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感台灣大選 公 月 ◎台灣成了中國政治民主化的先行「特區」 台灣是中國大陸的一面鏡子,無論是正面還是反面都是鏡子。這麼多年來, 海島上的種種經驗和教訓為大陸人提供了很好的思考和借鑒的素材。從國民黨一黨 獨裁到開放報禁、黨禁,從經濟騰飛成為亞洲小龍到掃蕩「黑金」,從立法院的肢 體衝突到這次總統選舉中執政五十年的國民黨下台,讓位給在野的民主進步黨。無 論是其過程還是結果,都給人們有益的啟示。有台灣這樣現成的樣本和現代民主政 治發展的「特區」,可以說是大陸中國人的幸運。 ◎政權通過選舉和平轉移是對民主制度的最大考驗 說不出太精確的原因,也許是出於對海峽兩岸有一個安定和平的未來的期望 吧,我與許多來自大陸的學生學者一樣,並不很想看到這次台灣總統選舉的結果是 陳水扁上台。但是,陳水扁當選總統這一個事實,畢竟清楚地標誌著台灣實現了政 權和平地從一個強大的執政黨向原先弱小的在野黨轉移,這不僅是台灣民主化進程 中劃時代的一步,在整個現代中國歷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了不起的大事。民主政治 有許多標示性的東西,比如言論、出版和結社的自由,議會立法機構對政府行政權 力的制衡,司法獨立,執政黨容許反對黨合法存在,秘密投票、公平競選等等。其 中最主要的一項也許就是國家或者政府的權力可以通過公平選舉和平轉移。在一些 歷史學家的眼中,一八零一年美國總統選舉中托瑪斯·傑佛遜當選為總統,表明美 國民主制度通過了一個重大的考驗,因為這是美國政治中政黨競選的發端;依據這 樣的觀念,去年印度尼西亞總統選舉中瓦希德取代哈比比,是印尼的民主制經歷了 考驗(當然它不是選民直接選舉);這次台灣大選則是台灣的民主制度經受了重大的 實質性的考驗。 國民黨在選舉中失敗了,也認輸了;開票結果出來,落選的 方面馬上發表講話,對當選者表示祝賀。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連戰舉行記者會,承認 失敗,向陳水扁祝賀,呼籲陳「以大格局帶領國家」;無黨籍獨立總統候選人宋楚 瑜在支持者的集會上向陳水扁和呂秀蓮道賀,指出「民主就是要尊重人民的決定」 ,民眾共同期盼的是台灣民主的成就,這是「大家尊重和追求的最高價值」。整個 台灣社會平靜地接受了選舉的結果,至於選舉之後幾天發生的一些「動亂」,不過 是國民黨內部民眾對作為國民黨主席的李登輝在選舉失敗中的責任的追究,並不是 對選舉結果的抗議。在這樣的事實面前,人們非常自然地會想:台灣全社會理性地 接受了民主選舉造成的政權轉移的結果,大陸社會是否可以和平地接受這樣的重大 變動?強大的執政黨願意與在野黨和無黨籍候選人公平競選,大陸共產黨何時敢與反 對勢力競選?國民黨敗選了就認輸,共產黨如果選輸了,它輸得起嗎? ◎軍隊國家化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內容 歷史上國共打仗,一方被稱為「國軍」,一方稱為「共軍」。「共軍」指的 是共產黨的軍隊,「國軍」指的是國民黨的軍隊。現在台灣的軍隊也稱為「國軍」 ,不過此「國」非那「國」,軍隊不是國民黨一黨的軍隊,而是中華民國的軍隊, 是國家的軍隊。國民黨敗選,新總統選出,台灣軍隊的參謀總長湯曜明上將馬上發 表「國軍的立場與使命」的談話,指出國軍是國家的軍隊,軍隊依據憲法服從國家 元首。他代表軍隊向未來新的三軍統帥效忠。儘管不少軍隊將領對陳水扁以往的「 台獨」傾向表示質疑,但是從整體上,軍隊所依據的是中華民國憲法,憲法規定「 全國陸、海、空軍,須超出個人、地域及黨派以外,效忠國家,愛護人民。」「總 統統帥全國陸、海、空軍。」國民黨曾經掌控了幾十年的軍隊依據憲法作出這樣的 表示,是作為民主進程重要內容的軍隊國家化的結果。