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京育談兩岸關係 金 楓 台灣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張京育主任委員,早年在美國就學時獲得哥倫 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後應邀在柏克萊加州大學等名校出任客座教授,回台灣以後曾 經出任外交關係研究所所長、行政院新聞局局長、台灣國立政治大學校長,一年半 以前在兩岸關係的危難之際,他受命出任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成為台灣行政院兩 岸關係的最高主管官員。 最近他在陪同台灣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先生訪問巴拿馬以後,順道訪問了美國 東西兩岸,並與僑界領袖和精英對台灣與大陸的兩岸關係進行了座談。九月十五日 晚,張京育離開美國返回台灣前夕,在舊金山國父紀念館接受了記者的專訪,以下 是這次採訪的記錄: 記者: 張京育主任委員,我們都知道大陸的中共正在舉行「十五大」,而前不久台灣 的國民黨也舉行了「十五全」,一般認為這兩個會議將對兩岸關係帶來一些變數, 新聞媒體有許多這方面的報導評論,我們很想聽聽你在這方面的看法。 張京育: 一般當初的想法,當初大陸的十五大是等於鄧小平去世以後所召開的第一次黨 的代表大會,是對於江澤民先生的領導、以及新的路線的建立有一個重要的指標性 作用,如果是江先生的領導比較穩固,路線也比較開放的話,也許兩岸之間的關係 會有一種新的格局。 黨的代表大會的重要性在台灣來講,它的重要性,遠不如黨的代表大會在大陸 的重要性。從前些年的情勢來看,中國國民黨副主席、也是副總統兼行政院長(連戰 )特別是在他的政務報告裡面提出來,希望海峽兩岸能夠改善關係,他特別提出在十 九世紀的末期,八國聯軍曾經打到北京,二十一世紀來臨的時候中國人該是一個什 麼樣的格局?大家都應該去想一想:怎麼樣去建立一個中國人幫助中國人,而不是中 國人鬥爭中國人的格局。 當然,我們也看到江澤民先生在黨的代表大會上的談話,因為在旅行途中還沒 有看到全文,只看到一些相關的報導、摘要,也看到了汪道涵先生的解釋,說是兩 岸只要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之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好像是這樣一個說法。我想, 我們中華民國政府也一直都支持一個中國的理念,但是我們認為,今天的中國是在 一個分治的狀態之下,在國家沒有統一之前,雙方應該是相互的尊重,平等、善意 的相待,建立一個良好的建設性的關係,為國家未來和平民主的統一奠定好的一個 基礎。那它最基本的就是面對現實,現實就是國家今天不在一個統一的狀態,怎麼 樣去建立一個關係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大陸方面覺得,既然是如此,我們應該開啟協商的大門,另外一方面讓交 流更加的順暢,我想我方是隨時都準備好的。如果今天中共黨的代表大會就兩岸關 系方面得到這樣一個結果的話,也是我們所樂見的。不過我們從過去中共的多次表 示來看,他的所謂一個中國,常常是等於否認今天還有一個中華民國的存在,所以 使得雙方的關係就缺少進一步開展的空間;相反,我們常常會感覺到他利用一個中國 的原則,來打壓我們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等等,反而是傷害了兩岸之間的關係。所 以,我們寄希望於他們將來的領導集體有新的很務實的一個認知,我們將繼續向這 個方面去努力。 記者:那也就是說,從你們原先對十五大的期望中共對兩岸關係提出的變化,與你 現在已經知道的狀況比較,是否有一些距離? 張京育:我們當初其實也研判,就是說中共的十五大,它的基本路線可能不會有什 麼大的改變,從鄧小平到江澤民,他的一國兩制的這一個構想,包括江先生的八點 ,基本上也沒有脫離這樣的一個範疇,我認為它作根本改變的可能性並不是那麼大 。我們寄希望的是,對這些一種意見的重申跟實務的處理之間,不一定要劃上等號 。 換句話說,很多事情可以從務實的角度去加以探討,譬如我們在民國八十一年大家 得到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共識,當然那個時候也是鄧先生的時代了,他還 是他那個基本原則並沒有變動啊,大家還是可以得到「各自表述」共識的時候,若 干很多現實的問題它就有處理的空間和可能性。