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主與兩岸和平談判 阮銘 一、這次台灣選舉是民主與和平對霸權與戰爭的勝利。 我十分欽佩台灣人民在中共的文攻武嚇下,鎮定自若,無所畏懼地完成了選舉。 這次中華民國在台灣的總統選舉,不僅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上第一次,而且像這樣在 炮口下的總統大選,在世界上也屬罕見,不能不獲得全世界的注目。 自去年李登輝訪美之後到今年總統選舉,中共發動了有計劃、長時間、連續性的 對台軍事威脅。中共認為它的耀武揚威可以破壞台灣的選舉進程和台灣選民的政治 選擇:或者中止選舉(如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曾中止當時的增 額立法委員選舉):或者讓中共不中意的候選人棄選、落選,讓他們能夠接受的候選 人當選。 台灣人民以自己的勇敢和智慧的選擇,使中共破壞台灣民主的計劃和部署徹底破 產了。這是民主與和平力量對霸權與戰爭勢力的勝利。證明了台灣的民主是制止中 共霸權與戰爭、保衛台灣和平與發展的根本保障。 二、掌握選舉勝利新形勢,打開兩岸和平談判大門。 以「江八點」為綱領的中共對台政策具有兩面性: 一方面,江澤民認識到鄧小平兩次把統一規定為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任務並不 現實。他取消了「統一時間表」,提出了「兩步走」,第一步先進行結束兩岸敵對 狀態談判,實現兩岸和平合作。然後才進入第二步,為未來的和平統一逐步創造條 件。這是「江八點」的現實主義的一面。 另一方面,「江八點」仍堅持霸權統一。所謂「一國兩制」,意欲使台灣成為中 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省或一個特別行政區,像一九九七年後的香港一樣:也就是把 中華民國從地圖上抹掉。 去年六月李登輝訪問美國,是中華民國突破被中共外交封鎖走向世界的一個標誌 。中共認識到台灣走向世界爭取自身應有的國際尊嚴和國際地位,是對中共霸權統 一的威脅。這是中共發動文攻武嚇的主要原因。中共以攻為守,一面威脅台灣,阻 止她繼續走向世界,一面威脅美國,不准美國支持台灣走向世界,意圖在國際上築 起外交長城困住台灣。 所以不能把中共的文攻武嚇只看作是針對李登輝個人的,它針對全體台灣同胞, 妄想阻止民主的台灣獲得國際的承認。 然而中共文攻武嚇的結果卻與它的願望相反,在總統大選的日子裡,中共集結大 規模軍事力量,連續發動三波軍事演習:同時美國也出動兩個航空母艦戰鬥群監視 中共演習。這一戲劇性的軍事對峙更加吸引了世界對台灣民主與安全的關注。這種 形勢已經成為包括美國和聯合國在內的許多政治人物不承認台灣政府合法存在的絕 大諷刺。你既然承認台灣的民主選舉是合法的,是不容軍事霸權破壞的,你就不能 不承認選舉產生的總統及其組成的政府是合法政府。「一個中國」在海峽兩岸存在 兩個中國政府是舉世共見的現實。這個現實由於這次舉世矚目的選舉更加不可迴避 地突現於國際社會,許多國際政治人物否認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的合法性,妄稱「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的錯誤政策面臨不得不改變的新形勢。 台灣應當掌握選舉勝利後的這種有利形勢,採取主動,打開兩岸和平談判的大門 。 在中共方面,文攻武嚇已經達到極限。它由於本身的長遠經濟利益,不可能超越 戰爭邊緣對台武力入侵。現在它的軍事恐嚇失敗,需要下台階。事實上江澤民去年 接受《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導》訪問時已經為自己準備了台階。他說過他願意邀請李 登輝先生訪問北京,也準備隨時接受李登輝先生邀請訪問台北。 所以無論從當前形勢或兩岸人民長遠利益出發,現在正是兩岸和平談判的時機。 三、台灣應避免由於對中共內部權力鬥爭的誤判而遲疑不決,錯失兩岸和平談判的 良機。 《自由時報》三月十五日報導「決策當局」駁斥台灣派出「密使」或「特使」赴 大陸的傳言,提到「中共面臨鄧後權力交替的混亂時期,領導接班尚未定於一,特 使要找誰談?而這個人又能對其他勢力指揮若定嗎?恐怕談也是白談。」