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一解奧運心結 耶人 今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對於民族主義發酵、反美情緒高漲的中國大陸,可謂生逢 其時。如果你人在北京,一邊讀著使得洛陽紙貴的《中國可以說不》,一邊聽著不 甘寂寞的「後主兒」們(即鼓吹各種「後學」的「新潮」知識分子)關於反抗「文化 霸權」的喧囂。再看看充滿仇外情緒的解說員為你轉播的奧運實況,你便會不由地 問:中國是不是又會鬧一次義和團? 對比以下傳媒對九二年奧運會和九六年奧運會的處理方式,你就會很清楚地感受 到民族主義給中國人的心態帶來的變化。九二年離六四相去不遠,官方媒體還在大 肆宣揚「反對和平演變」,反對西方的陰謀,但透過奧運轉播,我們仍能感受到強 烈的親西方情緒。記得當年美國隊在田徑場上連奪幾枚金牌後,中央電視台著名節 目主持人寧辛在報道時是如此開場:「我剛碰到我們中央電視台體育組的幾位小伙 子。他們異口同聲地對我說:『美國人真棒!』……」事隔四年,雖然美國運動員 依然表現出色,但「美國人真棒」之類的話,是再也聽不到了。代之而起的,是對 美國的憤怒和嘲弄。TWA800航班在長島上空的爆炸,亞特蘭大奧林匹克公園的爆炸 案,都使中國的記者們掩飾不住他們的幸災樂禍。中國運動員的失敗不僅被歸之為 裁判不公,甚至被暗示是源於某種國際陰謀。我的一位親戚,雖然受了良好的高等 教育,也見過些世面,但仍一本正經地告訴我:「美國人有陰謀,成心搗亂,半夜 響火警,讓我們的運動員賽前睡不好覺!」我聽了哭笑不得。只好告訴他:若你在 美國住兩年,就知道火警是怎麼回事了。美國的警報器太敏感,一天到晚響,90% 都是虛驚。我住的地方緯度相當於哈爾濱,深冬的一天我正在室內游泳池游泳,突 然火警大作,我只好赤條條濕淋淋地跑出來。這比亞特蘭大的火警惡劣多了。美國 的火警系統是否合理可以討論。(有人說是中國人抽煙太多引起火警,待考)但僅從 半夜響起火警實在得不出人家陰謀害你的結論。 如果說封閉和無知會將人們的某種挫折感化作一股強烈的仇外情緒的話,國內人 對亞特蘭大的反應是不難理解的。但令人不解的是,海外這些見多識廣的同胞,哪 兒來這麼多奧運的狂熱。這裡,筆者只想簡略分析一下,奧運給大陸的中國人帶來 了什麼?給海外的中國人帶來了什麼? 一、奧運戰略——花錢買面子 中國體育界,長期奉行「奧運戰略」,即一切都圍繞著奧運會上拿金牌的目標轉 。這一戰略說白了,就是花錢買面子,讓世人覺得我們中國人不錯。然而,像中國 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是否應該投這麼多錢去訓練少數的運動員呢?中國這樣一個 發展中國家,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都非常之低,然而在奧運會上,竟然名列世 界四強之一,為此中國人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這些問題,似乎從來沒有人去問。 其實,早在八十年代中期,就有人對這一奧運戰略提出挑戰。當時筆者參加一個 社會學的會議,一位從事體育社會學的年輕人直言不諱地提出:所謂奧運戰略,完 全是本末倒置。像中國這樣一個國家,體育界的中心使命是培育民間的體育運動, 建設一些一般百姓可以利用的普及性的體育設施,創造條件讓更多的人參與體育運 動,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至於奧運會上能拿幾塊獎牌,完全是次要的事。漢城奧 運會後,中國終於出現了《兵敗漢城》這樣出色的報告文學。對中國長期以體育為 意識形態,大量往少數運動員身上投資的「戰略」,進行了反思。然而,這種不同 的聲音,很快便被壓制下去。海內外,人們又開始傻乎乎地為中國奧運選手的表現 而喝彩。甚至NBC播音員在轉播奧運時稍有些題外的評論,便被旅美的愛國同胞們指 為對中國懷有敵意,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等等。筆者並不認為那位播音員的話句 句擊中要害。但是,作為中國人,我們是否應該問一問:中國隊在奧運會上的輝煌 的背後,到底隱藏著什麼?偌大的一個窮國,在奧運會上強撐一個大國的體面,究 竟是誰付出了代價?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二、民間體育與國家體育 二戰以後的奧運會,一直是兩種體育的角逐場:民間體育與國家體育。前者的代 表是美國、西歐等民主國家,後者的代表則是蘇聯、東歐、中國、古巴等社會主義 陣營。民間體育基本上是由民間操辦。運動員小時候就像許多普通的孩子一樣,進 當地的民間體育俱樂部訓練。一旦發現自己的天份,又有志於此的話,就會進行更 多的投入,但仍在這些民間俱樂部中發展,最終成為優秀運動員,甚至到奧運會上 去競爭。在這一過程中,運動員常常接受民間的資助,但國家很少在他們身上直接 花錢。國家體育則不然。國家體育是國家直接投資於體育。運動員從小被國家挑選 ,即我們所謂的「選材」。少數選上的,全身心地投入體育訓練,心無他顧。國家 在他們身上慷慨投資。而大多數沒選上的,幾乎被拒於體育的門外。