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總理:走運與背時 時 鑒 今年三月,正逢中共最老一任總理周恩來百年冥誕。官方放大音量推崇鼓吹周恩 來的「公僕精神」,海內外華人更矚目的,卻是國務院最新一任總理朱熔基,從號 稱「周恩來養子」的前任李鵬手裡接過相印。百分之九十八的贊成票,會場上三次 長時間熱烈掌聲,充分顯示了人們對朱熔基的期望。 朱熔基的肩膀是否能擔得起這副空前沉重的負擔?或許,將朱與中共建政後的四 任總理周恩來、華國鋒、趙紫陽和李鵬,進行一番比較,能看得更為清晰。 年齡最大 任期甚短 朱熔基是被任命為國務院總理時年齡最大的一位。周恩來當總理時五十一歲;華 國鋒當總理時五十五歲;趙紫陽當總理是六十一歲,李鵬當總理時正逢花甲,而朱 熔基上任,則已經是年近古稀。 朱熔基前半生坎坷顛躑,知天命之年才時來運轉。隨後以加速度急遽攀升,好像 要趕著彌補他前半生蹉跎的歲月:從一個正處級官員升到副部級,共用五年時間; 又用九年時間連升四級,平均每兩年升一級,從副部長升到國務院副總理,進入中 共政治局常委,成為中共核心決策人物之一。儘管如此,因為被共產黨政治運動壓 抑太久,施展才幹起步太晚,他在上任這一年十月一日,就整整七十歲了。 再看任期:朱熔基將即使不是五任總理中任期最短者,也肯定會是次短者:周恩 來擔任總理近二十七年;華國鋒擔任代總理和總理加起來一共四年;趙紫陽擔任總 理達七年;李鵬儘管任期中經歷過甚多風波,居然還弄了個「亞軍」,長達十年─ ─大概如人所說「見光活」。而朱熔基,即使干到任期屆滿,也只有五年。屆時七 十五歲,要麼登上中共總書記寶座,要麼解甲歸田,總之不會再連任總理了。 年齡大與任期短,絕非無足輕重:這決定了朱熔基必定具有時日無多的緊迫感。 中共歷史上最強勢的總理 朱熔基與前四任總理一個意義更深刻的不同是,他更為強勢。 周恩來當總理的時代,毛澤東代表黨,在毛澤東面前,周恩來從來就沒有腰桿硬 過;毛死後,華國鋒這位「英明領袖」沒有建立起自己的威望和班底,其政治權術 與思想能力又欠缺火候,號令不行,動輒得咎,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一路走低;趙 紫陽在總理職務上任職七年,總書記胡耀邦倒未能壓他一頭,但趙的上面不僅有「 太上皇」鄧小平坐鎮,還有陳雲、彭真眾元老的牽制; 繼任總理的李鵬在政壇的輩 份中比趙紫陽又低了半輩,與江澤民雖說資歷不相伯仲,但鄧小平有交代,令其維 護以江澤民為核心的權威。 朱熔基則是一位強勢總理。強勢表現在他對工作的質量、進度要求嚴格,丁是丁 卯是卯,不允許含糊其詞,敷衍塞責。強勢也表現在他決策制訂、貫徹執行某種計 劃,大刀闊斧,雷霆萬鈞,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強勢還表現在他「己身正始能正 人」。在上海市長任內推動廉政,不厭其煩地向下級官員贈送並逐句解釋古訓:「 吏不畏我嚴,而畏我廉;民不服我能,而服我公。公則明,廉則威。」因嚴厲管理 部屬,得罪不少中層幹部,也因而獲得民心。他在上海時有人說,讓老百姓民選市 長,朱肯定高票當選;讓處局級幹部選市長,朱可能過不了半數。據說朱本人也認 可這一估計。 手下幕僚大批外放 他的強勢從他對手下幕僚智囊的安排上,表現得更為淋漓盡致。不妨將江澤民與 朱熔基對親信幕僚的態度作一番對比: 江澤民突然黃袍加身當上中共總書記之後,短時間內就利用各種名目,將自己的 親信曾慶紅、吳邦國、徐光春、由喜貴、曾培炎、劉吉、陳至立、龔心翰等文臣武 將,均提拔到關鍵崗位,一時令人側目,也成為引發北京幫陳希同不滿,與江澤民 最後攤牌而被端掉的導火索。