軍隊國家化是現代民主社會 的重要標誌,是社會穩定的重要保證,因而也是這次台灣政權和平轉移的重要保證 。中國大陸的民主化和現代化的重要內容無疑也是要將軍隊國家化的內容盡早寫入 憲法,並付諸實施。這樣,在任何社會變動中,軍隊就不會成為某一政黨或者利益 集團的工具,也就可以避免發生由於動用軍隊參與國內政治而造成的各種慘案。「 六四」在中國就將永遠成為一個歷史名詞。在這一方面,印度尼西亞瓦希德上台之 後在削弱軍隊將領干預或參與國內政治的力量方面也提供了有效的經驗,無論是台 灣經驗還是印尼經驗,對中國大陸未來都至關重要。 ◎民主政治的「多數」是規則多數 據統計,在這次選舉中陳水扁、呂秀蓮的得票數為四百九十七萬七千七百三 十七票,相比於宋楚瑜、張昭雄的四百六十六萬四千九百三十二票及連戰、蕭萬長 的二百九十二萬五千五百十三票,他是「多數」;但是在一千二百七十八萬六百六 十名投票人中間,陳呂所得票數只佔百分之三十九點三,還是「少數」,對於一千 五百四十六萬二千六百二十五個選舉人或者兩千七百多萬台灣總人口來說,他們的 得票更是少數。就是說,「少數」台灣人選出了統治「全部」台灣人的總統。當然 ,選陳水扁的「少數人」要比選宋楚瑜的「少數人」及選連戰的「少數人」要多。 宋楚瑜得票總數比陳水扁少三十多萬,但是在台灣二十五個縣市中,宋楚瑜 得票領先的有連江、金門、澎湖、台北、桃園、新竹、苗栗、台中、花蓮、南投、 台東十一縣和新竹、台北、台中、基隆四市,總數為十五個縣市,陳水扁領先的是 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宜蘭、屏東七縣和嘉義、台南、高雄三市,總共 十個縣市。如果台灣按照美國總統的選舉辦法,以美國五十個州的「選舉人」制來 計算台灣二十五個縣市的選舉結果,哪麼宋楚瑜就會遠遠超過陳水扁而當選為總統 。規則不一樣,同一個選舉的結果就不一樣。 按照另外一些民主制國家的選舉規則,獲得超過半數的選票者才能當選為總 統,倘若不超過半數,就要舉行第二論投票(例如俄羅斯的總統選舉)。如果台灣采 取這樣的選舉規則,讓在第一輪投票中領先但是都沒有超過半數的宋楚瑜與陳水扁 在第二論選舉中再對決一次,結果將是如何?許多人會輕易地說出一個答案。當然, 這些都是虛擬的問題,沒有現實意義。許多人喜歡說民主政治就是少數服從多數, 是多數政治,這話雖然說得過去,不過一定要指出,這個「多數」不是任何意義上 的自然多數,而是規則多數。民主政治中「規則」最重要。 從這一點出發,中國的民運人士看來需要考慮,在中國大陸未來的民主進程 中,國家領導人的選舉方式,是採取美國方式,還是俄國方式,還是台灣方式?幅員 廣闊,人口眾多的中國大陸,可能採取俄國或美國的選舉方式更加妥當一些。 ◎退後一步道路更寬廣 投票前三天,中國總理朱熔基在北京的中外記者會上發出嚴厲的警告:「誰 要是搞台灣獨立,你就沒有好下場,」「我們能夠允許自古就屬於中國領土的台灣 從祖國分裂出去嗎?絕對不能!」「中國人民一定會以鮮血和生命來捍衛祖國的統 一、民族的尊嚴。」「有人要讓台獨勢力上台。台灣人民現在面臨緊急的歷史時刻 ,何去何從,切莫一時衝動,以免後悔莫及」。中共雖然沒有如同一九九六年大選 的時候那樣打飛彈,但是話說得夠重的了。 投票前夜,陳水扁在集會上提出五大保證追求兩岸永久和平。第一是捍衛國 家安全,確保台灣主權;第二是改善治安、消除黑金,從事改革,維護金融穩定; 第三是在當選總統後將不是一黨的總統,而是全民的總統。就職後將辭民進黨中常 委職務,不參與民進黨黨務運作。第四是在當選總統之後,立即成立跨黨派小組, 面對兩岸的緊張關係,拿出積極善意,與中國展開諮商溝通,未來兩岸談判不是一 黨談判,而是全民談判。第五,在當選總統之後,透過跨黨派小組,化解歧見,凝 聚朝野共識。雖然陳水扁還是維護了民進黨和自身的某種尊嚴和臉面,但是與以往 高呼「台獨萬歲」的強硬姿態相比,畢竟是大大後退或者軟化了。 