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牆在中國 (北京)楊光 中國人反應為何冷漠 11月9日,柏林牆倒塌20週年。在德國,在歐洲,在有幸身受這一事件影響的各個國家, 人們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和熱烈的紀念。在地球村的其他地方,柏林牆也是炙手可熱的話題, 人們談牆有感,借牆發揮,眾說紛紜。相比之下,中國人的反應可謂相當冷漠:政客一律回 避,媒體刻意低調,民間慣性沉默。似乎柏林牆的有無、歐洲局勢的變遷與中國人並無關係, 似乎20年前那一段歷史、那一場巨變只是無足輕重的「域外奇談」。 在少數尚未「失語」的中國人中間,人們的言論也頗顯拘束、曖昧與尷尬:或言猶未盡、 或欲言又止,或言不及意、或言非由衷,或話中帶刺、或弦外有音。總而言之,關於柏林牆, 話說得很不痛快,理講得很不清晰。 央視、人民網、新華網等「黨的喉舌」倒也算知趣,並沒有太掃德國人、歐洲人的興。 他們勉強承認,那堵「反法西斯防衛牆」不是個正經東西。新華網甚至說,柏林牆的倒塌 「是一個偉大的日子」。但是,「喉舌」們不忘諄諄告誡國人:柏林牆雖然倒了,「心理的 牆仍然無法跨躍」;兩個德國雖然統一了,「德國社會分裂猶存」;冷戰雖然結束了,卻留 下了比冷戰更難治癒的「後遺症」;人民網還說:「德國人認為推倒柏林牆是一個歷史錯 誤」,當然,它不肯告訴我們說這番話的是「廣大的」還是「一小撮」德國人。可見,對於 柏林牆的倒塌,20年後的中共仍然難掩其痛心、失望與惋惜。對柏林牆有不同的看法也屬正 常,但「喉舌」們的毛病是有話偏不好好說,凡遇到勢單力薄或者理不直氣不壯的時候,就 一個勁地歪曲「辯證」,一個勁地拐彎抹角,直到把正話說反、直理說歪為止。總的感覺, 他們對柏林牆大有一副要搞「三七開」的架勢,發出來的文章,彷彿是給某位曾經犯過「嚴 重錯誤」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遲到的唁電或悼詞。 外國人也許讀不太懂中國官方媒體的觀點。對中國人來說,「喉舌」們的中心思想還是 很明白的。總結一下,他們無非是說:第一,當初造牆是時勢所迫,情非得已(也有更離譜 的,《鳳凰網》的文章煞有介事地說:「德、美、英歷史學家通過研究東西德統一後大量解 密的政府文件,得出一個驚人的結論:柏林牆是美國情報部門……促使東德政府……修建起 來的」);第二,有牆的日子雖然不怎麼好,但倒牆的動作其實也很糟糕;第三,如果蘇聯 和東歐以中共為師、向中國看齊,柏林牆原本不會倒、更不必倒;第四,牆底下的舊制度雖 曾近似地獄,但倒了牆的新制度也遠非天堂。除這4點之外,話外也還有話,就是:柏林牆 倒它的,共產主義去它的,唯我中南海紅牆,將要巍然屹立、永世不倒。 除了吞吞吐吐的「黨的喉舌」之外,國內比較大膽敢言、較有獨立氣息的少數幾家媒體 也刊發了幾篇頗有深度的評論,《經濟觀察報》和《南都評論週刊》分別發表了秦輝、莊禮 偉兩位教授措辭含蓄的批評文章。至於一向熱鬧的互聯網絡,此次似乎都對柏林牆話題敬而 遠之。幾大門戶網站的「紀念專題」多是圖片、少有文字,網民的跟貼大都一刪了之。顯然, 這是中共中央的意思。按照中宣部的標準,有關柏林牆的網民意見屬於應予掃蕩的「低俗信 息」。對於柏林牆的罪惡與共產黨一黨專制的關係,對於倒牆運動與蘇東民主轉型的關係, 對於六四慘案與倒牆喜劇的關係,國內的所有言論均不涉此題,至多一筆帶過,點到為止。 柏林牆與廢與中國大有淵源 其實,我們中國人本不該對柏林牆冷漠,因為柏林牆的成與廢均與中國大有淵源。中國 人與德國人一樣,我們共同擁有一份關於牆、關於國家分裂、關於極權制度、關於東西方冷 戰的親身體驗與歷史記憶,刻骨銘心,永世難忘。中國人是造牆的祖宗,我們有引以為傲的 萬里長城,有「高築牆」的悠久傳統,據說當年築柏林牆的靈感就來自於中國。