陳希同固然是咎由自取,但他抨擊江「一人得道,雞 犬升天」,不搞五湖四海,頗能引起人們共鳴。但與其說江澤民用各種肥缺酬庸籠 絡人心,不如說源於他自感勢單力孤──個人力量不足,才要藉助「群體的力量」 。 這種事,朱熔基不做。他也調動和提拔過官員,但是一來數量少,二來時間短, 三來確實著眼於其業務專長而不是個人親疏、派系歸屬,一般是為完成某一項任務 而聚合一批他認為力能勝任的人馬,例如在一九九三年夏天整頓金融秩序時,免去 李貴鮮中國人民銀行行長職務,朱熔基親自兼任行長,並調來了王岐山、朱小華等 幾位副手,任務完成後便另有安排。近年來他不僅很少往自己身邊調人,反而不斷 將自己身邊的智囊、幕僚外放。例如,朱小華被朱熔基放到香港任光大集團董事長 ,樓繼偉一九九五年被安排到「夜郎國」貴州省當副省長,一九九七年底朱熔基又 將愛將王岐山派到廣東省任常務副省長。 比起來,雖然江澤民的作法有其不得不然的苦衷,還是使人感到一股小家子氣! 中共統治基礎轉換造就朱熔基的強勢 朱熔基為何能如此強勢?這不但因為「壁立千仞無慾則剛」,個人無所求也就無 所畏;也不但是因為垂簾聽政的鄧小平、陳雲已經去世,其他元老風燭殘年,不足 為慮;朱熔基之所以處於前幾位總理都不可能佔據的最強勢地位,其道理曾經被鄧 小平在視察首鋼時所一語道破:──他懂經濟。 如果說,前幾任總理任期之內,中國大陸政權合法性來源、統治基礎來源於其意 識型態,誰掌管了意識型態的發明權、解釋權和審批權,誰就取得了凌駕一切的地 位;那麼,現在這種日子已一去不復返。在今後五年內,中國處在經濟、政治和社 會深化轉型期,國家的治亂興衰、中共的生死存亡,關鍵是看經濟。 這正是朱熔基的強勢所在--他主持經濟的發展和改革,經濟既然是中共的生命線 ,他就在掌管中共的生命線。坐上這個龍頭的位置,倒是朱熔基的主張和決策一言 九鼎,舉足輕重。他也最能將國務院職能發揮到中共建政以來最有效程度。 要考察這一問題,我們還是不妨將幾位總理作一比較。 周恩來:千古賢相第一人? 中國大陸國務院首任總理(開始為政務院)周恩來,隨著時光流逝,也被搬下了 聖壇。 在中國大陸,很長一段時間「總理」一詞為周恩來專用,就像「主席」為毛澤東 專用一樣。周恩來彷彿是天生當「宰相」的材料。毛澤東說:「無論是我,還是劉 少奇、林彪或其他人當第一把手,都離不開周恩來總理。」這句話,最恰當不過地 表現了周恩來作為一個行政官僚的特點,表明了他所擔任的國務院總理這一職務的 性質:工具性、戰術性、策略性、日常雜務性,而縱觀天下大勢、放眼長遠戰略、 決定方針大計,他全部拱手讓給黨的「一把手」。 這就一點也不奇怪:周恩來所領導的國務院,就是當時毛澤東的處理行政經濟事 務的第二中共中央辦公廳,雖然他這個「第二辦公廳主任」的級別和地位,比專管 黨務的「第一」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楊尚昆高出許多。換句話也可以說:毛澤東好像 國務院的超級太上總理。毛多次對周恩來半真半假的揶揄、若明若暗的訓斥、不陰 不陽的譏諷。任何時候心血來潮,都可以對國務院工作指手劃腳,可以將已經制訂 好的五年計劃一句話推翻,可以將互助合作化的進度一再提前,可以隨心所欲地發 動「大躍進」,而不聽命於他的(或在他看來「不得力的」)國務院閣僚、有關部 委辦首長,他可以隨時貶黜、撤換──周恩來何敢說「不」! 