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熔基:中國的戈爾巴喬夫還是柯西金? (北京)曉 華 在對喬石和江澤民的政治期待破滅之後,國內外都有不少人把對中國未來的 希望寄托在朱熔基的身上。他們一廂情願地把朱熔基當成為中國的戈爾巴喬夫,認 為朱熔基在實現中國經濟的基本轉型後,會把政治改革提上議事日程,以漸進方式 完成戈爾巴喬夫在蘇聯的未竟改革事業。其實,他們把朱熔基看得太高了。與其說 朱是中國的戈爾巴喬夫,不如說朱是中國的柯西金。 朱熔基有個綽號叫做「經濟沙皇」。這不僅表明他在經濟問題上享有的最高 權力,而且也反映了他在經濟問題上的集權傾向。朱熔基雖然為鄧小平所賞識和提 拔,但他更像是陳雲衣缽的傳承者。陳雲是中國五十年代前期的「經濟沙皇」,當 時他主要做了兩件事:其一是統一財政,穩定和恢復國民經濟;其二是糧食統購統 銷。陳雲由此構建了中國計劃經濟的骨架,比後來毛澤東親自掛帥的農業合作化、 工業大躍進等更具有實質意義。朱熔基在九十年也做了與陳雲類似的事情:其一是 加強中央權力和經濟宏觀調控,實現國民經濟的「軟著陸」,其二是在糧食流通體 制上向統購統銷的方向開倒車。有專家尖銳地指出,中國領導人在糧食問題上已經 陷入「泛政治化」的誤區,不真實地誇大現實糧食問題的政治性,並以此作為不必 要的行政干預的分析和心理支持條件。一九九五年實行米袋子省長負責制,人為割 裂糧食的全國統一市場,並把糧食的國家收購價哄抬到市場價格之上。一九九六年 到一九九八年第一季度,兩年多時間國有糧食企業就增加虧損1000億元,創造 了單項產品上政府財務虧空的空前記錄。一九九八年又實行了所謂的「糧改」,嚴 厲禁止農民把糧食賣給私商和其他企業,企圖通過加強國有糧食企業對糧食收購的 壟斷來實現「順價銷售」,減少國家財政難以承受的糧食虧損。朱熔基偏好沙皇和 省長調控而不相信市場均衡的惡果,在糧食問題上已經充分顯現出來。 人們普遍認為,丁關根是中共在輿論宣傳領域反自由化的一員幹將。不久前 ,朱熔基與丁關根發生了一次衝突,不是因為朱熔基不滿意丁關根的反自由化(人 們還記得,趙紫陽在八十年代屢次因鄧力群反經濟領域的自由化而與其發生衝突) ,而是站在維護國有企業的立場上反對在官方媒體上容許「私有化」的鼓吹。儘管 朱熔基不能公開阻攔鄧小平親自推動的市場化大潮,但是已有種種跡象表明,他在 企業改制問題上的態度,介於鄧小平、江澤民與陳雲、鄧力群之間,持一種比較消 極的中派立場。國外有些人認為,吳敬璉學派是朱熔基的經濟智囊,對朱的經濟決 策有很大的影響力。其實不然,對於吳敬璉近來提出的國有資產的戰略性重組、大 力扶植中小企業發展等政策性主張,朱熔基都是不買帳的。朱熔基真正欣賞的是王 忠禹類型的從國有大企業、地方經濟主管部門提拔起來的人,真正熱衷的還是「抓 大」,「國有企業500強」、「經濟航空母艦」等。在他的內心深處,是瞧不起 中國經濟學家的,讓企業家出身的陳清泰去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黨組書記,就 是這種心態的另一個表現。在諸如匯率這一類金融問題上,朱熔基最近不時流露出 一種自鳴得意的專家情結,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苗頭。事實上,他在這些問題上也 常常以「泛政治化」來取代市場化導向。一個略懂經濟而剛愎自用的國家領導人, 常常比不懂經濟但虛懷若谷、從善如流的國家領導人,更容易把國家引入經濟風險 之中。 朱熔基在經濟體制改革的市場化導向上立場暖昧,人們難道能夠指望他在政 治體制改革上具有民主化的導向嗎?