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保健體制改革障礙何在 (武漢)喬新生 最近接到大量患者的申訴材料,希望我能夠從法律上幫助他們,也希望我能夠將有關信 息轉交給相關管理部門。看到這些充滿血和淚的材料,我只能撰寫文章,為他們呼籲。希望 這篇文章在《北京之春》上發表,並能夠引起某些決策者高度關注。——作者 最近一段時間在中國內地接二連三出現了多起醫療責任事故。當地新聞媒體不敢公開報 道,受害人家屬上訪被政府強制阻攔。部分受害人突破重重阻力,通過各種方式與筆者接觸, 希望能為他們主持公道,至少把案情大白於天下。 面對這些厚厚的申訴材料,筆者欲哭無淚。明明是右腿骨折,醫生卻在左腿上動手術。 明明是疝氣手術,醫生卻不問青紅皂白,在病人的腹部開刀。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醫生在 看病期間居然上網玩遊戲,結果導致病人活活死亡。作為一個學者,看到這些令人觸目驚心 的申訴材料,渾身發抖。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行業,居然如此草菅人命?這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居然容許這樣的事情頻繁發生? 醫療責任事故的背後 筆者注意到,一些新聞評論者把所有這些醫療事故糾紛歸咎於中國的醫療體制改革,認 為正是由於中國醫療體制改革不到位,才會導致這樣的慘劇發生。這種大問題大而化之的做 法,聽起來義正辭嚴,但是對於解決具體的案件沒有任何作用。少數新聞媒體抱怨現在醫務 人員待遇太低,所以他們不應該承受太多的責難,不應該為醫療事故糾紛負責。還有部分醫 療工作者在互聯網絡上發牢騷,認為不該把少數人的行為歸咎於整個醫療團體。中國的醫療 事故即使和世界所有的國家相比,總體水平也很低。 不能不遺憾地指出,即使上述這些理由成立,醫護人員也應該為自己的玩忽職守承擔責 任。作為受過專業訓練,並且參加國家資格考試,取得資格證書的專業人士,不能因為自己 的收入水平較低,而放棄自己的基本責任,面對患者的痛苦無動於衷。更不能把所有的憤怒 都發洩的患者身上,從而使患者承受不應有的疼痛。 改革開放30年,在中國出現了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那就是幾乎所有的專業人士社會評 價的信譽度都不高。譬如,教師的社會信譽度不如性工作者;律師的社會信譽度不如街道的 老太太;醫生的社會信譽度不如走街串巷的個體戶。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方面是由於中 國的體制改革出現了方向性的錯誤,另一方面則是由於中國在行業管理方面雖然引入了執業 資格考試制度,但是,卻沒有從發達國家引入現代職業道德準則體系。 中國的醫療體制改革和中國的其他行業改革一樣,實行的是市場化取向的改革。這項改 革產生了兩個極為嚴重的後果:一方面政府放棄了自己的責任,在醫療公共產品配置方面出 現了嚴重的失職現象;另一方面則導致醫療行業資源配置嚴重失衡,醫療行業的部分產業畸 形發展,但整個行業卻呈現出快速沉淪的局面。 從上個世紀的90年代開始,中央政府為了強化宏觀調控能力,實行了分稅制改革。中央 政府掌握絕大部分稅收,並且把財政收入的主要部分用於經濟建設。由於在教育、醫療、住 房等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結果導致這些領域的改革從一開始就出現了方向性的錯誤。一些 醫療機構為了增加收入,鼓勵醫生開大處方,在醫療保健行業出現形成了醫院依靠出賣藥品 養活醫務人員的怪現象。 由於醫院的主要收入是藥品,而不是診療服務,所以,許多醫務人員忙於和醫藥代表進 行灰色交易,在診療服務的過程中敷衍塞責,結果導致醫療事故頻繁發生。或許是看到了問 題的癥結所在,在新一輪的醫療體制改革中,國務院有關部門提出了醫藥分離的改革主張, 並且專門制定《改革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的意見》,試圖通過降低藥費、提高醫療 診斷費用,解決醫療行業存在的問題。從表面上看這樣的改革是對症下藥,是一種撥亂反正。 