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遇羅克的足跡 (北京)傅瑞德 幾年來,那張削瘦而鎮定的帶著方框近視眼鏡的臉時常浮現在我眼前,每每此時,也往 往免不了一陣唏噓。倘若不是那場曠古未有的民族災難,遇羅克今年應該68歲了,兒孫繞膝, 頤養天年,然而,到今年的3月5日,遇羅克已經離開我們40年了。 瘦高、近視、又有些駝背,這是許多人對遇羅克的回憶,我曾經看過遇羅克的許多照片, 總讓我覺得很像我的一位同學。是呀,40年前就有這麼一個活生生的人生活在這世上,後來 他消失了,屍骨無存,只知道他不是死於疾病、事故或天災,而是一次犯罪——極權主義對 人類良知的謀殺眾多案例中的一例;至今只有少數人仍能記得遇羅克以及他的犧牲。 對於多數人,死亡意味著終結,而總有少數人將精神留在世間引得後人共鳴,遇羅克便 是這麼一位。如果有人問我,有什麼人是我最為敬重的,我會告訴他是遇羅克。與遇羅克相 識是在兩年前,讀到余傑所寫的《〈我家〉即是千萬家》,其中最最使我感動的是遇羅克身 體力行地在日記中寫到的:「我想,如果我挨鬥,我一定記住兩件事:一、死不低頭;二、 開始堅強最後還堅強。」面對80餘次提審(後來我在遇羅錦所寫《關於遇羅克幾點更正》中 才知道這是遇羅克兩年牢獄生活的一個月),牢獄的種種酷刑,遇羅克沒有說過一句有違良 心的話,沒有出賣一個人,他甚至將每次批鬥後自己節省下來窩頭送給難友。初次被遇羅克 打動便是這堅強和真誠。 而我,第二天在圖書館裡竟然神奇般的找到了《我家》,我想這冥冥中也算是一種緣分 吧。「我家」是上世紀中國千萬家庭中的一個,在三年困難時期,這一家會因少領一份春節 供應品而懊惱,也會因遇羅克在農場帶來撐死的填鴨而興奮。在這個家庭中有6口人,早年 留學日本回國的父母帶著4個孩子,同許多家庭一樣,父母希望4個孩子都能夠考上大學,作 為老大的遇羅克在1960年第一次參加高考,雖然成績優異的,但失敗卻早已注定——1954年 遇羅克升入初中,在履歷表的家庭出身一欄中填寫了母親為資本家,之後操行便由優變為良, 1957年父母劃為右派後,操行又變成了中——那一年遇羅克班上除了他只有一個有偷竊行為 的同學沒有收到錄取通知。 1962年遇羅克與葉式生等人再次參加高考,儘管成績優異,但仍未被錄取。一年後,金 博士在「自由進軍」中發表了著名演講,其中說到:「我夢想有一天,我的4個孩子將在一 個不是以他們的膚色,而是以他們的品格優劣來評價他們的國度裡生活。」在中國「家庭出 身」便是一種「膚色」,是「紅」和「黑」的界限,是「革命小將」與「狗崽子」的界限, 無法逾越,「黑五類」出身的遇羅克,酷愛讀書,卻不能獲得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其實遇 羅克能讀到高中也是因為他生活在北京的緣故,在當時很多出身不好的青年甚至不能讀中 學),這促使他走上了最求平等權利的道路,1966年8月14日夜,遇羅克完成了引得殺身之 禍以及使他成為民間思想家的著作《出身論》的初稿。在遇羅克生命的最後關頭張朗朗問他, 為了一篇《出身論》付出生命是否值得,遇羅克回答到:「我值得……這次《出身論》的發 表,也許是我們這類青年所能發出的最強音了。它甚至比我想像的還要強些。我很有滿足感, 我願意為此付出任何代價。」在那個年代,遇羅克便清醒地認識到,出身問題的受害者並非 只有他一人,而是一個整體性的問題,涉及到無數個人和國家前途的問題,他無不沉重地寫 道:「這一時期,有多少無辜青年,死於非命,溺死於唯出身論的深淵之中,面對這樣嚴重 的問題,任何一個關心國家命運的人,不能不正視,不能不研究。而那些貌似冷靜和全面的 折衷主義觀點,實際上是冷酷和虛偽。」正因受到侮辱和損害,正因受到非理性的對待,遇 羅克愈加的以平等和理性精神,寫出了飽含對眾生關愛的時代的最強音。 遇羅克熱愛讀書。