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不規範操作剖析 陳破空 一,撲溯迷離的中國股市 中國上海、深圳兩地股市,曾經在去年五月份達到空前高點,當時上海A股指 數一度高攀至1510點,在那之前,滬深兩地股市已經連續四年走軟,然而,在經過 九六年底到九七年初半年多的緩慢爬升之後,兩地股市又開始走下坡路,證明好景 不長。最近,滬深股市似乎要擺脫長期疲軟的命運,反覆沖高,但同時又反覆下跌 ,呈現起伏不定的拉鋸戰。例如,三月底的幾天裡,股市先是連升兩天,滬深兩地 A股分別達到1252點和4116點,接著兩天天卻又很快回軟,分別回到1238點和4063點 ;到四月一日,A股再度上揚,滬深股分別達1255點和4088點;同時B股卻繼續下滑 ;到四月三日,滬深A股又高昇到1286點和4190點,但B股據信受亞洲經濟尤其是日 本經濟惡化消息的影響,接連下滑,一周內分別下跌2.68%和5.42%。 看上去,一邊是B股唱反調,一邊是A股似乎重整旗鼓,要衝刺去年五月份的 高峰。種種利好的信息也支持這一勢頭。這些利好的消息如:上海證券交易所從四 月一日起實施全面指定交易制度;新總理朱熔基上任和他不斷表示加快經濟改革的 鮮明態度;中國人民銀行第四次宣佈小幅度減息,使全國金融機構可增加4400億元 人民幣進入貸款市場,從而刺激經濟回溫;國家開發銀行在今年首季度的預算安排 中的貸款額度比去年同期增加40%;東南亞金融危機有好轉跡象;等等。然而,大可 不必樂觀,因為,中國的股市從來不是市場所反映的那般簡單。利好和利空的消息 並不總是決定股市沉浮的標桿。例如去年九月份,當局召開「十五大」,並在大會 上宣佈對國營企業實施全面股份制改革,按理說,對股市而言,這應該是最好的利 好消息,但具有戲劇性和諷刺性的是,偏偏在「十五大」期間,股市連連大幅下挫 ,尤其是大會閉幕後的頭兩個交易日,股市暴跌近7%。之後更一蹶不振。按理,作 為市場經濟集中體現和國民經濟晴雨表的股市,應該完全反映國家客觀經濟狀況, 然而,中國股市受制於不健全的機構和不規範的操作,常常與宏觀形勢錯位。那些 手中握有特權的官僚,可以將國有生產資金挪用入市,通過虛托股市而獲利;權錢 勾結的裡應外合,則使一些不法分子通過掌握內部消息而擾亂股市;業績不佳的企 業通過「走後門」而上市他們的「垃圾股」,直接坑害廣大股民。等等。一句話, 中國股市仍然是「人治」的股市,官僚們的個人意志在相當程度上支配著股市,使 股市的走勢撲溯迷離。一位股民曾來信反映,在去年九月二十二日,蘇州一股民就 得意地聲稱:兩天前,他就接到他在國家證券監察部門任職的親友的急告,叫他趕 緊去「清倉」,隨後果然股市狂跌。這表明,國家證監部門事先就心知肚明,股市 暴跌是人為的結果;股市違規操作,不僅是一些官僚的腐敗問題,連政府本身都參 與了欺詐。事實證明,股市中的每一次跌蕩,吃虧遭災的都不是大炒家或政府,而 始終是廣大中小股民。 所以,要真正健全中國的市場經濟,真正完成國營企業的股份制改革,真正 使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接軌,就應該首先從股市整改上下手,使股市運作做到充分 的市場化、法制化、透明化和公開化。 二,商業欺詐行為和假冒偽劣商品危害大眾消費 十幾年以來,中國的經濟發展在許多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人民生活得到逐 步改善,這是有目共睹的社會成績。然而,與此同時,經濟發展中的一些不良現象 卻比比皆是,一些企業或個人,為了不擇手段地賺錢,不惜採用種種不法手段,對 顧客和有關機構大肆欺詐,坑害廣大消費者,從中牟取暴利。 商業中的欺詐行為,表現得最多的,莫過於款項的借貸,企業向銀行的借貸 ,企業與企業之間的借貸,借貸的錢無從歸還,成了呆帳死帳,許多借貸行為純粹 成了欺詐手段。