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革命腔 馬悲鳴 《北京之春》九六年一月號刊登了王若水、鄭義的「理論文章」,吳國光的答記 者問和曹長青反駁胡平的文章。這四篇文章都涉及到了馬克思主義。由於他們各自 的文章都很長,累加起來就更長,認真和他們理論起來太浪費讀者時間,只好是泛 論一下。 1.吳國光與曹長青的共識 吳國光在回答記者採訪時說他自己在「大學後期形成了比較激進的民主社會主義 思想。用的還是馬克思主義的方法,階級分析和剩餘價值,認為共產黨是一個新階 級,只有通過革命運動把它推翻,中國才有希望。」這是句老實話,不但承認自己 是個社會主義者(當然是激進民主的),而且承認其識見僅襲於馬克思,並無獨創。 但和吳國光作對的曹長青何嘗不也是這種思想?!從現在海外發表出來的文章看,曹 長青大概是力圖通過革命來推翻共產黨新階級統治的觀念最強烈者。 曹長青指責胡平的成名作《論言論自由》是「立論沒有脫離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框 架,通篇也沒有質疑共產黨統治的合法性這一使人民的言論自由被剝奪的根本原因 。」在曹長青那裡馬克思主義簡直就是五四時期痛遭批判的封建禮教,而曹長青大 批判的語氣也是標準共產黨政治課式的。 2.八九民運失敗的原因 曹長青斷言八九民運的失敗是因為六四之夜廣場上只剩下力量單薄的幾千學生:「 設想,如果當時天安門廣場一直能保持百萬人的規模,如果那些著名的知識分子們 能夠有膽識地聯合起來,投身天安門運動,站在抗爭暴政的前列,以他們的道德勇 氣和力量喚醒更多的民眾湧向天安門廣場,並在天安門廣場堅持到底,八九民運很 可能就是另一種結局。」 曹長青虛估了知識分子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份量。知識分子,不管是否著名,也不 管是個人還是群體,沒人具備這份道德感召力。這一點連方勵之自己都不否認。中 國的老百姓也不是能憑名人的所謂「道德」就可以感召得起來。更何況號召別人起 來去冒死擋坦克、堵槍眼,以實現自己的理想,這行為本身就極不道德。 那麼究竟八九民運失敗的原因何在呢? 「紙上談兵」的趙軍長平之敗是因為廉頗不在軍中;「竊符救趙」的秦軍邯鄲之敗 是因為白起不在軍中;「火牛衝陣」的燕軍即墨之敗是因為樂毅不在軍中;第五次圍 剿的中央紅軍之敗是因為毛澤東不在軍中;河西的紅軍西路軍之敗是因為張國濤不在 軍中。我看八九民運失敗的最重要原因是六四之夜曹長青不在保衛天安門廣場的指 揮部中。否則,安知今日之域中,不是魏武之子孫的天下? 3.王若水書生論道 文革過來的人不少都知道巴黎公社失敗的原因是沒有繼續進攻凡爾賽和沒收法蘭 西銀行,卻沒人問巴黎公社能夠起來的原因。這原因同樣簡單,就是鑽了普法戰爭 法國戰敗,皇帝拿破侖三世被俘,凡爾賽臨時政府初創,其勢未張之際這麼個空子 。國家暴力機器一朝停擺,民間趁機而起。當凡爾賽整頓停當,和圍城的普軍達成 協議,民軍當然不是正規軍的對手了。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俄國戰敗,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二月臨時政府初創,局 面和巴黎公社起事時非常相像。但布爾什維克掌握了相當規模和訓練程度的武裝。 王若水的文章指出列寧在十月革命前曾經批判過民粹主義和無政府主義夢想俄國跳 過資本主義的發展階段是反馬克思主義的論調,但十月革命前夕列寧又說:「我們為 什麼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達到這個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後開始走向社會主義 呢?」王若水以此證明列寧原來遵循馬克思主義是正確的,後來食言而肥犯了機會主 義的錯誤。