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已經掌控中國大局? 何 頻 不管人們對江澤民的政治人格、能力評價如何,也不論江澤民未來到底能否 坐穩江山,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鄧小平一代中共元老治國時代正在或者即將終結 。現在的中國大陸,是以江澤民為首的中共第三代領導集體主政的時代:江不僅名 義上身兼黨的領袖、國家元首、三軍元首,而且實際掌控著黨政軍大權。也許還有 一些元老在起某些作用或偶爾起一些作用,然而現在中國大陸政壇的主流派力量, 已經是江澤民這批人無疑。 討論鄧後江接班危機「已屬無意義」? 中國大陸的政治畢竟太詭秘,許多信息一時還不能確定真偽,不少人也不敢 相信,不願相信這個事實,因為這要否認他們過去的判斷。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門 事件後江澤民上台時,人們普遍不看好這個過去缺乏政績、缺乏聲望、缺乏政治根 基的領導人,而且他面臨的是極其險惡的國內政經環境,以及國際上廣泛的譴責或 鄙視。 江澤民上台之後相當一段時間表現平庸,一度面臨嚴重的權力危機。一九九 二年鄧小平的南巡,傳說很多,許多人相信鄧之所以南巡,是因為對江澤民過於平 庸,太過僵化保守不滿。有人甚至分析,鄧小平說「誰反對改革誰就下台」,是暗 示有意再換接班人。然而,就在當年年底召開的中共「十四大」上,人們原本以為 權力固若金湯的楊尚昆楊白冰兄弟竟被江擊敗。在所謂「上海幫」與「北京幫」的 鬥爭中,一九九五年也有了分曉,陳希同兵敗如山倒,還是江贏,而且是多個層面 同時贏。 人們也曾對中國大陸經濟發展持很悲觀的看法,沒有幾個人想到中國大陸居 然在這幾年成為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同時,中國大陸巨大的市場潛 力,成為資本家們抵擋不住的誘惑。 冷戰的結束,經濟發展成為世界主軸。金錢體現它的萬能效應,衝破了國界 、意識形態,淡化了敵視。金錢、時間沖淡了悲壯的記憶,中國大陸藉此走出一九 八九年「暴力事件」導致的國際困境。也使江在國際上開始有了大國之君應有的地 位。 柯林頓明顯一直不喜歡江澤民,也很懷疑江地位的穩固度,從西雅圖,到雅 加達,到莫斯科,越來越對江不以為然。李登輝訪美事件引發北京某些報復與對抗 言行,情況卻突然改變。 柯林頓心裡可能還有些彆扭,還不好意思在華盛頓款待他曾不恥為伍的「北 京暴君」。然而,他必須一九九五年十月在紐約與江澤民握手言歡,建立了個人友 情並同意設置雙方熱線電話。即使柯林頓不可能像和俄國總統葉利欽見面那樣笑得 人仰馬翻,他還是說,這次會面是友好的,歷次來最好的。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之前專訪了江澤民。這份深具影響力的刊物說:江 澤民主席瞭解我們的共同利益,他不但博學深思,而且是一位準備迎接政治挑戰的 國家領導人,很明顯有足夠的能力領導中國。 江澤民和柯林頓紐約會晤之後,美國情報界、智庫和學界多認為鄧後江接班 的局面已然成型,江基本已能掌控全局。 《洛杉磯時報》駐華盛頓記者吉姆曼在一篇專文中說,華府各界咸認為現在 再討論鄧後江接班危機一類的問題「已屬無意義」。他說,天安門屠殺之後,華府 各界都預測江會在一年內垮台;現在,認為江澤民已能平穩過渡到鄧後並繼續主政 的看法已成為美國的主流;對應於李光耀肯定江已完成主控政權的斷言,江穩坐江 山儼然已成為鐵的事實。 