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期外交抉擇 (廣州)笛目 筆者最近終於能抽出功夫讀了去年被稱之為最暢銷書之一的《中國可以說不 》。不讀則已,讀後反是憂心忡忡。憑著像宋強先生這樣一些中國未來外交的智囊 份子,中國的前途甚虞也。在這本書中,幾個捉刀人都是在那裡大談一些空泛的議 論,慷慨激昂,唯恐自己不比另一個作者的民族主義色彩更濃。在外人的眼中,他 們不過是一群十足的自大狂。要講對外關係的專業知識,該書隨書附上的兩篇附文 (作者是理查德·布什和赫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的功力,實是這群才疏學淺的 捉刀人難以望其項背。 假如《中國可以說不》代表了中國外交政策制定者和執行者的主流心態,那 麼,令人感興趣的是意識形態的顯然讓位於方興未艾的民族主義情結。整本書的寫 作過程,並未見到哪怕一處的「四個堅持」之類,但又為中國憲法規定了的準則。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已準備修憲。這種忽略只是一種策略上的權宜之計。在對 外關係中,中國需要民族主義作為其大中華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甚於無力招架的意識 形態。 儘管《中國可以說不》一書的主流文章不甚了了。但其最後一篇由喻權域寫 的「代後記」倒是值得一談,裡面有許多有趣的論述。筆者希望與喻先生商榷的是 他有關中國人用了三十年時間完成了美國人上百年才完成的業績這樣的論述。即使 事實上是如此也沒有什麼值得自豪的,因為發明創造者所需要的時間和功夫是不可 與模仿者或追趕者同日而語的。哥侖布花了大量的精力去進行他的「相反方向」的 「印度之行」從而發現了新大陸,也為此使其名字永垂史冊;但今天絕沒有一個人 會為他可以花幾小時就可以完成的倫敦至紐約之行而要求與哥侖布齊名。 以上解釋了,至少部分解釋了,中國近年經濟上為什麼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 。同樣地可以預言,隨著中國的經濟成熟程度接近歐美時,她的進步速度就會逐漸 緩慢下來。模仿者在沒有東西可以模仿時,或找不到東西模仿時,他就會停頓下來 。這也可以稱之為「模仿者的法則」吧。日本人就是十分典型的模仿者。當他達到 世界當今的水平時,整個經濟就疲軟下去了。日本與世界最尖端的領域,總是保持 了一步之遙。 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如果想把「不」常常掛在嘴邊,不但需要勇氣,也需要 實力。實力尚且不錯的日本好不容易擠出一句「不」字權作文字遊戲,遑論中國了 。就當宋強等先生們吃了太多的蒜頭罷了。 翻開中共與美國的關係史,台灣問題一直是雙方互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除了 杜魯門時期的很短時間內有過「放棄」台灣的舉動以及尼克松時期為制衡蘇俄而不 顧台灣而去外,其它的美國行政當局對台灣問題都是認真的「極度關注」。而美國 對台灣的關注有道義上的成份,如裡根前總統常說的「不可以拋棄老朋友」;也有 戰略牽制的成份。兩種成份的比例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美國世界戰略的重點轉移 和國內政治的輕重緩急需要的變化,它們會游移於兩者之間。卡特前總統在與中共 建交的當口,通過了《與台灣關係法》;布什前總統在自我約束對中共的「六四」 血案作出太強烈的譴責之外,在交班前夕批准售台F-16戰機。 中共對台灣問題已陷入病態般的執拗狀態。對冷靜客觀的國內外人士來說, 台灣問題不存在「鼓吹分裂」的問題,它只是一個存在很久了的「分裂事實」問題 。對這樣的事實的解決方法只有三個: 1、雙方決定統一; 2、讓分裂狀態維持下去(不明朗); 3、雙方決定分治。 第四種方案是中共公然武力犯台,強行單方實現統一。這是下下策。中共極 有可能為此而自討羞辱。 台海正出現一輪軍備競賽。該競賽除了為雙方背後的美俄武器商帶來豐厚的 利潤外,對雙方的國民經濟發展很難說得上有什麼建設性的推動。 近日江澤民建議台灣回歸時,可派人任中國的副主席。無論這種建議在政治 學上來說是多麼的不確定和幼稚,但畢竟來說是後鄧時期的又一個和平信號。台灣 似乎應趁機倡議台海兩岸開創民主選舉國家領導人先河(台灣已有先例)。 中美關係的曲曲折折顯然使得中國領導人心煩意亂,情急之下欲打「俄羅斯 」牌。但是時至今日,俄羅斯除了賣給中國一些二流武器外,能幫助中國的地方實 在不多。中俄貿易額始終上不去。與中美相比,不過是小巫見大巫。中國經濟的出 路在美日歐市場。中國經濟的「兩個轉變」(向市場經濟轉變,向高附加值經濟結 構轉變)也深深依賴著美日歐的提攜。中俄的互相利用只能在短期內起到戰略夥伴 關係所帶來的心理滿足及對美的阻遏作用。但是,從長遠來說,中美兩國的相互依 存才可以帶來令兩國經濟受惠無窮的好處。真不明白中國為什麼在中美關係的一些 問題上不可遵循古訓:忍辱負重。雖然還未到臥薪嘗膽的地步。 中日關係是以中美關係為契機的。日本基本上是視美國的眼色而行事。可以 說解決了中美問題,也就差不多等於解決了中日關係的問題。中國不要以為駐韓、 日、西太平洋的十萬美軍是完全以中國為假想敵。然而如果中國想要他們成敵人, 當然中國就隨時可以得到這麼一幫敵人。但從更深的一個層面上看,這十萬美國士 兵也起到阻止日本尋找重新武裝的理由。最近日本總理橋本龍太郎聲稱日本的安全 範圍涵括台灣諸島。這種動作也是發生在美國對台灣表示厚愛有加的時候。日本唯 美國的鼻息是仰,由此可見一斑。 中國的經濟建設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國內、國際的環境。而良好的國際環境 更有賴於沒有意識形態色彩和務實的外交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