但是,從整個醫療體制改革的大方向來看,這項改革的錯誤之處就在於,只注意到了技術層 面的問題,而忽視了方向性的問題,希望通過改進資源配置方式,消除醫療行業存在的問題, 而沒有注意體制上的更新。 中國醫療體制改革最大的錯誤就在於,把醫療保健僅僅看作是一個市場行為,絲毫沒有 意識到醫療保健是公共產品。如果民主國家在醫療保健體制改革方面發生方向性的錯誤,那 麼,改革必然會導致政府垮台。當前美國乃至其他一些發達國家之所以在醫療保健體制改革 方面大刀闊斧,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意識到,醫療保健體制改革關係到國民的健康,關係到 國家的長治久安,也關係到改革者自身的政治前途。假如在醫療保健體制上墨守成規,缺乏 創新意識,或者在醫療保健體制改革方面大膽冒進,那麼,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會被選民所拋 棄。 中國上個世紀90年代所推行的醫療保健體制改革之所以被認定為「基本不成功」,根本 原因就在於這項改革走市場化的道路,把政府的責任推卸得一乾二淨。醫療保健體制改革, 首先是一個公共產品的配置問題,是一個民主決策的問題,而不是一個市場問題。如果試圖 用市場的手段來解決民主決策的問題,那麼就會本末倒置,改革的結果只能會是天怒人怨。 上個世紀中央政府所推行的醫療體制改革,概括起來一句話,就是中央政府要求全國各地醫 療機構依靠市場經營自我生存、自我發展。這樣的改革導致那些基礎力量雄厚,在社會上有 一定知名度的醫療機構,由於人滿為患,醫務人員疲於應付,醫療水平普遍下降;而那些基 礎力量較為薄弱,在社會上缺乏知名度的醫療機構,由於門可羅雀,醫護人員為了維持生計, 不得不在醫藥方面偷工減料,最終使人們的健康受到極大損害。記得當時醫院看病的醫生首 先不是詢問患者的病情,而是詢問患者是否可以報銷,如果能夠公款報銷,那麼,醫生就會 千方百計地多開藥;反過來,如果患者不能夠公費報銷,那麼,醫生就會千方百計地將病人 趕出醫院。 醫療事業變成商業交易 本世紀中國推行的醫療體制改革方案,從表面上來看,似乎解決了方向性問題,但是, 從本質上來說,仍然存在許多懸而未決的問題。 首先,中央政府醫療保健體制改革的經費到底有多少?中央政府應當如何分配醫療保健 資源?雖然每年中央政府用於醫療保健體制改革的費用逐漸增加,但是,由於中國實行世界 上獨一無二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之間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政治結構,中 央政府代表地方政府編制財政預算,所以,從中央政府提交的財政預算中很難準確地考察整 個國家的醫療保健財政支出情況。許多地方政府表面上增加了醫療保健財政支出,但是由於 增加部分主要用於樓堂館所的建設,用於大型設備的購置,而不是直接用在患者的身上,所 以,從醫療保健財政預算中很難推斷出政府是否真正增加了醫療保健方面的支出。 其次,在醫療保健機構嚴重不足的情況下競爭性改革如何推進?中國的醫療保健機構主 要表現為國有的醫療保健機構,由於整個社會的醫療保健機構呈現稀缺狀態,所以,醫療保 健機構之間的競爭極不充分,試圖通過競爭發現價格,並且提高醫療保健機構的服務水平, 幾乎是緣木求魚。更糟糕的是,許多醫療保健機構為了增加單位內部收入,將自己分支機構 整體承包出去,出現了國有醫院中民營專科的特殊現象。所以,在沒有改革國有醫療機構的 前提下,討論醫療資源的配置問題,幾乎是盲人摸象。 第三,以藥養醫的現象如何能從根本上避免?中國的醫療行業整體而言,呈現出製藥行 業民營化,診療行業國有化的現象。由於製藥行業競爭較為充分,各個製藥廠為了提高自己 的競爭能力,採用了一種非常極端的定價策略,那就是提高出廠價格,然後以高回扣的方式, 把利潤留給醫療機構或者醫生。這樣的競爭結果導致國有醫療機構幾乎成為製藥廠的銷售門 市部,醫務人員不是忙於從事診療服務工作,而是忙於推銷藥品。整個醫療行業呈現出競爭 與壟斷相互交織,製藥廠與醫院之間利益輸送的奇特現象,單純依靠醫療機構很難形成一種 自律性的良性循環機制。所有的醫療學術會議,幾乎都變成了製藥廠的贊助會議;所有的醫 療學術討論,幾乎都變成了對藥品試驗推廣的討論。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即使滿懷理想,全身心地投入到醫療行業,如果缺乏足夠的免疫力, 那麼,在很短的時間裡就會變成一個唯利是圖的商人。