不錯,江澤民至今已經當了六年多中國大陸最高領導人。僅僅就時間而言, 已超過了華國鋒、胡耀邦、趙紫陽這三位毛澤東或鄧小平的接班人。而且,沒有任 何信息顯示,江澤民正面臨下台之憂,至少目前是這樣。 現在的問題是,在未來幾年新的中原逐鹿遊戲中,作為中國大陸新一代領導 人,江澤民的強勢角色是愈來愈凸顯,還是正面臨著更大的挑戰?他是否有意對鄧 小平路線進行修訂,為建立新政又將採取什麼樣的策略?他將成為華國鋒第二還是 李登輝第二,或者其他? 不能迴避敏感的人事問題 我們可以大體回顧總結一下,江澤民在成為中共最高領導人後建立班底、理 論體系的情況。   首先,不能迴避敏感的人事問題。當然這個問題比制度研究,似乎沒那麼學術化 ,而且資訊常常有問題。 最近台灣、香港出版了兩本國內學者寫的書,一本是王山的《第四隻眼睛看 中國》,一本是胡鞍鋼的《挑戰中國》。或許觀點多有值得爭鳴之處,但中國大陸 能寫出這種比較深刻討論時弊著作的青年學者並不多見。 不過,這兩本書似乎都擺出幅鄙視討論中共高層人事的面孔。王山說他作預測「 與庸俗的有關人事更迭的猜想無關,而且也不是中國大陸高層決策圈內表象性權力 角逐的某種結果」;胡鞍鋼說,他對人事問題的推測或者小道消息不感興趣,著重 的是重大矛盾和關係的深層分析。 這些理由是為他們不敢觸及人事問題提出的藉口,還是他們真正認為在研究 中國大陸政局時可以對人事問題不屑一提呢?如果是前者,可以同情;如果是後者 ,可以理解,但是不能同意他們的觀點。洞察中國大陸未來,固然不能局限於人事 討論,必須重視討論重大矛盾和關係。然而,人事問題仍是中國大陸政局的決定性 因素之一,我們必須涉及,海外的空間也允許我們涉及,即使涉及的信息可能有錯 誤,推測也可能主觀、庸俗,但至少比迴避負責任。 「上海幫」崛起,江澤民班底基本成型 誰都知道,江澤民能成為中共總書記不能說是必然。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 」前,他這個中共上海市委書記在最高權力層面完全是一個被忽略不計的人物,結 果卻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他成為鄧小平欽定的第三個接班人。 也許是崛起於血腥的「六四事件」中,也許外表過於油猾做作(至今為止江 的公開形象仍廣受非議),政治形象比較模糊,同時又缺乏足以令人信服的政績, 江澤民上台之後依然被人們輕視,很長時間成為民間嘲弄的弱勢政治人物。 在相當多人看來,無論是聲望、政績,還是實力、資歷,江澤民與華國鋒相 差不大,勢必也是一個過渡性的角色。但是,受制於黨國大老,華國鋒上台之後一 直未能按照自己的意圖在黨政軍系統建立網絡,而鄧小平的長壽給了江澤民定力以 進行充分準備、部署的機會。 很明顯,江澤民近年來全副精力全部用於人事佈局上,權力在持續不斷地鞏 固之中,尤以一九九二年底的中共「十四大」為明顯標誌。 在那次會上並沒有完全按照他的意願佈置人事,但會後他成功在軍中進行了 解放軍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人事調整,在中央和地方黨政系統亦大量啟用所謂「跨 世紀人材」,實際上是用年輕化的名義、合理合法的手段逼退一大批在黨政軍系統 實力雄厚者,而吸引一批缺乏歷史背景的年輕人效忠自己。 最典型的人事個案是江澤民在軍隊清洗「楊家將」勢力,和在地方抑制葉選 平、掃除陳希同勢力。結果又一次出人意料之外,似乎與江澤民的實力不成對應。 