套用一句朱熔基在記者招待會上的話,這純屬 天方夜譚。作為一名電機工程師、經濟計劃工作者,朱熔基不可能對民主政治有獨 創性的研究。而且,鑒於中國政治學界的整體研究水平,他也無法從中文文獻中得 到有益的借鑒。已出版的顧准遺作代表了當今中國知識分子公開表達的對於民主政 治認識的最高水平,但他只是重新肯定了民主化的發展方向而沒有觸及民主轉型的 動力機制和民主制度的具體架構。很難想像,朱熔基會有時間和興趣從西文第一手 資料中去瞭解民主政治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從總體上說,中共現在的領導層還沒有 擺脫斯大林主義-毛主義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學說的束縛,連赫魯曉夫的「全民國 家」、「全民黨」的低級階段都沒有達到。朱熔基、江澤民這一代,並沒有實現鄧 小平所說的「實質上是一場革命」的全面改革的氣魄,他們的執政抱負局限於:保 持社會穩定,穩步推進中國的工業化、城市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行政體制,健 全法制,最好能夠在他們手上實現台灣回歸和國家統一。他們不一定懷疑政治民主 化的最終目標,但缺乏邁出實質性步伐的自信。在這個問題上,他們寧願讓鄧小平 理論的旗幟遮蓋住自己的身影。鄧小平把中國普選的可能性延遲到50年以後,朱 熔基們也準備把政治民主化的課題留給下一代人去解決。 儘管朱熔基有時候把林肯掛在嘴上,並自稱在學生時代就追求人權,但這不 過是一種表面文章,人們切不可對其根深蒂固的世界觀究竟是什麼產生疑惑。世界 觀定型於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一代中國人,肯定受到過傑斐遜、林肯、羅斯 福和馬克思、斯大林、毛澤東兩方面的影響,但是經過自己的自覺選擇與思想改造 運動的洗禮,「一邊倒」的結局是不可避免的。斯大林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 主義,毛澤東的「矛盾論」和「實踐論」,這些教條式的馬克思主義已經融化在這 一代人的靈魂和血液中,不是能夠輕易地被人權思想所顛覆的。與第四代人建立在 人道主義、存在哲學和科學哲學基礎上的改革思想不同,第三代人的改革思想基本 上是實用主義的,並未觸動他們的世界觀與政治信仰。「貓論」和「摸論」的核心 是唯生產力論,是馬克思主義的庸俗化而不是對它的發展,第三代領導人卻將其奉 為理論瑰寶。這與戈爾巴喬夫的「新思維」不可同日而語。戈爾巴喬夫在提倡改革 時說:「我們的理想是人道民主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是人」,「 社會主義新面貌就是社會主義的人的面貌,這完全符合馬克思的思想。馬克思認為 ,未來的社會就是實實在在的切實實施的人道主義。」雅科夫列夫說:「社會主義 思想不是社會主義者的私有財產,而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社會主義之所以誕 生,是由於我們的世界還不完美,是由於人類自古以來一直嚮往公正、嚮往個人的 尊嚴。」「我們能夠肅清一切嚴重殘害人類崇高理想的不良影響,以實現真正左翼 力量的戰略—把人、人的生活、人的現實價值及其提高放在優先地位的原則。」朱 熔基公之於眾的人權理念並無不同。法家是國家主義的鼓吹者,在他們的眼裡完全 沒有個人的尊嚴與價值,但他們並非不關心庶民百姓的生存與增加,因為吃飽了肚 子的老百姓是國家強盛所不可缺少的兵源與稅源。