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自由主義 ——推薦於浩成先生《風雨雞鳴》 舒 崇 2007年12月,香港晨鐘書局出版了於浩成老先生的一部文集,名曰《風雨雞鳴》。這個 書名是取自《詩經》上的一句詩「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本來說的是一個女子在風雨交加、 天色陰沉、雞鳴不已的時刻,更加強烈地思念她的丈夫。引申的意思是指在惡劣的環境中仍 能保持高尚的氣節與操守。於浩成這本《風雨雞鳴》是一本回憶往事和懷念友人的散文和雜 文集,共收錄文章37篇,大多數是作者在1994年到2004年客居美國期間所寫。 於浩成是著名法學家,也是黨內知識分子自由化代表人物之一。早在1979年理論務虛會 上,身為公安部高級幹部的於浩成就大聲疾呼加速平反一切冤假錯案。到了80年代,於浩成 更是活躍,多次發表文章和講話,強調法治,倡導自由。八九民運爆發,於浩成積極支持民 運。六四後被開除黨籍並送往武警部隊關押一年半。94年應邀來美講學,曾在多所大學作訪 問學者,繼續人權與憲政的學術研究與著述,還擔任過中國人權的理事和北京之春雜誌的編 輯顧問。2005年回到北京後,於浩成並未沉默,他參加了多次簽名活動,出席了包遵信追悼 會並在會上致悼詞;楊佳襲警案發生後,於浩成十分關注,當他得知楊佳被匆匆處決後非常 憤慨,寫詩抗議;在不久前公佈的《零八憲章》首批簽署者303人名單中,第一個名字就是 於浩成。 讀《風雨雞鳴》,最令人感慨的是於浩成這一類老知識分子的坎坷遭遇和心路歷程。他 們成長於五四之後,早年受民主與科學的思想啟蒙,多多少少有一些自由主義思想;在青少 年時期,他們跟隨共產黨搞社會主義,到了晚年又告別社會主義回歸自由主義:正好印證了 那句名言「一個人年輕時不信社會主義是沒良心,年老時還信社會主義是沒頭腦」。 那麼,像於浩成這樣的青年為什麼當初會被共產黨所吸引呢?原因當然很多,我想主要 有兩條。 一是當時特定的歷史情境。於浩成這批知識分子都是在抗日戰爭期間加入共產黨的。西 安事變後,國共第二次合作,共產黨獲得合法地位,影響力急劇上升。二戰打響後,民主國 家與蘇聯結盟共同反擊法西斯。這就使得共產黨在很多人心目中樹立起一種正面的形象。生 活在國民黨統治地區和日本人佔領地區的一些熱血青年,出於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滿,於是就 很可能被共產黨所吸引。共產黨主張暴力,按理說是很不容易被那些有自由主義思想的人接 受的。但當時正是武裝抗擊外來侵略者的時候,共產黨抗日的調子唱得比誰都高,這就在一 定程度上把它的暴力合理化了。因為共產黨不同於當時那些民主黨派,共產黨擁有自己的軍 隊和地盤,這就使得很多年輕人在對國民黨失望之餘,不是加入那些民主黨派,而是加入共 產黨。反過來想,如果沒有抗日戰爭,如果共產黨還是像先前那樣折騰暴力革命搞血腥共產, 那些有自由思想的青年多半就不會加入了。 另一條原因我想應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魅力,特別是對當年那些具有知識分子氣質的 青年。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魅力在於,它是一套包羅萬象的整全性理論,既揭示了自然界的規 律,又闡述了人類社會的規律;既解釋了歷史,又指明了未來;既告訴了人們革命的道理, 又告訴了人們人生的意義。它把宇宙間的一切都連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它雖然沒有給一切問 題提供現成的確定不移的答案,但是卻給出了尋找一切問題的答案的指導原則。其他的各種 主義,例如自由主義、民主主義、三民主義、民族主義,還有實證主義、實用主義,乃至宗 教信仰,都不像馬克思主義這樣包羅萬象,因此就不如馬克思主義那樣對知識青年有吸引力。 時至今日,社會主義早已名聲掃地,馬克思主義也被視為理性的狂妄而失去魅力。在烏 托邦破滅之後,我們看到了兩種選擇:一種是像於浩成那樣,毅然回歸自由主義,為中國實 現民主憲政而奮鬥不已;另一種則是蛻變為虛無主義、犬儒主義和赤裸裸的專制主義。 我是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認識于先生的。于先生旅美期間我們接觸更多。先生儒雅溫厚, 不僅可敬,而且可親。于先生出生於1925年,屬牛。今年又是牛年。借推薦于先生大作之際, 我謹向于先生表達由衷的敬意與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