王若水真是書生論道。 列寧使用反問句式是在繞圈子。這話直說了是:「天下就在手邊,為什麼不拿呢? 一旦拿下天下,什麼樣的抱負理想不能實現?!」列寧在說前一段話時國家暴力機器 沒有停擺,他坐以論道當然只能是這種說法了。但當國家暴力機器忽然一天意想不 到地被外國暴力機器逼住停擺,天下到了有力者隨手可奪的地步,而布爾什維克自 己又恰好正是這個有力者時,為什麼不奪呢? 不奪,就坐失良機,遺恨千古;奪,就違背了自己的前言。列寧不便直說,巧妙地 用了一個反問句式繞了過去,抓住了天賜良機。 列寧的頭腦是清楚的。他既拿下了天下,也避免了尷尬。王若水的腦子是糊塗的 ,連列寧為什麼在這裡用個反問句式都看不出來。 機會到了誰人不抓?!只是有人抓得住,有人抓不住罷了。胡耀邦去世這麼個機會 ,曹長青之輩不是還在感歎沒有趁機推翻共產黨麼? 十月革命除了比巴黎公社更有準備,領導者也更有才氣外,敵對陣營領導者克倫 斯基的才氣大大的不如梯也爾是另一個重要原因。梯也爾本人就是個學有專長的歷 史學家,有史學專著傳世。克倫斯基有什麼? 4.鄭義的大批判稿 讀鄭義的大作,有不少似曾相識的句式,比如:弗洛依德這麼說的,而馬克思卻那 麼說,所以馬克思錯了;羅素這樣說的,而馬克思卻那樣說,所以馬克思錯了。這種 文風像極了文化革命的大批判稿。不過那時的句式是反過來的:馬克思這麼說的,而 弗洛依德卻那麼說,所以弗洛依德錯了。 鄭義引羅素的話說:「…馬克思認為經濟上的自身利益可以作為社會科學的基本 動機,這是錯誤的。…只有認識到權力的嗜好是社會事務中重要活動的起因,歷史 ,無論是古代的或現代的,才能得到正確的解釋。」羅素讀的是馬基雅弗利的《邦 主鑒》和《羅馬史論》。馬基雅弗利是以藝術鑒賞的眼光評論歷史上的政治權謀。 權力嗜好當然是那些弄權者的動力源了。 馬基雅弗利(1469-1527)所處的文藝復興時代沒有幾個邦主是合法的,甚至連教皇 的職位也可以賄選得到。他的書就是旨在揭示這些公國是怎樣得來的,怎樣保住的 ,又怎樣失去的。 馬基雅弗利鼓吹把意大利從「蠻人」法蘭西人和西班牙人手中解放出來時預料, 擔當這項偉大事業的人物不會是出於不自私的動機,而會出於愛權勢心(即「權力嗜 好」),更重要的是愛名望心。--羅素是在複述馬基雅弗利。馬基雅弗利在書中娓娓 道來的這一類誠實見解常常被那些惱恨他人自供劣跡的假道學視為荒謬絕倫和大逆 不道。這類假道學在我們中國更是層出不窮。 文藝復興時代沒有人感到憤慨的那些凶殘和不講信義的成功之道,若放到十八、 十九世紀會使人喪失成功的資格。羅素聲稱,當代有些最引人注目的成功就是仗著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代使用過的卑鄙手段取得的:「想來馬基雅弗利這位政治謀略的藝 術鑒賞家總會給希特勒的國會縱火案,納粹清黨以及慕尼黑協定的背信棄義喝彩叫 好吧。」(伯蘭特·羅素《西方哲學史》第526頁) 【羅素說:「不過,我認為馬克思有兩點是錯誤的。第一,必須加以考慮的社會情 況有經濟的一面,同樣也有政治的一面;這些情況同權力有關,而財富只是權力的一 個形式。第二,問題只要一成為細節上的和專門性的,社會因果關係大多不再適用 。這兩點反對意見中的頭一條,我在寫我的《權力論》(Power)一書時已經講過了, 所以我不準備再談。」(《西方哲學史》第813頁,1943年)。羅素在這裡並沒有完全 否定宏觀的,即非細節情況下社會因果關係的適用性。他也沒有完全否定必須加以 考慮的社會情況確有經濟的一面,即財富的佔有。】 馬克思是在替窮人說話。窮人當然是經濟上的自身利益當先。人類有史以來有多 少窮人,又有幾個弄權者?以「經濟上的自身利益」為基本動機,正好指明了窮人的 力量所在。馬克思在這裡頭腦是清楚的。鄭義的腦子是糊塗的,連馬克思為什麼要 這樣講都看不出來。更何況鄭義以受壓迫者的代言人自居,在別處批判馬克思主義 倒也罷了,怎麼在這裡也反對馬克思?! 