有些觀察家在分析陳水扁勝選的原因時認為,中國總理朱熔基在台灣投票前 的那番強硬的講話造成了反效果,促使有些選民投陳水扁的票;也有人認為是陳水 扁在接近投票日的時候發表的柔性的言論使得一些原來擔心陳水扁會帶來戰端的選 民放下心來投陳水扁的票。可能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不過,從一般老百姓的角度 來看,總是希望安居樂業者居多,喜歡「硬碰硬」的比較少。對一個正常人來說, 逆反心理與順從心理同時具有。選舉行為基本上是一種肯定行為(不像示威、抗議基 本是一種否定行為),在選舉行為中,順從心理所起的作用要大於逆反心理。因此, 說陳水扁的退卻戰術在選舉中起了吸引選票的重要作用,更加可信和合乎情理。再 看看勝選之後的陳水扁與民進黨:陳水扁在「當選感言」中表示為了台海的和平與 穩定,「願意以最大的善意和決心,進行全方位、建設性的溝通與對話。」選舉後 的第四天,民進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就修改原有黨綱中「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 和國」的條文,以及相關的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選擇決定建立台灣共 和國和制定新憲法的條文進行了討論。這裡有一條清晰的邏輯延續線索。「退一步 海闊天空」。政治需要後退,高明的政治家懂得什麼時候後退及怎樣後退。 ◎知識分子的角色與定位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台灣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在選舉後期中公開支持陳 水扁,成了人們的一個熱門話題。有人讚揚他在關鍵時刻「鐵肩擔道義」,發揮了 知識分子對社會的關懷和面對黑金政治的「清流」作用,有人批評他在選舉中沒有 恰守學術界的中立立場,與政治保持距離,也有人說他仍然信奉「學而優則仕」的 傳統觀念,還想謀取高官。本文不擬探究李遠哲「挺扁」的種種充足理由或者原因 ,也不從道義和個人品德上討論這個問題,只是就社會的角色分配的宏觀層面來發 表意見。從社會角色的相對定位而言,李遠哲的做法並不值得大陸知識分子倣傚。 近代中國學術界歷來被迫或者非逼迫地與政治靠得太近,從而損害了學術界乃至整 個社會的發展。從健康社會的發育和發展來說,知識界、學術界與政治界交叉混雜 ,不是一件好事。在一個比較健全的社會結構中,學術與政治應當保持距離,各有 分界。看一看「規範的」(我不喜歡使用「成熟的」這一修飾詞,因為「成熟」就意 味著是老了)社會的例子,美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甚眾,鮮有聽說誰要想去爭一個國 務卿或者什麼部長噹噹的;在普通的社會觀念上,也不是認為「國防部長」一定比 「大學校長」光彩,「行政院長」一定比「研究院院長」了不起。在正常的民主社 會中,最有權的,最有錢的,最有名的,各有所歸。 毫無疑問,知識分子當然要象愛因斯坦那樣關懷社會,不過,積極地說,知 識分子的社會作用主要是他對權力(包括政治權力和財產權力)的批判立場,消極地 說,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內的知識分子最主要的工作是堅守本位,不要輕易涉及 自己不懂的領域,尤其是社會政治領域。由於知識分子的清高,他們常常被稱為是 「清流」。面對現實政治的渾濁,如果以為將作為清流的知識分子注入「濁水」便 可以導致清明,這是一種誤解,結果反而可能是「同流合污」。如同山泉,在山則 清,出山則濁。正確的做法是讓清流與政治權力繼續保持距離,保持批評的立場, 時時向政治的渾濁中投入批判澄清劑。