這方面,我想不但要看他在大會上 怎麼樣宣誓,當然我們也會看他們相關人員的解釋,但最重要的是它怎麼行動。我 們舉例來說,過去兩岸的「兩會」(海基會、海協會)它們有固定的溝通管道,它們 也曾經簽署協議,可是這兩年以來,大陸方面幾乎是避免兩岸兩會之間的正式見面 ,有時候甚至於他的人到了台灣,他都不願意到海基會去跟相關的人員會晤,我們 覺得這就是非常不務實了。因為這個兩會本來就是處理兩岸事務的機構,反而不願 意與你的對手放開機會來聯繫。那麼你就是說,兩岸根本就不需要溝通了,那麼怎 麼談得上說還有政治性其他問題的協商,連普通溝通都不能順利進行的話,我想是 非常困難的。最近我們所看到的報導,汪道涵先生好像也認識到,這樣的情況並不 是一個好的狀況。我們最後要看看他們在行動上是怎麼來採取的。 記者:我們也知道,海外的二十一世紀中國基金會前些年組織了大陸流亡海外的知 識分子嚴家其與台灣、香港的一些學者,一起來討論構築聯邦制的設想,為未來中 國的統一架構尋找一種比較合適的模式;最近新聞媒體又報導(台灣實業家)王永慶在 這方面也有他的主張意見,是否請你對這一問題作一個評判? 張京育:我想學者專家或者其他的人士,關心中國的前途,特別是為未來的體制去 預先作設想甚至於畫謀,我想這個都是非常可喜的現象,我以為愛護我們的國家才 會想到它應該有一個什麼樣的體制最適合於這個國家、這個國民,就是我們的同胞 ,我們很樂見於這方面的努力。我個人的淺見是,這個都還是一段時間以後的狀況 ,但是並不表示我們今天不應該去進行研究探討它,如果不管是在大陸、在香港、 在澳門、在台灣,將來大家能夠凝聚一個共識的話,我相信將來國家一旦統一的話 ,我們至少有一個東西可以依循。不過我想,關於彼此的關係它實質上是一個多種 多樣的關係,他可以是單一國的關係,它可以是聯邦國的關係,他是一個邦聯的關 系,他可以是一個國協的關係,像過去英國跟它的若干的國家之間的關係一樣。最 重要的是,各個體之間,它能不能平等、善意,相互尊重,我想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一點。另外一方面來講,不管它內部機制怎麼樣並不相同,但是要能夠相融,它基 本的精神要能夠一致,它才不會感受到恐懼、壓迫、破壞,所以我覺得兩岸的三地 、或者四地,在九九年以後的澳門,它內部怎麼樣的發展,可能是將來界定整個中 國藍圖該是怎麼樣以及可能怎麼樣的一個重要的參據。因為,我們很難想像,今天 一個一黨專政的機制,說明天我們就簽署一個民主的憲法,然後大家就快快樂樂地 生活下去了,過去從來就沒有民主的經驗、重來就沒有容忍不同意見的經驗、從來 就不容許有不同意見的政黨出現,簽一紙文書,這個就達成了?我相信這是很不容易 的事情。今天在大陸,因為大陸的關係最重大,台灣地區已經完成了它的民主轉型 ,它經濟本來就是自由的,社會本來就是比較開放的,所以大陸經濟改革的深化, 大陸的社會的開放,大陸政治機制的變化包括它的行政的改革和政治的改革,我相 信它是具有關鍵性的,究竟十二億多的中國人、百分之九十多的中國人住在大陸地 區,所以我們對他們有一個很高的企盼,希望他們向這個方向去努力。等到他們真 正的民主開放跟經濟發展,我相信香港台灣澳門,跟它之間的關係,就是一個比較 容易處理的關係。 記者:有學者認為,在台海兩岸關係中美國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只有美國能夠 實質性的影響兩岸關係,在過去兩岸關係發生危機的時候,美國也(派出航空母艦) 做出了實質性的表示,對緩解兩岸關係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樣的,也有學者提 議,美國在未來的兩岸關係中扮演更積極角色,如希望美國出面調停等等。您是怎 麼看美國在兩岸關係中的角色功能的? 張京育:當然,從一九四九年中國處於一個分治狀態之後,美國就相當深的涉入, 尤其在一九五0年韓戰之後,可以說,慢慢地就變成一種三角的關係,美國跟大陸 、美國跟台灣,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美國跟中華民國是共同防衛的關係,當然還有很 強的經濟、文化和政治方面的關係。但是從一九七一年季辛基訪問大陸之後,美國 跟中共之間也產生了這樣所謂的戰略關係,共同對付可能來自於蘇聯的威脅。所謂 的三角的形式因此而出現,有很多人認為就兩岸關係來講,美國無疑是所有外國裡 面最舉足輕重的這樣的一個角色。