(《自由時 報》三月十五日,第二版(《總統電告李遠哲,不派特使到北京》)某媒體傳言在文 攻武嚇威脅下派出「密使」或「特使」去北京,顯然是長中共軍事霸權的威風,滅 自己的志氣,不利於民心、士氣和選舉,理應駁斥。但以中共權力交替混亂,找不 到人去談作為駁斥理由之一,卻值得商榷。 第一,就制度層面講,中共統治大陸的專制制度,當然不若台灣憲政民主制度穩 定。但中共統治的不穩定性在大陸轉變為民主制度之前將長期存在,我們不能因此 長期排除同大陸當局領導人談判的可能性。 第二,就中共領導的現狀來說,由於經濟體制方面的改革開放使大陸經濟有相當 迅速的發展,中共在大陸的統治不會像前蘇聯、東歐共產國家那樣頃刻崩潰。而中 共所謂「第三代核心」的接班事實上已經完成。鄧小平雖一息尚存,事實上已退下 政壇。江澤民雖不具備毛澤東、鄧小平那樣的絕對領導權威,但也未面臨華國鋒在 毛澤東之後那種嚴重的權力挑戰。當年華國鋒面臨「四人幫」(江青、張春橋、王洪 文、姚文元)和鄧小平的雙重挑戰。他提出的政治綱領是「粉碎四人幫,繼續批鄧、 反擊右傾翻案風」。他左右開弓,兩面作戰,結果戰勝了「四人幫」,敗於鄧小平 。現在江澤民周圍的人,不具備「四人幫」和鄧小平那樣的能量。所以江澤民面臨 的個人權力挑戰,遠不如華國鋒面臨的權力挑戰嚴重。江澤民面臨的挑戰,更大程 度上是制度的挑戰,而不是個人的挑戰,即要求政治制度改革的壓力。但政治制度 的變革需要較長時間過程。因此江澤民政權可望在鄧小平之後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 階段。台灣領導人應當找得到談判的對象,這個人就是江澤民。 第三,中共內部各派政治力量之間有權力鬥爭,也有政治分歧,但在對台政策上 ,是「定於一」的,那就是「江八點」。至於軍方在講話中比文官硬一點,凶一點 ,偶爾引用過去毛澤東、朱德講過的空話(毛澤東、朱德在朝鮮戰爭後亦無攻打台灣 的計劃),沒有引用「江八點」,對此不必過於敏感。這不代表軍方反對「江八點」 。「江八點」既然有條件地不放棄用武,軍隊以它的軍事職責,自然要對萬一用武 有所準備。軍人講話的調子自然也會比文人高一點。從針對台灣選舉的三波軍事演 習看,顯然是軍政協調,軍事演習密切配合政治考量的一致動作。從第一波飛彈測 試演習,第二波海空實彈演習,到第三波陸、海、空三軍聯合演習,總體上顯示中 共的陸、海、空、飛彈部隊有能力在必要時對台用武(包括軍事封鎖和登陸作戰)。 但它的每一波演習,都有明確的界限,而且預先宣佈。飛彈測試演習的界限在公海 ,兩波實戰演習的界限在公海的海峽中線大陸一側。第一波飛彈測試逼近台灣南、 北兩大港口,第二波、第三波實戰演習逼近金門、馬祖、烏丘。地點的選擇既收威 脅之功,又保持安全距離,避免「擦槍走火」。也就是明確設定限制,不會把武力 威脅演變為雙方碰撞的軍事衝突。這一切跡象表明,軍隊的行動是牢牢控制在黨的 領導之下的。一些軍事分析家判斷中共軍隊可能佔領烏丘等一兩個小島,這是缺乏 政治考量的誤判。因為那只能使中共淪於軍事與政治雙重陷阱。中共不可能犯這種 顯而易見的錯誤。 第四,中共對台政策的「底線」,仍是「江八點」。這一時期的文攻武嚇,只是 因應外部形勢的策略運用;與其說是中共內部權力鬥爭的反映,毋寧說是中共以用 武威脅挑撥台灣內部,特別是國民黨內部的權力鬥爭。而台灣內部的部份政治力量 ,事實上也積極地利用中共的文攻武嚇來實現自身的權力鬥爭目標。現在選舉結束 ,不但中共的「國家恐怖主義」(State Terrorism)失敗了,台灣內部部份政治力量 利用中共「國家恐怖主義」的需要也告一段落。今後中共對台灣的「國家恐怖主義 」仍將繼續,但至少針對選舉的這場非常態軍事大演習是結束了。在這個時候,台 灣方面毋需過於顧忌中共內部的權力鬥爭,應主動倡議兩岸開始和平談判。 四、倡議和平談判是從兩岸人民根本利益出發,不是示弱,不是屈服於中共「國家 恐怖主義」。 中共「國家恐怖主義」損害兩岸人民根本利益。倡議和平談判,是維護兩岸人民 根本利益,打破中共「國家恐怖主義」的有效途徑。台灣方面有種種疑慮,有的輿 論以一九四九年國共和談為戒,認為中共「以戰迫降」與「以談誘降」兩種手段交 替運用,意在通過軍事威脅與和平談判把台灣吞掉。 第一,今日形勢與一九四九年國共和談時完全不同。一九四九年國民黨軍隊在戰 場上被共產黨軍隊擊敗,北平和談實際上是國民黨接受共產黨開出的「八項條件」 繳械投降。而今天中華民國在台灣是亞洲國家現代化、民主化的範例。這次總統大 選進一步提高了台灣國際威望。只要台灣自身不示弱、不屈服、不投降,中共軍事 威脅下得不到的,同樣在談判桌上也不可能得到。 