有人談到周恩來的功績,說他主持草創了中共的行政體制。這當然是極為繁重艱鉅 的任務,但是,第一,這是當時中共領導人的頭等大事,共同全力以赴,非週一人 之功;第二,這個架構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其負面消極惡果遺害至今;第三,具 體負責的周恩來並非完全白手起家,他至少有三個參照系可作前車之鑒:第一個是 孫中山到蔣介石的國民政府;第二個是列寧建立、斯大林主導的蘇聯政府;第三個 是中共從江西蘇區到陝北邊區建立的政權機構──雖然簡陋,但畢竟還是取得不少 經驗教訓。 當人們說周恩來是「天生的」、「最合適的」總理時,大概都受到毛澤東時代黨 政關係格局的先入之見,將國務院定位為一個具體辦事機構。實際上,按照中共憲 法,按照世界各國對於國務院總理(不論這一職務是是叫「部長會議主席」,還是 叫「首相」)的定位,他都是政府首腦。用政府首腦應有的主持經濟、外交、文化 、內政等方面的素質和成就來衡量,不得不說,周恩來得分並不高。筆者無意全面 評價周恩來,也要充分考慮到他所處內外環境,但有人將周恩來比作諸葛亮,諸葛 亮有他的「隆中對」,有他三分天下的戰略構想,而周恩來有什麼? 華國鋒:特殊時代的總理 共和國的第二任總理華國鋒,是在一個非常特殊的情況之下當上總理的。 毛澤東晚年幾近完全不能視事時,才將華國鋒挑出來先任代總理,後來又安排為 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並倉促作了些叮囑與安排。說也奇怪,在人們 意識中,華國鋒這個總理好像一直沒有脫下這個「代」字。他好像一直是個代理的 、臨時的、非正式的總理。 華國鋒這個總理的上面沒有另一個中共中央主席作老闆了──從名義上說,他自 己是老闆兼管家。黨政軍三權獨攬。然而,華國鋒在心理上仍然是「管家」,他上 面還有一個無形的「老闆」,那就是已經辭世的毛澤東。他權力的來源,是毛澤東 「你辦事,我放心」的政治遺囑,他決策和施政的主要原則,是毛澤東手書「照過 去方針辦」。毛澤東雖然不能親耳聽他請示匯報,卻留下了一班重臣如葉劍英、汪 東興,隨時按照「毛主席的遺志」監督和匡正他。 對華國鋒在歷史上的評價,過去實在偏低。有的文章強調粉碎「四人幫」主要是 葉劍英發動和指揮的功勞,但試想,如果沒有華國鋒這位毛澤東欽定接班人、正統 的化身出面,抓起那四個人或許不難,但怎麼能使全國基本平靜地接受這一巨大事 變? 華國鋒在執政的短短四年內,雖然提出「抓綱治國,一年初見成效,三年大見成 效」,而這個「綱」還是「階級鬥爭為綱」;提出建「十來個大慶、十來個大寨」 ,可以看出他在治國理念上之沒有創見。但是,華國鋒畢竟宣佈結束「文革」,強 調經濟建設,恢復正常社會與經濟秩序,重新肯定按勞分配政策,開始落實知識份 子政策、平反冤假錯案(儘管還搞「兩個凡是」),在意識型態上也也開始「撥亂 反正」。無可否認,華國鋒依然屬於「革命領袖型」而不是「技術官僚型」,但不 管他在思想上如何跳不出窠臼,不管他的轉變是受到多少黨內外壓力才得以呈現, 有一條卻可以肯定:與毛澤東強調「鬥爭哲學」、一味否定的思維理路不同,華國 鋒要動員起一切能動員的力量來齊心合力搞「建設」。 趙紫陽:治國理念已呈現代化雛形 華國鋒後面,就是至今尚被軟禁的趙紫陽。因為其遭受不公待遇令人同情,又因 為故舊幕僚「六四」之後陸續流亡到西方,他們對趙紫陽出於正義、出於感情、也 出於功利,時時發文推崇。這就使趙紫陽任總理的七年(以及後來任中共總書記的 兩年)在人們頭腦中成為中國改革「黃金時代」。 