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聞監督看民聯民陣合併失敗原因 曹長青 十一月八日進行的美國中期大選,競爭十分激烈。美國總統克林頓在投票前曾四 處演講,為他的民主黨候選人打氣鼓勁,力圖保住民主黨在國會的多數派地位。共 和黨則利用民眾對克林頓政績的不滿,與對方一城一地爭奪。上屆總統布什的兩個 兒子分別在德克薩斯州和佛羅里達州向民主黨籍州長挑戰。卸任總統家中一下子出 來兩個兒子競選州長,相當引人注目。而更使選情複雜的是,兩黨的界限被有些人 打破,例如僅在美國的兩個最大城市,紐約市長朱利安尼是共和黨籍,卻公開宣佈 支持民主黨籍的葛謨競選連任第四屆紐約州長。洛杉磯市長也是共和黨籍,卻不幫 助本黨候選人,而支持民主黨籍的加州女參議員連任。這種打破黨籍界限的做法, 體現出美國人選舉時的普遍心態:選擇自己喜歡的人,而不太在乎他屬於哪個黨派 。 官員怕記者,實質是怕選民 這場幾個月前就進行的激烈公職權力競爭,不僅再次詮釋了什麼是美式民主的精 神與具體操作,更體現了新聞自由對於民主制度的舉足輕重。新聞大小媒體幾個月 來一直將選情做為主要新聞,向選民提供極為詳細的候選人的情況。媒體還不斷在 民眾中進行抽樣調查,報告各候選人的行情漲落。而有些候選人過去有過醜聞,媒 體更深究不懈,讓選民知之甚詳。 有人說,美國最有權力的是總統,他是三軍統帥;簽署法令;領導全國。有人認 為是最高法院的九個大法官,他們解釋法律,重大官司最後由他們九人裁決。例如 雖是一國總統和三軍統帥,尼克松涉入水門醜聞,在九個大法官所代表的權力面前 ,只有辭職。但透過美國的選舉,人們會發現,在美國實際最有權力的是這「三權 分立」之外的「第四權」——新聞媒體,它提醒大眾注意什麼,監督什麼。它反映 民意,導引輿論。第四權最重要的作用就是監督政府的運作和政府官員的行為。新 聞媒體所以有力量,主要原因是它直接與選舉連在一起。而政府官員怕媒體,實質 是怕媒體背後的選民。新聞報道影響選民的取捨,決定著候選人的勝敗,以及在職 官員的榮辱遷降。所以,是全民選舉的民主制度體現了新聞媒體的力量,同時,又 由於新聞的監督力量而保證了真實、合理的選舉存在的可能性。 沒有新聞監督,舞弊一定發生 在美國,俯身可拾媒體把政府官員趕下台的例子。例如布什總統任內的白宮幕僚 長蘇努努曾坐公家轎車從華盛頓到紐約辦公事,後又決定坐飛機回來,讓公家轎車 跑了空車回到華盛頓。這樣一件「小事」被記者發現報道出來,布什只得忍痛割愛 ,解雇了蘇努努。因為布什不解雇他,會影響總統大選時布什本身的形象和選票。 現任總統克林頓的一個高級助手,幾個月前被媒體拍到一張坐白宮直升飛機去外州 打高爾夫球的照片,克林頓也只好讓他「辭職」。他還得補交飛機費用。克林頓政 府的一位只有四十三歲、相當能幹的農業部長,一個月前也在媒體的揭發下被迫辭 職,原因是他的女友得到一個家禽基金會給的一千二百美元獎學金。他任職政府農 業部長,此事被視為有接受賄賂嫌疑,雖然他女友後來已退還了這筆獎學金。此外 是他與女友得到一家禽公司給的兩張免費球賽票,他倆看球時住在那家公司的招待 所,他交了宿費,而他女友的則被免收。這樣兩張免費球票、一夜宿費的事,似乎 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但卻讓正年富力強的堂堂政府部長丟了官。克林頓所以讓他 辭職,是怕這樣的醜聞損害自己的形象,影響下次總統大選時他自己的選票。因為 《紐約時報》為此事專門發表了社論,指出:「這位農業部長應該走路。」 正是新聞的這種監督作用,才使美國的選舉、以至民主制度得以運轉。沒有新聞 自由,就絕不可能有真正建立在民意基礎之上的選舉制度,因為沒有新聞的監督, 各種舞弊都一定發生。從根本上說,新聞監督直接決定著民主制度的存亡! 華盛頓合併會議為什麼失敗 從新聞監督在美國選舉中的作用,使人想到中國海外民運中不斷出現的選舉舞弊 和各種是是非非。近年最有代表性的是去年一月在華盛頓召開的「民聯」「民陣」 合併會議。會議經過激烈爭吵,最後不僅海外最大的兩個民運團體沒有合併起來, 反而比原來更為分裂。對這次會議的成敗,當時已有一些文章進行分析。但事隔近 兩年,從更遠一些的距離整體來分析,可以發現會議失敗的兩個致命原因,就是沒 有新聞監督,缺乏選民基礎。即民主制度的兩個關鍵要素都不存在,失敗是必然的 ,成功才是異數。 第一,這次會議從始到終缺乏新聞監督。由於經濟條件限制,整個會議只有短短 兩天,主席、副主席和其他各種職務的候選人的競選活動都是在五十個小時內完成 的。因此,像美國這次中期選舉這樣經過幾個月的媒體廣泛報道,讓投票者詳細了 解候選人政治主張、人品優劣、資歷才能的充分機會就從根本上被取消。