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失業問題與中國貿易順差 孔保羅 中國對外貿易的順差使得西方失去了大量的就業機會,這是西方各國要求人民幣升值的 一個非常重要的理由。但是究竟使西方失去了多少就業機會,西方國家並沒有精確的全面統 計,也不可能有精確的全面統計。因為迄今為止專家學者實際上還沒有找到一個大家都認可 的統計方法,因此無從進行大家都認可的統計結果。以美國為例,在2008年,華盛頓智囊機 構經濟政策研究所曾給出一份研究報告,這份報告聲稱,在2001年到2007年期間,美中之間 存在的貿易逆差導致美國失去了230萬個工作,而且在2007年一年就失去了36.6萬個就業機 會。不過也有不少專家認為,這個報告所採用的方法有很大問題。所以,迄今為止無論是政 府部門還是其它研究機構,實際上都沒有令人信服地給出全面而精確的統計數據來說明中國 對美貿易順差使美國失去就業機會。尤其重要的是,雖然中國的對外貿易給西方造成了就業 機會的流失,可是這是不是就意味著給西方帶來了失業問題?這更是非常值得我們深究的。 西方國家的失業是暫時的和短期的 西方主要工業國家最近40年的失業統計結果表明,對絕大多數失業者而言,失業是暫時 的和短期的,而不是長期的和永久性的——除了因各種原因不再尋找工作之外,失業者都可 以重新就業,且重新就業的平均時間僅為13周左右。失業者之所以存在實際上並不是因為失 業之後不能就業造成的,而是因為失業者不斷產生而造成的。 失業者不斷產生之定理示意圖(本文示意圖見圖文版) 失業者不斷消失之定理示意圖 最近以來,一些西方國家失業者的平均失業時間有所延長,例如美國,從1948年開始到 2009年的62年裡,失業者重新就業的平均時間不過13.72周。雖然今年2月,失業者平均失 業時間已經達到30.2周,出現了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可是這也不能說明失業就是長期的 和永久性的——因為還僅僅是30.2周而已。 美國失業者平均失業時間示意圖(縱為周,橫為年份) 尤其重要的是就整個社會而言,人們的平均失業時間更是短暫。以下是經合組織關於失 業平均時間的統計數據,它們表明:失業在人們的平均職業生涯中所佔的比例非常低——七 大工業國僅為5.6周,美國則更少,僅為4.1 周(見下圖)。這更進一步說明了失業的暫時 性和短期性。 重新就業需要一個過程 顯然,失業的暫時性和短期性說明了人類社會就業機會總量並不短缺。然而,既然如此 為什麼失業者重新就業又需要一個過程,這又說明了什麼問題?是不是說明了社會就業機會 總量的短缺?並非如此。造成失業者重新就業的基本原因在於「社會就業的合理性」。 迄今為止人類社會的職業已經由最初的男耕女織發展演變成為9萬多種(根據不同的分 類,甚至還可以分為更多)。這些工作的內容與要求都是不盡相同的,否則也就無法構成不 同的工作。而任何一個社會的任何具體職業,都是有限的。例如警察,它僅僅需要一部分人 從事這一工作,而不需要全部社會成員都來做警察——整個社會的全部成員都來做警察,則 社會就必定會陷於極大的混亂。其它任何職業也都是如此,都只是需要部分人來從事具體的 工作。因此就這種意義而言,任何一個社會的就業機會總量並不短缺,但是具體的就業機會 總量卻總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人們都需要一個自己所喜歡的工作,同時社會也需要一個適合的就業者。這 都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先來看人們需要一份自己所喜愛的工作。在我們的生活中,睡眠所佔 的時間是非常大的一部分,所謂一世人生半世床。除了睡眠之外,我們絕大多數的時間都在 工作。因此一份工作是否是我們所喜愛的,直接決定著我們的生活質量——我們必須有一份 自己所喜愛的工作。這就是說,我們必須合理就業。而對任何一個社會而言,任何一個具體 的工作也必須選擇適合的人選。