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之後的中國值得研究 張偉國 現在只聽到人們講「鄧小平時代」,而且以「鄧小平以後的中國」為題作研 究,也風行一時。儘管海內外的中國問題專家,都把陳雲視為能與鄧小平同樣等量 級的、可以互相抗衡的超級政治元老,也並不諱言鄧小平與陳雲為中國政治的前途 在進行一場長壽競賽,但奇怪的是,為什麼就沒有人談論「陳雲之後的中國」這樣 的問題,或者在談論「鄧小平之後的中國」,同時也談談「陳雲之後的中國」,甚 至有人認為陳雲早就對中共沒有影響力了,這實在是非常難以理解的一件事情。 如果對中國大陸現今十多年政局演變有所瞭解的話,基本上就能理解,在毛 澤東之後已經沒有毛澤東了,對於把自己的影響和控制滲透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來 講,對於中國大陸社會實行個人獨裁專制,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內至少是空前絕後 的,將毛澤東統治中國大陸的時代,稱之為所謂的「毛澤東時代」,也有說得過去 的地方。 「鄧小平時代」提法牽強 但籠而統之的把毛澤東以後的中國大陸,稱之為「鄧小平時代」,事實上也 有許多人在這麼稱呼的,但仍然覺得有點牽強。就是以中共信奉的唯物史觀來看, 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英雄,改革開放是在中共集權專制的迫害之下,中國大陸 的人民為了擺脫與集權者一起毀滅、而爭取自己生存權力的一種探索,像安徽鳳陽 的農民是全村人寫了血書,作好了殺頭、坐牢的準備,才以「改革」的方式,向中 共的專制體制進行抗爭的。用「鄧小平時代」來概括含有這種人民抗爭的現實,顯 然是不盡符合事實的。 當然,歷史也不會否認,鄧小平在這一過程中曾經順應、利用「民意」,起 過積極而有益的作用。但歷史也會準確的記錄,當時代表中共開明派,在基層對於 人民的改革表示最直接支持的是萬里、趙紫陽等。在媒體日益發達的信息社會裡, 歷史不再由鄧家子女或少數中共的御用文人等所能壟斷。翻開當時媒體的報導,海 外的新聞記者們對中國大陸的政治機制也比較多的將其描述為「鄧小平、胡耀邦、 趙紫陽體制」,連鄧小平自己也不得不承認胡耀邦、趙紫陽的貢獻作用,稱「天塌 下來由胡耀邦、趙紫陽頂著」。所以講,把過去十多年的改革開放,都貼上「鄧小 平時代」的標籤,如果不是有意美化鄧小平、並藉此在中國復辟個人獨裁的封建專 權,在老人政治之後的時代獲取新的權力資源,那也至少是一種過於簡單化了的描 述,或者是對中國大陸政治所知的局限了。 中國大陸這十幾年的被稱作改革開放的內容,有的人士認為,甚至還不如清 末倡導的改革來得徹底,實際上是一種徹頭徹尾的機會主義改良。目前人們見到的 這種結果,其實與陳雲和他的一系人馬,有非常直接的關係。從批評殖民地的「租 界」、限制鄧小平的特區開發政策;到利用波蘭團結工會事件,使得中國大陸八十年 代初期的政治體制改革逆轉,並逼迫鄧小平不得不提出所謂的「四項基本原則」;從 反精神污染、打擊經濟犯罪(以整垮海南、福建的開放改革,並使眾多的改革家中箭 落馬)、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到清理清查、治理整頓、宏觀調控......每當大陸政 局發展到關鍵時刻,都可以看到陳雲運作的影子,而且他的意見大多在當時都被中 共轉化為具體政策。