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與海外民運面臨的考驗 吳方城 離香港「七一」回歸,只有一個多月了,無論鄧小平生前如何信誓旦旦地宣稱「 一國兩制」、「香港五十年不變」,也無論當今中共統治者如何給香港人民吃寬心 丸,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中共獨裁專制政權的陰影已經籠罩在香港六百二十萬人民 的頭上。正如司徒華先生所預言的,香港在七月一日之後會進入寒冷的冬天。 與香港的民主運動唇齒相依、患難與共的海外民主運動將何去何從?這無疑 是面臨的一個嚴峻的考驗。長期以來,自從一九八二年底中國民聯的前身中國之春 民主運動成立之日起,海外民運的發展、壯大一直是與香港人民的支持密不可分的 。從人力、物力財力上的支援到溝通海內外的信息,香港一直是一座連繫中國大陸 民運和海外民運的橋樑。特別是「六四」之後,協助大批受迫害、受追捕的民運領 袖、民運人士逃離中共虎口,香港的民主力量更是功不可沒。大量的民運刊物、民 運消息是通過香港進入大陸的,大陸內部許多有關政治局勢和民運動態的消息也是 通過香港帶出海外的。甚至有好幾種海外的民運刊物都是在香港印刷或發行的。香 港已經成了海外民運不可替代的前哨陣地。 誠然,僅從形式上來講,作為任何一個炎黃子孫,香港在經過長達一百五十 年的殖民統治之後回歸祖國,畢竟是件值得慶賀的事。然而,頗具諷刺意味的是, 正是在英國米字旗下百餘年的統治,把一個貧窮、落後的漁村變成了東方奇跡;也 正是這幾百萬多年來享有自由和富裕生活,也是同屬炎黃子孫的香港人民,稱這一 「回歸」為「九七大限」。此刻,成千上萬的港人攜帶著他們的妻兒老小和億萬資 產遠走高飛、移居海外,而更多的不得不留下來的人們正緊張、驚恐卻又無奈地等 待著「大限」的降臨。 香港人民的災難不能不對海外的民主運動帶來巨大的衝擊。根據眾多的事實 分析,「回歸」後香港人民曾經享有的許多民主與自由的權利將被剝奪。行政、立 法與司法制度的獨立性將會喪失。新聞自由也將隨之不復存在。受命於中共的香港 新的頭面人物已經聲稱,將不允許與海外有關連的「敵對政治團體」存在,換句話 說,就是最終將禁止任何民運團體(香港民主黨、民聯、民陣當然應在此列)在香 港存在。最近,一個香港著名民運團體的負責人表示,由於香港「回歸」後所面臨 的艱難局面,為了節省資源,該團體將中止對海外民運團體的財政資助,並建議海 外民運團體「應當自立」。種種跡象表明,多年來香港對海外民運運作與發展所提 供的有利條件將大大受到限制。香港「回歸」給海外民運事業帶來的負面影響將越 來越被人們所體會。 回顧十多年來海外民運所走過的歷程,除中國大陸外,我們所得到的精神上 和物質上的援助無外來自以下三個方面:台灣、香港和所在自由;國家。在一定的 時期內,這些援助曾起過舉足輕重的作用是不應忽視的。然而,情況是在不斷變化 的,請看如下事實: 台灣:雖然從理論上講,這個中國五千年來首次實現民主社會的地方應當是 中國海外民主運動的當然基地,然而,海峽兩岸關係的演變和台灣對自身安全與商 業利益的實際考慮(這種考慮是應當給予理解和尊重的),使得有關方面對民運的 援助逐年減少,以至如果有一天來自台灣的援助完全中止,亦是不足為怪的。 西方自由國家:八年前北京的大屠殺震撼了世界,不少西方國家的政府和人 民紛紛起來譴責中共、聲援中國民運。然而,近年來,隨著各國政府現實主義的政 治、特別是經濟的實際考慮,聲討中共、同情民運的聲音已日趨消失。指望西方國 家能像我們自己一樣堅持不懈地去推動中國的民主事業是完全不現實的。 香港:如前所述,海外民運從香港得到的援助將大打折扣。 對此,我們海外的民運團體和民運人士將何去何從?我想無外還是那句老話 :只有首先自立、自助,才能人助、天助。 有的朋友提出,海外民運必須要有專職的民運人士才能成功,否則「業餘隊 」的民運人士是打不過「專業隊」的中共的。這種說法不無道理,如果有條件,有 專職的民運人士來從事民運當然再好也不過了。然而,一個問題馬上跳了出來:這 些「專職的民運人士」靠誰養活?他們的一日三餐、房租、水、電帳單由誰來付? 這個問題是不容迴避、需要首先回答的。目前,這個付帳單的人是難以從外面找到 的。即便最終找到了,也會是「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如果長期如此, 靠別人的資助過日子,一個政治團體是很難保持其獨立性的。歸根結蒂,一個民運 團體如果真想長期健康地堅持下來,就應如香港朋友希望的那樣,真正作到自立。 民運團體的領導人與核心成員必須首先自己在經濟上站穩腳跟。很難設想,一個連 自身的衣、食、住、行尚且十分傷腦筋的人會抽身長期為民運事業做出持續的貢獻 。更何況,無數事實和歷史教訓都已表明,爭吃「民運飯」乃是導致民運團體內許 多「內鬥」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些年來,民聯、民陣兩組織的許多朋友都越來越認識到以上的道理,各自 在所在國努力創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開始步入了中產階級的行列,如萬潤南、 何躍、費良勇、張逸納、齊墨、盧揚、王國興、馬大維、張世東、李顯亮、項林、 王進忠、杜智富、黃濟人、孫達聖、董真海……,他們在自身事業上的成功確保了 該地區民運的健康發展。近幾年來,歐洲民運工作開展的深入、紮實,都是與該地 區民陣、民聯的負責人與骨幹分子成功地發展實業分不開的。 「六四」大屠殺就要八週年了,鄧小平也已過世,然而無數的民運精英仍在 獄中。此刻,「大限」的陰影即將籠罩香港。有可能與某些朋友預料的相反,鄧後 中國民主化的契機並不十分樂觀,民運還將有相當一段艱難的時期。 面對中共的壓力,香港民主黨主席李柱銘表示,民主黨不會妥協,不會離開 香港,不會作「逃兵」,他們將繼續為六百萬香港人民的民主權利而奮鬥。他們正 在海外籌集經費,為香港「回歸」後民主黨「積糧過冬」作好準備。我想,我們海 外的民運團體和民運人士,也應該像香港民主黨那樣做好同樣的準備,決不與中共 在原則問題上妥協,不放棄民主運動在全世界的陣地,不做「逃兵」。我們將迎接 香港「回歸」所帶來的考驗,繼續為早日實現全中國十二億人民所應享有的民主社 會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