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民與鄧理論 蘇紹智 鄧小平逝世以後,中共文件中講得最多的和最突出的,要數鄧小平的建設有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以下簡稱鄧理論)。 中共中央等五大領導機關的《告人民書》和江澤民在鄧小平追悼大會上的《 悼詞》均肯定:「鄧小平同志創立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和在這個理論 指導下制定的黨的基本路線,是我們必須遵循的行動指南。」 江澤民在《悼詞》中不僅一再說要高舉鄧理論的偉大旗幟,還信誓旦旦地提 出十個「一定要」,以表示堅持鄧小平的路線。江澤民儼然是高舉鄧理論的偉大旗 幟。但是江澤民在實踐中究竟如何對待鄧理論呢? 鄧理論是在「摸著石頭過河」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迄今還沒有形成完 整的體系;也沒有準確的定義。而且由於鄧小平本人的歷史局限性,雖對毛澤東思 想有所突破,但還保留某些禁區;因而所謂「鄧理論」其內容有精萃,也有糟粕。 所以,對於鄧理論,既可以如大陸人士所常說的「像個筐,什麼都可往裡裝」,也 可以被人以實用主義的態度,為我所用。江澤民所採取的就是後種態度,而且由於 江思想本質的左傾,他在鄧理論中撿起的殊多糟粕,捨棄的乃其精萃,他強調鄧理 論,多的是拉大旗作虎皮而已。 鄧理論,在思想方法上,首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把毛澤東思想泛化為「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他還說不搞爭論,是 我的發明,要做實事。他的非意識形態化,打破馬列主義教條,是對毛澤東思想的 一大突破,從而創造了改革開放的新局面。江澤民自中共十四大,特別是十四大六 中全會以後,諱言解放思想,強調對意識形態的控制和對新聞出版業的「宏觀調控 」。這是對鄧理論的違背。 鄧理論,排除毛澤東的「階級鬥爭為綱」,把黨和國家工作的中心轉到經濟 建設上來,是二十年來大陸取得經濟迅速發展的根本原因,江澤民近年來大肆提倡 「講政治」,大有回歸以階級鬥爭為綱之勢,經過人們質疑,不得不說講政治是為 了更好地發展經濟,這令人想起毛澤東的抓革命,促生產。可見江澤民已經偏離鄧 小平的關於經濟建設的這個中心。 人們都同意經濟體制改革是鄧理論的一大貢獻,往往忽視了鄧小平是中共領 導人中首先提出政治改革的,並且在政治體制改革方面提出一系列理論。儘管不夠 深刻和全面,但鄧小平明確提出中共政治上出現的種種弊端歸結為制度問題,實際 上受了封建主義的影響,具體表現為權力過分集中,個人崇拜,家長制,幹部職務 終身制等。他還說過:「斯大林嚴重破壞社會主義法制,……這樣的事件,在英、 法、美這樣的西方國家不可能發生。」實際上肯定西方民主制優於蘇聯的政治體制 。因此鄧小平多次講過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 一九八零年八月十八日,他的講話「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是他關於政 治體制改革思想的高舉,是鄧理論中的精華。可惜,鄧小平未能突破列寧和毛澤東 的一黨專政的政府和實踐,為了一黨之私,把他的政治體制改革的思想束之高閣了 。江澤民不但完全拋棄鄧理論中的政治體制改革,而且在實踐中大搞權力集中,個 人崇拜,這是對鄧理論的背叛。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鄧理論的一大敗筆,說明他不能擺脫毛澤東思想的籠罩 。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說是毛澤東的「領導我們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指導我們 思想的理論基礎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就是林彪的「四個念念不忘」,這是鄧理論 中的糟粕和禁區。它與改革開放必然發生矛盾,這是鄧小平在改革開放過程中左右 搖擺,使政治改革滯後乃至停頓,經濟改革逡巡不前,甚至導致六四鎮壓的主要原 因。江澤民卻奉行之如至寶,其不能解決大陸潛在的諸政治、經濟和社會的危機, 也是必然的了。 對於鄧理論,不能盲從,必須深入研究,突破其禁區,棄其糟粕,取其精萃 ,才能開創大陸的新局面。 □ (一九九七年三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