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信選載 克林頓訪華引起震動 編輯先生:您們好! 一向少有問候。不久前克林頓總統來訪,在中國產生了很大的震動。克氏年 富力強,讀書頗多,學富五車,思維敏捷,可能會在中美關係上有些新的舉措(不 知海外學人是怎麼想的?),希望國舉上的新舉措會給老百姓一些好處。 祝 撰安 望復 (北京)於天 九八年七月二十六日 對沈良慶文風的意見 《北京之春》編輯先生: 貴刊一九九八年四月號(第五十九期)登載了安徽沈良慶先生大作:「殺人 權、神權及其他」。文中沈良慶先生就台灣作家李敖對「六四」事件的看法及他本 人對西藏問題的看法發表了高論,作者獨到的分析和雄辯的論述,使文章頗有說服 力。 然而,沈良慶先生在文中用「兩隻小狗爭骨頭」、「向過往行人汪汪叫」和 「向他人搖尾乞憐」等這樣侮辱人格的字眼來類比「不一定就是義士」的異見人士 ,實在有傷文風。 沈良慶先生在談到中世紀的「教權主義」和「宗教不寬容」時,用「淫威」 「桎梏」來描述「宗教裁判」,用「血腥和罪惡」形容基督教。基督教是包括天主 教、東正教和新教的統稱,已有近二千年的歷史,信徒普及到世界各地。人類文明 的貢獻和影響也是眾所周知。同其他信仰或主義一樣,基督教也有不足的一面。然 而,如果基督教正如沈良慶先生所說具有「血腥和罪惡」的特徵,恐怕這一宗教今 天已無人信奉,早已被歷史所淘汰。沈良慶先生對基督教作出這樣的評論只能是不 負責任的謾罵。 筆者孤陋寡聞,對台灣李敖先生一無所知。但只要他是一個人,他就具有人 的價值和權利。不管他的政見如何,應當尊重他的人格。沈良慶先生在文章最後表 示想「一睹此公並不年輕的胴體」,並說:「此公竟然裸體招搖過市」不知是否屬 實?此類語言出現在探討民主和人權的論壇上,未免不登大雅。 上述拙見,書呈參考,是否有當,尚祈指正。 順頌: 撰安! 紐約 楊若敬上 一九九八年八日二日 另有一場感人的活動 編輯先生: 《北京之春》一九九八年七月號關於中國民主正義黨英國支部與中國民聯陣 自民黨英國分部悼念六四活動的報道,使我想起了另外一場更深切更感人亦更令人 憤慨的悼念六四活動。 一九九八年六月四日,民聯民陣民聯陣英國聯合會在中國大使館門前舉行了 「勿忘六四」燭光悼念活動;參加活動的除了稅力、黃辛彪、開元、金曉炎、姜逸 明、吳忠陽、金輝、張逸雨、邱帆等聯合會二十多位成員外,還有來自各界的華僑 人士,新聞媒體共五十多人;人們在大使館前擺放素色的鮮花,點燃蠟燭,螢螢的 燭光追悼為中國民主自由而犧牲的人士。然而,這一合情合理合法的活動,卻為中 共大使館不允,他們招徠外交保安警察加以阻止,經過多次交涉,活動才得以如常 進行。中共這種壓制民主的行徑,人們無不感到憤慨。希望能借《北京之春》的一 點篇幅,將中共的醜惡行為公之於世。 民聯民陣民聯陣英國聯合會 黃辛彪 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