不過美國今天與大陸有正式的邦交,簽署了三個 所謂的聯合公報,另外一方面它和台灣維持了很堅強的實質的關係,有一個《台灣 關係法》維繫著美國與台灣之間的所謂非官方的關係。美國對於兩岸事務,它只有 一個基本的設想,就是要用和平的方式,來加以處理,至於結果應該由兩岸的人民 來做決定,他本身並不願意進來,說你們一定要產生什麼樣的結果,或者來作一個 積極的調停,兩岸今天也沒有要求美國來做一個積極的調停。所以,我們覺得在目 前的情況之下,我們海峽的雙方如果能夠和平的相處,建立一個和平穩定的架構的 話,可能雙方可以逐漸發展彼此之間的關係。當然,美國仍然可以提供一種友好的 建議、咨詢的意見等等,而未必需要積極的涉入。因為,這與美國目前的政策是不 相同的。您剛剛談到的狀況,因為前年跟去年,海峽發生這種不安寧的情勢,這種 情勢不僅僅影響到台海兩岸,同時也影響到亞太地區的一種和平跟安定,所以美國 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才有一軍事行動在台灣周邊來進行,那是一種預防外交的性 質,就是希望海峽的爭端不至於升級,武裝的對抗不要升級,大概我想這是它當初 的目的。 記者:但是我們現在也看到這樣一種情形,可能北京也已經注意到了美國的作用, 所以它在美國進行了大規模的投入,比如遊說國會或者與美國軍方的交流都在積極 的展開,您感覺這樣一種變化,對兩岸關係是否會產生潛在影響? 張京育:我想從中共與美國增加瞭解的角度講,覺得他們增加瞭解是一個好的事情 ,因為中共有中共的看法,美國有美國的看法,雙方之間保持溝通、接觸,本身來 講還是一個正面的發展。如果中共意圖通過跟美國之間的這種接觸、溝通、遊說, 希望美國去支持它對台灣使用武力,或者以武力威脅壓迫的一種政策的話,當然我 們不願意看到這種狀況的出現,我們也相信美國的政府,包括它的行政部門、它的 國會和他的輿論,不會輕易的受到這方面的影響,他們所要看的是你的行動。你今 天無論說怎麼樣漂亮的話,你發生一個「六四」天安門的事件,就明明赤裸裸看出 來你用暴力去鎮壓無辜的民眾,特別是學生嘛;同樣情形,海峽兩岸本來是一個和平 的狀態,你現在無緣無故的在那邊實施軍事演習,或者是發射飛彈,而說你是和平 的,那美國人衛星其實老早就看到了,不可能說不知道這個狀況。那中共如果說, 我願意很善意、很和平的來處理兩岸關係,來建立一個良性的兩岸關係,美國當然 是樂觀其成的。所以,我覺得一個開放的社會,尤其是美國是一個大國,不會輕易 的墜入到中共一種宣傳的陷阱裡面去。他們當然要增進瞭解,我們也要增進美國對 我們的瞭解,對兩岸關係的一種認知,這是我方,從中華民國的角度來講應該努力 的一個方向。 記者:您曾談到大陸委員會的宗旨是推動以自由、民主、均富來統一中國,我們在 海外有的時候有一種感覺,有時也從輿論上間接的反映出來,最近幾年來在台灣民 主有比較大發展的同時,出現了一種情況,台灣在言論、組織、經濟等等各方面, 對海外民主運動的支持、包括對原來支持的大陸的民主運動,有些收縮,媒體也報 導台灣議會在討論這方面經費預算的時候,都遇到了比較大的阻力。您談到的目標 ,與這一過程是否矛盾?甚至實現這一目標阻力越來越大? 張京育:就這方面來講,我們在很久以前,當然行政權是比較強的,中國國民黨也 可以講是一黨獨大的,在那個時候,它自由發揮的餘地是比較強的;今天來講,行政 權必須向立法權負責,包括政策、包括經費,尤其預算,一毛錢都要經過立法院的 同意,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國內的民意機關、立法機關,它沒有您剛才講的那 樣一種認知,也就是它有不同認知的時候,它就不會支持這一類的預算,所以這個 是我們目前政治民主化之後的一個新的情勢。 記者:是否反過來可以這樣認為,對於這樣一個目標,台灣人民現在有比較大的不 同意見?張京育:實際上他並沒有比較大的不同意見,也就是說,追求自由民主均富 對於台灣來講,他是希望能夠這樣的,也可能有一些人因為想法的關係他覺得他並 不是那麼關心大陸本身的一種發展,這是一種事實。 中華民國政府的政策,是繼續要推動自由民主均富統一的政策,但是,我也要說明 ,如果我們換來的是大陸不斷的一種外交孤立,政治的矮化,軍事的壓迫,這個也 使得政府會非常的畏難,因為它要取得民意的支持,民意說:你這麼努力結果換來 的是什麼?為什麼我們還要偏面的去做這方面的努力。他是要面臨這麼樣一個質疑的 。 記者:謝謝張主委。 張京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