投資也能弄假,交了一部分訂金的土地或廠房,高價一轉手,原先 的投資者已經人蹤俱杳。因虛假的投資而哄抬的經濟熱點,成為泡沫經濟的病因。 正如前些年在海南島所表現的那樣,人們盛傳:海南島什麼都是假的,只有騙子是 真的。隨意撕毀合同或不遵守合同,更是相當一部分信譽不佳的中國企業的通病。 假冒偽劣商品充斥於市,給大眾的消費帶來極大危害。年年有被假酒假藥害 死或害殘人的慘訊;穿了兩天就掉底的鞋子;一買回就不斷需要維修的電器,等等 。就連曾經廣進中國輕工業或手工業品的俄羅斯人,都驚呼:中國,原來是假冒偽 劣商品的王國。 不久前,廣州市消費者委員會有一個統計,在郵購,房地產,家用電器,摩托車行 業,醫療,農業資料等方面,都存在商家採用欺詐手段推銷其假冒偽劣商品的嚴重 現象。 新興的郵購業,幾乎成了推銷假冒偽劣商品的專門行業;房地產方面,許多 商家一再延期交樓,顧客所購房屋,普遍存在質量低劣、面積縮水、無法保值等種 種問題,還遲遲領不到房產證;家用電器的質量問題尤多,有的商家賣出去的就是 二手貨,而顧客並不知情,返修率高,許諾的三包等服務卻得不到落實;一些摩托 車商家,刊登虛假廣告,以低價為誘餌,引誘顧客交付訂金或首期款,隨後又以種 種借口變相加價,並拒不退還顧客訂金或首期款;在醫療方面,虛假的廣告宣傳不 可勝數,對人們追求時髦的減肥、隆胸、去斑,以及一些疑難雜症的治療上,誇大 其詞,空口承諾,使不少顧客接連上當;農業資料方面,往往是共產黨基層幹部在 收受了不法商家的賄賂之後,購進過期的種子,失效的化肥農藥等等,直接坑害廣 大無辜農民。 商業欺詐和假冒偽劣商品的橫行,已經成為當今中國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 題。消費者受害,商家信譽蒙污,甚至也損害了整個國家的國際形象,而遺憾的是 ,當局至今沒有有效的方式予以治理。有人滿含譏諷而又憂心忡忡地說,中國的商 業,實際上就是一個詐騙行業。這句話也許說得過頭了,但卻引人深思。試看當今 中國,從上至下,上行下效,賄賂與欺詐成風。與此同時,另一方面,相當一部分 國人對此卻不以為然,依然奉行著「無商不奸,無奸不商」的信條。欺騙與被欺騙 ,似乎習以為常。這種思想觀念的陳腐,恐怕才是致命的悲劇所在。 三,政府投資能否刺激經濟增長? 儘管中國經濟已經持續數年不景氣和增長率連年滑坡,總理朱熔基仍然立下 軍令狀,保證今年的經濟增長率達到8%,在外資不斷減退,民間資金嚴重不足的情 況下,要達到這一目標,看來政府唯一的做法也就只有走增加政府投資、擴大內部 需求的路子。 當局已經決定,把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入,作為擴大內需的關鍵措施 。為此,當局正大幅提高鐵路、公路、郵電通信、水利及城市基礎設施等的建設規 模。預定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最低目標增幅為10%,但實際執行情況極可能大 大超出這個幅度。 由此產生一系列問題,第一,擴大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投入數額巨大的資金 。錢從哪裡來?據說,目前中國部分基礎設施行業已有相對穩定的資金來源,如煤 炭、電力、交通、電信均設立了專項建設基金。還先後對新建鐵路實行還本付息運 價,新建電力項目實行還本付息電價。此外,對於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各地政府還 徵收了一定的市政建設費。等等。 然而,這些資金來源的數量並不充足,且不能保證專款專用,行業間資金來 源不平衡,特別是水利、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籌資難度較大。