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前後形勢評估 陳波冬整理 3月23日,紐約中國論壇舉行座談會,就香港回歸形勢、鄧後政局和中國民運等問 題展開討論。與會者有:吳學燦、嚴浩、郭巖華、唐捷、項小吉、盛文欽、劉國凱、 陳軍、吳牟人、辛苦、鄭義、北明、楊周、倪育賢、謝選駿、李洪寬、白夢、華夏 子、蔡南潮、胡平、 陳波冬。現將有關香港問題的發言摘登如下: 吳學燦:香港回歸,大陸民眾態度各有不同;香港民眾心情更是複雜。一方面是同 胞情,歡呼香港重新成為祖國大家庭的一員;另一方面,對共產黨暴政反感,擔心 九七後香港成為共產黨統治的犧牲品。我曾在廣州中山大學讀書,八五年後,因工 作關係多次去廣東,對曾經是廣東省治下的香港,有著特殊的關注。我認為,香港 的所謂「平穩過度」,實在是充滿了危機和變數。大約有幾種情況:一、中共以手 中掌握的整個大陸的財力,控制香港的金融命脈,使香港的大資產階級不得不與中 共政權保持一致,形成香港社會的階層分化。分化的過程中,中下層容易走得更緊 。中共與上層人士把香港的「一國兩制」逐步變成完全由中共控制的、與大陸大同 小異的「一國一制」;中下層人士團結合作,展開保衛「一國兩制」的鬥爭;他們 的鬥爭需要世界各國、大陸改革派、沿海尤其深圳、珠海兩個經濟特區的呼應和配 合。也需要我們民運人士考慮共同作戰。二、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一個老皇帝 死後,接下來的總是一場宮廷鬥爭。毛澤東死,葉劍英等搞的中南海懷仁堂之變, 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宮廷政變的新版本。胡耀邦、趙紫陽因不願做「兒皇帝」而被廢 ,太上皇於八九年六月四日發動大屠殺。這是中國歷史上最慘烈、最現代化的宮廷 政變加血腥屠殺。現在「鄧皇帝」死,很可能又在醞釀另一場政變或內戰兼而有之 ;如果發生此種情況,香港的「一國兩制」又會呈現多種複雜的情形。如果改革派 、開明派佔上風,香港的自由港、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地位更發揮,從而為整個大 陸的和平演變開闢道路;如果保守派、頑固派佔上風,那麼情況可能相反。如果保 守派、頑固派在短期內佔上風,過一、兩年形勢仍然會向著改革的、良性的方向轉 變。對此,我抱著審慎樂觀的態度。 陳軍:最近李柱銘、司徒華、劉千石等到美國,表明香港問題進一步國際化。一國 兩制,實際證明社會主義的挫敗,證明香港的制度至少不落後於大陸。中英聯合聲 明主要是英國人搞的;基本法主要是中方搞的。兩者都沒有體現香港中下階層的民 意,只反映了中英雙方的利益。彭定康的政改,九一、九五年的立法局選舉,中方 認為英方單方面破壞了聯合聲明;於是中方搞出個「臨立會」。「一國兩制」、「 港人治港」一直在變化。九七後的香港民主派「落車」,肯定受壓。民主派現在分 為幾派。一是激進的「『四·五』行動」,他們認為中英雙方都不好,英方臨時才 搞民主。他們與大陸臨立會合作可能性較大。二是「民協」,他們爭取進入體制內 ,有的已進入臨立會。有人稱這是「鳥籠裡的民主」。中共怕香港成為民主運動的 基地;香港將是「高度自治」,而不是「自治」。我們與香港民主派的關係如何, 應認真考慮。 項小吉:香港民主黨將留在香港,堅持敵後,前途不敢樂觀。共產黨會派人滲透, 利用開會時的民主程序,將香港民主黨變成第九個「民主黨」。國際化是一種保護 ;國內問題,關鍵要把江澤民一派拿下去,那就必須否定鄧小平,必須為「六·四 」翻案。為此,我們必須區分受益者、受害者、責任者。打擊責任者,如李鵬、陳 希同等;團結受害者,如工人階級就是「改革」的受害者;擠掉受益者。鄧當時上 台就是如此。所以,目標是民主,步驟是變化,程序是倒江。應該提出新的口號:「 深化改革,全面開放」。鄧的「改革」不過是清末洋務運動。愛國民主運動應改為 民主愛國運動。我們應與國內地方上保持聯繫。地方上「攪動」、發難,中央就會 有人響應。海外民運只能是精英政治;國內才是群眾運動。現在民運是低潮,貴在 堅持。 吳牟人:香港問題的重點是香港的民主派,不是中共。要不要「一國兩制」,無論 從政治或經濟或對台灣的示範作用,中共應該都不是問題。中共擔心的是「一國兩 制」下的香港會不會作為「橋頭堡」影響大陸;但如果海外民運在香港活躍太厲害 ,中共予以壓制,反而不利於香港的民主派。 倪育賢:對香港問題,我以為不能限制我們的眼光。從民主的理念而言,「一國兩 制」是欺人之談。如林肯說:「不能指望當一個國家的一半人民在遭受奴役的時候 ,另一半人享受自由。」以前共產黨要解放「全人類」,現在講「一國兩制」,這 是他們理論上的倒退。今天我們面臨的時代,是民主化進程的關鍵時代。第一次沒 有權威的獨裁者,這很重要。中共內部的鬥爭一定激化;中共貌似穩定,其實內部 恐慌。應該促使江澤民失去權威,或者同時有幾個權威。現在的問題是要大力促成 民運人士的團結。 白夢:中共絕不想看到香港的繁榮穩定受到影響,反而擔心亂。我不同意「一國兩 制」是共產黨理念上的倒退。因為他們很清楚,這是他們的利益所在。他們要保住 執政地位。民主派退出立法局,成為反對派,地位似乎在下降。中共可以通過各種 方式去打壓他們,比如以資金購下報紙。富豪倒向中共,但普通市民的利益何在? 如果董建華允許民主派參與政治,搞「六·四」晚會,抗議活動,如果中共也默認 ,民主派的影響反而會淡化。民進黨在台灣的經驗值得借鑒。 劉國凱:台灣民進黨與香港民主黨有完全不同的生態環境。「二·二八」與「六· 四」就不同。香港民主派的出路,國際化走不通,反而給共產黨抓住把柄;國內化 也不可能,因為連他們自己的問題都解決不了,他們應該立足於香港。一個政治勢 力存在的表現形式就是報紙、街頭抗議等等。香港人不像大陸人那樣受雇於國家機 關,他們敢於頂住打壓。目前看來共產黨不敢抓人,民主派應從草根民主做起。 胡平:對香港民主派而言堅持就是勝利。香港回歸後,中共的作法大概是,在政治 結構上,降低民選機構的實際份量,加強非民選機構的實際權力。這樣,不管民主 派贏得多少選票,但實際難以左右大局。另外,通過種種手段,迫使媒體自我管制 ,壓縮不同政見的表達空間。但中共要一下子明火執仗地全面鎮壓民主派也有很多 困難。民主派要善於利用這種張力,堅持下去,繼續發揮自己的作用。能做到這一 點就是成功。海外民運當然要支持香港民主派,但具體作法要注意,不要給他們增 加壓力。 在會上發言的還有:陳波東、鄭義、郭巖華、萬延海、辛苦、嚴浩、盛文欽、李洪 寬、楊周等。會議由吳學燦、陳波東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