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信選載 評北京審判魏京生 《北京之春》編輯部: 讀報章關於北京審判魏京生的報導,激憤不已,信手寫了幾句非詩非詞的句子, 只為表達而已。投寄貴刊作為貴刊的一種民意統計資料,可否? 本來暗促促不敢見陽光, 偏偏又憋不住想抖抖威風, 光天化日之下免不了遮遮掩掩, 演出了一場叫人笑掉大牙的活劇。 愛好表演的江澤民: 歷史的恥辱柱上已留下你的「芳」名, 低能的做作令中國人蒙羞, 你可有點兒自知之明? 致 敬禮! 波士頓 一中共原幹部 12/15/95 要遵守辯論規則 《北京之春》編輯部: 或許不少人讚揚貴刊,可我看,其中有些文章是宣傳,用共產黨的方式來宣傳, 而且對所謂「自由」、「民主」的宣傳淺薄、可笑。有人在爭論問題時,不遵從理 性、邏輯。曹長青的文章是「民主大批判」的典範。他反駁徐明旭之文代表了這一 點。他不扣緊徐的論據、論點,而是大扯其他的高論。此外,他給反對藏獨的人扣 上「反自由」的帽子,實屬文革做法。依我解讀,徐文中一個主要論點是,如果推 行藏獨,那麼在所謂「西藏」會出現種族流血衝突,甚或內戰,因此有損自由。徐 並沒有從價值上否定之意。而曹文對徐文的論據沒有絲毫反駁,便扣大帽子。許多 人像曹一樣,甚至不清楚「西藏」兩個字指什麼、指哪裡,就放言高論,真是太可 笑了。 從刊物上看,你們提出不發那些同民運理念相反的文章。這點我很贊同。我以為 ,你們對那些不遵守理性辯論之遊戲規則的人也應不予發表。很顯然,不讓不遵守 足球規則的人參加足球比賽同自由民主不違背。 古道剛 九五年十月 民主牆先驅後繼有人 薛偉先生: 您好! 不知最近海外情況如何,請代問朋友們好。刊物悉數收到。 由於安全局、公安局的干擾,使我的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響。我在努力抗爭,以 爭取應有之公民權利。 魏京生將於後天開庭,老魏的老朋友們都十分關注,聯繫了多名願為老魏作無罪 辯護的律師。與老魏家人聯繫始終不暢,異地通話的確不如本地見面。前幾天獲悉 老魏家人已決定聘請北京的律師,心情稍稍安穩。外國許多著名律師恐難獲得簽證 。老魏之事表明中國政治高壓絲毫沒有鬆動,人權事業任重而道遠。然而,應該慶 幸的是老魏和民主牆先驅後繼有人,許許多多國內的朋友都在為中國的人權和民主 運動做著默默無聞的紮實工作,這些同志是非常可貴與可敬的。願我們早日迎來自 由和民主。 翰之 九五年十二月十一日夜 兩點建議 《北京之春》胡平先生: 因為看到余英時先生的名字,一跺腳買下一本《北京之春》。有幸拜讀您的文章 。很對胃口。謝謝。 對《北京之春》我有兩點建議。其一,既為「北京」之春,就不應忽略「北京」 。刊物要在質量上、理論上下功夫,而不是人身攻擊的技巧上。不要小瞧「北京」 的肚量,也許「大參考」經常點你們的名,也許「北京」有專門的「班子」,針對 你們的批評,研究改進對策呢。一個政黨連這點胸襟和意識都沒有,豈不早就垮了 ?「北京」就像紫禁城裡的皇上,祈奏萬歲可以,觸怒龍顏當斬。但無論「老佛爺 」還是「小光緒」,對於在理之事,當面不悅,背地也會三思的。其二,別把「北 京」當做萬事通。甭說世界風雲變幻莫測,中國的舊問題、新情況誰會都經歷過? 政黨也是人組成的,政府也是人組閣的嘛。比如「六四」,對於事態的發展和演變 ,「北京」和「民運」領袖一樣只能預測而不能確知。機關鎗和七十年前的高壓水 龍相比,又有何新的「創意」呢?因此,用不著恨鐵不成鋼時,就把「北京」想作 一成不變的鐵板一塊。一旦真正從意識裡消除了「民運」同「北京」的整體對立, 您的刊物會辦得更加出色,民主在中國的影響會自然地深入民心。最後一句題外話 ,不知「民運」領袖們在壯大政治力量的同時,有沒有對於經濟人才培養作一長遠 的規劃?如果有一所「民運」學院,真想當一當新學員。 