民主德國曾 將其自誇為「長城二號」。而且,德國的倒牆運動也與中國的89 民運一脈相承。那一年, 針對全球共產主義政權的第一個衝擊波,實實在在乃是在中國形成。許多人至今仍將那一段 世局變化描述為「中國開花,歐洲結果」。 是的,我們中國人本來是最有資格評說柏林牆是非的一群人,也是最有理由對柏林牆的 倒塌感到由衷喜悅的一群人。不幸的是,德國的牆倒了,中國的牆仍在。中國人民仍然生活 在這該死的牆的另一邊。 北京城的屠殺與柏林牆的倒塌 中國人對柏林牆倒塌的冷漠態度大概有兩個原因:一是政治敏感,二是政治冷感。此二 者似乎矛盾,其實二者互為因果。因為某些人對權位得失太過敏感,逼得其他人對政治生出 冷感。又因為其他人的冷感其實是被迫的,所以某些人變得更加敏感。這種特別的官民互動, 這種狂躁與抑鬱、過敏與冷漠相兼相輔的社會心理變態,還得從柏林牆倒塌的那一年說起。 20年前,風雲激盪。1989,對中國,對歐洲,都是當代歷史的分水嶺。那一年,不敢想 像的事情相繼發生。北京城的屠殺擊碎了中國人民的民主夢想;柏林牆的倒塌,開啟了新歐 洲的轉型進程。那是兩場令人悲喜交加的大戲,背景十分相似、目標幾乎雷同、結果完全相 反,但一樣都是傳世之作,都是對周邊世界和後世子孫影響深遠的「歷史運動」。 論武力,論經濟,論社會主義「道統」,當年的鄧小平遠遠趕不上戈爾巴喬夫。變局當 頭,兩個人做出了相反的選擇:戈氏無為順變,鄧氏逆勢操刀。在那之後,德國統一了,蘇 聯解體了,冷戰結束了,戈爾巴喬夫也下台了。歐洲的政治版圖、政體顏色完成了一輪眼花 繚亂的重新分佈,新國家越來越民族化,新民族越來越歐洲化,新歐洲越來越一體化。但中 國仍舊還是中共的中國,據說還在堅守「社會主義」,不過,人們也稱這種「社會主義」為 「權貴資本主義」(或「原始掠奪型官僚資本主義」)。德國已經徹底拋棄了共產主義,但 也有人說,聯邦德國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因為德國是「福利國家」、社民黨是最大的政 黨)。 柏林牆是被當作一個制度的隱喻而推倒的。牆倒了,那套制度體系就站不住了,那個時 代也就結束了。以一堵牆撬動一個時代,這是當初的造牆者始料未及的。因此,柏林牆也就 成了與巴士底獄一樣的制度標誌物和歷史象徵物。正是由於柏林牆的制度與歷史內涵,它在 後六四時代中國人狹窄的言論空間裡,理所當然成了一個政治敏感的領域,也理所當然成了 一個政治冷感的領域。中國人在倒牆20週年之際的落寞與無奈,中共對倒牆事件之非官方言 論的干涉、限制和封殺,即根源於此。 隨柏林牆連環倒塌的,是曾經席捲了半個地球的「共產主義理想」和橫跨歐亞大陸的 「社會主義陣營」。如今,中共政權碩果僅存,它變成了一具活文物,一個關起門來孤芳自 賞、腆著臉皮自己喊自己「萬歲」的孤家寡人。當柏林牆倒塌紀念日來臨,歐、美、俄各國 的喜慶氣氛更加凸顯出中共的落伍、另類和孤單。因為孤單,難免害怕。中共怕歷史、怕真 相、怕未來、怕世界、怕人民。其實,他們害怕關於柏林牆的一切言說——好話或壞話,哪 怕是非政治的、不經意的。因為柏林牆是一面鏡子,照出共產極權制度醜惡的原形;柏林牆 的倒塌是一個象徵,象徵著自由民主的潮流不可阻擋;柏林牆的言說是一扇思想的閘門,通 向中國人內心深埋著的89記憶,通向中國人夢寐以求的普世價值。所以,歐洲人民喜慶之日, 就是中共政權難堪之時。 推翻中國國產的柏林牆 在當今中國,仍然深溝高牆、壁壘森嚴。官民之間、城鄉之間、民族之間、貧富之間、 黨與非黨之間、體制內外之間,隔離牆、防民牆無處不有。對網民,有網絡牆;對冤民,有 上訪牆;對「刁民」,有「專政」牆;對公民,有權利牆;……。在柏林牆倒塌20週年之際, 比比人家,想想自己,有責任感的中國人也確實高興不起來:我們何時才能推翻這些個國產 的柏林牆? (2009-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