從全局來看,所謂十四屆中共中央委員,至少有三分之一處於退休或半退休狀態。 這些人多半是胡耀邦、趙紫陽時代的一方實權派人物。 傳統上,「拉幫結派」在中國大陸向來為正派官員所不恥,於中共權力系統 亦是一個顧忌(與之對立的是強調所謂「五湖四海」),在現實官場中卻又似乎是 鞏固權勢的必要手段。沒有班底又怎能辦事情?「五湖四海」是一個籠統的,缺乏 效率和真正凝聚力的口號,在社會轉型期是如此,尤其在缺乏合理選擇人材機制的 中國大陸如此。何況江澤民的威力,不足像毛澤東那樣能統合「五湖四海」;中國 大陸現在的政治機制,不可能使政治利益分配均勻。鄧小平當年統帥三軍,二野系 統的人就風光得很,不少人仕途得意。即使在美國,柯林頓不也得搞小巖城班底嗎 ? 所以,即使黨內外不斷有「上海幫」崛起的傳言壓力,江澤民還是能持續地 將在上海主政時的部下調往中央各個系統。至今,國務院系統有朱熔基、吳邦國, 武警公安系統有巴忠炎、王力平,宣傳系統有龔心瀚、周瑞金,智囊系統有賈庭山 、劉吉、王滬寧,軍隊系統有於永波、沈濱義等。當然,這也有一個度的問題。極 端就會有極端效應。 元老時代走向終結。白髮蒼蒼的趙紫陽也難鹹魚翻身 江澤民上台的權力的法理基礎來源於元老,得到元老的庇蔭,同時亦受制於 元老。 在一定時期內,元老的存亡決定著江澤民的權力運作空間,甚至命運。但是 這種情況正在改變。 鄧小平時代實際上是一個元老治國時代。當年逼迫華國鋒下野的正是鄧小平 這批元老派。現在殘存的那些元老人物,如彭真、薄一波、楊尚昆、張愛萍、秦基 偉、宋平、萬里、趙紫陽等人,即使他們對江澤民有諸多不滿,但能發揮作用的幅 度有多大值得懷疑。 最根本的原因是不可抵擋生理的規律,使他們越來越有心無力。當這篇文章 發表的時候,不知其中又有哪幾個元老已經謝世。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元老 時代畢竟在走向終結。 白髮蒼蒼的趙紫陽很可能恢復自由身,但他重返權力第一線則是越來越沒有 可能。一個障礙是他的年齡,另一個障礙是沒人願意讓出自己的位置給趙,鄧小平 之後的權力生態使趙紫陽發揮的空間有胡。作為掌權者,趙幾已成歷史。 相對而言,楊尚昆、張愛萍、萬里、宋平比較活躍,在黨政軍系統和民間也 頗有影響力,他們的存在對江澤民而言依然是一種潛在威脅,他們中任何一個人也 不能成為華國鋒時代的鄧小平,但他們可以推出或支持其他人與江作某種程度的抗 衡。尤其是在中共「十四大」上與江澤民結怨極深的楊尚昆、楊白冰兄弟,仍然有 捲土重來之可能。 當然,這些假設性預測都有一個前提,就是鄧小平在近期內去世。 看不見有強有力的競爭者。喬石力量被誇大 江澤民建立權威另外一個有利條件是,在同一平面(政治局)的現任領導人 中,尚看不見有強有力的競爭者。在政治局常委中,或許有人某些方面的能力比江 強,聲望比江好,但不等於這樣的人目前能獲得機會。除非中國政局出現意想不到 的突變,或者江澤民在工作上出現重大失誤,被一批人抓住把柄。 近年來,李鵬一直試圖改變自己僵硬的形象。事實上,他的能力和實力也不 是外界所批評那樣糟糕,也有不少改變對李過於負面的評價。李當然不是鄧小平的 心腹,但在穩定壓倒一切的方針下,李得以倖存。 李鵬曾經對江澤民不服氣,但現在也認了。李的存在可以在某些方面作為江 澤民的擋箭牌,日本某些媒體有關江有意將反腐敗的矛頭指向李的報導,目前還是 使人懷疑。 當然,這並不等於江澤民會將李鵬作為永久性盟友。鄧小平去世後,李被江 澤民或其他勢力拿出來作替罪羊是完全可能的。