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天安門對峙》 舒 崇 在海外出版的眾多的記敘八九民運的著述中,《天安門對峙》很有特色,值得推薦。 迄今為止,海外出版的有關八九民運和六四慘案的紀實性著述,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 類是回憶錄,一類是大事記。回憶錄難免不受作者個人視角的局限,大事記往往只有大事而 缺少細節。《天安門對峙》一書超越回憶錄的個人視角,寫大事兼重細節,尤其是注重對人 物及其互動關係的生動刻畫;如作者所言,是第一次把八九民運和六四慘案「作為敘事歷史 完整連貫地敘述出來的嘗試」。 被打成八九民運幕後「黑手」的王軍濤說:「如果讓我推薦一本書,讓對那場運動一無 所知的人去瞭解1989年民主運動和六四慘案,我會毫不猶豫地推薦Eddie的這本書:《天安 門對峙》。」無獨有偶,美國的中國問題專家、波士頓大學的谷梅(Merle Goldman)教授 也說:「要瞭解後毛時代中國這一重大事件,最好從《天安門對峙》這本書入手。」 《天安門對峙》一書原著是英文,英文書名是《Stand off at Tiananmen》,於2009年 六四20週年之際出版。後來作者自己把它翻譯成中文,在今年六四前夕推出。作者署上自己 的英文名字Eddie Cheng.這位Eddie Cheng先生,原是北京大學物理系80級學生,剛進校門 就趕上競選運動,以後他自己也成了學生運動的重要組織者,曾帶頭發起了84年85年兩次校 園民主運動,86年考托福考GRE赴美國留學,現居美國科羅拉多州。他的同學、八九民運領 袖劉剛說,如果Eddie Cheng們當年沒出國,如果八九年他們還在北京,充當學生領袖,上 通緝令名單的就該是Eddie Cheng他們,輪不上我劉剛了。劉剛這話當然有自謙的成分,不 過那倒是告訴了我們Eddie Cheng是何種來歷,何等人物。 天安門運動場面宏大,頭緒萬千。作者選擇了學生集體的角度來敘述這個故事。這一選 擇很明智,也很正確。因為作者本人就曾經是學運的參與者組織者,故而對這一代大學生的 集體心態有冷暖自知的準確把握;六四後這麼多年,當事人,尤其是學生,發表了大量的回 憶和記敘的文字,已經積累了豐富的材料;再加上作者和若干當事人有著密切的聯繫,包括 在私下有過多次交談,因而對學生群體在運動中的狀況瞭若指掌。這就為作者以學生集體的 角度來敘述這場運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在整個八九民運中,學生始終佔據舞台的中心,是 運動的主角;我們不能說,八九民運就是學生運動,但是我們確實可以說,寫好了運動中的 學生,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寫好了這場運動。 讀《天安門對峙》,不能不為八九民運的功敗垂成而痛惜不已。就在《天安門對峙》中 文版出版的同時,網上正在熱傳《李鵬「六四」日記》。有人評論道:八九民運遭到鎮壓是 不可避免的,學生們絕食不絕食,撤出不撤出天安門廣場,其實都沒多大區別,因為鄧小平 李鵬他們打一開始就定下了「動亂」的罪名,就說了「不惜流血」,學生方面再怎麼講策略 也是白搭。這種觀點顯然是錯誤的。按照這種觀點,只要專制統治者決定鎮壓民運,民運就 無法避免被鎮壓的命運。那麼請問,民運怎樣才能避免被鎮壓呢?依據這裡的邏輯,那除非 是專制統治者自願放棄鎮壓,也就是說,除非專制統治者不再是專制統治者,除非是我們遇 上了戈爾巴喬夫。 我當然不能贊同這種觀點。只要你認真讀一讀《天安門對峙》,你就會發現,在整個事 件的過程中,民運方面曾經不止一次贏得上風,迫使當局作出一定退讓,可惜民運方面未能 見好就收。在六四之後,我最大的擔憂就是,在以後很長很長的一個時期裡,恐怕中國都不 會有大規模的群眾性的民主運動了,因為大多數人失去了對非暴力抗爭的信心;而對大多數 民眾而言,一旦他們失去了對非暴力抗爭的信心,他們並不會轉而投身暴力抗爭,而是會放 棄抗爭本身。所謂「殺20萬人保20年穩定」,就是指的這種效應。中國民運要取得突破,首 先需要重建非暴力抗爭的信心。這種信心在八九民運期間曾經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度,但是被 六四屠殺所摧毀。因此,我們要重建對非暴力抗爭的信心,不能不從反思八九和反思六四入 手。這也是我推薦《天安門對峙》的一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