例如作為警察,就必須有忠誠、有一定的文化基礎、有一定 的專業技能,而不能是一個腐敗分子、一個沒有文化的人、一個沒有專業技術的人。否則他 就無法勝任警察的工作。這也就是說,社會也需要合理就業。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業必須有一個過程(只是由於每個人的情況不同,這一過程有長短 差異而已)。因此即使一個社會就業機會總量並不短缺,也不能保證每一個人都可以立即有 一份適合的(即自己所喜愛同時又可以勝任的)工作。這就好像即使一個社會的男女比例並 不失調,也會有一些人終身不婚,更會出現大量的社會成員到了法定的結婚年齡仍舊未婚一 樣。所以,失業者需要一個過程才可以重新就業是必然的。 還需要看到一個問題,這就是失業者重新就業的平均時間延長的問題。應該承認,在最 近一段時間,世界很多國家失業者重新就業的平均時間有所延長。例如美國,在今年2月, 失業者重新就業的平均時間已經達到了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30.2周。這一過程的延長 說明了什麼問題?有人認為,這是經濟情況惡化的標誌,是就業機會短缺的結果。其實並非 如此。失業者重新就業時間的延長實際上是人們必須接受一定的職業教育或培訓再重返就業 市場的必然結果。這可以從世界許多國家的政府用於職業教育或培訓的費用上可以得到證明 ——凡是失業者重新就業的平均時間延長,則政府的職業教育或培訓的費用,在美國也是如 此。美國職業教育費用的增長幅度和重新就業的平均時間之間,有一個對應關係:數據表明, 美國的教育經費是不斷增長的,但是在不同的年份,增長的幅度並不相同,這種不同與失業 者重新就業的平均時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失業者重新就業的平均失業時間越久,美國 政府用於職業教育與培訓費用的增長幅度也就越大。相反,失業者重新就業的平均時間減少, 則美國政府用於職業教育和培訓費用的增長幅度就越小。兩者是正比關係。這表明,失業者 重新就業的平均時間延長,實際上是由於失業者需要接受教育來自我更新,來提高自己的工 作技能造成的。 此外,平均就業時間的長短與就業模式也有著很大的關係。迄今為止的就業模式有兩種: 一是政府負責模式,即政府統一分配工作;二是個人負責模式,即每個人自己尋找工作,政 府並不對每一個人是否找到工作承擔法律責任(在西方國家,政府僅僅承擔有限的救濟責任, 在中國,很多情況下政府連救濟責任也不承擔,例如對於農民工,政府幾乎不承擔任何責 任)。在個人負責模式下,求職成功與否與是否掌握了求職技術(包括尋找工作的技能和職 業技能)有很大的關係。這也使人們的就業過程被延長。 造成失業的關鍵不是就業機會短缺 既然失業者都可以重新就業,且重新就業的時間平均只有13周左右,為什麼還會出現就 業問題?原因非常簡單:絕大多數的失業者並不能接受重新就業的過程,因為就有收入—— 工資是他們的主要甚至於唯一的生活來源,沒有工作就沒有收入,生活就難以維持。現在西 方國家雖然有社會失業保障,可是這種保障是有限救濟,其金額根本不足以滿足失業者正常 生活的需要。在這樣的情況下,絕大多數的失業者還是不能接受重新就業的過程——他們必 須倉促就業。而這就給人們帶來了一系列的困難,例如不能充分地合理就業、必須接受低水 平的工資待遇、必須在危險的環境中工作等等。失業之所以成為一個社會問題,關鍵就在於 此。 如果失業者可以從容就業——可以接受平均13周左右的重新就業的過程,失業問題就不 存在。因為失業實際上僅僅佔人們職業生涯中5%左右。 如果失業者可以從容就業,其社會就業地位就會發生前所未有的根本性變化,他們也就 可以合理就業。在這樣的情況下,因失業問題而造成的一系列問題也不復存在。所以,造成 失業問題的關鍵並不是就業機會總量的短缺,而是人們必須倉促地不合理就業。