所以,在中國當代出現醫療責任事故 並不奇怪。這是一個把醫療事業當作商業交易的行業,這是一個利用專業技術直接謀取暴利 的職業。 從政府身上找原因 解決中國醫療行業中存在的問題,必須首先從政府身上找原因。建國初期,執政者實行 全民保健的醫療政策,即使在偏遠的山區,也建立了「赤腳醫生」辦公點。那些經過簡單培 訓的「赤腳醫生」,雖然不可能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全面負責,但是,由於他們的存在,患者 與政府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樑。「赤腳醫生」可以對患者進行簡單的診斷,對於重病患者則 可以直接憑藉自己的特殊身份,轉送到條件較好的正規醫院。改革開放之後「赤腳醫生」之 所以難以為繼,是因為中國的醫療體制實行了市場化改革,絕大多數「赤腳醫生」缺乏基本 的生活來源。「赤腳醫生」的大面積流失使得中國農村醫療體制徹底崩潰。在城市執政者實 行了普遍醫療制度,並且根據患者的崗位和職務建立不同層級的醫療保健體系。但是這樣的 醫療保健體制導致一些位高權重的特殊公民享受超級醫療保健服務待遇,普通市民卻很難享 受正常的醫療待遇。 由於建國以後中國在農村建立的醫療保健體制公平而沒有效率,在城市建立的醫療保健 制度有效率但卻失去公平,所以才導致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政府對醫療保健體制進行脫胎換 骨的改革。但是,這項改革非但沒有改善中國居民的醫療保健福利,反而剝奪了弱勢群體最 基本的醫療保健福利。看病貴、看病難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進入本世紀之後,中央政府所豢 養的智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公開發表研究報告,認為中國的醫療體制改革「基 本不成功」。 這當然是一個莫大的諷刺。儘管主持改革的有關部門負責人極力掩飾自己的尷尬,但是, 中國醫療體制改革的結果有目共睹。正因為如此,新一屆領導人開始設計新的醫療保健體制 改革方案。由於中國醫療保健行業的既得利益集團已經形成,改革步履維艱,困難重重。 首先,主持醫療保健體制改革的行政主管部門,不願意觸及整個醫療行業的既得利益, 不願意得罪醫療機構的工作人員。即使新聞媒體已經公開揭露有關醫療責任事故糾紛案件, 醫療保健衛生主管部門還是想方設法遮遮掩掩。其次,絕大多數醫療機構工作人員早已習慣 了醫療行業的利益輸送機制,他們不願意因為實行醫療保健體制改革而切斷自己的財路,也 不願意因為在醫療保健行業出現激烈競爭而加重自己的負擔。從一個小小的改革舉措人們就 可以發現,中國當前這場醫療保健體制改革多麼艱難——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試圖將藥品 銷售從醫院分離出來,逐步降低藥品的價格,提高醫療人員的診斷服務價格,可是,由於這 項改革觸及到幾乎所有醫療機構的切身利益,今後他們再也不能用藥品回扣修建大樓,修建 職工宿舍,所以他們提出各種理由,反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這項改革舉措。到現在為 止,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提出的所謂《改革藥品和醫療服務價格形成機制的意見》幾乎成 為一紙空文。由於醫療機構的強烈反對,這項改革很可能徹底破產。 總而言之,由於中國當前醫療保健衛生主管部門陽奉陰違,醫療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缺乏 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這場醫療保險體制改革異常艱難。不少中國學者呼籲政府加大醫療 保健財政投入,建立類似於西方發達國家譬如英國、法國那樣的先進醫療保健體制。但現在 看來,這種大而無當的討論,很可能掩蓋中國醫療保健領域存在的深層次問題。