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展望研討會紀實 本刊記者 英國倫敦,大不列顛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當年的日不落帝國之首府,一九 九七年五月十八至十九日,一群中國人和英國人聚集在這裡,討論被英國統治了一 百五十年的香港在主權移交給中國政府之後的未來。這是由民聯、民陣及民聯陣英 國分部主辦的一次國際理論討論會。英國民運組織負責人開元、稅力先生和金曉炎 女士先後主持了會議。來自日本、香港、美國、澳大利亞、德國、法國、丹麥、英 國、荷蘭和德國的三十多人參加了會議。未及與會的民主中國主席杜智富、原香港 《文匯報》總編輯金堯如給大會發來了賀信。「中國人權」理事、英國大律師Phli p Baker,英國《衛報》專欄作家John Gittings,原《世界經濟導報》副總編輯朱 杏清、民聯主席吳方城、民陣副主席齊墨等人在會上作了專題演講。先後在香港生 活了二十五年的金堯如委託亞衣在會上宣講了自己的論文。香港傳訊電視記者,《 北京之春》記者,《光明日報》駐倫敦記者張鳴及新華社記者張亞平對大會作了采 訪。 中國香港化,還是香港中國化 對於香港的回歸,究竟採取樂觀的態度還是悲觀的態度,與會者並不一致。 旅居英國曼城的「中國關懷」的邱國強作為一個香港人指出,香港從地理環境、歷 史根源和文化傳統來說,回歸是很自然的事情。作為在海外的香港人,一方面感到 開心,可以作一個真正的中國人了。但是也有一種不明朗的心境,就是擔心自由和 人權上的倒退。回歸之後香港在政治和經濟上會受到大陸影響,生怕中國政府採用 以往對大陸人民的手段來對待香港人民。所以香港老百姓希望保持民主制度。邱國 強還說,中國政府說香港以後可以「舞照跳,馬照跑」,其實這並不是香港人民的 生活方式。在香港,政府公務員是清廉的,貪污基本上不是一個問題。但是未來內 地人員可能把現在大陸比較普遍的貪污風氣帶到香港來。 有的與會者問道,在英國統治下,香港人有一種二等公民的感覺,回歸之後 ,是否成為一等公民了?吳方城的看法是,本來值得慶幸的回歸這一件事情可能給香 港人民帶來災難。如果回歸之後香港老百姓反而被剝奪了自由,從英國的殖民地變 成中國的殖民地,實在說不上是一件好事。 齊墨對香港未來前途的預測比較樂觀。他認為中共特權階層在香港有複雜的 家族利益,不會放棄。所以不會希望香港發生振蕩,共產黨無論在政治和經濟上都 不希望有什麼事情影響香港的發展和繁榮。未來的問題是「香港中國化」還是「中 國香港化」。齊墨以實際事例說明現在的深圳正在香港化,廣東深圳化,中國沿海 化。深圳抄襲香港法律,說明不是香港中國化而是中國香港化,是向香港看齊。香 港的人權法案是聯合國人權經濟文化社會法案的內容,而中國大陸年底正準備簽署 這個公約。在人權上,香港已經達到國際化的標準,在這一方面也會影響中國大陸 。包括中國大陸在農村選舉上發生的深層變化,這裡有一種互動關係。齊墨還認為 香港回歸之後和中央的關係,在中央和地方的關係上實際提供了一種「聯邦制」的 模式。 香港未來的人權和法制 一向熱心於中國人權事業的英國大律師,「中國人權」理事Phlip Baker先生 專題討論了香港未來的人權與法律保障問題。他指出,一般來說,香港並不是世界 上人權狀況最好的地方,在過去的五六年以來,特別是「人權法案」制定後給香港 人更多的人權保障,保障了人們遊行示威的自由權利。另外,香港人的宗教信仰自 由是長期以來受到保護的,還有就是在法律上對那些被審判的人的權利的保護,在 刑事審判方面的程序長期以來不受政治干擾。如果將香港和大陸比較,中國大陸的 人權狀況可以說是最壞的,而且越來越壞。所以要關注香港的人權狀況會不會變壞 。他表示,人們的良好的願望是用香港好的人權狀況會去影響大陸,而實際情況卻 相反,香港的人權狀況可能會向壞的方面發展,會倒退到以往壞的狀況去。目前的 一個壞情況就是,香港媒體被要求「自律」,一些報刊記者很難在報刊上發表他們 的看法。