就是現在,江澤民與李鵬已有明顯 疏遠跡象,江李體制較少被人提及,李鵬的實權也已被朱熔朱基、李嵐清、吳邦國 、姜春雲等人瓜分。總而言之,李鵬的權力在逐漸淡化,總理職位最多維持到一九 九八年九屆全國人大。 朱熔基曾是被廣泛看好的開明領導人,他在上海的聲望也比江澤民好,自從 他出任常務副總理主掌宏觀調控,其開明形象被人大打折扣,在中共內部亦遭到相 當大的反彈。愈來愈多的人受到傳言影響,不敢如從前那樣對他寄予某種特別期望 。 不過,在目前中共第一線領導人中,無人比朱熔基更懂經濟更有管理能力, 更是江澤民目前在經濟政策上不可缺少的掌舵者。即使兩人未必是真正的盟友,但 目前的政治格局只能是相依為命。 朱熔基在相當程度上控制了經濟系統中的實際運作權力,在國務院已形成了 的班底,在一定時期內可望維持權勢。朱熔基極少在意識形態上放言,似乎給自己 留下了充裕的空間。不利的是他的年齡過大,成為他邁向總理之路的障礙。 喬石、李瑞環、田紀雲(政治局委員)人,思想相對比較開明,則被認為是 最可能挑戰江澤民的"非主流派人物」。 沉穩內斂的喬石利用全國人大確實對黨政系統形成愈來愈強力的制衡,這是 中國大陸政治良性化的重要標準。但是,喬石比江澤民還大兩歲,其能力正被無限 度誇大,未來角色亦按照某些人的主觀期待而設計(所謂「江落石出」)。並非絕 對排除喬石替代江澤民的可能,問題是現有的信息遠不足以支持這一點。 相比之下,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田紀雲回到第一 線的可能性稍大,因為他們相對年輕。田紀雲一改趙紫陽時代的低姿態,近年來頻 頻大膽放言,使人們對他刮目相看。李瑞環最懂中國大陸式政治,他目前所主持的 全國政協也是一個發展可具彈性的系統,末來也可掌更大實權。可是,他目前缺乏 機會。 年輕的政治局常委胡錦濤則被視為江澤民的接班人。除此之外,更年輕的一 代領導人中具潛力者不少。例如國家計委副主任陳同海、團中央第一書記李克強、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朱小華、中國銀行行長王歧山、國家外匯局管理局長周小川、 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副局長潘岳等都在逐漸浮出檯面,他們需要的放眼未來,現在 最重要的是不被拋出權力列車。不過他們已對中共政治生態產生了影響。 以黨的名義把軍隊馴服成工具,用軍隊的勢力稱霸於全黨 黨軍權力統一於一身,正是江澤民所致力的目標。江在這方面花的時間最多 、功夫最大。江一再強調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建軍的根本原則,實際上也是他以 黨的總書記之身兼任軍委主席的法理基礎。新的軍銜制度規定軍委主席不設軍銜, 即確定「以黨領軍」的法理,使軍隊依附於黨具正當性。最高掌權者一方面可以通 過自己黨的領袖地位把軍隊馴服成自己的工具,另一方面又利用自己在軍隊的勢力 而稱霸於全黨。經過幾年的努力,江大體掌控了軍隊。 就解放軍內在結構而言,無法抵擋的年齡規律和現代化要求,使解放軍近年 淘汰了大批年老、文化程度低的老軍人,新一代職業軍人正從根本上改變解放軍的 生態,而且其專業化程度高於地方黨政系統,軍官百分之五十以上達到大專以上文 化程度,團級以上領導班子中大專文化程度的比例高達百分之七十八點四,三軍己 擁有一萬三千多名博士和碩士。 