究竟是全民 覆蓋的醫療保健制度,還是循序漸進的醫療保健制度,並不是中國當前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中國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醫療保健體制覆蓋面問題,而是一個民主決策的問題,或者毋 寧說是一個關係到世界人口最多國家的基本醫療保健改革方向問題。 發達國家民主體制的借鑒 西方主要發達國家之所以實行全民覆蓋的保健制度,根本原因就在於他們有發達的民主 體制。在定期舉行的民主選舉條件下,如果執政者想要贏得選舉,那麼,他們就必須千方百 計地迎合選民的需要,選民在住房、教育、醫療等公共產品的供給方面,必然會要求競選人 作出莊嚴的承諾。假如競選人不兌現自己的政治諾言,他們的政治生命就會完蛋。所以,在 公共產品配置方面,沒有任何一個政黨敢於掉以輕心,沒有任何一個政黨敢於玩弄選民。實 行全民覆蓋的醫療保健體制,不是一個市場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不是一個鈔票問題, 而是一個選票問題。如果連這個問題都分不清楚,那麼,在討論全民醫療保健問題上就會陷 入技術主義的爭論,就會在沒完沒了的爭論中迷失方向,就會讓既得利益集團從中漁利。 很多中國學者習慣於比較斯堪的那維亞半島國家的醫療福利保健制度和美國的醫療福利 保健制度,他們比較認同美國的醫療保健制度,認為這樣的醫療保健制度可以提高醫療保健 的效率,可以把更多的資源用於發展醫療行業,興建更多的製藥廠,從而讓更多的人就業, 並且最終讓美國人享受低廉的醫療保健服務。事實證明,布什總統執政期間所推行的醫療保 健體制改革,非但沒有顧及窮人的利益,反而由於政府大量的財政經費向醫療保健行業傾斜, 結果導致少數大型製藥集團和醫療保險行業企業從中獲得巨大收益。正因為如此,美國奧巴 馬總統上台之後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重新設計美國的醫療保健體系,試圖把每一個美國公 民都納入到醫療保健覆蓋範圍之內。這當然是一種政治上的承諾,是美國民主發展的結果。 假如沒有美國定期舉行的大選,假如沒有美國發達的民主決策機制,那麼,美國政府要想改 變現行的不合理醫療保健體制,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正是由於民主決策體制的相對完善, 才導致美國新一屆政府下決心糾正醫療體制中存在的問題,徹底建立一個讓所有美國人從中 受益的醫療保健體制。 在中國醫療體制改革討論過程中,曾經有一個揮之不去的基本假定——如果建立全民醫 療保健體制,實行免費的看病制度,那麼將會導致整個國家的醫療資源浪費越來越嚴重,最 終可能會使中國的財政入不敷出。這種近乎於恐嚇的學術結論的確影響了中國的決策者。在 一些政府官員看來,中國當前首要問題是發展經濟,如果把大量的資源用於中國醫療保健體 制改革,那麼,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會導致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缺乏支撐,如果中國的經濟出 現問題,中國的醫療保健體制將難以為繼,到那個時候,整個社會將會民怨沸騰。 坦率地說,在中國民主決策機制尚未形成的情況下,這種可怕的局面很可能會出現。但 是,問題不是出在醫療保健體制改革方面,而是出在中國民主政治體制改革方面。如果不加 快民主政治體制改革,而僅僅在醫療體制改革方面做文章,那麼,就是典型的倒因為果,不 思進取的表現。 從筆者所瞭解的情況來看,西方發達國家特別是一些歐洲國家建立了全民覆蓋醫療保健 體制之後,的確產生了一些弊端。政府公共資源的浪費現象普遍存在,社區國立醫療機構醫 務人員效率低下、專業水平不高的情況曾經引起社會普遍關注。但是,這些國家沒有諱疾忌 醫,沒有像中國一些決策者那樣不斷地放大問題。他們在確立了醫療保健體制改革的大方向 之後,不斷地調試,從而逐步解決了醫療保健體制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比如,針對公共 資源浪費的現象,這些民主國家普遍實行了國家資源招標投標制度,把所有的國家資源分配 情況張榜公佈,然後由醫療機構根據自身的情況,向政府有關部門申請投標,中標的醫療機 構可以享受政府的財政補貼。