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的兩岸解讀 (台灣)蘇嘉宏 北京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先生就「一個中國」原則的一番新解釋引起了媒體和海外 關心兩岸關係人士的注意。他說,一個中國並不等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等於中華 民國,而是由台灣海峽兩岸人民共同建立的統一的中國。在大陸國台辦否認之前,台 灣的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張京育對汪老先生的這段談話立即表示,如果汪道涵 先生的講話是代表了大陸官方的立場,說明大陸已經開始真正面對「兩岸分治」的現 實;而台灣一直認為,北京堅持「一個中國」即「中華人民共和國」,這是台灣不能 接受的,是阻礙兩岸擴大交往的最大障礙。 但是,由於汪老先生的這番新解,事後隨即又再被國務院所否認。對此,並綜合近 來的兩岸情勢發展,試提列出台灣和海外的一番解讀和評析,分述如下: 1. 以汪道涵先生的地位和背景,他此話肯定是有所依據的。但是,後來北京又把 他否認了,又回歸到「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個被台灣視為「基本教 義」的立場。這是不是意味著以江澤民先生為核心的領導地位、對台事務決策權依 然受到另外的一個派系或另一股力量的掣肘?的確,汪老先生的解釋曇花一現之餘 ,又因為國務院的事後否認,衍生出不少人認為:「大陸台灣事務決策部門存在『 內部主導權鬥爭』、『上海汪系人馬』與『北京涉台部門』之間『決策權力分殊多 元化』」的推理,在兩會復談重開之際,一定程度地加深了台灣對大陸的疑慮。 2. 另外,目前海協會系統的領導階層人士可能異動,也使不少台灣人士憂慮大陸 對台政策的一貫性能否獲得維持?例如:傳聞汪道涵先生年事過高,身體健康不佳 ;錢其琛副總理和唐樹備副會長也已超齡過多,因而分別有錢其琛先生將轉任海協 會會長和唐樹備副會長不能久任的異動傳說,兩會復談在即,大陸是否應該盡早將 涉台單位人事予以確定後,再重開會談?又傳聞大陸中央軍委排名第一的副主席張 萬年,將進入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一般認為,此舉至少將反映解放軍在大 陸對台決策系統中的發言地位有所提升,此外,分管大陸外經貿工作的副總理李嵐 清,可能也進入對台工作領導小組……。雖然,經驗告訴我們不管進不進去對台工 作領導小組,軍方始終可以一貫地展現壓力,並不是不在對台工作領導小組內就沒 有發言地位。一般習慣於台灣或西方『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職務功能角色受制 度胡制的人,才會又這種疑慮。但是,樂觀的看法相對地認為這是軍方在台灣問題 上被正式地納入檯面上的集體領導的所規範,這或許也是一種海峽和平的訊息?朱 □基先生接掌國務院總理的位置已成定局,朱先生的作風是強勢的,不太可能期待 他坐上那個位置後仍然安守經濟事務領域,未來他和江先生如何協調外交和對台事 務領域的工作?也令人關心。一般情況而言,對台事務向來都是「外老大」,通常 最終發言位置就是錢其琛先生,他目前仍以副總理兼外長,至今沒看到他要換位置 或退下來的消息,未來朱錢兩位先生之間的互動關係又將如何呢? 3. 可以相信的是,台灣絕對無意「唱衰」大陸現在的局面,反而對十五大、新一 屆的人大和政協後江澤民先生和朱□基先生的領導班子寄予厚望。過去以來,大陸 一直把兩岸對話當做對台灣的一種「羈縻」,以確保台灣不至於遠離大陸。相對的, 台北方面也非常重視兩岸對話,但是台灣的想法則是相當程度地把對話作為一種爭取 時間的策略,期待大陸自身發生變化,使得對統一進程的推進,能夠按照台灣的原始 設想或既定步驟持續下去。