一般說來,第一代屬於紅軍時期出身的將領;第二代屬於抗戰時期出身的將 領;第三代軍人屬於在國共內戰時期、韓戰出身的將領;中共建政之後從軍的將領 ,謂之第四代。. 在幕後的老將軍們和仍在第一線的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張震仍有最終決定權 ,但他們在位的時間將很短暫,事實上,現在一線的職務卻絕大多數被第三代軍人 擔任,以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遲浩田,總參謀長傳全有,總政主任於永波、中 央軍委委員王瑞林、總後勤部長王克等為代表,並正成為解放軍真正的主宰力量。 中共現行培養「跨世紀」領導人材的政策,勢必將第四代將領迅速推向權力 前台。這種年輕化的政策,也隱藏江澤民個人的權謀,新將領上台將縮短解放軍第 三代在台上掌權的時間,迫使那些資深權重者退居二線。 就歷史而言,解放軍幾乎都是被動地介入政治鬥爭。現實的情況卻是,由於 中共非軍方的第三代領導人比較薄弱,軍方的決策地位更加突出。 但是,軍人最重要的是有人能在台前保護他們的特權利益,他們本身不可能 跳到前面來治理國家。除非政局出現大混亂,或者真要攻打台灣,否則解放軍強勢 介入政爭的可能性極低。縱使再有「六四」那樣的事件發生,武警勢必充當主要工 具。武警畢竟是警察名義,與動用正規軍相比,可以減輕輿論壓力和運作上的難度 。 前南京軍區副參謀長、上海警備區司令員,現武警司令員巴忠炎中將被確認 為江澤民的親信。作為一支結構嚴密、訓諫特別、裝備優良、兵力接近百萬的現代 化快速防暴部隊,武警既是維持社會秩序、鎮壓動亂的主力,又是江澤民在後鄧時 期重要的支撐力量,如同毛澤東的八三四一部隊。 反腐敗,鐵腕手段展現新政的開端 上台最初幾年,除了人事問題,江澤民在很多方面一直處於守勢,周旋於左 右兩股勢力的糾纏,不讓自己由核心變成靶心。所謂無為而治。 在錯綜複雜的經濟改革政策上,江澤民刻意迴避扮演決策角色,因為無論如 何那都是難以討天下人歡心的。同時,這樣做也可以減少與李鵬、朱熔基發生衝突 。 在高度敏感的意識形態上,江澤民未敢越雷池半步,但也未真正施行過於僵 化的措施,只是顯得搖擺不定:一九九零年蘇聯東歐開始崩潰,江澤民一度慌慌張 張舉起「反和平演變」的旗幟。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巡之後,江又轉而高呼「政治 反右,經濟反左」。 但是羽毛漸滿,就不能再無為而治了。 即使一九九四年中共十四屆四中全會正式確定江澤民接班,人們普遍對他仍 無特別期待。然而,江澤民極其理智地選擇了反腐敗作為他建立新政的突破口,尤 其是以反腐敗為由逮捕周北方、摘掉陳希同的鳥紗帽,從而由政治守勢變成政治攻 勢。 我和高新先生合著的《鹿死誰手》一書,詳盡地剖析了陳希同案件。真正洞 察中共政治的人都知道,陳希同案件發生的根本原因,可以說是反腐敗的成就,也 可以說是權力鬥爭的結果。最蒙利者當然是江澤民,人們很容易將之視作他以懲治 腐敗為旗幟,用鐵腕手段展現新政的開端。 不管這一切是否江澤民的精心策劃,但客觀上是一箭三雕。 其一,在政治局層面上翦除政治異己,「北京幫」的分崩離析,為繼續鞏固 江澤民的核心地位去掉了一大心患。殺猴子給雞看,就是做給其他的地方諸侯看看 ,尤其是警告廣東等省領導人,誰要是敢於和中央頂撞違抗,也可能會得到像陳希 同一樣的下場。現在有幾個人不在發改革開放財,有幾個人手上乾淨,有幾個人沒 有把柄可以被別人來抓。共和國的幹部和老百姓都心知肚明。 