Zheng Da 1995,12,18 補充一些看法 《北京之春》: 貴刊最近一期王若水的「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和鄭義的「馬克思主義清算」,是 兩篇不可多得的,有新意有深度的好文章,讀後收穫良多,只想補充兩點看法。 王若水在說明複雜產品的價值無法用勞動時間去衡量時說,「這裡有天才,有靈 感,這是根本不可能計量化的」。是否應該增加「有積累」?因為複雜的創造性工 作需要長期的準備積累工作。有個故事說一個著名工程師替一家大公司的設備故障 找原因,在作了一些計算之後,他在機器上劃了一根線,說「打開這個地方,把線 圈去掉若干圈」,於是問題果然解決,公司給了他一萬美元作報酬。別人對劃了一 根線就獲一萬美元表示不服氣,於是工程師寫道:「劃一根線,一美元,知道怎麼 劃,九千九百九十九美元。」 因為複雜勞動需要更多準備、積累,而不僅僅靠天才、靈感,由此可以看到國內 「腦體倒掛」的荒謬。 鄭義指出了馬克思著作中的一些強詞奪理的文風。我想補充的一點是,馬克思在 《資本論》中雖然沒有完全否定僱傭勞動,但卻不經任何計算、論證的情況下就武 斷地斷言僱傭工人超過八個就是剝削的結論。由此可見馬克思輕率、武斷之一斑。 上述兩文,反映了中國民運思想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令人可喜。同期胡平 的「路是人走出來的」,也頗多新意,希望能看到貴刊今後有更多的這樣的好文章 。 吳逸夫 你們開創了一個新時代 《北京之春》電腦網址: 謝謝你們的工作!!!你們這批人開創了一個新的時代!!! 新西蘭 洛伊 一九九六年一月二日 保衛每一個人的發言權利 編輯先生: 新年好。 經常拜讀貴刊,也偶爾看一份週刊,使我越來越好奇曹長青是何許人?到底想幹 什麼?我校有人稱他是民運隊伍中的保衛科長,有人猜他是某黨的特派員,有人則 說他天性好鬥,也有人指他是個靠罵人撈名之徒。這些揣測當無實質意義,只是飯 余茶後無聊之談。不過,我認為,以弘揚民主人權理念,探討中國前途的貴刊,如 此頻繁刊登曹先生罵東罵西的大批判文章,似乎有損刊格。 稍稍留心,便可發現曹先生批判的人,多是對民運作出了貢獻的人。其作多高空 口號,表面上看似乎振振有辭,其實缺乏基本的學養、道德。本沒有必要對其進行 評點,但是讓他利用自由世界的「言論自由」,放肆攻擊那些或專業有成者、或多 年來對民運卓有貢獻者,實在是一種極壞的文風,更對那些人不公平。例如曹先生 在貴刊今年第一期,談到魏京生案竟批評劉青,真是天地良心,略知中國民運史的 人都應知道,劉青是受魏案之累之人,為此坐了十多年牢。 曹先生對郭羅基、胡平的批評,也是粗暴之極。郭、胡兩人對中國民運的貢獻有 目共睹,對民運策略之研究,至今可能沒人能比胡平更專心、系統、深刻、具影響 力,當然,郭、胡的觀點也可爭論,但曹先生不是在討論,而是在謾罵,東拉西扯 ,隨意發揮,這樣太傷人感情,對探討中國前途卻毫無益處。 我不想太多批評曹先生,我也無疑與曹先生爭論。這樣的人,應不是討論問題的 對象。我只是替許多不斷遭受曹先生攻擊的人不平。望貴刊保衛每一個人的發言的 權利,但不能保衛肆意罵人的權力。 讀者 謝潔 一九九六年一月六日 答龔小夏的來信 《北京之春》編輯部︰ 貴刊一九九五年十月號發表的龔小夏的「讀者來信」,指責我在她的回國問題上 「散佈謠言」,否認她曾回國,聲稱她「自一九八七年出國以後,除了在九二年暑 假期間被不幸扣在廣州海關的五個小時之外,我從來沒有機會踏上中國大陸的土地 。」 現對龔小夏的「來信」答覆如下︰ 第一,我在一九九五年二月號《北京之春》上發表的「再談尊嚴」一文中,批評 龔小夏既然已被中共允許回了國,就不應再公開撰文說一直回不了家,同時聲稱要 不斷給中共領館打電話爭取回家,弄虛做假欺騙讀者。