這個問題對於長期沉浸在官本位體制中的大 陸知識分子來說更加重要,在未來社會轉型中,中國知識分子一定要有清醒自知的 態度。 ◎選總統不是選「好人」 選舉前在美國舉行的一次僑界的集會上,一個宋楚瑜的支持者在回答另外一 些人利用興票案對宋的攻擊時說,「選總統不是選聖人」。這話說得很得當。聖人 在現實生活中是沒有的,所以可以把這句話改成「選總統不是選好人」,當然,誰 都不會將這句話理解為是在主張選「壞人」,其意思只是說,選民們主要考慮的是 候選人適合不適合當總統,而不是考慮候選人在道德或者其他方面「好」還是「不 好」。在克林頓犯了哪麼多「生活作風錯誤」之後,為什麼大多數美國人不主張將 他拉下台?原因就在於克林頓還是一名合格的總統。在台灣大選的五組候選人中間, 比較起來,獨立候選人許信良可以說是一個好人,在個人政治經歷、操守上幾乎無 瑕可擊;在內政、教育和兩岸關係方面都提出過很好的見解,在競選活動中的表現 也可圈可點。選舉結果是許信良得票很少,這表明台灣的選民的選舉理念是很清楚 的。 ◎多一些政策辯論,少一點搖旗吶喊 人們喜歡將台灣的選舉與大陸、美國領導人的產生制度相比較。台灣的總統 候選人(甚至市長、縣長的候選人)要上台都會在競選中弄得很累,這一點像美國。 克林頓在競選中喊啞了嗓子,似乎至今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通過一番全力拚搏再 獲得大權,從投入產出的角度看也還說得過去。比較起來,中國大陸共產黨領導人 掌權太輕鬆。他們不要競選,不要演說,不要與對手辯論,不要向選民許諾,不要 籌措經費,只要拉拉關係在加上一些大陰謀小詭計就可以了。鄧小平接班,江澤民 接班,中央和地方官員上台都是這樣,這太不公平。 再將台灣選舉與美國比較,似乎還可以看出一些不同。美國競選中也有民眾 集會,也有標語旗幟,但是更多的是競選者在電視和其他媒體中的政策辯論,集會 中揮舞的旗幟也比台灣街頭飄揚的要小得多(相比之下,台灣總統競選人基本上沒有 政策辯論,相互聚頭也只是各說各話的「政見發佈」)。如果未來中國大陸像今天的 台灣一樣競選,集會造勢,搖旗吶喊,鞭炮齊鳴,鑼鼓喧天,掃街拜票,打躬作楫 ,大擺宴席,贈送夾克,成本可能太高,秩序可能太亂。也許採取美國方式更好一 些,這些選舉技術層面的問題,中國民運人士極需斟酌。 ◎分裂沒有好下場,民運人士宜停止或延遲內鬥 海內外中國民運人士還值得從這次台灣選舉中汲取的一個重要教訓是,分裂 沒有好下場。許多人認為,國民黨這次失敗不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宋楚瑜不離開國 民黨或者說國民黨不把宋楚瑜趕出去,國民黨在選戰中不會輸,這種說法幾乎是無 疑義的。中國海內外民運人士的內鬥歷來受到人們的批評。從推進中國民主化進程 的角度來看,從中國早日實現政黨政治、公平選舉的角度來看,民運人士實在有必 要早日組成一個能夠與共產黨抗衡的,或者說能夠與共產黨競選的在野的政黨或政 治力量。而要勝選,必須停止內鬥;退一萬步來說,為了勝利,也必須延遲內鬥。 如果真的想在未來民主社會的執政黨中獲得一個施展自己政治抱負(或者說是為社會 大眾服務)的職位的話,現在內鬥太早。看看民進黨,面對執政的國民黨空出來的哪 麼多官職,其主要幹部全部填進去,還填不滿中央政府的部長以上的職位。海內外 民運人士中想為民主事業而爭權奪利者(不說是為個人爭名利),實在需要忍耐再忍 耐,到競選勝利之日再爭也不遲,中國幅員遼闊,從中央到地方,有多少重要位子 在等著你,到時候民運隊伍傾巢而出還占不完呢。重要的是你們準備好了沒有。「 準備好了麼,時刻準備著」。以前的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的前兩句歌詞,值得中國 民運人士深思,如果真的要做一個政治家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