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台灣人論」進一解 (台灣) 蘇嘉宏 台灣這一次的「三合一」選舉中,李總統登輝先生所提出的「新台灣人論」 確實起到了掌握台灣社會裡「堅持走中間溫和的改革路線」的主流意識之作用,他 認為「省籍因素」不應該繼續存在,從民意調查中發現,有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的民 眾不贊成挑起省籍情結,分化族群。因此,「新台灣人論」為國民黨的勝選創造了 激發共識的觸媒作用,故而一般都認為馬英九先生這次的勝選和立委席次得以過半 可以說是李登輝「新台灣人論」戰略指導下的一次勝利。但是,對於此次「三合一 」選舉,李總統自己則仍認為,其中間關係中央政府政權得失的「立委改選」之意 義大於地方政府政權的「直轄市市長」選舉,但可惜的是在整個選舉過程中焦點卻 有點模糊。 其實「新台灣人論」就是「中華民國情結」的另一種表達方式,也只是「既 有現狀的一項總括式的提法」,其實根本不是新的東西。過去至今,李總統一再堅 定指出,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而且已經存在八十多年,這是不容否認的事 實,台灣沒有必要宣佈獨立,「台獨」是沒有意義的!同時李總統也說,中華民國 走民主化、自由化的道路,是絕對不可能回頭的,他希望中國大陸也能加速民主化 ,以有助於國家的統一。所以如上所述,「新台灣人論」的意涵至少包括了在「國 家認同」層次上,「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獨』是沒有意義的!」;在 「政體選擇」層次上,「中華民主繼續走民主化、自由化的道路!」;在「兩岸關 系」層次上,將「民主」與「統一」掛勾在一起,「希望中國大陸也能加速民主化 ,以有助於國家的統一」。值得注意的是,前述這三個層次的義涵都是在「民權主 義」的取向中做引申,完全不涉及「民族主義」取向的「是新台灣人,就不是中國 人!」或其他類似說法。 李總統登輝先生於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十八日上午在接受日本讀者新聞專訪時 針對「新台灣人論」強調,提出「新台灣人論」不是針對選舉的策略,也不是一時 的;省籍與族群因素不應存在,台灣社會應成為「包容、和諧的生命共同體」。所 以即使將「新台灣人論」放在「民族主義取向」中檢討,也是意在使「台灣社會成 為一個包容、和諧和生命共同體」,僅只具有台灣社會內部的「對內」的意義而已 。雖然「新台灣人論」可能有以上的幾種義涵,但相信中國大陸可能一直希望對「 新台灣人論」的具體內容能進一步地有所瞭解;然而事實上,就如一位中國大陸涉 台研究機構的學者所言,李登輝先生如果夠聰明的話就另說得太清楚,因為「新台 灣人論之所以可能對既有現狀進行總括,就在於目前新台灣人論的模糊籠統的這個 特性上!」。 台灣的開發史是中國大陸漢民族先後在「明鄭」、「清朝」、「日本殖民統治 」及「中華民國在台灣」等幾個不同的歷史階段中的對台移民史,對此沈君山教授 認為,「今日的台灣已成為一個殘存著日治烙印的中國文化底上的西化地區。」戰 後五十年裡,冷戰時代中國國際關係的美蘇對抗格局與兩岸關係的國共內戰格局互 為表裡;但是,後冷時代中美蘇對抗的國際關係格局已然瓦解,兩岸關係除了受此 影響之外,也因兩岸領導人經過幾個世代的傳承和其他種種歷史的原因所造成的隔 絕,的確逐漸地由國共內戰格局轉為今日「脫內戰化」的格局。有人說,經過文化 大革命以後,台灣是一個比中國大陸還在中國的地方;也對國民黨當局的韓戰之後 ,讓台灣免於受四人邦統治,不須歷經浩劫,再予「改革開放,撥亂反正」,直接 進入政治民主與經濟發展的境界中,給予甚高評價。未來,中國大陸如何著眼於此 ,認真面對有「中華民國情結」的「新台灣人」,不斷地自我完善並重建文化中國 的認同,才是「寄希望於台灣人民」,而且有利於國家統一的實在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