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說:「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條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話 :『造反有理』。」我們自從認識到「解放『三分之二』於水深火熱之中」的沉重歷 史使命以來,就只認為馬克思主義有三分之一是正確的,並至今仍認為馬克思主義 還有五分之一是站得住的:馬克思主義的道理千錯萬錯,但歸根結底的一句話,「給 窮人出氣」,是錯不了的。既然共產主義是烏托邦,窮人就得永遠存在。窮人挨了 欺負,沒人給說話,憋了一肚子氣,馬克思就站出來打抱不平。--這道理並不難懂 。 5.最後的圖騰是什麼? 不久前,孔捷生發表了《本世紀最後的黑盒子》,指周恩來有私生女兒一事屬實 。誰料後來還有李志綏的回憶錄,比《叫父親太沉重》還要更後,還要更黑。如今 鄭義指共產主義為《最後的圖騰》,同樣是妄下斷語。 當社會主義陣營存在之際,馬克思主義勃興之時,西方有錢人不敢放開膽子欺負 下邊的窮人,害怕刺激起無產階級革命。當美國政府指責蘇聯迫害人權時,蘇聯就 以美國種族歧視和土著印地安人的人權狀況反唇相譏。結果美國迫於壓力,制定了 婦女和少數族裔的就業配額,並給印地安人按人頭發放終生津貼。如今在蘇聯社會 主義陣營解體,美國工會組織式微,工人運動消聲匿跡之後,有錢人要是再欺負起 窮人來可就沒有那麼多心理負擔了。這就是民主的勝利!看不出這一步的人是把自己 的共產主義圖騰崇拜轉移為對民主的圖騰崇拜。所以說,民主才是最後的圖騰! 6.吳國光書生論道 吳國光譏笑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最高指示:「不破不立,破字當頭,立也就在其中 了」時說:「而經驗告訴我們,炸毀一個舊房子,新房字並不就會自動建立;如果要 建立新房子,題中應有之義當然就要除去原來的舊房子。所以我認為是立字當頭, 破在其中。」吳國光真是書生論道。 毛澤東的「破字當頭」是奪天下用的,自然是不破不立。設想如果當國民黨軍隊 已經在抗戰中打得筋疲力盡,兵無鬥志時,毛澤東不抓緊時間打破國民黨的統治, 卻守在延安搞大生產基本建設,那不是乾等著國軍休整完畢再行圍剿嗎?如果不是文 化大革命,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破了再說,哪來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如日中天的個人崇 拜。只要破除了國民黨的統治,天下最大的一股勢力自然就是共產黨。只要破除了 劉少奇擔任主席的國家管理系統,毛主席的權威自然就無從挑戰。這就是「破字當 頭,立在其中」的精義。吳國光怎麼連這都看不出來。毛澤東在這裡頭腦是清楚的 ,吳國光的腦子是糊塗的。更何況節省工料的辦法是到空地上去蓋新房子,題中之 意未必然要除去原來的舊房子。 7. 馬克思主義革命腔 一位近代文藝賢哲有妙語:「先是有文藝,後來有了文藝腔;後來文藝沒有了,只 剩下腔。最後腔也沒有了,文藝是早就沒有了。」 讀到吳國光仍舊是因襲了馬克思主義方法的自白,我們可以用這位賢哲的名言做 替換詞練習: 「先是有馬克思主義,後來有了馬克思主義腔;後來馬克思主義沒有了,只剩下腔 。最後腔也沒有了,馬克思主義是早就沒有了。」 「先是有革命,後來有了革命腔;後來革命沒有了,只剩下腔。最後腔也沒有了, 革命是早就沒有了。」 王若水、鄭義、吳國光和曹長青的文章就充滿了這種馬克思主義革命腔。這種腔 調的特點是只學馬克思的妄下斷語(不管是痛恨還是愛惜馬克思主義,都是獨斷的豪 言壯語),卻不學馬克思的分析證明(儘管馬克思的很多分析證明也是錯的)。這是難 以服人的。連他們自己相互之間都不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