國家表面上挑 選了一批人,培養了一批人,實際上是排斥、遺棄了更多的人。因為國家把本應是 大眾所享受的資金,挪用於少數人身上。 這兩種體育,對社會的影響是非常不同的。民間體育因為根植於民間,進而帶動 了全民體育的發展。在美國,各種體育俱樂部數不勝數。筆者業餘愛好長跑,在當 地很容易找到長跑俱樂部,每個州在不同的季節,都有各種各樣的長跑賽事,就像 我這麼一個外國人也很容易參加。據一位友人講,他有一位朋友,酷愛乒乓球。去 德國後,參加當地的一傢俱樂部,成了該俱樂部的頭號選手。一到週末,就去代表 俱樂部和其他俱樂部比賽。樂此不疲。雖然中國是乒乓王國,但在中國,他從未因 打球而得到如此的滿足。這樣的俱樂部,本身就構成了一個民間社會,培養人與人 之間的友愛、共識,促使人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這種社會培養出來的運動員, 在奧運會上的成功,首先是一種個人的成功。這種個人成功也帶有強烈的國家榮譽 ,但人們對這種國家榮譽的解釋是:看,一個多麼偉大的國家,她能給個人的才能 得到如此充分的實現!國家體育則完全不同,中國的頂尖運動員,幾乎是在一種與 世隔絕的環境中長大。國家把他們培養成奧運選手,但同時往往也摧毀了他們健全 的人格。一位曾進過國家隊的運動員曾這樣對我說:「我們這些人,從小被隔絕起 來,就是練!練!練!而且一切都要聽教練的話,不許有個人的想法。就像訓牲口 一樣。如果你天份好,又有運氣,拿個什麼牌,還過得去,但如果你就差這一步, 什麼牌子沒拿到,或拿了些不引人注目的牌,你這一輩子就毀了。想想看,年過三 十,一無所成,除了體育,你還會什麼?靠什麼生活?一個金牌後面,有多少人這 樣被毀了?幾百?幾千?誰統計過?」 問題還不僅僅在這些運動員身上。由於體育資金集中用於頂尖運動員身上,大眾 被排斥在體育之外。中國的民間,幾乎無所謂體育。而國家就靠少數這幾個運動員 ,去到奧運會上給國家撐面子,去證明社會主義的偉大,民族的強盛。其實,國家 體育在奧運會上的成功,與其代表了一個國家的興盛,不如說代表了集權主義的專 橫。這種體育越是成功,我們就越應該思考人們為此付出的代價。 三、奧運與海外中國人 冷戰之後,蘇東集團的解體,導致極權式的國家體育的衰微。前蘇聯東歐選手的 表現已大不如前。國家體育的成就,也只有靠中國、古巴、北韓這樣幾個國家來體 現了。我們海外的中國人,值得為這樣的「成就」而自豪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以前,我們必須權衡一下我們的利益和我們的良知。從利益上來 講,我們當然希望中國能靠國家體育來維持一個體育大國的位置。海外的中國人在 自己所生存的地方是少數民族,溶不進主流社會,也難以體會和享受主流社會的種 種文化生活。中國運動員出來競爭,對於身處社會邊緣的海外華人,自然是一難得 的樂事。而中國運動員水平若高,在競爭中獲勝,我們這些海外華人自然有揚眉吐 氣之感。而以中國目前經濟、社會的發展水平,靠民間體育是難於維持一個體育大 國的地位的。想讓中國運動員在國際比賽上出風頭,讓我們這些海外華人有更多的 自尊,當然是要仰仗國家體育了。然而,若從人的良知出發,我們是否應該想想, 我們人在海外,本已比國內的同胞生活得舒服多了。我們是否應該希望中國政府能 從窮困的同胞身上搾取更多的錢維持國家體育的機器,送運動員出來,以更好地博 我們這些「高等華人」之一笑呢?我們從中占的便宜,是否太多了呢? 四、體育與民族主義 借體育來提高民族精神和民族自信,是有如酒鬼、醉漢喝酒壯膽,借酒撒瘋一般 的非理性行為。王軍霞萬米比人家快兩秒或慢兩秒,能說明中華民族的什麼呢?近 來因撰寫《中國可以說不》而名噪一時的幾位年輕的知識「新秀」,自稱都在理智 和感情上經歷了一個由親美到反美的過程。其中一位作者稱自己「看到美國和那些 英聯邦國家在北京申辦奧運會一事上的表現,深受刺激,從此就成為民族主義者了 。」這番自白,實在讓人啼笑皆非。從親美走向反美,這本身不足為怪。作者們把 「中國可以說不」視為「冷戰後時代的政治與情感抉擇」聽上去也頗為豪邁。但令 人掃興的是,如此「偉大」的一個抉擇,一個轉變,總應建築於對不同的文化、社 會的比較具體的認識之上。沒想到會是為了奧運會這點雞毛蒜皮的事!中國人的情 感彷彿還處在嬰兒期,有時會莫名其妙地又哭又鬧。而我們這些受了良好教育的海 外華人,又跟著起什麼哄呢?以筆者之偏見,今日中國,應放棄國家體育,培養民 間體育。這樣做的結果會使中國人在奧運會上的表現至少在短期內大為失色,但卻 可以促使更多的中國人有參與體育運動的機會。更重要的是,民間體育,將成為民 間社會的一部份,使體育脫離國家機器,成為促進社會多元化的工具,而不是意識 形態和民族主義的招牌。NBC的評論員對中國奧運代表團的一番「題外」評論,也許 不是大不了的高見,但人家至少是試圖穿透體育的表面輝煌,去看看其背後隱藏的 東西。更熟悉和瞭解中國社會的海外華人,本應首先去揭一揭國家體育這層漂亮的 面紗。可惜的是,自己非但不揭,也不許別人揭,把自己的尊嚴、榮譽綁在國家體 育這塊招牌上,以為奧運會上的成敗,能顯示一國之興亡。這難道不是自貶身價嗎 ?國人對奧運這一愚蠢的心結,也該解一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