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會忘記孫維邦 (北京) 賀信彤 我先生徐文立的許多朋友仍有不少人在蒙難,這中間最讓我惦記的兩個人,就是 孫維邦和虔誠的基督徒----徐永海大夫。 也許孫維邦(孫豐)這個名字對許多人來說,已經較為陌生。但,凡是經歷過一九 七八年底開始的「北京之春」的朋友們,都不會忘記在那有時代意義的西單民主牆 前,曾經出現過的那感人的一幕:七九年初,嚴冬未褪的日子,上至八旬老人,下 至十幾歲的學童,還有那數不清的青年男女,都奔向西單牆爭著看一篇五、六十張 的大字報寫就的巨製宏論,他們有的在那裡默默地觀看、有的大聲地朗讀、有的在 那裡興奮地議論、還有的在那裡傳抄,不論白天還是深夜都有幾十人以至幾百人、 幾千人在那裡圍觀……。這篇巨製宏論洋洋萬言,瀟瀟灑灑,無所不論,上至安邦 治國之道,下至百姓溫飽必要,以及對未來社會的一些構想,文章寫得聲文並茂, 通俗易懂,字字在理,句句親切。這篇巨製宏論的作者就是山東漢子----孫維邦, 人稱當時民主牆前刮起了一股清新的「孫旋風」,用他自己的話說:當時是把一腔 血倒在了牆前。一晃十六年過去了,這篇大字報有關治國安邦的方略早已被人們所 淡忘,因為文論中的許多前瞻性的預想已經變為現實,得享其樂的人不會記住它的 首創者,何況功勞業績又被某些人竊去,堂而皇之地載入了某些人的「光輝史冊」 。偏偏那些近乎是傻子的賢者卻清高的鴻雁不留痕。令人叫絕的是,這樣一篇巨製 宏論是孫維邦一氣呵成,一書而就的,竟沒有成文的底稿。那是在一個星期六的晚 上,他憑了滿腔的熱血,連稿都沒打,抓起筆來一口氣寫下這巨篇,捲起五、六十 張紙就登上了青島至北京的火車,下了火車直奔牆前,牆上的漿糊未干,這個紅臉 膛的山東漢子又返回了青島,因為不願耽誤第二天的上班……。 當今中國大陸,人們在社會生活中都漸漸習慣了小姐、先生這種稱呼,每聽到這 一稱謂就令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孫維邦,就是他,在這篇大字報裡首倡在中國人的 社會生活中,應該恢復先生、女士、太太、小姐的稱謂,使人們的社會生活更溫馨 。這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餘音未泯、人們都還習慣地把他人不是視為敵人就是異己 、至少都處處設防的年代,這種呼喚人性回歸的提倡,實在具有震聾發聵的社會意 義。在某種意義上說,唯有在溫馨的社會氛圍中,人才會有真正的尊嚴,民主社會 也才會有孕育、生根的社會基礎。 隨著時代的前進,民主牆的那些擲地有聲的宏論深得人心,有些終於被人們採納 了,中國社會發生了了不起的變化。然而,人們還記得當年那些僅僅說了些於民有 益的話的那些像孫維邦這樣的人麼?這些人經歷了什麼,和正在承受什麼…… 一九八一年,我丈夫因反革命罪被判了十五年,房子又因故失火正在翻蓋,我和 女兒住在臨時房子裡,家被抄了,人被帶走,文立一去就是一年半,杳無音訊,不 知死活,單位領導傳達九號文件時還公開告誡我:「不是不給出路,唯一的出路是 劃清界線,脫離關係。」我病了,開刀作了個不小的手術,那時誰也不敢沾反革命 的邊,朋友、親戚在多年階級鬥爭的環境裡生活,都懂得此時應該和我調整關係, 或淡化或遠離……。然而,八三年我卻接到了孫維邦和他家人多次熱情的邀請,要 我帶女兒去青島度假。盛情難卻,我們來到了這海濱城市,受到了他們全家的熱情 招待,但我們玩得並不輕鬆,我們孤兒寡母的這次出遊,受到了嚴密的監視和跟蹤 。孫維邦家當時並不富裕,他與我丈夫同案,被判一年,釋放出獄,被單位開除了 ,為了生計,他作了不少零活兒,但走到哪裡,都有人搗亂,作不成。費盡苦心, 他養了些兔子,聯繫好了買主,但當他千辛萬苦地挑了兔子去賣時,對方卻接到了 有關單位通知不收他的貨,氣得他當時就摔死了一隻兔子……。他媽媽年邁有病, 身體不好,家裡只靠兩個妹妹低微的工資,孫維邦又氣又急,覺得對不起媽媽和妹 妹。但他對我們母女,卻給予了盡可能的最大的關心和愛護,他說:再難,我也要 接你們來,不然我對不起文立。人情冷暖,在風雨患難中,我看到了錚錚鐵骨。 就是這樣才華橫溢、熱情似火的男子漢今天依然苦熬在山東濰坊的勞改營中。八 九「六四」之後,一場橫禍降臨到他的頭上,那時他早已下海,經過幾年苦心經營 開了一間生意十分興隆的餐館,在八九學運的那些日子裡,一些憂國憂民的學子常 常在他這裡就餐之餘,談論國家大事,僅此而已,可是當鎮壓「六四」的風暴席捲 到青島時,卻平白無故地把他又判了十三年重刑,那時他的女兒還沒出生,想來這 孩子也該到上學的年齡了,還有他那滿頭白髮、體弱多病的老母親,必定含辛茹苦 朝朝暮暮地盼著兒子歸來…… 仍然在背負著十字架的孫維邦,你還記得嗎,你曾在牆前用生動的比喻啟迪過人 們的那句名言:朋友們,請不要小看自己,你看綠豆芽有多麼脆嫩,但無數的綠豆 芽卻能把個千百斤重的大石磨盤頂起來!----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