尤其台灣在考慮大陸對於其內部事務,諸如:「江澤民先 生核心地位的穩固性」、「國企改革與下崗工人」、「金融債務與幣值穩定」、「 城市住房供給」、「反腐敗反貪污」等一連串問題的處理能力後,大都持「大陸無 法分太多心來對付台灣」的看法。但值得注意的是,類似看法不應該被誤認為是台 灣對於大陸當前發展難題的一種興災樂禍,畢竟台灣方面很清楚維持一個至少是政 治穩定、經濟發展的大陸政權絕對是有助於海峽和平的。 4. 「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是中共「一個中國」的主要內涵。既然是「一部分」 而不是「一個省」,是不是就為兩岸「邦聯制」(或其他台灣可能接受的國家統一 模式)留下政策空間?據瞭解,大陸涉台研究學界注意到「前蘇聯在聯合國中另有 烏克蘭、白俄羅斯的席位問題的研究」,又有「香港式的一國兩制不適用於台灣」 (一國三制)的說法,再加上近日來流傳海外一份方覺的「民主派的綱領意見」提 出「修正統一方針」的「超前看法」,被視為很可能被提出來探風向的...,這雖然 未必就意味著大陸對台態度丕變,但至少可以說大陸內部確有一派對台態度較為開 明的非主流派存在。這方面,美國的對台灣問題的政策,長期以來其實就是維持「 不牴觸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安全與經濟利益」的「兩岸中國人和平解決」的「自利抽 身」政策。雖然,台灣方面批評汪道涵先生的說法雖然比較寬鬆,但也知道這種說 法也僅胡於兩岸關係,在國際上大陸還是要求承認北京為唯一合法政府,這種「內 外有別」的提法仍是無法令台灣接受。可是,美國對兩岸政策也就正是「內外有別 」的:「在國際上,美國只承認一個中國政府,但在兩岸關係上卻又是不同。」准 此,大陸和美國在兩岸政治談判後,如讓台灣有合理的國際空間,這與「對外只有 一個合法政府」之間必有捍格之處,大陸是否能夠同意並取前蘇聯在聯合國的模式 -烏克蘭、白俄羅斯也是正式會員國?至今卻沒有進一步的細節被透露出來。因此 ,台海兩岸都應該及早規範統一的方案,並有接受「次佳」方案結果的準備,不應 固執地堅持逕行追求「最佳」方案的目標。 5. 台灣九七年底的縣市長選舉後國民黨的執政地位開始動搖,九八年底的台北市 、高雄市市長、市議員與立法委員又將同時改選,屆時的選舉結果如果是國民黨喪 失過半數的席次,不能保住多數執政黨的優勢;雖然,大陸相當不願意以李登輝先 生為談判對手,但也清楚地意識到與額頭上貼著「台獨黨綱」的民進黨交手的變數 更多,形勢更加嚴峻。因此,果若能在九八年的上半年,至遲在年底選舉之前,兩 岸能夠復談,並且搶時間地定下一定的「框架」,這必將是一種具有實質意義的「 政治性談判的程序性磋商」。從台灣內政情勢的角度來看,台灣的政治人物在即將 到來的「後李登輝時代」中,經過李登輝先生主政以來的「憲政改革」、「二二八 平反賠償」等,台灣朝野間已經嚴重缺乏可資爭議的話題或運動一類的政治資源了 ,誰都想從看來稀少珍貴的兩岸關係議題這邊拿到一些成果;但是,大陸方面更清 楚這項議題卻是誰也做不了最後的決定,因為:「還是李大老闆說了的才算數!」 過去在連戰先生當選副總統後並同時兼任行政院院長的這段時間內,他始終無法提 出積極的作法讓兩岸關係從飛彈危機的谷底有所攀回,大陸看在眼裡自有一番領悟 的!因此,兩岸關係的處理,雙方都必須認真面對台灣作為一個民選政府的局胡性 ,用一種體諒的心來分析台灣當局的許多不得不然! 6. 中共的「十五大」是本世紀結束前最後一次、鄧小平先生去世後第一次的全國 代表大會,備受矚目。關於「十五大」報告所論述的台灣問題之解讀,台灣內部有 一種見解以為在「十五大」報告上列在「第八點」,所以順序即代表重要性程度, 意味著台灣問題是中共排在「第八順位」等著被解決的問題,相對地並不迫切?! 一位大陸權威人士明確地指出這種說法並不正確,因為:「比較『十四大』、『十 三大』等歷屆報告,過去台灣問題都是一句話或一段話帶過去,這次是第一次獨立 成一個篇章;裡頭用了兩個副詞『完全的』、『全面的』,意味著處理台灣問題願 望的強度;在內容說明上依序排列為香港、澳門,其後為台灣。