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文化景觀 ——讀白傑明《赤字》 舒 崇 今年七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澳大利亞學者白傑明寫的一部評 論當代中國文化的大部頭著作《赤字》。這是一本英文書,英文書名是「In The R ed」,副標題是「On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e」。「In the Red」是赤字, 即負債、虧損的意思,若照字面直譯是紅色中,在紅色裡。作者以「In The Red」 作書名,一語雙關,一方面是指當代中國文化的虧欠狀態,負債狀態,一方面是指 當代中國文化,雖然色彩斑駁,不再像毛澤東時代那樣千篇一律,但總的來說,仍 然被籠罩在紅色即官方意識形態控制之下。 白傑明(本名Geremie R.Barme)是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高級研究員,在西方 漢學界頗有名氣。他的中文非常好,能講一口既標準又流利的中國話,不帶一點外 國口音,能寫一手既規範又漂亮的中文白話文章,甚至在中文報刊上開過專欄。白 傑明認識許多中國的文化人,閱讀、瀏覽和觀看了大量的中文書籍報刊、電視電影 戲劇。他在中國作研究訪問時,並不只在學術界文化界走動,還常常深入社會,走 街串巷,和市井小民侃大山聊家常,因此對當今中國文化相當熟悉,相當瞭解。但 是,白傑明畢竟不是中國人,而是洋人,而且還是文化背景十分複雜的一個洋人, 用白傑明本人的說法,他一身兼有三種文化背景:盎格魯-歐羅巴,北美,中-日 ,因此觀察事物的角度就和我們中國人不大一樣。《赤字》這本書是對二十年來, 尤其是「六四『後十年來中國文化的全景式的描述和批評,內容豐富,緊貼時代, 實在值得向我們中國人推薦。 《赤字》一書共512頁,分十二章,還有序言、後記和附錄。自七六年毛澤東 去世、四人幫垮台,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如今的中國,已經不是一本小紅書加八 個樣板戲的文化荒漠時代,在寫作、出版和表演等各方面,中國都成了一個世界上 的文化大國。早在十幾年前,白傑明就引用流亡捷克作家昆德拉的話,說大家都成 了書寫狂,一覺醒來,人人都成了作家。作者比較了八九天安門事件前後中國文化 的變化,他對照描寫了中共官方和持不同政見者之間的文化鬥爭,對照描寫了官方 文化和民間文化之間的複雜糾葛,對照描寫了舊的、傳統的文化和新的、具有反叛 精神的文化之間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作者寫到了思想解放運動、文化熱、電視 政論片《河殤》,寫到了大眾文化的興起,寫到了以王朔小說為代表的痞子文學、 調侃文學,寫到了崔健的搖滾樂,寫了文化衫、賈平凹的《廢都》,寫到了商業大 潮對文化的衝擊,寫到了人文精神討論,一直寫到去年春天的所謂「北京之春」即 理論界的自由主義思潮。作者還寫到了天安門民主運動,寫到了國內的民運和海外 的民運。作者並不滿足於對現象的描述,他還進行了深刻的分析和尖銳的批評。譬 如在「極權主義懷舊病」一章裡,作者專門分析了所謂毛澤東熱的產生原因和意味 。在「操老外就是愛國」一章裡,作者分析了以排外仇外為特點的所謂「愛國主義 」的由來和真相。作者對民運或持不同政見者的批評也很尖銳,他指出許多異議人 士實際上還沒有擺脫共產黨文化的影響。不論你對作者的分析批評贊成不贊成,你 都能從這本書裡得到有益的啟發或刺激。 值此世紀之交,我們有必要對中國文化的現狀加以反思,並且認真思考中國 文化將向何處發展演變,像白傑明《赤字》一書中所做的工作,也是我們中國的文 化人自己應該認真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