小學時代的他便有「博士」外號,中學之後更是開始涉獵中外名著, 第一次高考落榜,遇羅克主動報名奔赴農場,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仍然堅持讀書。為了節省 時間遇羅克曾在後來租住的小屋裡寫下:「談話請勿超過十分鐘」。他說,不論談笑鴻儒, 還是往來白丁,耗費的時間都是一樣的,無暇多顧了。為了讀黑格爾和康德遇羅克深入的鑽 研數學,從亞里士多德到馬克思,從車爾尼雪夫斯基到奧爾科特,遇羅克都有深入,他也幫 助別人,曾經給遇羅錦列過幾十本外國名著,在農場時設法為大家辦來了大學畢業才能申請 的借書證。直到被捕前幾天,他還為自己列出了新年要讀的105本書。 遇羅克熱愛自由。監獄裡,遇羅克每次放茅總是擠到窗口,貪婪地向外望去,一次他把 手伸出窗外,笑著對張郎郎說,我的手自由了。他常常與獄友交流,各學所長,使自己可以 暢遊在思想之中。他用寫「思想匯報」攢下的紙編了一部詩集,從屈原的《漁夫》到譚嗣同 的《絕命詩》收錄了三五百首,在獄中悄悄流傳,成為一種小小的奢侈。 遇羅克喜歡開玩笑,他時時能保持樂觀。 遇羅克到農村後給家裡寫的第一封信便打趣 到:「來到農村,一切尚好。夜間出門,謹防狗咬。」監獄裡的「學習會」枯燥無味,惹得 人頭昏腦脹,遇羅克發言說:「我想,凡是存在的便是合理的……」立即引起上綱上線的圍 攻,然後遇羅克才不緊不慢的說道,這是馬克思經典著作中論證過的。在生命的最後關頭, 審訊員警告,再給他最後兩分鐘考慮後果,遇羅克對喝問他的軍代表說:「請你告訴我家給 我送一支牙膏來。」幽默是人在最無力時候的一種反抗,但此情此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 到,正是這種幽默使遇羅克在文革中諸多的殉難者中,成為數不多的在最後關頭仍然保持神 志清醒的。 遇羅克也愛較真。上中學時,遇羅克便對大煉鋼鐵發出質疑,為此遇羅克受到了班裡的 批判。最讓他無法接受的就是社會上對出身不好青年的種種歧視,1966年,紅衛兵打出「老 子英雄兒好漢,老子反動兒混蛋」的口號時,因出身兩次落榜又目睹紅衛兵種種罪行的遇羅 克坐不住了,他利用當時社會的縫隙開始了大聲的吶喊,他說:「任何通過個人努力所達不 到的權利,我們一概不承認。」無數次提審中遇羅克也絕不承認自己有任何錯誤,以至於在 後來討論遇羅剋死刑的《通知》中,提到:「遇犯在押期間,反革命氣焰仍然很囂張。」 遇羅克關心家庭。遇羅克領到第一份工資便要把錢全部交給母親,也時時刻刻的關心著 弟弟妹妹,監獄中的遇羅克也很少向家裡索要物品,臨刑前遇羅克把新背心留給了弟弟,穿 著破背心去往刑場。 這是一個真實的人,有血有肉,卻以瘋狂年月中難得一見的理性和罪惡中持久的堅守完 成的一個民族、一個時代的思考,這讓我怎麼不追尋呢?27歲的生命成為永恆,跨越時代與 今天這個年輕人在靈魂上相伴。如今,我們已經踩在遇羅克的肩上去思考更深刻、更寬廣的 問題,但這不代表遇羅克就沒有了意義,他獨立思考又肯博覽百家的精神,勇於質疑、大膽 說真話的精神,時時刻刻關注廣大被侮辱、被損害群體的的精神,不妥協、不屈服、堅持理 念的精神,在今天同樣顯得格外珍貴。在距離遇羅克犧牲40年還有百日的時候,我獨自前往 北京尋訪遇羅克的足跡。感傷之餘也覺得渺茫,40年前北京工人體育館中7萬人揮舞著拳頭 將遇羅克送入死亡的深淵,40年後,人們對遇羅克一無所知。而我想,今天我們紀念遇羅克 既是對前輩的敬仰也是對後輩的激勵,既是對過往的反思也是對未來的思索。人類追求平等 和自由的道路上,有無數人為之付出和犧牲,遇羅克是其中的一位傑出的代表。在未來,我 們需要無數的紀念碑來紀念以往的殉難者,當然更重要的是在我們每個人心中樹起紀念碑, 畢竟自由不是從天而降,只有每個人都把它植根於心中,並在生命中時時維護,才可能持久 下去。 (2009.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