香港、澳門有明確 的完成年月日,但是台灣沒有,這表示是事情一件一件來辦,雖然沒有時間表,但 並不是不辦。中共全代會每五年召開一次,為完成報告的事項無不全力以赴,說不 緊迫當然不是事實!」台灣對於大陸文件的解讀落差,一直是有的,這段談話所透 露出來的「緊迫感」不應該被忽視。 大陸對台灣,尤其是對台灣的現有領導當局一直有深刻的台獨疑慮,也因此台灣 對「一個中國」的解釋也被忽視了。台灣的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關於「一個中國」的 涵義,至今一直是以下列於一九九二年八月一日國家統一委員會第八次會議所通過 的一項文件為唯一基準: 一、 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雙方所賦予之涵義有所不同。中共 當局認為「一個中國」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將來統一以後,台灣將成為其轄 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我方則認為「一個中國」應指一九一二年成立迄今之中 華民國,其主權及於整個中國,但目前之治權,則僅及於台澎金馬。台灣固為中國 之一部分,但大陸亦為中國之一部分。 二、 民國三十八年(公元一九四九年)起,中國處於暫時分裂之狀態,由兩個政 治實體,分治海峽兩岸,乃為客觀之事實,任何謀求統一之主張,不能忽視此一事 實之存在。 三、 中華民國政府為求民族之發展、國家之富強與人民之福祉,已訂定「國家統 一綱領」,積極謀取共識,開展統一步伐;深盼大陸當局,亦能實事求是,以務實 的態度捐棄成見,共同合作,為建立自由民主均富的一個中國而貢獻智慧與力量。 台灣認為自一九七一年退出聯合國後,在國際上因大陸的阻撓,使得國際空間 大受胡制,但是因為台灣始終致力於經濟建設、政治革新、拓展雙邊與多邊關係, 台灣一直保有相當的的國際地位。目前,台灣的立法院及國民大會業已全面改選, 一九八六年三月裡面完成首次總統、副總統直接民選,落實民主憲政制度,在創造 「經濟奇跡」之後,再創「政治奇跡」。台灣人民在中共的飛彈威脅下,用選票堆 疊了民主的長城,也將繼續爭取並維護台灣地區二千一百三十萬同胞平等參與國際 社會活動之權利,以務實外交來突破中共在國際間的封殺及打壓。 很清楚地,台灣主張「一個中國」原則,但對台灣而言,「一個中國」指的是「 在台灣的中華民國」。台灣認為,自一九一二年起,中華民國就是一個主權國家。 我們應該擁有主權國家的權利,包括參與所有的政府間國際組織,並和所有主權國 家維持正常的外交關係。這一點,任何經過中華民國憲法、法律程序,並經民選產 生的各級行政首長或民意代表,都不會自毀立場地予以否認的;否則,否認「一個 中國」就是「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的人,就是根本自己否定自己的權威的合法性基 礎!不僅是執政的中國國民黨如此主張,民進黨早就說民進黨執政後,不必要、不 需要更改國號,連最親大陸的新黨也口口聲聲地說要保衛中華民國,可見「一個中 國」指的是「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是台灣三黨的基本共識,將來誰執政都一樣的! 台灣的李總統登輝先生一九九五年四月八日在主持國家統一委員會第十次全體委 員會議致詞時,曾經提出著名的「李六條」。除了重申他在第八任總統就職演講時 所提出的,「當此全人類都在祈求和平、謀求和解的時刻,所有中國人也應共謀以 和平與民主的方式,達成國家統一的共同目標」;為了「彙集國人的智慧,發揮我 們的特長,以積極務實的作為,掌握民心的歸趨,主導兩岸關係的發展,早日達成 國家統一的目標」。台台灣民選的政府在中國統一的基本立場是「首應尊重台灣地 區人民的權益並維護其安全與福祉,在理性、和平、對等、互惠的原則下,分階段 逐步達成。」 