在這樣的情 況下,把西方社會的失業問題歸咎與中國對外貿易的順差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發展經濟並不能解決失業問題 在一些西方經濟學家看來,要解決失業問題,唯一的方法就是刺激經濟,來創造更多的 就業機會——只要經濟發展情況良好,就業機會擴大了,失業問題就可以得到緩解。這就是 西方國家要求人民幣升值的根本原因。但實際上這是非常錯誤的。 1,經濟發展情況的好壞未必可以決定失業率的高低——也就是說,失業率高,社會經 濟發展的速度未必就低;社會經濟發展速度快,失業率也未必就低。且不談中國最近30年的 情況,僅以美國最近60餘年的情況就可以說明這一點。美國政府的統計數據表明,自1948年 以來,美國社會GDP的發展有與社會失業率就不是完全相對應的。失業率高社會經濟的發展 未必就一定高,相反亦然。例如在1950年,美國的失業率為5.2%,並不是自1948年以來的最 低水平,可是其GDP的增長速度卻是自1948年以來最高的,達到8.7%;而在1982年GDP的增長 速度為-1.9%,歷史最差水平,其失業率雖然為9.7%,在這兩者之間,我們也找不出相應的 比例關係——即GDP增長速度與失業率之間存在著所謂的反比關係(詳見下圖—)。 在圖中,縱為失業率及GDP增長比率,橫為年份;紅線為失業率,藍線為GDP的實際增長 率。不難看出,在這兩者之間也不存在絕對的對應關係,在很多情況下,二者的發展曲線正 好相反。 2, 就業機會是不可能創造出來的。原因有四。第一,任何一個(或一種)就業機會的 形成都必須有以下幾個要素:a,客觀存在的社會需求;b,滿足這種客觀存在的社會需求的 計劃與技術;c,資金。 只要上述三個方面要素有機地結合起來,就業機會就會被產生。而社會的需求是客觀存 在,它只能被激活,而根本不可能被創造出來,因此就業機會只能被「激活」,而不可能被 創造出來。第二,當社會的一種具體需求消失之後,就會形成一種新的社會需求。這種社會 需求根本不需要創造,也不可能被創造出來,而只能被我們「激活」。第三,任何一種新的 社會需求,都可能被我們激活。因為當舊的社會需求消失之後,社會用於滿足這種舊的社會 需求的資金就會自動流向新的領域,流向新的社會需求。第四,任何一個社會「激活」社會 需求的能力在一定的時間和一定的地點都是有限的,也就是說,當我們採用一種方法來刺激 經濟,激活了一種就業機會之後,往往就不可能同時激活另外的就業機會。所以刺激經濟, 創造就業機會,實際上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即使我們不採取任何措施來刺激經濟,就業機 會也會自然而然地產生。也就是說,當社會失去了一定的就業機會之後,必定會形成相當的 就業機會。 3,就業存在著合理性的問題——即個人需要喜愛的工作,社會需要勝任的人選。這是 一種完全的雙向的選擇。通俗地說也就是,人們需要一份適合的工作,需要合理就業。因此 即使就業機會大量地產生,即使社會就業機會並不短缺,失業者重新就業還是需要一個過程。 事實也正是如此,即使社會失業率再低,失業者重新就業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失業者重新 就業所需要的過程,並不會因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況而絕對地發生相應的變化。以美國為例, 在1948年其16歲以上的就業人口的失業率僅為3.75%,可是其失業者重新就業的平均時間也 是8.64周;而在1953年,失業率為2.925%,是有記錄以來最低的,可是即使在這一年,失業 者的重新就業的平均時間也超過了8周。這表明,即使失業率再低,失業者重新就業也需要 一個過程,而且按照美國的最近62年的情況來看,這一過程的最低平均記錄也是在8周以上。 由此可見,即使社會失業率再低,失業者還是不能從容地合理就業。 自1948年以來美國GD增長速度與失業者重新就業的平均時間之關係示意圖上圖中紅線為 GDP的實際增長率,綠線為失業者重新就業的平均時間。