勢必採取其他措施,如 發行建設債券或上市股票,提高交通收費,提高運輸價格和服務價格,等等,這樣 一來,集資負擔又轉嫁到了老百姓自己頭上。所謂政府投資就要變成老百姓投資。 第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勢必放大銀行貸款,從而增大引發新一輪經濟過 熱的危險,因為實踐證明,在過去發生的幾次經濟過熱中,基本建設戰線拉得過長 ,是導致過熱的主要誘因。更不用說,當局打算在未來的五年裡,將鐵路建設支出 從一千億元人民幣提高到二千四百五十億元人民幣;公路建設支出從一千二百億元 人民幣,提高到一千六百億元人民幣;將高速公路支出則提高到原計劃的三倍;其 他如郵政電信等等,也都顯著提高。如此,一旦經濟再度過熱,多年治理整頓的效 果,也將化為烏有。 第三,國家投資,歷來是各種官僚腐敗勢力垂涎的肥肉,賣關子,批條子, 吃回扣,收賄賂,從來是他們的拿手好戲,正當新一輪政府投資潮滾滾湧來的時候 ,又不知有多少貪官污吏將中飽私囊,撈足油水,相比之下,廣大老百姓能夠得到 的實惠可謂微乎其微。 所以,如果所謂增加政府投資能夠達到刺激經濟增長,解決老百姓失業下崗 的實際問題,倒也罷了;如果僅僅是為了硬性實現某種經濟增長目標,而製造聲勢 ,勞命傷財,則大可不必。 四,傳銷「一刀切」引發震動 四月二十三日,中國國務院突然發出通知,明令禁止任何形式的傳銷活動, 該通知聲稱,傳銷經營不符合我國現階段國情,已造成嚴重危害。不法分子利用傳 銷進行價格欺詐、騙取錢財,推銷假冒偽劣產品、走私產品,牟取暴利,偷逃稅收 ,嚴重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干擾正常的經濟秩序。等等。通知發出後,各地出動大 批公安人員,強行清理、取締各類傳銷公司。 這一「一刀切」的突然舉動,在國內外引起極大震動。在此之前,中國大陸 經官方核發年度合法經營牌照的傳銷公司就有四十一家,而未經登記而進行地下傳 銷業的機構,則高達一千多家,全國傳銷業的從業人員達兩千萬人。各地傳銷會場 動輒聚集上萬人。通知一出,首先引起外商的不滿,因為在中國傳銷業的「龍頭老 大」中,多數是外商。如美國安利公司自一九九二年在中國註冊經營以來,投資金 額超過一億美元,資產總額達一億七千萬美元,一九九七年一年內的營業額達一億 五千萬美元。當初外商進入中國從事傳銷業,得到了中國政府的許可和鼓勵,比如 ,當一九九三年三月,安利公司在廣州登陸並大展業務時,當時的廣東省省長朱森 林、廣州市市長黎子流,都親自題詞,以示鼓勵。而今又突然斷其生路,當然引起 反彈。雖然禁令已出,目前,各外商卻均表示不願撤退,要與中國政府論理。 自一九九三年,傳銷業在中國興起以來,全國兩千多萬人捲入其中,從業人 員包括黨政幹部,部隊軍人,在校學生,企業職工,和農民等,應有盡有。有人專 職做,有人兼職做。傳銷禁令一出,也意味著其中至少數百萬人的失業。如果說傳 銷業問題成堆,坑害了廣大消費者,這個責任首先應由最先批准和鼓勵傳銷的中國 政府承擔。在去年查辦的二十五件、涉及金額高達十一億元人民幣的所謂違規傳銷 大案中,都有各地的政府的執法人員與商家勾結的大量線索和痕跡。對傳銷「一刀 切」而不顧廣大從業人員的利益死活,當然引起傳銷人員的極大憤慨。禁令出籠後 ,各地傳銷人員紛起鬧事,要求賠償損失。比如,四月二十六日,從湖南省張家界 市就傳出數千名傳銷人員的大規模鬧事,公安出動鎮壓,導致數十人傷亡。 耐人尋味的是,政府在發佈傳銷禁令的時候,也牽強附會地將一些宗教活動 廊括在內,聲稱有人利用傳銷進行「邪教」活動,「背離精神文明,影響社會穩定 」,云云。由此可見,禁止傳銷,不僅是一個經濟問題,還隱藏著深刻的政治動機 。政府極可能假借傳銷禁令,來取締民間正當的宗教信仰活動,這不得不引起人民 的關注和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