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的再造與轉型 劉曉竹 今年七月一日中共七十八週年紀念日前後,中國國內除一些官式的慶祝集會 、宣傳活動以及領導人千篇一律的講話,沒有任何其他的聲音,尤其聽不到對中共 歷史的反思與未來出路的討論聲音。中共高層缺乏自我創新改革的活力,予人老態 龍鍾的印象,由此可見一斑。然而,無論從國際環境的變遷還是從中國現代化的進 程來審視,中共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機;如同侏羅紀末期的恐龍,一方面中 共仍佔據著中國政經社會生活的大部分空間,但大環境在發生巨大的不可逆轉的變 化(變化的速率還在不斷增加),而另一方面中共內部日趨僵化,缺乏因應變化的 機制與新思維。兩者相加且交互作用正是中國體制種種病患的總病根,若不做根本 改變,將足以在未來五至十年內陷中華民族於政經秩序崩潰之邊緣,更不必言實現 振興中華的目標了。有鑒於此,盡快實現這個有六千萬黨員的政黨的再造與轉型, 就成為中華民族現階段具有高度緊迫感的歷史任務。 一、背景與條件 從全世界範圍看,共產主義運動在本世紀的興起與衰亡,當然是有其特定的 歷史條件的。概括講,共產主義運動以及共產黨的興起依靠兩大動力源。其一是對 西方列強殖民主義政策的反作用力,表現為弱勢民族國家的救亡運動。其二是對工 業化啟動過程中急劇的社會分化的反作用力,表現為弱勢族群、階層、階級的自救 運動。要救亡要自救的道理很簡單,是因為活不下去了,所以要通過共產主義的政 治運動以及特殊的組織形式來解決生存權的問題。但這些作用力消解之日,也就是 它的反作用力消解之時。這就是為什麼當西方殖民主義政策瓦解,新興民族國家內 部矛盾因經濟社會的發展而逐漸緩解的時候,共產主義運動就失去了內存的動力, 而共產黨組織也就逐漸失去了它賴以生存的土壤。 中國共產黨的崛起是共產主義全球運動興起的一部分,它的頹勢當然也是後 者全球範圍內衰亡的具體寫照。縱觀中國近代史,有四大主題一直相互連貫、激盪 ,並構成一個多世紀以來的主旋律:(1)民族的獨立與平等權利;(2)經濟社 會的發展與現代化;(3)政治民主以及公民權利的保障;(4)廣義上中國文化 的復興以及對人類文明走向的引導。可以說,這四大主題也就是佔人類四分之一人 口的中華民族的歷史使命所在,是任何政治集團與內外利益所不能阻擋的歷史大勢 。 中共作為一獨特的政治力量,興起於列強瓜分中國的危機時刻,在幾十年奪 取政權的奮鬥中逐漸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意識形態、組織手段與資源動員之能力,從 而成功地達成民族獨立的歷史任務,自是不爭的事實。但中國的事情並不是就此了 結,中共在其他三項歷史任務面前(經濟發展、政治民主及文化復興),就顯得難 以勝任了。而這些力不從心遠遠超出中共所常講的路線政策問題或領袖失誤,而是 導源於其整體上的歷史局限性,如同讓一個京劇團短時間內上演一台歌劇,其唱腔 做派完全不能適應新的要求。但體制總有其固有的慣性,中共從一九四九年取得政 權後到改革開放前這三十年,基本上就是在這種慣性的驅導下,用階級鬥爭、反帝 反殖的體制搞建設,硬是用京劇的辦法來演出歌劇,結果在錯誤的時間演了一場錯 誤的歷史悲劇。 所以,中共的現代化的再造與轉型是順應中華民族歷史發展的大勢,完成上 述四大歷史主題的邏輯延伸。這個大的前提與條件應該說是中共再造轉型的主力推 手。從九十年代初期,中共就說改革開放已步入了艱苦的攻堅階段,但這些年攻來 攻去,體制的問題反而越來越多、越集越重,一如鍾馗在追著自己的影子捉鬼。現 在應該是中共把改革開放的火力對準自己的時候了,因為只有實現中共的再造轉型 ,中國的改革開放才能步入更高的境界。 二、目標與策略 中共完成自身再造轉型的目標應該有較廣闊的視野,在鄧小平曾經講過三個 「有利於」(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發展生產力,綜合國力的提升)之上,應該 加上第四個「有利於」,即有利於國民綜合素質(包括參政能力、民主素質)的提 高。