顯而易見,在上圖中,GDP的增長速 度與失業者重新就業的平均時間,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也不是相對應的,可以說二者各有自己 獨特的發展曲線。 由此可見,人類社會失業問題並不是簡單地發展經濟就可以解決的,更不是縮小貿易的 逆順差就可以萬事大吉的,而是必須建立倉促就業的緩解機制,使人們可以從容地合理就業。 就這種意義來看,即使人民幣升值大幅度升值,完全消滅了與西方的貿易順差,也根本不能 解決西方的失業問題。而且人民幣的大幅度升值還會使西方民眾的購買力下降,從而導致另 一種嚴重的社會問題,甚至與給低收入者帶來災難。 改革失業保障模式是西方的唯一選擇 要從根本上解決失業問題和恢復社會經濟的活力,唯一的選擇是對社會失業保障模式進 行改革,將就業問題轉化為社會公平和社會經濟發展的機遇和槓桿,使人們接受重新就業所 需要的時間過程,同時又可以極大地減少社會保障的開支,促進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如前 所述,西方國家現有的社會失業救濟保障不能解決失業問題——它並不能使人們接受重新就 業所需要的時間過程,因此它根本解決不了失業問題。另一方面,失業是暫時的和短期的, 失業者平均只要13周左右就可以重新就業,而且按照筆者的不完全統計,對於絕大多數人而 言,過去40年,在西方主要工業國家,人們的平均失業時間僅佔其平均職業生涯的4.2%左右。 所以,失業實際上僅僅是個人資金鏈的暫時斷裂,而不是長期斷裂,更不是永久性斷裂。因 此解決失業問題應該注意的是將這一斷裂的資金鏈鏈接起來——只要鏈接起斷裂的資金鏈, 失業者就可以接受重新就業所需要的時間,就可以從容地合理就業。 要連接起失業者斷裂的個人資金鏈,並不需要對失業者實施救濟性保障,不需要對對絕 大多數的失業者實施救濟施捨——也就是發放失業救濟金,因為失業者一旦重新就業,其斷 裂的資金鏈就可以連接起來,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救濟施捨只是也只能是有限的,是低標 准的,而不能是高標準的,不能相同與失業者在就業期間的工資水平。 要連接起失業者的個人資金鏈,只需要對失業者實施全面的就業援助保障——即社會保 障體系預支未來的工資給失業者,待失業者重新就業之後再要求他們連同利息一起逐步償還。 這也就是讓失業者可以用自己未來的收入實施自我失業保障,未來收入不足以自我保障者, 則可以獲得社會保障體系的全面救濟保障。 採用全面援助保障,失業者就可以接受重新就業的時間過程,就可以從容地合理就業— —因為即使暫時找不到工作,失業者的正常生活也不會受到失業的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 失業與就業在收入上就不會有什麼差異,因此失業率再高也不會產生失業問題——失業問題 就可以從根本上解決。 還需要指出的是,對失業者不加分別地一律實施救濟保障是不合理的(因為失業對於絕 大多數人而言是暫時的和短期的,是個人資金鏈的暫時斷裂),它造成了一種和社會主義計 劃經濟一樣的大鍋飯——正是這種大鍋飯一方面根本不能化解失業問題,另一方面又無謂地 浪費了大量的資金,窒息了西方社會經濟的發展活力。 所以,西方國家實際上根本不應該要求人民幣升值來解決自身的經濟發展困境和失業問 題,而應該對自己的不合理的失業救濟保障模式進行改革,使之成為一種既可以圓滿化解失 業問題,又可以節約巨大的社會保障開支,促進社會公平和經濟發展的新型體系。 那麼西方國家是否能夠對失業保障模式進行改革,使之成為社會援助保障體系?答案是 完全肯定的——就目前的情況而言,西方國家做到這一點可謂輕而易舉,因為它無需資金的 投入,且可以節約減少的資金消耗,更可以使失業者從容地合理就業。關於這些請參見筆者 的《社會失業保障概論》及其它相關文章,限於篇幅這裡不再進一步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