無庸置疑,趙紫陽是有膽有識的總理,是從中共第一代革命領袖型向第二代技術 官僚型轉變的過渡人物──他本人的學歷不算高,但他的思想價值取向,他的治國 思維方式,已可以納入現代政治家的範疇。 趙紫陽對承襲蘇聯的計劃經濟體制的弊病有深刻認識,對於中共專制集權所帶來 的惡果也有深切體驗,他注意從國內外的學術思潮中吸取思想資源,探討中國發展 的新模式。他具有國際大視野,對於商品經濟以及政治體制改革都有更急迫的要求 。在他的領導下,一大批懂現代經濟、懂現代管理的治國人才湧現出來;他主導和 參與主導出台了一大批開放搞活的政策,像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聯產承包責任制 、股份制改革、國營企業破產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國際大循環、沿海發展 戰略、提出政企分開、黨政分開的政治體制改革,等等。 然而也要看到,趙紫陽當年在任總理時表現的諸多局限。例如,他在胡耀邦遭圍 攻時,未能及時省悟「唇亡齒寒」,伸出援手,致使當胡下台後,自己別無選擇, 只能離開總理崗位,去接替總書記職務,讓李鵬得以乘虛而上;他在物價闖關時未 能勸止鄧小平,思慮不周,過於冒進,遭致失敗,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劣勢;他在 推行開放搞活的進程中,也有一些幼稚輕率的舉措,等等。 李鵬:「全中國找不出人了」? 對李鵬當總理十年,與對趙紫陽當總理,人們褒貶正相反,但依據的卻是同一個 感情因素:對於趙紫陽難免過多寄予同情與懷念,而對李鵬則過多給以抨擊與貶抑 。人們憎惡他在六四前後兇惡而顢頇的表演,憎惡他跳不出陳雲經濟思想的「鳥籠 」,一度對於改革開放反攻倒算,憎惡他平庸而要賣弄聰明,死板卻想顯示幽默, 關於他的政治笑話滿天飛,恨不得他早日下台。 國務院公認李鵬勤勤懇懇。一九九二年中共十四大召開之前,北京流傳一則政治 笑話,說江澤民、李鵬、楊尚昆、李瑞環四人光臨一家卡拉OK點歌。江澤民點「 希望你以後還愛我」,李瑞環點「雖然我醜,但是我很溫柔」,楊尚昆點「我想有 個家」,李鵬則點了一首「我不是一個壞小孩」! 「小孩」壞不壞其實並不重要,「小孩」是否能擔當職責才是關鍵。李鵬為人保 守遲鈍,致使改革一度更加龜行牛步,欲進又退。李、江兩人在六四以後力主將「 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提法改成「計劃經濟和市場調節相結合」。中國經濟學家、後 來被認為是朱熔基首席智囊的吳敬璉,一九九二年在美國訪問時曾說:「表面看, 兩者之間的區別只是咬文嚼字之差別,實際上幾字之差代表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經 濟模式。」自一九八九年下半年起,李鵬等人一方面用行政和經濟方法控制貨幣供 應量,來實現價格穩定,另一方面決定要把全國經濟拉回到計劃經濟為主的軌道上 去。 但是要說李鵬完全就是計劃經濟的擁護者,改革開放的反對派,卻又未必符合實 際。李鵬後來採納幕僚提出的「鐵路運費漲價有助於穩定」的說法,嘗試得了甜頭 ,立刻不再繼續攻擊趙紫陽的價格改革「失誤」,隨後又批准實行牛奶等食品價格 的改革。九一年三月在全國人大召開之前提出提高城市糧價的建議。鄧小平南巡講 話後,李鵬對鄧小平的主張不敢不擁護,也確從實踐中體會了不深化改革就沒有出 路。 