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的國民黨送扁進總統府 (台灣)吳玉山   在驚濤駭浪之中,台灣的總統大選結束了。我們現在可以把整個選舉過程做一 個回顧和審視。這個選舉自始至終是一個「三人賽局」,由於三位競爭者彼此實力 相近,游離選民數目龐大,經常超越任何一組的支持人數,因此選舉的結局非常難 以預測。然而宋楚瑜曾是李登輝總統的主要助手,歷任黨政要職。他的獨立參選代 表泛國民黨力量的兩分,在這其中,民進黨的陳水扁獲得了結構性的優勢。   三人賽局的形成,在於國民黨沒有辦法好好處理李登輝總統的繼承人選。在上 一次總統大選之後,所謂「中生代卡位」的競爭,最後演變成連宋爭奪李的繼承權 。當連確定獲得李的支持後,宋就面臨了留在黨內、接受其次的職務安排,和脫出 主流、另立門戶的抉擇。由於宋在任職國民黨秘書長和台灣省省長的時候累積了大 量的政治資本,並且反映在許多民意調查的數字之上,因此宋決定獨立競選。而在 民進黨的方面,雖然有前主席許信良的出走,但是陳水扁獲得各個派系的支持而成 為民進黨唯一的候選人。兩大黨對於總統候選人的決定產生了顯著的分別,於是「 分裂的國民黨」面對了「團結的民進黨」。這個基本的局面造成了三人賽局。於是 陳水扁有了勝選的可能,但是敵人的分裂並不能夠保證扁的當選。   在全國的選舉當中,民進黨由於台獨黨綱造成人民戰爭的疑懼、缺乏在中央執 政的經驗、和對於制定與執行經濟和金融政策的能力不足,因此其得票率一般都較 地方選舉為低。在以台獨為主要訴求的兩次全國性選舉當中,民進黨的得票率更是 降到最低(八○年國大代表選舉與八五年彭明敏競選總統),所以雖然此次陳水扁 是面對分裂的敵人,但是他仍然只能和連宋鼎足而三。這是一個對於民進黨先天的 約制,也是陳水扁極力想要突破的罩門。   這樣說起來,對於民進黨的陳水扁而言,這次的選舉一方面給予他千載難逢的 機會(連宋分裂),一方面他又仍然必須面對民進黨在中央執政所必然遭逢的難題 (多數選民的不信任)。如何確保他的敵人將泛國民黨的選票均分、和如何努力開 辟民進黨的票源,讓民眾認為他有處理經濟和兩岸的能力,就成為陳水扁求取勝選 的主要策略。而陳的策略反過來就是連與宋的策略,那就是兩人都要在泛國民黨陣 營當中求取勝出,然後以優勢的地位來對扁,同時對於扁力圖證明自己能處理經濟 和兩岸的主張加以有效的反駁。   一直到民調禁止發佈的時候為止,扁的策略只實現了一半,那就是經過興票案 的打擊,宋的高支持度下跌到扁與連的程度,於是連宋兩分了泛國民黨的選票,從 而給予扁勝選的機會。一直到選前一個月左右,選戰的主軸都是連宋為了泛國民黨 的選票而相爭,扁反而在旁觀火,這是對於民進黨有利的。但是在另外一方面,扁 想要證明自己有執政能力的企圖並沒有實現。他過去關於台獨的主張仍然讓許多選 民疑懼。於是三強鼎立的形勢造成,連宋扁三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進入最後的競選 階段。   到了最後十天,連宋仍然在相爭泛國民黨陣營的選票,他們的策略還是想要擊 潰對方,然後接收大批的支持,然後就可以穩當的擊敗民進黨的陳水扁。由於此時 民調不准公佈,於是他們就相互用耳語來營造棄保。本來棄保在相爭激烈的三人選 局當中是非常容易產生的,但是前提條件是三個人的順位要先確定。棄保是發生在 棄三保二以防阻一當選的場合。