第二,江澤民至少目前無意平反「六四」,但藉除掉陳希同來淡化現任領導 班子與天安門事件的政治聯繫。因為當時北京市市委書記李錫銘和市長陳希同謊報 軍情,誇大了學生運動的敵對性質,對事態的惡性發展負有重要責任。 三,在普通黨員幹部和老百姓面前「打虎立威」,陳希同難有辯解的空間, 藉此表明以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共新一代領導集體有進行反腐敗爭的決心和能力,不 但打蒼蠅,也敢打老虎,即使中央政治局委員,也要把他拉下馬。 老百姓不管江澤民出於什麼目的,只要是打老虎、煞貪風、平民憤,民心可 恃,民氣可用,就能獲取他目前最需要的人心相向。江澤民聲望猛增,擴張了支持 其統治的民意基礎。儘管中共的政治結構注定不可能根治腐敗,這只不過是治標不 治本,建立廉政的機制依然遙遠無期,但抓幾件大案還是可以立威。 現在尚不能確定江澤民是否持久進行反腐敗。一般估計,江澤民只能適可而 止,因為腐敗在中共政壇是全面積問題,徹底掃除勢必帶來官僚系統的強力反彈。 另一方面,隨著披露的腐敗案件增多,江澤民個人威信或可提升,但老百姓對政權 會愈加厭惡,政府的統合能力則會下降。所以,民曰:不反腐敗,亡國;徹底反腐 敗,亡黨。除非江澤民真有意制度創新。 「科教興國」和「十二大關係」 任何成功的政治繼承人,沒有一個不對前任的政策進行修訂以適應新的情勢 。堅持「凡是」,只能是華國鋒般的下場。江澤民上台最初幾年,講話都有出處, 沒有幾句自己的話。如果江澤民企圖有所作為,鄧小平政策路線的修改就成了一個 邏輯結果。 這個歷史邏輯如果成立,江澤民就必須建立自己的治國思想體系,有別於毛 ,有別於鄧,不能老是詮釋毛的思想、鄧的講話。但江這一代技術官僚政治資歷太 程序化,太蒼白,神秘力量不夠,氣魄不夠,發表講話容易,讓人記住太難,載體 不夠,貫徹更難,江的理論不容易建立。 不容易建立,不等於沒有在建立。從一九九四年開始,江有了一些自己的語 言。全國科技大會上提出科技興國戰略,在中共十四屆五中全會上更提出「十二大 關係論」。 尤其是後者,被認為是江澤民比較完整地闡述了他的治國理念。海外沒有多 少評論。這是一份亦毛亦鄧、非毛非鄧的東西。即使包裝陳舊,許多內容還是值得 肯定,顯示江似乎有意建立超越毛的自已的決策法理。「十二大關係」中也有不少 值得質疑,許多內容沒脫毛鄧的窠臼。在「十二大關係」中缺少了一個關係:政治 體制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政治體制與經濟發展的矛盾,是制約中國大陸現代化、民 主化根本原因之一。江為什麼忽略了呢? 對「十二大關係」,海內外已經有許多論述。這裡側重討論一下「科技興國 戰略」。 一九九五年五月下旬,中國大陸召開了四十多年來的第三次全國性科技會議 ,並視之為中國大陸科技事業發展的第三個里程碑,事實上這更是創造一個江澤民 宣示新政的機會。一九五六年的第一次全國科技大會,毛澤東提出了「向科技進軍 」的口號;一九七八年的第二次全國科技大會,鄧小平提出了「科技是生產力」、 「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一部份」的理論,而且在實際中相當程度上改變了知識分子 的命運,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 正努力將觸角伸向各方的中共總書記江澤民,這次率領全體政治局常委出席 「全國科學技術大會」,與國務院總理李鵬、副總理朱熔基先後發表了講話,顯示 最高決策層對會議的高度重視。 