其次,即 使對這僅僅只有兩天的會議,不僅根本沒有美國媒體的記者來採訪,華文報紙,也 只有《世界日報》派了一名記者到會採訪。但當《世界日報》刊出有關會議的零星 報道時,會議已經結束,代表們已各奔東西。僅僅這一家報紙的一兩篇報道即使有 監督作用,也從時間差上無法起到效果。沒有新聞媒體的有效監督,選舉舞弊的事 是一定會發生的。這並不是因為從事政治的中國人比美國的政治家們素質差多少的 問題,而是政治領域的一個普遍現象:離開監督,就有舞弊。因為大多數從事政治 、想謀求權力的人,都有為了獲得權力而不擇手段的傾向。他們所以遵守規則,是 因為有新聞監督,怕醜聞被揭發曝光後,更加丟分,因此不得不遵紀守法,按規矩 辦事。人們看到,即使在美國這樣嚴厲的新聞監督下,還發生了「水門醜聞」。如 果沒有新聞監督,那麼美國這個最民主的國家也會「丑不堪言」。 第二,會議沒有選民基礎。新聞媒體所以不關心這種會議,是因為這種選舉與美 國選民,包括在美華人沒有切身利益關係。對美國的公職選舉,選民關心,是因為 什麼人當選直接影響居民的生活,如是否增稅、禁槍、提供全民健康保險等等。但 什麼人當上民運團體領導人,不直接影響華人自身的利益。人們對這種選舉的關注 主要是道義上的,所以他們並不十分關心選舉的結果。新聞媒體是以民眾關心的事 情作為自己報道的重點,民眾不關心的事,記者自然也就不會來採訪報道,更談不 上像美國媒體那樣對選舉整天評估,對候選人品頭論足,連幾十年前的小丑聞都挖 出來。 對醜聞劣跡要發出批評的聲音 沒有新聞監督,又缺乏選民基礎,就注定了華盛頓合併會議一定出現舞弊和爭執 。它的失敗在會沒開之前就已決定。所以類似「民聯」「民陣」合併會議式的選舉 ,以及最近又引起非議的「全美學自聯」的選舉等,都只是引進了選舉制度的形式 ,而缺乏實質內容。但這並不等於說海外民運團體就沒有必要存在或不採取選舉制 度。缺乏選民基礎這一條件對海外民運是無法改變的。而在沒有選民關心的狀況下 ,期望引起美國媒體和華人媒體的關注也是困難的。那麼,在這種條件下,補救的 辦法,恐怕只有依靠海外民運現有的媒體,如《北京之春》、《中國之春》、《新 聞自由導報》和《民主中國》等報刊,來形成一個小規模的新聞監督。在這些報刊 上多發出客觀有力的批評聲音。有人認為,民運的「家醜不可外揚」,因會使親者 痛、仇者快,尤其讓共產黨看笑話。但離開批評與監督,家醜會越來越醜,最後不 僅害己害人,還會損害整個民主運動。沒有在批評監督下成熟起來的一批富於理想 主義、奉獻精神的民運人士,就不可能有成功的海外民主運動。現在有相當一批中 國知識分子流亡海外,這些人應該更多地發出正義的聲音。但一個奇怪的現象是, 有些人在國內時敢於向中共挑戰,直言批評當局的腐敗,但來到美國後,反而對民 運中的一些醜聞視而不見,對海外民運或所謂知識精英的劣跡不敢或不願批評。有 人怕得罪人,有人不願惹麻煩,有人對此毫不關心。海外民運領導者和未來的政府 智囊「精英們」還沒有掌握國家權力,人們就不敢批評,那麼他們一旦在大陸獲得 了權力,知識分子們是不是就要像毛澤東膝下的知識人那樣匍伏在地?我們設想, 如果海外中國知識分子對民運團體選舉舞弊、道德敗壞、濫用捐款等醜聞,以及那 些「知識精英們」喪失尊嚴的行為都一致發出譴責、批評的聲音,那些善於玩陰謀 、拉幫結伙、謀取私利的人,和那些廉價出售人格卻理直氣壯的人就會有所收斂。 他們並不是不怕批評和這個小範圍的民意,而是批評的聲音太軟弱。 勇敢是自由的秘密 雖然海外幾本民運報刊的制約力量是有限的。但如果大家都發出正義的聲音,幾 本報刊也可以營造一個小規模的監督氛圍,使民運中的正氣佔上風。美國政治制度 的關鍵一點是假設任何政治領袖都是靠不住的,必須靠權力制衡,和新聞自由的監 督。美國的知識分子和政治家們在二百多年前就明白了:能夠保證民主制度運轉的 關鍵,不是費盡心機地去尋找一批道德完美、不會舞弊和濫用權力的政治家,而是 創造一個使舞弊和濫用權力難以發生的制約與監督制度。同時用憲法保證「國會不 得制定任何法律限制新聞自由」。我們今天在美國享有著我們在中國曾夢寐以求的 新聞自由。擁有了自由卻沒有使用的勇氣是一大悲哀。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安東尼·路易士在他研究美國新聞監督的著作《不得立法 》中說:「幸福的秘密是自由,自由的秘密是勇敢。」換句話說:勇敢才能創造自 由,自由才能帶來幸福。為了實現我們自己的言論自由和使將來中國同胞有可能受 惠於海外民運,讓我們都發出勇敢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