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楊尚昆書 論「一國兩制」 金堯如 楊尚昆先生台鑒: 向如識荊之緣,至以為憾。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工作,自抗日救亡始。勝 利後派往台北參與建立中共台灣工委,任常委兼職宣傳部長。一九四八年遣調到中 共南方局香港工委新聞戰線工作,直至「八九」愛國民運遭暴力鎮壓乃向黨告退。 現已耆年七十有五,避居美國,筆耕糊生。然耿耿此心,愛國愛港,無時或釋。這 是你所理解的。 是以聞楊老訪港,親來視察香港於九七回歸之後「一國兩制」是否真正落實 ,「五十年不變」是否信而有徵。回京後可給第三代領導人以指點和策勵。這是一 件大事,實為港人所期盼者。我亦借此機會略抒鄙見,以表野叟獻曝之忱。 「九七」香港回歸前後,中共高層常頌讚今日「洗雪百年民族恥辱」。竊以 為鴉片戰後道光皇帝割讓香港給英國,是為滿清封建王朝統治者之恥,並非我民族 國家之恥。香港經英國殖民者經營一百五十年,從一個漁業小島發展成現代金融貿 易的國際大城市,屹立於發達資本主義世界之林。而我們國家同在一百五十年內, 從滿清的封建社會到國民黨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直到共產黨的社會主義社會, 有哪一個城市從北京、天津到上海、廣州,其在經濟繁榮和民主自由兩個方面居香 港之上?國家整體更不待言。這才是我們民族國家的百年恥辱。 當然,這並非英國人比中國人聰明,或者香港人比上海人聰明。這是一個不 同社會制度產生不同社會進步的問題。正如馬克思在十八世紀五十年代所寫「論大 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兩篇雄文中的結論:大不列顛的殖民主義者懷著侵略和掠奪 的目的到印度,但卻不自覺地把自由貿易和蒸汽機帶進了印度。這就在印度把農業 和手工業的村社制度摧毀了。這就完成了一次最大的社會革命。馬克思又說:英國 在印度要完成雙重使命:一個是破壞性的使命,即消滅舊的亞洲式的社會;另一個 是建設性的使命,即在亞洲為西方的社會奠定物質基礎。 馬克思所謂「西方的社會」就是當時的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社會。從一百五十 年前起到去年止,英國在香港不也完成了為馬克思所說的同樣使命嗎? 英國資本主義制度對香港的生存和發展之重要性,實際上周恩來總理五十年 代早已發現。一九五七年五月初,我們香港工委的宣傳和統戰兩條戰線上的負責干 部到北京中央外辦開會。陳毅副總理兼外交辦主任特別指示廖承志副主任首先傳達 周總理四月廿八日在上海關於香港問題的談話。當時共產黨對私營工商業實行社會 主義改造剛剛完成,上海工商界人士提出疑問:在香港的私營工商業要不要改造, 何時實行改造。 周總理在座談會上講道:「香港是純粹的資本主義市場,不能社會主義化, 也不應社會主義化。香港要完全按照資本主義制度辦事,才能存在和發展,這對我 們是有利的。我們要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香港可作為我們同國外進行經濟聯繫的基 礎,可以通過它吸收外資,爭取外匯。」(現已收入中共黨史出版社的《中國共產 黨執政四十年》和《周恩來年譜》等書)。 由此可見,周總理早就肯定資本主義制度對香港的重大作用,由此可見,「 一國兩制」的發明權不屬於鄧小平。我於八十年代後期有關發表在香港報紙上的評 論中已經指出。但今天中共中央高層是不記得或不知道周總理五七年的這個談話, 還是一再強調是鄧小平創造性的偉大構想。這是完全違背歷史的政治造作,違反馬 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實事求是」的原則和精髓。我希望楊老回京之後向第三代 領導人指正。 我之所以如此重視周總理這席話,因為他第一,否定了馬克思、恩格斯發表 於一八四八年的《共產黨宣言》的結論:資本主義已經走到了盡頭,歐洲已經是無 產階級革命的前夜。第二他也否定了列寧在一九一六年發表的《帝國主義是資本主 義最高階段》一書中的結論:資本主義已經到了腐朽垂死的階段。第三,他實質上 承認資本主義制度還有很強的生命力,香港還有很大很長遠的發展前途。實行「一 國兩制」是中國的必需。第四,他也否定了社會主義必定取代資本主義的論斷。因 此社會主義絕不能,也絕不應搬到香港去。如果搬到香港去,周總理說:那一定要 失敗。中國的實踐證明,馬列的社會主義已經失敗了,必須實行改革開放,那就是 走資本主義之路。香港便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第一基地。 因此,我以為今天如果中共中央確實遵照周總理的思想,真正落實「一國兩 制」,讓香港完全按照資本主義制度辦事,使香港經濟進一步繁榮,使香港的自由 和民主進一步發展,使香港繼續成為現代資本主義世界先進的和發達的大城市,那 才是真正洗雪百年恥辱。反之,如果香港在回歸之後,無論經濟發展和自由民主都 不斷倒退,都不如在英國經營管理之時,那才是我們「民族國家的恥辱」。 我在這裡不能不指出,資本主義自由經濟的發展,同言論自由、新聞監督和 民主法制是絕不可分割的。香港回歸半年,後三者已明顯地在逐步削弱和倒退。這 是香港資本主義經濟能否發展的一大隱患,也即:「一國兩制」是否能真正落實並 繼續發展的一大隱患。 楊老是今日中共第一代元老中碩果僅存之一人,謹希望楊老在港能度聽民意 ,度聽不同意見。回京之後,有以指點並策勵中央第三代領導層正確貫徹實施「一 國兩制」,以利中國的進一步改革開放,以利為解決台灣問題而率先垂范。則善莫 大焉! 此頌 時綏! 一九九八年元月六日於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