第二,一九四九年的談判主動權,在獲得軍事勝利的共產黨手裡,今天的談判主 動權,是在獲得了政治民主化勝利的兩千一百萬台灣人民手裡。中共不是講「統一 」嗎?台灣人民可以肯定地回答:中國只能統一於民主,統一於平等,統一於和平 ,絕不統一於專制,統一於霸權,統一於戰爭。而且提醒中共當局注意毛澤東說過 的話: 「如何統一呢?獨裁者的專制統一,還是人民的民主的統一呢?人民已經有了充 分的經驗,有了明亮的眼睛。他們要一個人民大眾的民主的統一,不要獨裁者的專 制統一。 「沒有人民的自由,沒有人民的民主政治,能夠統一麼?有了這些,立刻就統一 了。中國人民爭自由、爭民主、爭聯合政府的運動,同時就是爭統一的運動。(毛澤 東:《論聯合政府》,《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一零七二頁)。 所以通過談判,吞掉民主的台灣,實現專制的統一是不可能的,在統一之前,首 先要實現的是大陸的民主化。 第三,然而也要看到,在大陸民主化之前,一個專制的大陸政權和一個民主的台 灣政權在「一個中國」之內同時並存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倡議和平談判,就是承認 這一現實,謀求在兩岸尚不具備統一條件的歷史階段停止敵對狀態,實現兩岸和解 ,在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平等合作。這樣的和談倡議符合兩岸人民共同利益,絕非 示弱或屈服於中共「國家恐怖主義」。 五、台灣朝野,應就兩岸和談的基本立場凝聚共識。 (一)必須劃清台灣民主化國際化與「台獨」的界限,兩岸和談不得損害台灣的民主 化國際化。 台灣是人口密集、資源貧乏的海島,一方面對大陸虎視眈眈的軍事霸權;另一方 受到國際不公正對待,七十年代初被聯合國放逐,七十年代末遭美國卡特政府斷交 。她只有選擇民主化國際化,才能抵禦霸權威脅,突破國際孤立,以自身的智慧和 創造力爭得有尊嚴的生存與發展。任何霸權,無論中共霸權、美國霸權、聯合國霸 權,都毫無理由阻止和封殺台灣的民主化國際化,這是兩千一百萬台灣同胞生的權 利。「台灣獨立」曾經是台灣同胞反抗日本殖民統治和部份台灣本省同胞反對台灣 民主化以前外省人威權統治的一種訴求,屬於「歷史的悲情」。今天台灣實現了主 權在民,不存在任何外來統治,「台獨」已無現實意義。有人把「台獨」與「藏獨 」相提並論是錯誤的,西藏在中共統治之下,台灣從未受過中共統治。台灣向中共 鬧「台獨」等於自己承認台灣是中共的一部份。民進黨應放棄把非現實的「台獨」 作為現實訴求,以免被中共軍事霸權所利用。其他政治派別應停止把台灣民主化國 際化的努力,如總統直選、務實外交、參與聯合國等當做「暗獨」來打:那種做法 正合中共孤立台灣的需要。 (二)必須明確「一個中國」概念,不得把「一個中國」混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 。 一九四九年以來,一個中國在台灣海峽兩邊分裂分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權在大 陸,中華民國政權在台、澎、金、馬,已有近半個世紀的歷史,一九七二年《上海 公報》肯定「海峽兩邊的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肯定了一個中國在海峽兩 邊存在兩個中國人政權分治的事實。從這個事實出發,北京與華盛頓於一九七三年 開始相互設立相當於大使級的官方聯絡處,從蔣介石--毛澤東時代繼續到蔣經國-- 鄧小平時代,直到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卡特政府與中華民國政府斷交。這種對海峽 兩邊兩個中國人政權的雙重承認,是《上海公報》的正面因素,保持了台灣海峽兩 岸和西太平洋地區的和平。 中共利用美國政界、輿論界對「一個中國」概念和《上海公報》的無知,製造「 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的神話,在國 際上孤立、打擊台灣,並已收到相當效果。如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丁大衛,在紐約 《世界日報》的一篇專訪中,把台灣的地位與西藏、車臣、美國內戰時的南方州相 提並論。