如果患者投訴較多,或者醫療機構的服務水平沒有達到政府招 標要求,那麼,政府可以通過合法的程序取消他們的投標資格,這些失去政府支持的醫療機 構在激烈競爭中就很難生存下去。針對社區醫院服務水平不高的問題,西方國家採取了一種 非常獨特的醫療保險體制,那就是一方面借助於政府的有形之手,利用資源的配置手段督促 社區醫療機構提高服務水平;另一方面則借助於市場的無形之手,讓醫療保險公司對社區醫 療機構的服務水平作出評判。如果就醫的患者越來越少,患者的投訴越來越多,那麼,醫療 保險公司就會逐漸提高醫療機構的保險價格,或者拒絕為他們提供醫療保險。在這種情況下, 社區醫療機構就很難繼續生存下去。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中國的醫療體制改革總是在市場與政府之間左右搖擺。上個世紀的 90年代由於實行市場化改革,導致中國的醫療保健領域出現了災難性的變化。進入本世紀之 後,決策者意識到醫療保健體制改革的重要性,也意識到醫療保健公共產品的基本屬性,但 是,改革者總是試圖在政府與市場之間找到一個巧妙的平衡點,既減輕政府的負擔,同時又 能減少中國居民的抱怨。這是一種典型的投機取巧做法。 醫療保健體制改革的方向: 民主決策 中國醫療保健體制改革千頭萬緒,但是,概括起來無非是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首先, 必須明確中國醫療保健體制改革的方向。如果沒有看到政府的責任,或者雖然意識到政府在 公共產品配置方面特殊的責任,但是,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千方百計地推卸或者減輕自己 的責任,那麼,中國的醫療保健體制改革必然是虎頭蛇尾。如果政府缺乏足夠的誠意,那麼 中國醫療保健體制改革就不會成功。 其次,醫療保健體制改革不僅是財政體制改革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行政體制改革的組 成部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如果沒有科學的行政體制改革,沒有建立社會各界廣泛參加的 醫療行政決策機制,那麼,中國的醫療保健體制改革必然會原地踏步。君不見,當醫院出現 醫療糾紛之後,政府醫療保健衛生行政主管部門不是站在患者的立場上,督促醫療機構查找 原因,而是千方百計地為醫療機構找藉口,減輕醫務人員的責任。 第三,提高整個醫療保健行業的道德水準,需要新聞媒體持續廣泛的監督。如果新聞媒 體不辨真偽,把一些發生在醫療保健行業的醜聞當作美談,那麼,中國醫療保健行業將會陷 入萬劫不復的深淵。當年在中國中部地區曾經流傳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生命垂危的小姑娘, 被醫院拒絕收治之後,無奈之下與自己的父親準備回到農村老家。他們在長途汽車站候車的 時候,一位當地職工醫院的醫生主動上前詢問病情,並且作出了正確診斷。可是當患者的父 親要求醫院收治病人的時候,醫生卻連連搖頭。原因就在於當前中國醫患之間的矛盾十分突 出,如果病人死在手術台上,那麼醫生可能會招來殺身之禍。患者的父親迫不得已在醫院的 再三要求下,簽下了所謂的「手術同意書」,明確承諾即使自己的女兒死在手術台上也不會 追究醫院的法律責任。最終的結果是皆大歡喜,醫生用自己高超的醫術,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而患者為了表示自己的感謝之情,向新聞媒體投書。新聞媒體將這一事件披露之後,醫務界 拍案叫絕,鼓勵所有的醫療機構都推廣「手術同意書」。所以,解決中國當前醫療保健行業 中存在的問題,既要加強法制建設,同時更要加強職業道德培訓。 考察中國醫療保健體制改革中存在的種種問題,人們不難發現,幾乎所有的制度設計都 存在爭議,幾乎所有的改革措施都存在弊端。但是,正因為人們過多的關注制度設計上的缺 陷,而忽視了現行體制改革不到位所產生的深層次矛盾,結果導致所有關於醫療保健體制改 革討論,最終都變成了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無休無止的大爭論。 