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牆」:共和國的豐碑 本刊特任記者 波 歌 一九九八年十月十一日,在紐約法拉盛喜來登酒店的公議廳裡,中外記者們 手持照相機卡嚓卡嚓拍個不停,黃翔、劉國凱、王希哲、鮑戈、王炳章、徐水良、 傅申奇、胡平、陳軍、林牧晨、趙鑫、邵華強、劉士賢、張菁、莊彥、薛明德、吳 倩、魏泉寶、周勇軍、陳破空、宋書元、楊懷安、傅紀青、郭巖華、高光俊、呂京 花、高寒、張玲、張士敏等數十位民運人士濟濟一堂,由民主亞洲基金會、《北京 之春》雜誌社、《中國之春》雜誌社贊助舉辦的「七九民運暨民主牆運動二十週年 紀念大會」正在這裡隆重舉行,而遠在中國國內各地的「民主牆」老戰士鄭玉林、 牟傳珩、呂洪來、任畹町、王澤臣、秦永敏、何兵、毛慶祥、楊在行、徐文立、余 衛民、張汝雋、劉二安等則以電話發言錄音的方式參加了這次會議。 二十年前,在北京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機關所在地附近的西單十字路口的一堵 近一百公尺長的空牆上,出現了一批公開否定中共政權的締造者毛澤東的歷史地位 ,抨擊以華國鋒、汪東興為首的「凡是派」,以及呼喚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 內容的大字報,吸引了數百萬北京市民駐足爭睹。與此同時,一批油印的民辦刊物 如《北京之春》、《四五論壇》、《探索》、《人民之聲》、《啟蒙》、《共和報 》、《責任》、《今天》、《萌芽》、《學友通訊》、《海浪花》、《鐘聲》、《 吶喊》等也在全國許多城市悄悄流傳,像冰雪解凍後的春雷劃破黑暗、寂靜的長空 一樣,震撼著無數熱血青年渴望自由的心。後來因大字報和油印刊物中出現了反對 新執政者鄧小平的內容,當局便血腥地鎮壓了這場民主運動,並從一九七九年十二 月起禁止民眾在公共場合張貼大字報。但是,民主牆運動卻對中國近二十年來的社 會、政治、文化的改革起了思想啟萌的作用,成為共和國歷史上不朽的豐碑。 當年的民主鬥士們在經歷了牢獄之災後,有的已流亡海外,有的仍留在國內 繼續同專制勢力進行鬥爭,因而又重陷囹圄,出席這次紀念大會的民運人士為此向 系獄的民主牆時代的老戰友張京生、劉京生、孫維邦、陳增祥、李海、陳西、廖雙 元、盧勇祥、黃燕明、楊勤恆、范一平、劉念春、王庭金、王明及其家屬致敬和表 示慰問。應邀但因各種原因未能赴會的蘇紹智、郭羅基、張先梁等向大會籌委會發 來了賀詞,預祝大會成功並向各位民運界朋友致以問候。曾經在一九七一年創建「 美中關係正常化協會」並一直為聲援中國政治犯奔走呼號的美國友人朱蒂女士特地 從新澤西趕來成為大會的貴賓,博得了會場一片掌聲。 與會者是對於現在尚不能在自己的祖國公開紀念這樣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 動,不禁感慨萬千。二十年過去了,民運人士除了回顧自己和戰友們的奮鬥業績以 及對歷史作出公正的評價之外,在認識上也比以前有了新的飛躍。一些發言者指出 ,中國民主運動雖然有時要對專制體制進行震聾發聵的衝擊,但就其實質而言,它 主要還是一場耗時費力的建設事業,民主、人權要成為所有中國人的社會生活習慣 和方式,尚需倡導大眾的自我教化。更有發言者對於民主牆運動緣何夭折的教訓提 出了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指出民運人士為什麼不能借當時中共黨內出現的開明趨 勢而設法維護民主牆的合法或半合法的持續存在,守住這塊得之不易的民主陣地? 這固然有中共反民主的本性使然的一面,但是,個別民主牆運動參加者的政治素養 和思維方式的局限性,以及鬥爭策略運用上的錯誤,也是不可迴避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