他說:「美國的內戰,就是不允許國家分離的做法。美國不支持車臣的叛 軍與俄羅斯政府對抗,也清楚地說明了美國的立場。因此,美國國會通過支持西藏 自決的決議案,並不等於美國將協助西藏獨立。去年國會以一面倒的比數,通過讓 李登輝總統訪美的決議案,迫使柯林頓總統同意李登輝訪美,因而對兩岸三地的關 係引發重大負面影響。」(紐約《世界日報》記者丘昭琪專訪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丁 大衛,一九九六年二月十四日。) 眾所周知,西藏一九五一年「和平解放」,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車臣 是俄羅斯聯邦共和國的一部份,美國南方州一七八七年簽署《美利堅合眾國憲法》 成為美國一部份。而台灣從未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美國政界人士唱 出這種調子,是附和中共否認台灣主權,封殺台灣總統大選後國際活動空間的輿論 準備。 台灣朝野應當掌握台灣總統大選後的有利形勢,在國際社會明確「一個中國」的 準確含義,指出台灣作為分裂分治的中國的部份,她的人民和政府在統一前的歷史 階段,應享有與大陸的人民和政府平等的參與國際社會的權利。這與台灣獨立是兩 回事。否認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合法存在的美國與中共建交公報和聯合國二七五八 號決議必須修正。 (三)兩岸和平談判的第一步是結束敵對狀態,實現兩岸關係正常化。 台灣各政黨和各派政治力量,對未來兩岸統一的目標可以保持不同政見。但對結 束敵對狀態,實現兩岸關係正常化的談判應通過協商,達成一致共識,共同對外, 不可相互攻訐,為了凝聚共識,新總統應在當選後召集兩岸關係國是會議,邀請各 黨派、社會各界代表人士、海內外專家學者,就兩岸和平談判事宜博采眾議,制定 方針。 六、兩岸和平談判的議題與步驟 談判的議題,應超越海基會、海協會的事務性範圍,在「江八點」、「李六點」 的基礎上,選擇符合兩岸人民共同利益的現實需要,又可能達成共識的項目入手。 例如: --結束敵對狀態,簽訂兩岸和平協定。 --實現兩岸三通,擴大經貿、文化、教育、科技等領域的合作。 --兩岸在國際場合停止打壓對方,平等合作,共同維護主權,維護兩岸同胞的共 同利益。 談判的步驟: 第一步,中共演習結束後,海基會可主動向海協會溝通。向對方說明,總統大選 是台灣人民遵照中華民國憲法行使民主權利,根本不存在「製造『兩個中國』、『 一中一台』、『台灣獨立』」的問題。海基會受政府委託,願就兩會恢復談判同海 協會先行初步協商。 第二步,通過兩會協商,鑒於當前兩岸關係需要超越民間性,事務性範圍,進入 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等政治性領域的談判,建議提高談判層級。台灣方面可爭取主動 ,委派對兩岸、對國際均有影響力的特使(海基會董事長、秘書長任高級顧問),赴 大陸進行高層接觸,就兩岸關係正常化的各項問題交換意見,為新總統、新政府就 職後兩岸領導人舉行高峰會晤作準備。 第三步,新總統、新政府就職後,由新總統,新行政院長率領政府代表團與中共 政府進行高峰會晤,共商結束兩岸敵對和平協定。 鑒於兩岸和平協定從原則到文字處理均涉及一系列複雜和敏感的問題,需要經過 多次、反覆談判,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高層會晤可以簽訂意向性的聯合公報,向 兩岸和世界宣告雙方的和平合作誠意,而把具體細節的談判交由雙方的常設機構繼 續進行。 在兩岸關係上,台灣人民在中共軍事霸權文攻武嚇下勝利完成總統大選,已贏得 了第一回合。選後立即表明和解意願採取和解行動,創議和平談判,以誠意化解對 方敵意,將進一步贏得對方人心,使開闢了民主新紀元的台灣人民繼續在開闢兩岸 和平新紀元中掌握主導權。 由於中共軍事霸權的存在,未來兩岸談判的前途仍將是艱難的,漫長的。但和平 合作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與兩岸絕大多數同胞的共同要求,只要保持住和平 談判的主導權,制約住中共軍事霸權挑起對抗和軍事衝突,實現兩岸持久和平的可 能性是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