在承繼鄧小平南巡中提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主張的基礎上,江澤民五月 二十六日在會上宣示了「科教興國」作為國家現代化發展新的戰略方針。其言不謬 。外傳試圖修正鄧小平政策的江澤民講話一開始即讚揚鄧的思想,肯定了鄧的「社 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是一個高度的英明論斷。當然,江自 許為具體實施者。他在講話中指出:經濟發展要把科技進步作為主要推動力;科技 發展要圍繞經濟發展目標,為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經過相當長時間醞釀召開的這次科技大會,對內是因應經濟建設發展,科技 體制調整的需要,同時以此籠絡知識分子;對外則是避免過於落後於急劇發展的世 界科技,因應激烈競爭的國際經濟及市場。 顯然,這次會議確定的大陸跨世紀科技、經濟戰略,將深刻地影響中國大陸 相當一段時期內科技、經濟、教育等方面的結構性發展,中國大陸產業重組與科技 革命的新序幕由此掀開。果真如此,江澤民的政績就不會那麼淺薄了。 華國鋒第二或李登輝第二?江澤民不是這樣簡單 就整體而言,人們對江澤民的評介開始有了積極的變化,意識到過去對江的 權術和權勢估計似乎過於偏低,也相當肯定江的新政,尤其是深獲人心的反腐敗運 動和「科教興國」口號,甚至愈來愈多的人相信江澤民在鄧小平去世後能穩住江山 。李登輝是一個樣板,因為李也曾走過一段如同江澤民一樣的道路,李的躍升全憑 蔣經國的提拔,在軍隊中沒有鐵票,在權勢中沒有裙帶,但最終以弱博強,至今威 望鼎盛。 問題在於,說江澤民的權勢不像人們過去想像的那樣單薄,並不能保證他有 了那麼幾招就可以徹底穩住陣腳。華國鋒是江澤民的另外一個樣板。 想當年毛澤東去世前後的華國鋒在民間的聲望並不低,也比江澤民更踞有天 命真傳的優勢,被公開稱呼成「英明領袖」。而且,華國鋒在毛死後逮捕了所謂「 四人幫」、給「四五天安門事件」平了反,提出了進行國民經濟建設的方針(鄧小 平改革的前奏),可謂合乎民意、順應潮流。結果,華國鋒被戴上「兩個凡是」帽 子,還是被鄧小平輕易擊敗,同時亦被人民拋棄。 當然,今天江澤民所處的時空與昨天華國鋒、李登輝、趙紫陽所處的時空可 以說大大不同了。江澤民比較模糊的政治哲學,將使他在鄧小平去世後的角色轉型 比較容易。事實也已證明江是個看風使舵者,倘若他未來成為中國大陸民主派領導 人抑或另外一個極端都沒有好奇怪的。 江澤民對《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說:「我是一個實事求是的人。我很長時 間從事工程方面的工作,後來當過市長、部長和國家領導人。分析現在中國領導人 的背景相當有趣,他們有許多人是學工出身,做事都比較實事求是。」這似乎可以 為江澤民的可變性提供了某種依據,他顯示自已並非一成不變。 江澤民最大的可能還是扮演一個左右逢源的中間派,在保持政治生態平衡中 尋求建立新政,在建立新政中延長執政時間。 歷史可能重複也可能不重複,江澤民不是做華國鋒第二就是做李登輝第二這 樣簡單。但是,歷史和現實(尚未真正揭開戲碼的現實)同時告訴人們,不能對江 澤民政治勢力的評估和路向的預言,從一個極端跳到另外一個極端,江澤民的未來 角色依然未可確定。只有未來才會給我們真正正確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