李澤厚說:「馬克思主義的道理 千頭萬緒,歸根結底就是一句:吃飯第一。」並提出解決中國大陸問題「經濟發展 —一個人自由—社會正義—政治民主」的四個邏輯程序。可以認為,他比較清晰地 表達了朱熔基這一代中國領導人的內心理念。 人們對朱熔基寄以極大的希望,除了個人魅力和經濟見識方面的原因外,最 要緊的恐怕還是他在中共高層中獨一無二的右派經歷。從右派恐懼症到右派崇拜熱 ,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變化,他也是一種非理性的跳躍式思維。在反右運動中被整 肅的近六十萬右派,固然是中國知識分子中的出類拔萃者,但是就政治意識形態而 言,他們在光譜上形成一個發散的分佈,並不具有某種一致性。有的右派分子是自 由主義的傳人,他們站在民主憲政的立場上批判共產黨的一黨專政。有的右派分子 是社會民主主義者和鐵托式的修正主義者,他們在批判斯大林主義的同時堅持自己 所理解的馬克思主義。有的右派分子是民族主義者,他們因為批評蘇軍在東北的暴 行和非議政府的外交政策(例如在印度尼西亞保護華人不力而遭厄運)。有的右派 分子是正宗毛澤東思想的擁護者,僅僅因為批評頂頭上司而成為反黨分子。有的右 派分子其實是左派分子,因為不贊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口號或者不識時務 地留戀幹部供給制,而被誤打成右派。也有不少右派分子是政治冷漠或者無定見者 ,完全是因為莫名其妙的緣故或者單純為了湊夠指標而戴上了右派帽子。朱熔基究 竟屬於哪一種右派,人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有一點結論是可以得出的,對於大多 數右派來說,如果他們的思想停留在五十年代,則平反之後照樣可以成為共產黨的 歌功頌德者。大人物如丁玲,小人物如曲嘯。一些文藝界、理論界的右派真正完成 政治思想上的向右轉,是在七十代和八十代,不少右派分子曾對「文革」寄以希望 ,表明當時在他們內心深處還潛藏著左的衝動。在右派不右的中國特色環境中,產 生一個曾為右派分子的中共政治局常委,並不一定具有什麼了不起的特殊意義。更 何況,波蘭統一工人黨的第一書記哥穆爾卡和匈牙利共產黨的第一書記卡達爾也曾 經是進過監獄的反黨分子,但他們並沒有推動這些國家的「和平演變」。 在蘇聯勃列日涅夫停滯時期,柯西金長期擔任總理,主管經濟工作。柯西金 始終是勃列日涅夫的助手,而從來沒有對勃列日涅夫構成過威脅。後者在蘇共政治 局中的真正對手和權力覬覦者是謝列平和波德戈爾內等人。柯西多曾經試圖繼續推 進赫魯曉夫時代開始的經濟體制改革,但在黨內官僚階層普遍要求保持穩定的氛圍 ,得不到勃列日涅夫的政治支持,終於無功而返。朱熔基在江朱體制中的地位與作 用,基本相當於柯西金,儘管他在經濟改革中的作用,將會勝過柯西金一籌。七十 年代初的蘇聯人,對於柯西金的好感和希望要超過勃列日涅夫,但是這並沒有什麼 用。柯西金既當不了勃列日涅夫的家,也沒有機會使自己的政治壽命超越勃列日涅 夫時代。朱熔基的命運大致如此。 展望中共十六大,江澤東完全退出政治後台而把權力移交給朱熔基的可能性 並不大。比較可能的是下列三種情況中的一種:江澤民繼續擔任總書記和軍委主席 ,李鵬和朱熔基職務不變,胡錦濤接任國家主席;江澤民繼續擔任軍委主席,胡錦 濤接任總書記和國家主席,朱熔基職務不變,李鵬退出政治舞台;江澤民任軍委主 席,胡錦濤任總書記和國家主席,李鵬、朱熔基均退出政治舞台。無論哪種情況成 為現實,都不會有一個朱熔基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