所以,在過去這十幾年的大陸改良史上,深深的留下了陳雲的 烙印,而且他的影響(除了搞毛澤東似的群眾運動、和所謂的「南巡」),一點也不 比鄧小平遜色。 中共體制內的改革派,曾經對於陳云「光說不做」的「永遠正確」,而且每 每在關鍵時刻有會發揮極為重要的影響,頗有微詞,有些曾經還流行於一時,如「 看改革的批干改革的」,「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這也正好從另外一 個側面體現了陳雲的作用。然而,陳雲與鄧小平又共存於中共的集權體制當中,他 們有共同的政治利益需求,在這個角度上他們也是互為依存,唇亡齒寒。 確切的講,過去的十幾年,實際上是毛澤東集權瓦解的時代,鄧小平沒有了 毛澤東那樣的絕對權威,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鄧小平充其量只是三分之一強的權 威,而陳雲也有三分之一弱的權威,還有三分之一是其他各種新舊政治力量。總體 上看,那也可以講是中共政治元老「集體執政」的時代,如果一定要用個人的名字 來命名那個時代,至少也應該將它稱作「鄧小平、陳雲時代」。 對主流派的制衡作用 中國大陸目前正處在一個權力轉移的過程之中,由於這個過程完全缺乏法律 的有效保障,其變化發展撲塑迷離,令預言家們不斷地跌破眼睛。鑒於以往的經驗 ,對於中國局勢的觀察,不但需要指出其可能的發展「大」趨勢,同樣也不應該忽 略、更不能遺漏對發展趨勢將產生影響的種種「小」因素。這裡我就想提請預言家 不要忽視的兩個「小」因素: 其一,如上文所說,陳雲對於這個時代的影響是不容低估的,他不僅表現在 他信奉的理念當中,而且實際上也逐漸地形成了一種機制——客觀上對於主流派的 權威起了某種制衡的作用。常見有的評家提出,如果沒有陳雲的阻撓,鄧小平的改 革開放將取得更大的進步,其實這有可能是一種富有情感理想的誤會。如果沒有陳 雲和他為首的保守派有效的抗衡,中國現在的政治改革也許獲得了極大的成功,但 這只是可能之一,並且還無法排除其他可能,如鄧小平也許就不是現在的鄧小平, 甚至成為第二個毛澤東也不是沒有可能的,他「設計」的所謂改革開放,也許就有 可能變成又一場「大躍進」似的勞民傷財的群眾運動。無論陳雲對於改革開放的看 法如何反動,但他在客觀上形成對權力的制約,遠遠超過了他信奉那些意識形態觀 念的價值。 從這個觀點來看,中國大陸政壇,尤其是作為執政黨的中共,並不缺少毛澤 東、鄧小平,並不缺少主席、總書記等主流派,缺少也許恰恰是象陳雲這樣,能夠 對權力進行有效制衡(儘管還很不規範、甚至也並不自覺)的非主流派。中共內部一 直都有非主流派存在,毛澤東自己就說過,黨內無派,千齊百怪。但那些非主流派 從來都沒有獲得像陳雲那樣的成功:既發揮了對主流派權力的制約作用,同時還有 效的保存並發展了自己。陳雲的這種功能在毛澤東時代無法施展,而在過去的十幾 年中卻發展到了極至。 陳雲之後,中共如果不能讓他的這種制約機制「香火」延續下去,並努力使 之合法化——變憑借個人權威保障的權力制衡,成為依靠法律制度保障的權力制衡 ,那麼大陸的改革開放局面,不是維持繼續發展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壽終正寢的 問題,或者是什麼時候復辟倒退的問題。千萬不要用「不可逆轉」之類的神話來麻 醉自己。「固然任何人上台,都不可能迫使中國回到毛澤東式的體制中去,但在表 面上支持改革的同時,仍然有扭曲改革內容的可能。墨西哥的經驗足以警告世人, 一個現今生機勃勃的市場,隨時都可能萎縮,特別是象中國大陸這樣一個獨裁統治 的社會。」西方評論家的這個觀點是值得注意的。 