因此,針對現階段的情勢,為建立兩岸正常關係,李總統曾提出以下關於中國統 一六條的主張,值此六條主張宣佈屆滿三週年之際,將之附述如下,敬請所有關心 國家統一的各界人士能夠瞭解台台灣對國家統一的立場,而不是繼續將這份文件忽 視或誤解下去: 「一、在兩岸分治的現實上追求中國統一    民國三十八年以來,台灣與大陸分別由兩個互不隸屬的政治實體治理,形成了海 峽兩岸分裂分治的局面,也才有國家統一的問題。因此,要解決統一問題,就不能 不實事求是,尊重歷史,在兩岸分治的現實上探尋國家統一的可行方式。只有客觀 對待這個現實,兩岸才能對於「一個中國」的意涵,盡快獲得較多共識。 二、以中華文化為基礎,加強兩岸交流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全體中國人的共同驕傲和精神支柱。我們歷來以維護及發 揚固有文化為職志,也主張以文化作為兩岸交流的基礎,提升共存共榮的民族情感 ,培養相互珍惜的兄弟情懷。在浩瀚的文化領域裡,兩岸應加強各項交流的廣度與 深度,並進一步推動資訊、學術、科技、體育等各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三、增進兩岸經貿往來,發展互利互補關係 面對全球致力發展經濟的潮流,中國人必須互補互利,分享經驗。台灣的經濟 發展要把大陸列為腹地,而大陸的經濟發展則應以台灣作為借鑒。我們願意提供技 術與經驗,協助改善大陸農業,造福廣大農民;同時也要以既有的投資與貿易為基 礎,繼續協助大陸繁榮經濟,提升生活水準。至於兩岸商務與航運往來,由於涉及 的問題相當複雜,有關部門必須多方探討,預作規劃。在時機與條件成熟時,兩岸 人士並可就此進行溝通,以便透徹瞭解問題和交換意見。 四、兩岸平等參與國際組織,雙方領導人藉此自然見面 本人曾經多次表示,兩岸領導人在國際場合自然見面,可以緩和兩岸的政治對立 ,營造和諧的交往氣氛。目前,兩岸共同參與若干重要的國際經濟及體育組織,雙 方領導人若能藉出席會議之便自然見面,必然有助於化解兩岸的敵意,培養彼此的 互信,為未來的共商合作奠定基礎。我們相信,兩岸平等參與國際組織的情形愈多 ,愈有利於雙方關係發展及和平統一進程,並且可以向世人展現兩岸中國人不受政 治分歧影響,仍能攜手共為國際社會奉獻的氣度,創造中華民族揚眉吐氣的新時代 。 五、 兩岸均應堅持以和平方式解決一切爭端 炎黃子孫須先互示真誠,不再骨肉相殘。我們不願看到中國人再受內戰之苦,希 望化干戈為玉帛。因此,於民國八十年宣佈終止動員戡亂,確認兩岸分治的事實, 不再對大陸使用武力。遺憾的是,四年來,中共當局一直未能宣佈放棄對台澎金馬 使用武力,致使敵對狀態持續至今。我們認為,大陸當局應表現善意,聲明放棄對 台澎金馬使用武力,不再做出任何引人疑慮的軍事行動,從而為兩岸正式談判結束 敵對狀態奠定基礎。本人必須強調,以所謂「台獨勢力」或「外國干預」作為拒不 承諾放棄對台用武的理由,是對中華民國立國精神與政策的漠視和歪曲,只會加深 兩岸猜忌,阻撓互信;兩岸正式談判結束敵 對狀態的成熟度,需要雙方共同用真 心誠意來培養醞釀。目前,我們將由政府有關部門,針對結束敵對狀態的相關議題 進行研究規劃,當中共正式宣佈放棄對台澎金馬使用武力後,即在最適當的時機, 就雙方如何舉行結束敵對狀態的談判,進行預備性協商。 六、 兩岸共同維護港澳繁榮,促進港澳民主 香港和澳門是中國固有領土,港澳居民是我們的骨肉兄弟,一九九七年後的香 港和一九九九年後的澳門情勢,是我們密切關心的問題。中華民國政府一再聲明, 將繼續維持與港澳的正常聯繫,進一步參與港澳事務,積極服務港澳同胞。維持經 濟的繁榮與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是港澳居民的願望,也受到海外華人和世界各國 的關注,更是海峽兩岸無可旁貸的責任。我們希望大陸當局積極回應港澳居民的要 求,集合兩岸之力,與港澳人士共同規劃維護港澳繁榮與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