Baker律師認為,一個社會不光要經濟上發達,在政治上的民主和人權上也 要高質量。他希望香港成為一個好的榜樣,而不希望出現像新加坡一樣的情況:只 發展經濟,而在政治和人權上面則非常壓抑。香港可以達到雙向發展。中國政府只 發展經濟,而在政治上不改革,鎮壓民運人士。在過去的三年中,中國政府已經對 持不同政見者採取了許多鎮壓措施,今天在大陸的持不同政見者很難發出自己的聲 音。在回答有些聽眾關於人權問題的質疑時他表示,判斷一個國家的人權狀況不是 看那些可以完全遵守這個國家法令的人的狀況,而是看那些批評這個國家政府的人 的狀況,要看政府是怎麼對待持不同政見者的,從這個角度來說,他認為中國的人 權狀況在惡化,與經濟發展相當的國家來比較,中國的人權狀況的發展也顯得太慢 了。他表示,民主制度的測試的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人們有沒有可能去丟掉一個他 們不喜歡的政府。幾個星期以前的一個例子是,英國人民選擇了一個新政府。在中 國大陸,人民有沒有這樣一種權力? 在談到香港的法制時,Baker指出傳統上香港的司法制度模仿英國,在司法上 有很大的獨立性。香港法官受到政治壓力而影響獨立性的情況很少有。在七月一日 之後,中國政府可能利用任命法官來取消司法的獨立性。讓那些觀點被北京政府接 受的人來做法官。目前香港法院的終審權在英國,未來在香港,這一點還沒有受到 影響。 香港新聞自由前景何在 前《世界經濟導報》副總編輯,現任香港新聞從業人員的朱杏清先生在題為 「香港新聞自由的前景」的發言中特別指出,新聞自由是人們關注香港的一個焦點 。香港回歸慶典將有全球八千記者前往,人們普遍關心的是一個具有英國式自由制 度的香港一旦回到人權記錄很差的中國,將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在中國大陸的六百 多名記者中,地方記者都不被容許參加報導,只有中央級的幾家媒體記者到港,這 表示中國當局怕出亂子。在回歸前夕,香港報紙連續幾天佔據頭版是一位文藝名人 去世的消息,電視上連續幾天在黃金擋中播放的也是其遺孀和子女的財產之爭。這 種情況不是偶然,表現了香港對未來缺乏信心。所謂報紙的「自律」,倒不是中共 有什麼指令,而是香港媒體從經驗中體會到,如果不這樣做,未來的活動空間就會 受到很大的限制。在這一方面有些已經過分,到了病態的情況。今後香港報刊上還 會不會有直言不諱地批評中國政府和領導人的言論報導?人們對此懷疑。不過,朱杏 清的預言是香港媒體仍然會有一定的空間,除非人們不加利用。如果出現「輿論一 律」的萬馬齊喑的局面,對中國在國際社會的形象不利。所以這是一個較量,一種 角力。未來可能是說「打倒李鵬」可以,但是不可主張台灣獨立或者西藏獨立。他 指出,香港未來的新聞自由不是由共產黨來規定的,而是香港人民和新聞界爭取的 結果。香港的新聞自由將會面臨怎樣的前景,不只是一個有不良人權紀錄的政府是 否會履行自己的承諾的問題,而且關係到人類自由和民主的理想、事業是否能守住 一片重要陣地。和共產黨打交道是一個學問,是一個長期過程,香港人可以在經濟 上把共產黨幹部的行為方式搞的很熟,但是在政治上如何?這還是一個變數,選擇依 然是必要的,奮鬥是必要的。 來自法國的「中國戰略研究所」的張倫先生認為,香港媒體以往在中國思想 解放中起到了無法替代的作用。香港未來前景決定於它是否保持有一個獨立的司法 體系和言論自由,這是最低的底線。北京當局會有意無意地,主動或者被動地摧殘 香港的民主自由。香港人民要爭取在選舉中的合法性,堅持新聞自由和司法獨立的 底線,利用公民權利進行合法鬥爭。在討論中,大家還就香港刊物在回歸以後對大 陸的影響,是否可以進入大陸文化市場發表了不同意見。 國際社會如何繼續關注香港 英國《衛報》著名專欄作家John Gittings先生在報告中提出,鄧小平之死、 香港回歸和中共十五大的召開形成了一個新的轉折點。香港回歸在這個歷史關頭很 重要,從個人特點和智慧上,江澤民不一定能把握這個機會。在十五大上面,人們 將看到一些謹慎的改革。