當中共主流派失去制約之際,也就是「六四」、甚至是文革重新發生的時候 。在1989年的慘案發生以後,一位摯友曾痛心的對我說,萬里去人大是鄧小平安排 的,鑒於彭真在人大「自成體系」的教訓,鄧小平囑咐萬里支持趙紫陽在第一線的 改革開放工作,所以人大對於中南海失去了可能有的制約作用,如果當時不是改革 派的萬里掌控全國人大,哪怕是讓陳雲手下的左將左帥去幹,人大如果還能行使某 些制約功能,「六四」的局面都或許還有得以避免的可能。 在擺脫元老政治以後,建立現代政治權力制衡的機制,在中國大陸會又出現 了一次機會。陳雲之後的中共,能否建立容忍反對派的制約機制,或者講非主流派 能否象陳雲那樣起到有效的制約作用,是檢驗中共進步還是倒退的一個重要標誌。 由於,中共四十多年意識形態的灌輸,人們常常有一個心結,當自己處於非主流派 的地位時,比較強調要寬容,要建立健全權力制衡的機制;但當對手處於非主流地位 時,態度立場就完全相反了,甚至是「殘酷鬥爭,無情打擊」。這也是,中共一直 無法形成良性的黨內民主機制的重要原因。在這種傳統背景之下,前兩年田紀雲倡 議,讓那些僵化保守的極左派去管理某個地區,以經營他們的「特區」,就顯得十 分的難能可貴。 其二,陳雲先鄧小平而死,有人以為對持續改革開放有利。其實並不盡然, 甚至也可能完全相反。前面提到的是一個權力可能失去制約機制的問題,這裡我們 來看陳雲的現實政治基礎:中共只要不放棄現行的意識形態,鄧小平和改革開放, 就永遠有可能被當做機會主義、修正主義批判,在這方面,陳雲的派系完全有可能 在他死後再伺機成為「主流」的充沛資源,這也許是陳雲留給中共保守派的最大遺 產。 在另一方面,陳雲長期主管中共的組織人事大權,胡耀邦、趙紫陽的下台他 曾起過十分關鍵的作用;他在用人方面與鄧小平有比較不同的一個地方是,凡是經他 提拔重用過的幹部,他都會盡心盡力的去安排保護,最後的結局都不會太差的;而鄧 小平在這方面做得遠不如陳雲了,時而「斷臂」、經常食言,這在中共體制內部也 是一個公開的秘密;這也是陳雲即便是非主流派,照樣有象鄧力群之流的人向他效忠 的重要原因。 陳雲對江澤民的影響力 目前在台上的主流派——上海幫,外界都認為是鄧小平作後台,其實始作傭 者還是陳雲。江澤民「登基」與陳雲的關係日前新聞媒體已經有所披露,其實,「 四人幫」倒台後的那幾年,上海人一直感到壓抑、抬不起頭來,形勢的轉變發生在 陳雲一系的陳國棟(原糧食部長)、胡立教(原人民銀行行長)、汪道涵(原經貿部部長 )三位到上海主政以後,目前上海幫中紅的發紫的兩位新貴:吳邦國、黃菊,都是他 們在上海培養第三梯隊幹部時,選拔上來的。被外界誤以為改革派的朱容基,更是 把陳雲力主的計劃經濟推向極端,變成了「命令經濟」,由此也收到陳雲的首肯;上 海是國有經濟的大本營,陳雲每年在上海的時間遠比鄧小平要長,一般相信他對上 海幫的影響力不會輸給鄧小平。 正在美國訪問的一位前中共國務院官員向筆者表示,陳雲去世,對北京目前 十分脆弱的權力結構,是除了鄧小平去世以外最大的一個影響因素,江澤民的上台 與陳雲有相當的關係,甚至有人認為陳雲是上海邦的後台,儘管陳雲早已不過問具 體政事,但他的去世對眼下極不穩定的政治力量對比和派別的劃分,將產生不可忽 視的影響。 所幸的是現在中南海執行的是「問題經濟學」思想,即務實的有什麼問題就 解決什麼問題,所以陳雲的所謂鳥籠經濟思想,影響還會繼續縮小。但鄧小平之後 ,上海幫如果還能有機會維持一段時間,沒有陳雲的「陳雲非主流派」在今後中國 大陸,轉變成為主流派為什麼就沒有可能呢?這應該是值得警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