨得(不得不)花錢,但因為他們 在人數上的巨大,因而對沿海主要城市在基本物資供應方面造成巨大需求壓力。 面對以上的主要通脹致因,筆者認為應採取如下的幾項措施去予以緩解: 一、對資金公營的調控措施,應更加注重市場原則,增大利率的彈性,換言之, 應擴大商業銀行的成分,減少政策銀行的力度,從而對資金的需求和供應的關係逐 漸轉讓給市場機制去確定均衡點,從而避免過多的認為干預所造成的通脹滯後表現 以及大量資源的浪費。 二、應確立一個較為實際的農業總的戰略方針,在這個戰略方針內,應確立農業 生產向規模經濟、採用現代農業技術和以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數量和質量等為 具體目標的過渡。同時,在我國總體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應考慮對農業生產適 當進行補貼的政策,從而避免將來過度依賴進口,更為重要的是,農業補貼政策可 以有效地控制基本消費品的物價指數的上升,從長遠來看,補貼政策還可以避免因 經濟增長和貨幣同步均衡投放增長而對農業產品的價格可能產生的向上拉動作用。 三、在國際貿易方面,堅決杜絕任何希望通過人為貨幣貶值的方法來增加出口的 做法。因為這種人為貶值的方法對通脹產生的作用是最為直接和破壞力極大的。況 且,並沒有經驗上或統計上強有力的證據表明貶值可以長期促進出口。從我國今年 一至八月份的進出口貿易的情況來看,人民幣略有升值,而出口反而比去年同期增 長31%。日本對美貿易亦表明了同樣的概念反差。 綜上所述,治理通脹的工作仍然要依靠傳統步驟,即要減少貨幣投放量,讓利率 具有更大的彈性和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國際貿易方面擺脫貶值等於出口增加的思 維誤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