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即將到來的政治轉型需求看當前中國民間運動的缺失 王軍濤 8月7日,本刊主編胡平邀請了高文謙,夏明,萬延海,王天成,趙巖和王軍濤等,在 《北京之春》編輯部辦公室舉行座談會,討論中國局勢和民主轉型問題。此期封面主題欄目 內的文章是部分與會者的發言摘要。——編者 米奇尼克對話中國民間運動,龍應台、易中天北大演講和劉亞洲討論中國政治改革這些 事件引發的反響和爭論,都指向一個話題:中國結束一黨專制的政治前景已再度成為朝野公 開討論的話題。這一話題對執政者而言是承認民主化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而民間則更多 地關注如何實現這一轉型。我想簡單談幾點看法。 第一,中國在探索後共產黨體制的轉型曾有過自己的時代和經驗。上世紀80年代我們發 動過街頭運動,打贏過選戰,辦過獨立媒體,發行過叢書,開辦過函授學校,設立過智庫。 那時的知識界,一手影響學潮、媒體等民間運動,另一手影響黨內開明派和改革派。那時, 異議運動的每一個話題都對朝野公議起主導作用。可以說,異議運動為1989年民主運動建立 了廣泛政治和社會基礎。就此而言,在推動共產黨極權體制轉型的過程中,中國異議運動有 過自己豐富的探索和獨特的成就。 第二,1989年六四鎮壓及其後的政治清洗的畸形發展,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異議運動的政 治、經濟、社會和文化環境。異議運動被當局成功地妖魔化和邊緣化。後89在年輕一代中興 起的民間運動,主動與異議運動在思想、組織和活動上謹慎地保持距離。他們接受了政府維 穩條件下通過專業活動漸進改革體制消化問題的思路。然而,胡溫新政時期快速黑社會的政 府腐敗暴政,不僅挫敗了他們的專業努力,而且對他們的職業尊嚴甚至人身安全都不斷地侮 辱。實踐使得他們逐漸走向共識:沒有憲政化的政治改革他們不僅不能以專業改造中國,甚 至無法維持專業獨立水準。《零八憲章》作為各界聯合宣言,標誌著中國民間運動和異議運 動再度合流。 第三,這一合流很像80年代後期,但也很不同。80年代後期是體制內改革派與異議運動 合流,推動政治改革,成為朝野主導力量。但今天的民間運動與異議運動合流雖然主導民間 最有活力的力量,但遠不能影響執政力量的政治取向。執政黨的主流仍然是上層維穩和中下 層黑社會化。這就使得當今中國缺乏80年代末期中國所有的或者蘇東波中所有的朝野共識的 政治轉型意願。 第四,如果缺乏共識,我們事實上不僅現在還沒擁有一個共同的中國,而且很難擁有一 個未來的共同中國。後89官方暴力維穩高度共識且意志堅決,民間則在暴政打壓下分化,但 趨勢是主流由善意充分地耐心等待向著憤怒地對抗發展。隨著底層暴力反抗增強和中層多樣 化抗爭局面發展,統治集團會發生分化。中國再度站在一個十字路口。即使沒有大規模突發 政治風潮逼迫當局,目前民變持續發展也終有一天使得危機管理成本超出社會的承受力。就 此而言,危機是不可避免地會到來。 第五,即將到來的危機會使得中國政治前景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但這是中國人無法逃 避的一次有風險的創製機遇。關鍵是各界力量沒有準備好。民間運動各方都還在某種正常的 專業架構中積累經驗和力量,沒有準備在大規模政治風潮、危機中破局,然後迅速建立新的 憲政框架,減少不確定的過渡期和降低社會的轉型成本。 第六,建立一個強大的反對黨,作為替代共產黨的政治架構,是減少過渡期的不確定性 和降低轉型成本的必要舉措。這是最近成立的中國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的主要政治考量。其他 的問題都是枝節的政治爭議。我們需要一個前景;需要通過實踐建立起這樣的意識。 我個人對未來政治前景持謹慎的態度。不樂觀的主要因素是中國各界對即將到來的變局 估計不足,因而極可能被局勢拖著走。其間,各種投機心態和力量會影響局勢。投機不必然 是惡,但在轉型期佔據主導地位,會加大轉型成本。中國民主黨將秉承一貫傳統,立足於中 國公民的安全和正義需要,為中華民族提出長遠發展的戰略藍圖並努力實現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