如果中國政治開放越徹底,對香港就會更好一些。他認為 ,中國未來對香港的態度取決於各國對香港的關心,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在 這一方面,西方媒體有責任。以往西方媒體不是連貫地關注香港問題的,有時注意 ,有時忽略。只注重新聞效果。比如希望中國共產黨垮台,經濟出現奇跡,威脅亞 洲穩定等等。本來以為鄧小平死後中國會大亂,結果這次鄧小平死後卻這樣平靜, 《衛報》中的同事問,鄧小平死了,怎麼沒有故事?這次國外大批的記者開進香港, 在這個時間內任何一個微小的事情都會變成國際大事件;記者走了以後,香港再發 生大的事件也會變成小事了。所以要想辦法保持對香港的關注,使得國際社會注意 香港。這是西方媒體的一個責任。那麼怎樣繼續保持對香港的關注呢?John表示,就 《衛報》來說,可以多報導一些過去忽略的問題,爭取每一個星期寫一次香港問題 ,如果一個月寫一次香港,就可能忽略一些重要的東西了。 從澳大利亞前來的黃濟人先生在談及澳大利亞的香港政策的變動時說,一九 九二年澳大利亞是彭定康政治改革方案的支持者,後來發生了變化。以往香港民主 黨主席李柱銘幾次來到澳洲,受到部長、總理的正式會見,而最近一次來到澳洲, 總理、副總理和部長都不會見,甚至反對黨都不予會見。這種變化是七月一日即將 來臨造成的。首要的原因是經濟利益,澳大利亞在香港有超過幾億美元投資,澳中 貿易佔據第二位,中國是澳洲鐵和羊毛的最大買家,中國對澳洲的投資增加,澳洲 的高科技產品正向中國進軍。巨大的經濟利益誘使澳洲在政治和外交上向中國妥協 ,包括在香港問題上,澳大利亞再也不像九二年那樣堅持正義。黃濟人認為西方國 家的外交政策出於自己國家利益的需要,沒有道義可言。對此評論,吳方城表達了 不同意見,他認為我們要感謝西方民主國家對中國民運歷來的支持,包括不斷對中 國政府施加壓力,西方國家政府考慮自己的國家和民眾的利益,這種態度我們中國 人應當予以理解,只要是正義的事業,就不要太區分國界,不一定要講究對炎黃子 孫有利;只要是對中國民主事業的支持,哪怕是很有限的援助,我們也要感謝,不 應當要求太高。 香港回歸對中國民運帶來什麼影響 大陸訪問學者劉新先生在題為「香港九七後體制內的民主化發展」的發言中 強調,香港現在的基本法和宣佈為「五十年不變」的政策,給香港民主派一個遠遠 優於大陸的生存空間和環境。如果站在香港同胞的立場上,可能會覺得香港的情況 是在倒退,如果站在大陸人的立場上,則會覺得好多了。比較起來,香港人民是幸 運的,他們可以利用有利的條件作出貢獻,在現有的框架下,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他認為今後香港人民要關心整個中國的大事情,注意參與中國政情。齊墨在發言中 也指出,香港民主派以後面臨的不僅是香港問題,而是中國問題,他們從事的是中 國民運,香港民運和大陸民運有一種合流的趨勢。張倫認為,不管從那個角度看, 香港的民主運動將與大陸的民主政治息息相關,它不再是大陸民運的一種支持方式 ,而本身就是中國民運的一個部分,這是根本性的變化。 吳方城在專題報告中著重分析了香港回歸對海外民運造成的衝擊,認為與香 港民主運動唇齒相依、患難與共的海外民主運動將面臨的一個嚴峻的考驗。多年來 香港對海外民運所提供的有利條件將大大受到限制。所以,海外民運團體和民運人 士應該像香港民主黨那樣做好準備,不與中共在原則問題上妥協,不放棄民主運動 在全世界的陣地,不做「逃兵」。 討論會上提供的報告還有英國吳呂南先生的「香港一百五十年的文化藝術」 ,丹麥費諍銘先生關於鄧後中國的局勢分析等。英國開元先生在「大陸對香港的投 資分析」的報告中提請大家注意大陸對香港大約兩百五十億美元的巨大投資對香港 經濟和政治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報告都給與會者深刻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