我的依據是紐約律師李亞倫 (Alan Lee)在美國《世界日報》上發表的一篇文章,該文引述了美國國務院的一 份有關中國人權的報告中談到的龔小夏曾被中共批准入境(見一九九四年七月十日 《世界日報》「世界週刊」第十三版「法律專欄」署名李亞倫律師的文章的最後兩 個自然段)。 第二,我看到龔小夏的讀者來信之後,為了向讀者負責,我設法找到了美國國務 院的那份人權報告。這份題為「China—Country Conditions and Comments on As ylum Applications 」(中國—國家情況和庇護申請的評論)的報告由國務院人權 和人道事務局一九九四年五月九日發給美國司法部,並轉發到各地司法部門。該報 告以中國異議人士已能夠自由回國為由,要求收緊中國人在美國申請政治庇護的政 策。在這份共四十三頁的英文報告的第二十一頁上,提到中國異議分子龔小夏、劉 曉波、戴晴等曾被中共允許回國。其中關於龔小夏的這一段是這樣寫的︰「龔小夏 ,顯然她只是在一九九二年六月四日前夕被短暫拒絕進入中國,後來她就被准許去 廣東,接著離開中國也沒有什麼問題。」(Gong Xiaoxia. She was briefly deni ed entry to China,apparently on the eve of June 4,1992. She was later allowed to travel to Guangdong and she left China without problem.) 第三,我在批評龔小夏的文章中清楚地註明了我的引述來自幾月幾日的《世界日 報》,並提到李亞倫的資料來自美國國務院的報告。如果龔小夏是誠實而自信的, 她應該有膽量向美國國務院要求更正,並對國務院發出錯誤的信息提出抗議。美國 國務院該報告的封面上印著的地址為︰ Bureau of Human Rights and Humanitarian Affairs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Washington,D.C. 20520 我等待龔小夏的追詢結果。如果美國國務院確實搞錯,我將向《北京之春》的讀 者更正 曹長青 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日 發往國內的電子信件(E-mail)引起關注 于先生:您好! 我們是Internet在中國的提供者之一高能物理所計算中心,我們的服務對像大都 是各學科的研究人員,他們使用Internet的目的是本領域的學術交流。最近有些用 戶反映收到您向他們發送的E-mail,內容與他們的工作無關,他們對此感到反感。 我們認為,不騷擾其他用戶是Internet使用者的共識,請先生自重。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計算中心 95.12.21 《北京之春》的答覆 高能所計算中心: 貴中心的E-mail已收到。 我們高度評價高能所在提供聯網服務方面的開拓性工作。事實上,我們的網頁(H ome Page)上還列有與高能所網頁的連接。但我們認為,高能所計算中心似乎應將自 己的職能嚴格限於提供服務,而沒有審查E-mail內容的權力或責任。 我們發送的E-mail很少,很短。據我們瞭解,很多人是願意讀我們的E-mail的。 如果有人不願收到我們的E-mail,只要他(她)發一個簡短的E-mail給我們,我們就 會立即停發給他(她)。 祝 工作順利! 《北京之春》主編 於大海 一九九五年聖誕 支持胡平的觀點 胡平: 你最近在《北京之春》的大作,使人心悅誠服。我是個原先最不贊成見好就收, 見壞就上的,讀了你的大作後,完全轉到支持你的觀點。希望能不斷見到你的大作 。 王晾 12-18-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