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國五樂章 啟麥 我曾看到一段講治國的古語,大意是:「理不足以治,則有法;法不足以治,則 有權;權不足以治,則有術;術不足以治,則有勢。」現在回想起來,這一套治國 的手段,毛澤東和共產黨在文革當中,做過最為精彩的表演。 「理」是引領民眾的根據。如《禮·樂記》中有:「理發諸外,而民莫不順承」 之說。它大約相當於道德觀念,在各個時代是不一樣的。歐洲的中世紀、殖民時代 的道德觀念與後來就有很大的變化。文革時候中國通行的「理」,就是「階級鬥爭 、暴力革命」那一套。中共當局依照它,把國家引進了混亂的罪惡的深淵。 「以理服人、兵不血刃」的容易事並不常有,因為人民的自覺程度有限,所以得 有法。《尚書·呂刑》中有:「惟作五虐之刑,曰法。」共產黨的「法」就是他們 的政策和計劃。不稱其為法,大概是因其以沒有常性和自相矛盾為特點。比如,我 們曾經被鼓動,用「大字報、大辯論」等方式,表明各自對文化革命的看法,由此 分出誰是「革命派」,誰是「保皇派」。兩大派系剛剛分開營壘,毛澤東又叫我們 無條件地「實現革命大聯合」。還有一個時期,「文攻武衛」和「要文鬥、不要武 斗」都是對的。如此等等,令人無所適從。久之,我們就以「計劃不如變化快」來 覬覦它了。他們朝令夕改,則逼出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回應。 用「權」,一言九鼎地壓在一切之上,古今中外好像還沒有人能比得過毛澤東。 僅「接班人」一項:他今天打倒了劉少奇,明天樹起了林彪。還沒有怎麼樣,他又 醞釀叫鄧小平回來接手。以後他曾在王洪文、張春橋、周恩來之間擺來擺去,最後 敲定了華國鋒。偌大個中國,他是家長。下面的人,先是在他的指揮棒下轉得頭昏 腦脹,清醒過來就開始向他學習。就像《荀子·君道》篇裡說的:「上好權謀,則 臣下百吏誕詐之人乘是而後欺。」官場更加黑暗,民間苦難無己。 毛澤東說是喜歡「百家爭鳴」,實則獨鍾情於法家。法家提倡「術治」,「術」 是藏在君王心裡暗自運用的,使「群臣守職,百官有常」。文革期間毛放出大批干 將為他衝鋒陷陣,但是行前並無訓練,因為他不知道該怎麼幹。派出去的人,立功 的有賞賜,一旦給他惹了麻煩,他即棄之不顧,還不許人家把他的佈置張揚出去。 使後繼者無輒可循,只能聽從他的擺佈。曾經在文革前期,紅得發紫的王力就是一 例。按照毛吩咐的,他在社會上大鬧了一陣,突然間被捕下獄,無人理睬地關了很 多年。後來才知道,毛澤東對他有一個批示:「不准對王力進行提審。」 文革拖到後來,民間已經人困馬乏,興味索然。官方還能組織起「批林批孔」、 「反擊右傾翻案風」等一連串運動,是因為他們多年營造而成的威嚴仍在。這就是 「勢」。《增韻》解「勢」字說:「氣焰也」。這股氣焰,被在毛澤東那裡學得了 政治謀略的人,為在運動中撈資本、洩私憤,努力維持著。他們無理可講、無法可 依、無權可用。但他們知道,只消揮舞起政治帽子,就能嚇得人噤若寒蟬。一個普 通的農村知識青年張鐵生,在大學招生的時候說:考數理化,是資產階級統治學校 現象的回潮。於是,全國高校聯考一概作廢,重新按照政治條件遴選大學生。這類 怪事,文革中不在少數,全憑政治氣勢才能得逞。 「勢不足以治」將怎麼辦呢?古人沒有說,恐怕只有垮台之一途了。看看如今的 大陸,共產黨的組織雖然健在,理論卻先垮了。他們支吾其辭、破綻百出地為「社 會主義初級階段」解釋不清,就是明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