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派向自由主義的邁進 秦 嬰 馬克思主義主張存在決定意識,也許是因為在野時間太久和受自由經濟的潛 移默化,以反自由化著稱的大陸理論界左派,最後也表現出對自由主義某些原則的 接受。 事情是由左派欲批判反左暢銷書《交鋒》(馬立城、凌志軍著,北京今日中 國出版祛1998年3月出版)引發的。按丁關根的意圖,對《交鋒》不但要禁,而且還 要進行批判。但在中宣部的部務會議上,大部分人反對批《交鋒》,他們認為《交 鋒》的主題是好的,如果要批要禁,即是發出不批左的錯誤訊號。最後的決定是妥 協性的:不批判,但《交鋒》不能再加印。因此之故,左派組織編寫的《與<交鋒 >交鋒》便不能在大陸出版。 一九九八年冬,一位退休後定居在深圳的左派核心寫作班子成員N先生,通 過《中國之路》(香港明報出版社一九九七年六月出版)的作者苗元一先生,找到 以出版《中國社會科學季刊》、《中國書評》、《亞洲評論》著稱的香港社會科學 出版社副社長徐澤榮博士,希望該社能將該書在香港出版。徐澤榮對此極表驚訝。 因為據香港《開放》雜誌報道,一九九七年一月九日,左派在給中共中央的一封題 為「一九九二年以來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動態和特點」的萬言書中稱: 近幾年來,在國內外資產階級的資助下,資產階級自由化勢力又創辦了一批 所謂「民辦」刊物,如《東方》雜誌、《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雜誌、《中國書評》 雜誌、《今日先鋒》雜誌等,成為資產階級自由化的堅強陣地。這是「八九風波」 以前所沒有的現象。 徐澤榮對N先生說,他就是這位資助《中國社會科學季刊》和《中國書評》 的「資產階級」,而苗元一先生曾被左派給中共中央的另一份萬言書「影響中國國 家安全的因素」點名批判,還曾因政治訴求而身陷縲紲,找他們幫忙是否合適?N 先生馬上和北京方面商量,放下電話後,他義無反顧地說:「左派不認為不合適。 」 經取得內部意見一致,季刊編輯部遂決定從《與<交鋒>交鋒》中選取三篇 分析,說理性較強的文章,在《中國社會科學季刊》一九九九年春季號(總第二十 五期)的「政論書評」欄目下發表。作者、篇名分別是:馬鑒伯(原《求是》雜誌 副總編);「《交鋒》反『左』究竟是反什麼?」,陳守禮(自由撰稿人):「《 交鋒》的要害」,曹晉傑(中國新四軍歷史研究會理事):「《交鋒》的論斷與歷 史事實的反差」。該欄目的「編者按語」是這樣寫的: ……本刊的立場一貫是自由主義的,即對於持不同觀點的著作和文章,均持 「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出版方針……左派以往在一份給中國政府最高領導層的 「萬言書」中,以階級鬥爭的觀點對本刊持嚴厲的否定態度……左派這次改變態度 ,將上述書評文章投給本刊發表,反映出中國政治生活的進步,我們欣喜地看到, 「我不贊同你的觀點,但我願以我的生命捍衛你發表意見的權利」這一自由主義的 原則,已得到左派的共鳴和倡導,希望廣大讀者理解本刊的這一舉措:我們自身對 自由主義的堅持,也應經受得起考驗。 左派的首領鄧力群先生,在聽取了N先生關於季刊願發表左派對《交鋒》的 書評文章的報告後,便交待N先生委託徐澤榮設法找到資助,在香港出版他本人花 了十年心血編輯而成的《毛澤東閱讀政治經濟學的批注和談話》。這位贊助者給找 著了,且得左派認可,他就是曾經作過美國《時代週刊》、《新聞週刊》台灣代理 的陳福成先生。這兩本雜誌的自由主義性質是眾所周知的。陳福成鑽研、運用貨幣 學有成,不僅是自由經濟的堅定信奉者,而且是自由經濟的極大受益者,幫左派忙 的又多了一位自由主義者;向自由主義邁進的又多了一位大左派。 最後加入幫左派忙行列的人是《交鋒》的作者之一馬立誠先生本人。在季刊 編輯部通知他季刊的上述計劃時,他連聲說道:「應該這樣做!應該這樣做!」 在促膝談心中,N先生告訴徐澤榮,左派正醞釀著新的政治目標,這就是由 信奉共產主義的6000萬中共黨員普遠中央委員,政治局委員和黨總書記;黨內實行 言論自由、輿論監督。徐澤榮對左派這一仍為密而不宣的思想飛躍又吃了一驚,但 旋即表示讚賞:「黨員組成大選舉團,只要候選人不是由上級指定的,也可以說是 向民主方向的一大轉變。」二人又回顧了馬克思對領導機關是由普選產生的巴黎公 社的論述,認為公產公權的,真正的社會主義在中國並沒有失敗,因為它還未被嘗 試過。 左派與《交鋒》交鋒,走上了對簿公堂的道路;左派與季刊過節,得到了求 同存異的結果。左派的身份一從官方變為民間,其性質就起了很大的變化。批左固 然是值得稱道的,但若遂行批左的人也期待通過政權的干預來定是非、壓對方,這 樣的批左仍然具有專制主義的性質,仍然未能帶來擺脫王朝循環的希望。對左派, 過去人們往往是聽其言,現在人們知道了還要觀其行。 大陸自由主義學者劉軍寧曾說過,自由主義的登場是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之 間中國思想發展的最大分水嶺。誠哉其言,然而連劉軍寧也許都沒想到,自由主義 的力量竟能使以反自由化著稱的大陸理論界左派,亦即祖宗章法不可變派或原教旨 派,也向自由主義邁進了一步。在過去一個半世紀之中,進步的中國人曾對這一步 百般追求,而始終未能如願。 但願這一步不是當代中國思想發展史上的一個偶然事件,不是左派的一個基 於統戰的權宜之計,但願這一步能變成一團火焰,熊熊地燃起我們全民族擁抱自由 主義的熱情。 一九九九年五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