其原因是支持第三的選民不願意自己的選票成為廢 票,於是支持居於第二的候選人,以將原處於第一的拉下。這裡又可以看出做棄保 的選民要喜愛第二超過第一,否則棄保將無意義。於是連和宋分別表示對方已經出 局(也就是第三),而自己需要對方選民的支持,否則陳水扁就會當選。誰是第三 便成了連宋相爭的焦點。這個態勢的形成,主要是由於連宋支持者在兩人之間流動 的可能性很大,也就是他們在知道自己最喜歡的候選人當選無望後,會投另一位泛 國民黨陣營的候選人,以防阻陳水扁的當選。在這裡,我們看到了沒有棄保的基礎 ,但是想創造第三人出局的認知來接收對方的選票。   由於急著在泛國民黨陣營當中爭奪選票,連戰不自覺的將自己的立場向右靠, 也就是希望運用國民黨外省籍大老的支持來挖取宋楚瑜的選票。反獨相當程度變成 了連的競選主軸。這是一個向右的動作,但是連的左翼並沒有守穩。李總統是連在 左翼的守護人,但是由於李遠哲在三月十日對陳水扁表達了公開的支持,李的一干 好友又參加了扁的國政顧問團,於是李對於連的支持受到普遍的懷疑。當連戰在向 右移動的時候,他的左翼正變得空虛,而扁開始蠶食他的選票。宋此時也不斷指出 連已經被李所拋棄,即所謂「棄連保扁」,這套說法連中共總理朱熔基都大力傳播 ,他在十六日聲色俱厲的對台灣選舉發出警告時所說的「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就是指的這個。於是連的選票開始大量出走,一部份的本土票流到了扁陣營,大部 分的泛國民黨票則向右支持宋。連宋相爭的結果,宋是贏家,這種態勢透過耳語傳 播開來,使這種趨勢更加明顯。   在最後十天,扁獲得了李遠哲的背書,真正開始衝撞民進黨在全國選舉的得票 率極限。李遠哲被用來證明民進黨有能力可以處理國政,李遠哲的國際形象和與大 陸領導人的會面經驗都成為陳水扁修補罩門的重要工具。於是扁的支持度急速攀升 ,開始獲得了地方選舉當中民進黨的傳統支持度,隱隱然已經預先決定了選舉的勝 利。然而對於這樣的發展,股票市場和對岸都產生了反彈。在上星期一股市破紀錄 的大跌,顯示投資人對於扁可能當選的疑懼。接著在星期三朱熔基對台獨聲色俱厲 地提出警告,要求台灣選民在投票時「切莫一時衝動,以免後悔莫及」。這兩項沖 擊,結果並沒有打擊到扁的支持。股市在安定基金的拉抬下迅速走穩,而朱熔基的 威脅反而讓反感中共的選民更加支持陳水扁。於是到了投票日的時候,連的選票小 部份因為左翼鬆動而流向了扁,大部分因為棄保而流向了宋,於是連的支持被掏空 ,只獲得了百分之二三.一的支持。宋雖然在泛國民黨陣營中勝出,得到了百分之 三六.八的選民支持,但是連的崩潰不夠徹底,所以比起扁所獲得的百分之三九. 三還是輸了三十一萬票。從整個選舉的過程來看,決定結局的關鍵是一、國民黨的 分裂造成三人選局;二、興票案使得宋無法持續領先,也使得棄保票無法較早發酵 ,這就使得連宋之間缺乏決定性的勝負;三、李遠哲效應加大了陳水扁的支持度, 使泛國民黨陣營的總版圖縮小。到了最後,連宋間棄保的程度趕不上扁支持度的增 加,於是連宋都敗下陣來。總之,團結的民進黨在這關係台灣命運的總統選戰當中 擊敗了分裂的國民黨。從這裡看起來,一個政黨總體力量的大小不如它能維持團結 來得重要。國民黨要檢討敗選,分裂是怎麼造成的應是最為重要的原因。□(作者 為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