中國醫療保健體制改革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必須充分意識到醫療保健體制 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而是整個社會體制的有機組成部分。當今中國所有的體制概括起來都 是憲法體制,憲法體制的核心價值就在於尋求共識,凝聚共識。中國當前醫療保健體制改革 之所以困難重重,根本原因就是在於改革者缺乏憲法意識,缺乏民主決策的基本常識。雖然 國務院有關部門公佈了醫療保健體制改革方案,廣泛徵求社會各界的意見。但是,從目前的 情況來看,這是一種典型的獨具中國特色的民主集中制——社會各界廣泛討論,充分表達的 意見,可是,最終的決定權還在行政機關的手中,行政機關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對公眾發 表的意見進行仔細篩選,找到其中最有利於自己的內容,並且寫進醫療保健體制改革方案。 這幾乎成為中國民主決策的常態。這種在廣納善言民主決策表象下所包裹的專制獨裁,甚至 比赤裸裸的獨裁統治更具有破壞性。所以決策者應當深刻地意識到,當前中國最大的問題就 在於,必須改革民主決策機制,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直接徵求公眾的意見,並且由人大 代表對醫療保健改革方案進行表決。中國當前最大的問題就是一個民主決策問題。 其次,中國當前醫療保健體制改革一定要觸及既得利益集團,讓國有醫療保健機構通過 改革走上重生之路。中國當前醫療保健體制改革所面臨的窘境是改革被國有醫療保健機構及 其工作人員所「綁架」,他們藉口大規模的醫療保健體制改革會降低醫療水平,千方百計地 阻撓這場改革。在其他國家的醫療保健體制改革過程中,也曾經出現過類似的現象。只不過 西方國家政府採取的是一種加大競爭的方式,而不是收買或者安撫的方式。 中國政府應當全面放開執業醫師資格准入制度。盡快完善執業醫師法的有關條款,允許 取得執業醫師資格的醫生自行開辦診所,並且在個體經營階段實行政府補貼政策。譬如政府 可以實行房租補貼,可以實行醫療器械租賃制度,可以讓個體醫生參加政府的招標投標活動, 必要的時候可以明確規定,對於政府採購項目,個體醫生可以獲得優先權,政府的小額採購 或者政府公務員的保健工作必須由社區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來承擔。只有這樣,才能逐步擺 脫既得利益集團的糾纏,才能防止國家主要醫療資源集中在少數國有醫院,從而在整個中國 醫療行業出現壟斷局面。只要在醫療保健行業建立良性競爭的機制,那麼,就能逐漸地改變 當前中國醫療服務行業和製藥行業之間狼狽勾結,共同損害患者利益的現象。反過來,如果 像某些決策者所設計的那樣,在中國的醫療保健行業「做大做強」,試圖通過建立壟斷性的 醫療服務機構,提高整個轄區的醫療服務質量,那麼,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會出現地區性壟斷 局面,看病貴、看病難的現象非但不能緩解,反而會進一步加重。 第三,中國醫療保健體制改革的核心在於醫療保健行政體制改革。當前我國醫療保健行 政體制極不科學。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本位主義、行業保護的思想非常嚴重。當改革涉及到醫 療保健行業企業或者個人的時候,醫療衛生主管部門的負責人就會跳將出來,大發雷霆。從 表面上來看他們是在主持公道,但是,從本質上來說,這是一種典型的官僚主義,是一種不 負責任的表現。 中國當前改革千頭萬緒,在追求增長速度的大前提下,中國的醫療保健體制改革很可能 會再次拖延。但我們必須嚴正地指出,中國的醫療保健體制改革關係到千家萬戶的生命健康; 中國的醫療保健體制改革也是擴大內需的重要舉措;中國的醫療保健體制改革還是中國民主 政治體制改革的試金石。假如在醫療保健體制改革方面首鼠兩端,假如在醫療保健體制改革 方面光打雷不下雨,假如在醫療保健體制改革方面屈從於某些既得利益集團的壓力,那麼, 醫療保健領域很可能會成為中國公眾憤怒情緒噴發口,而醫療事故糾紛很可能會成為導火索, 從而引發大規模的群體性事件。所以,決策者一定要痛下決心,快刀斬亂麻,徹底改革中國 的醫療保健體制,使普通中國人能夠從經濟發展中獲得實惠。 (作者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