當然,總的說來,李鵬當總理一當十年,實在是中共的鬧劇,中國的悲劇。 朱熔基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我們可以小結一下:首任總理周恩來具體負責創立了隸屬於中共一元化領導之下 的經濟和行政體制整套架構,無法真正承擔政府的職能,經過剛開始幾年的「興旺 期」,很快就越來越運轉不靈,國民經濟未能避免一再陷於危機。 第二任總理華國鋒只在某種程度上恢復被文革破壞殆盡的經濟行政秩序,重新續 上文革前的思路。 第三任總理趙紫陽於一九八七年開始啟動了對舊體制的改革,但由於沒有經驗和 無法戰勝中共的保守勢力,轉型進展遲緩。 第四任總理李鵬幾經搖擺,在鄧小平的猛力推動下,在副總理朱熔基等人輔佐下 ,對舊體製作了一定改革,經濟有了飛躍,但矛盾積累更嚴重。而朱熔基的歷史使 命,就得基本上完成這一改革。 最大的風險:經濟 儘管朱熔基是中共建政以來最為強勢的總理,但是他面臨的風險也是前所未有的 嚴重。最大的風險恰恰就是他的最強項:經濟。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經濟才幹既是朱熔基不可或缺、登台拜相的最重要優勢, 同時也就成為他的首要風險所在:經濟垮不得,朱熔基輸不起,中共命運繫於經濟 ,朱熔基就不能有任何閃失。鄧小平「摸著石頭過河」,把所有難摸的石頭都留到 了最後,延緩矛盾的結果是矛盾日積月累,越來越盤根錯節,剩下的不論是國有企 業產權,還是金融體制改革,都是最難啃的骨頭。 許多經濟學家分析了朱熔基面臨的嚴峻形勢:國有企業虧損造成市場持續偏冷、 國內零售物價指數連續三個月出現負增長,貨物庫存積壓達到七千三百多億美元, 國內經濟增長開始放慢;與此同時,吸引外資明顯陷於疲軟,承接新批外商投資項 目和外商投資金額連年大幅下挫。而人口日漸增多,能源日漸枯竭,環境日漸惡化 ,土地減少,水量緊缺……中國大陸的深層矛盾也越來越浮現出來。 風險又因一九九七年夏天發端的亞洲金融風暴而變本加厲。中國經歷過學歐美、 學日本、學蘇聯,到學亞洲四小龍,儘管聲稱「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但是慢慢顯出端倪:政治上更偏重新加坡模式,經濟上更接近韓國模式。亞洲金融 風暴一起,小龍小虎除了台灣香港外余皆應聲而倒,倖免於直接衝擊的中國非但置 身於雲詭波譎的國際環境,更不得不從頭反省原已基本確定的發展模式。 朱熔基已正式推出了被北京經濟界人士稱為「朱熔基新政」的一整套應對措施。 即在未來三年內,每年以不低於百分之十的增長率,投入一萬億美元社會固定資產 投資,藉以擴大內部市場需求,加快在建工程建設及企業投資速度,擴大公路、鐵 路、航空港、通信、高新技術產業、環保、市政建設、居民住房等重要基礎設施投 資,維持每年百分之八經濟增長率。 明眼人可以看出,這一經濟政策不妨稱為美國總統羅斯福在本世紀二十年代末三 十年代初用於醫治經濟大蕭條的「羅斯福新政」的中國版本。然而,全盤照搬以凱 恩斯主義理論為基礎的「羅斯福新政」,即以大幅度擴張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通脹 方式來增加內部市場需求,刺激景氣復甦,在中國大陸的現行經濟體制和當前的國 際環境下,具有很高風險。據北京的經濟學家初步測算,按此速度擴大投資,人民 幣的貶值幅度和通貨膨脹率,均可能達到百分之一百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