所謂再造轉型就是要消除妨礙以上四個方面提高的制度障礙,用中共自己的話 就是改造落後的生產關係以適應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需要。具體說,它應從根本上 解決中共禦國體制中三大問題:黨權過分集中所導致的腐敗與僵化,黨政不分所導 致的政府低效能與管理混亂,以及過時的意識形態所導致的政治虛偽化與創新能力 被窒息。為此,中共應長遠佈局,從以下三個方面全面啟動其再造轉型的工程。 首先,應該盡快完成從「思想封閉」到「思想開放」的轉變。所謂思想封閉 就是迷信教條、迷信經典、迷信領導人的講話精神。共產黨的黨工以及職能部門的 僵化在很大程度上可歸咎於這三個迷信。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自可最大限度地發掘 六千一百萬黨員的智慧資源,鼓勵新思維,帶動思潮,增進活力,為黨的再造轉型 營造寬鬆的氣氛。一個思想真正開放的黨應該做到思想無禁區,討論無禁忌。一個 思想真正開放的黨應該敢於而且善於同各種不同的理論、思潮進行對話交流,並從 中汲取營養。黨的理論工作不是搞思想控制或灌輸,而應著重探討「求變」,即如 何應對新時期、新環境、新格局挑戰的諸項理論問題。 第二,應該盡快完成從「封閉型」組織架構到達「開放型」組織架構的過渡 。所謂封閉型是指組織過程過於集中集權,缺乏透明度以及對外的排他性。嚴格說 ,列寧式政黨的組織架構是一種戰爭動員體制,適合共產黨以地下黨的秘密方式聚 集資源以及武力奪取政權的需要。在冷戰時期,這種「先鋒隊」式的組織架構可最 大限度地實現對全社會的自上而下的控制,並有效地排拒外力的影響。但在今天的 形勢下,這一套組織方式顯然不適應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相反,它是僵化低效 、腐敗異化、主觀主義、官僚主義的溫床。所以,實現黨組織的開放型過渡,其一 是落實黨內民主,擴大黨內選舉,強化由下而上的決策程序;其二是黨內允許公開 、公平、合理的派別競爭;其三是黨務盡可能最大限度地向全社會公開;其四是降 低入黨門檻,採用一般民主政黨通行的黨員登記制。 第三中共應該從「以黨治國」的體制逐漸向「議會治國」的體制轉變。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憲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大會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中共的執政 黨地位應該體現在各級人大的立法活動中,即依法實現其政治意志與主張。中共可 依照相關法律程序向人大推薦各級政務官人選,但須尊重人大的咨詢、審核、任免 行政官員的權力。同時,應撤銷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部門以及公檢法機關內所設 立的黨組。其實,撤銷這些黨組是中共十三大的決議,但直至現在仍然沒有貫徹執 行。中共只有走「議會治國」的路子,才能真正落實其「依法治國」的主張。當然 ,這也是克服「黨政不分」、「以黨代政」種種弊病的根本措施。 依照現代政治學的觀點,政黨只是社會階層、集團利益的政治中介組織,它 不是國家機關或官方組織,故不應將中共組織等同或凌駕駛於國家機之上。「思想 開放」與「組織開放」是中共再造轉型所必備的思想組織準備,再造轉型的關鍵是 「議會治國」。議會治國的本質就是政黨通過民選而上台執政,這是和平時期政黨 獲得執政地位及權利合法性的唯一途徑。因為,僅僅宣稱一個黨理所然地代表人民 ,顯然是不夠的,而且缺乏法理基礎。這也是為什麼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共產黨 在冷戰後凡能重新取得執政地位的,無一不是通過議會政治與民選的道路而達成的 。完成上述的政黨再造轉型工程,應該說是中國未來政治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按 中共的說法就是現階段改革、穩定與發展各方面矛盾的主要矛盾之所在。它也是民 心所向,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