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天安門一代」的歷史篇章 王 丹 苦難是一個民族的精神財富,因而忘記苦難就是苦難的開始。正是從這個意 義出發,我選擇了歷史作為學習方向,並對任何書寫歷史的行為深表關注。伯笠選 擇在「六四」十週年即將到來之際出版他的回憶錄,在我看來,是盡到了他的一項 義務——見證歷史,尤其是見證苦難,我認為這是一項建設性的工作。 可能更年輕的一代大學生已經不能深刻地理解我們在十年前的熱情和行為了 ,正如我們當年對「老三屆」一代在「文革」中的狂熱大惑不解一樣。但我相信, 時間會證明一切。我記得一九八九年五月四日,「高自聯」組織全市規模的大遊行 ,當我和伯笠等人率領北大隊伍走出校門時,成千上萬聞訊趕來的市民圍聚在北大 南門前,報之以經久不息的掌聲和歡呼,那個時候,我相信隊伍裡的每一個人都會 感到熱血沸騰、理性的反思可能會指責感性的衝動。但它忽略了值得大書特書的一 筆:真誠。歷史給我的一大教益,就是讓我知道了真誠是多麼寶貴。伯笠的這本回 憶錄可能無法全面地反映八九民運的精神特質,但他通過對自己作為個人在八九民 運前後的經歷和心路歷程的描寫,從一個側面寫出了當時「天安門一代」的真誠, 我認為這是一個貢獻。 伯笠也寫到了他經受的苦難,這也是最打動我的一部分。一九九三年我在北 京看到一部地下流傳的紀錄片《我畢業了》描寫八七級大學生畢業時生離死別般的 情感痛苦,這是一種特殊歷史環境下的痛苦,是一杯特殊原料釀就的苦酒。當影片 結尾,憂傷的旋律一遍遍地重複著「親愛的人,再見,再見……」時,我不禁淚流 滿面。一九八九年「天安門一代」經受了巨大的精神撞擊,從理想主義的狂歡到黑 暗下的悲憤與壓抑,對一帆風順地成長起來而又年僅二十歲左右的我們來說,這種 精神撞擊是刻骨銘心的,它改變了很多人的一生。在篇帙浩繁的有關八九民運的文 字中,觸及這一問題的少之又少。也許,這是只有我們自己才能書寫的歷史篇章。 現在伯笠已經書寫了其中的一部分,我希望還能有更多的「天安門一代」來寫一寫 自己的精神苦難。寫一寫死亡、鎮壓、清查、坐牢、流亡對年輕學生的精神衝擊。 現在,「天安門的孩子」已經長大了,我們已成為「天安門一代」。歷史的 傷口已經積澱成內心的隱痛。我們終於可以再次出發了。我們的回憶絕不僅僅是一 種懷舊,我們的感傷也絕不是消沉,我們只是不敢遺忘,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 歷史負責,正如伯笠在文中所說「我不敢遺忘,因為我是這個苦難民族的一分子」 。 有一天,伯笠的兒子艾倫會長大,如果當他讀到伯笠這本回憶錄時,會感到 有一些沉重,我將為伯笠感到欣慰。 一九九八年七月二十四日 於哈佛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