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法輪功現象談起(中) 胡 平 (9)法輪功為什麼能強化忍的精神 如前所說,忍字在法輪功中具有重大的意義。然而,忍字並非法輪功獨家之 秘,關於忍讓、忍耐、克制、肯吃虧、能吃苦之類教誨,在中國傳統文化——甚至 包括共產黨文化——中俯拾皆是,國人耳熟能詳,用不著李洪志再來發明創造。可 是,許多法輪功學員確實表現出比常人更強的忍的精神,並堅稱是法輪功、是李老 師教會了他們「忍」。這又當作何解釋呢? 我以為至少有如下幾個原因: 首先,加入法輪功的人,大多數原來就老實本分,能忍善忍。唯其如此,他 們才最容易被法輪功所吸引;一旦加入之後,又強化了他們固有的氣質傾向。就像 加入橋牌俱樂部的人,牌癮比別人大,牌技比別人高,這有什麼可奇怪的呢? 其次是練功行為的陶冶作用。實踐忍字,可從培養一種平和的心境入手。而 培養平和的心境,又可從練習一套身體的動作入手。我們知道,在人的身與心之間 ,可以互相影響,互相作用。實用主義創始人皮爾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講 到過制怒的辦法。他說,人一發怒,心理反應會引起身體反應,你的眉毛緊鎖,雙 肩聳起,心跳加速,肌肉緊張;如果你想化解怒氣,那不妨反過來,有意識地舒展 雙眉,放下雙肩,深呼吸幾次,讓肌肉放鬆。試試看,你不是發現你的怒氣比原先 小了、弱了嗎?這就是身體反應引起心理反應。中國氣功(軟氣功,包括法輪功)的動 作舒緩從容,它還要求練功者放下雜念,因此,練法輪功能使人心氣平和(當然,不 是所有的身體動作都能使人心氣平和,譬如拳擊就不會)。心氣平和了,忍也就比較 容易了。 再有,法輪功成員不僅練習一套身體動作,而且還習誦大法,修練心性,有 自己的一套省思和修養方式。其形式和基督教的禱告、禮拜,和儒家的修身養性, 「每日三省吾身」——你也許還會聯想到文革中的天天讀、斗私批修——都有些相 似。在緊張繁忙的紅塵俗世中,人們若是肯自覺地擠出一定時間專門在修好自己這 顆心上下功夫,在如何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上下功夫,比起那些一頭扎進萬丈紅塵 中,有時間就打麻將唱卡拉OK,從不凝神靜思,從不反觀自己靈魂的人,無疑會變 得胸襟開闊些,對現實生活中的利害得失表現得超脫些。 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一書裡寫到:「在美國,每星期的第七天,全國 的工商業活動好像完全停頓,所有的喧鬧的聲音也聽不到了。人們迎來了安靜的休 息,或者毋寧說是一種莊嚴的凝思時刻。靈魂又恢復了自主的地位,並進行自我反 省。在這一天裡,市場上不見人跡,每個公民都帶領自己的子女到教堂去,在這裡 傾聽他們似乎很少聽到過的陌生的布道講演。他們聽到了高傲和貪婪所造成的不可 勝數的害處。傳教士向他們說,人必須抑制自己的慾望,只有美德才能使人得到高 尚的享樂,人應當追求真正的幸福。他們從教堂回到家裡,並不去看他們的商業帳 簿,而是要打開聖經,從中尋找關於造物主的偉大善良,關於上帝的功業的無限壯 麗,關於人的最後歸宿、職責和追求永生權利的美好動人描寫。美國人就這樣擠出 一點時間來淨化自己,暫時放棄其生活上小小慾望和轉瞬即逝的利益,而立即進入 偉大、純潔和永恆的理想世界的。」假如說托克維爾對「宗教信仰是怎樣時時使美 國人的心靈轉向非物質享樂的」描述是正確的,那麼,法輪功是不是也能起到類似 的作用呢? 第四,道德主要是實踐的問題而不是理論的問題,實棧道德主要靠意志的作 用而不是靠理性的作用。所謂靠意志,就是下決心。一般人常常感到自己的決心不 夠,於是就需要從外部引進權威。對於發佈道德律令而言,重要的不是說什麼,而 是誰在說。同樣一句話,老師講就比同學靈,長輩講就比同輩和晚輩靈。摩西十誡 若非出自摩西之手,冠以耶和華之名,對希伯來芸芸眾生就沒有那麼大的效力。很 多人讀李洪志的書,最不能接受的是作者自比神靈,唯我獨尊的架勢,可是反過來 想一想,對於那些渴求權威指引、鼓勵和管束的人,是不是正因為《轉法輪》這種 自比神靈、唯我獨尊的架勢,反而才更有力地影響他們的意志,從而影響他們的道 德行為呢? (10)法輪功的宗教性作用 第五,在社會不公、道德淪喪的時代,一班老實人、本份人,在生活中吃虧 受氣倒還在其次,更令人心氣不平的是,他們發現自己的老實本份非但沒有受到周 遭輿論的稱讚,反而被視為愚蠢、呆氣、傻冒,反而被嘲笑、被孤立。因此,他們 比別人更需要「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更需要彼此抱團,互相肯定,互相鼓勵。 正因為他們在現實中得不到鼓勵,因此他們比別人更需要從幻想中得到支持,也就 是說,他們更需要神話,更需要宗教。法輪功使這種人結合成一個團體,並且為他 們提供了一套神話,於是他們就不再感覺孤單弱小,低人一等,相反,他們會感到 自己在精神上達到更高的境界,他們覺得自己有了強大的靠山即精神資源。這樣, 他們就更有決心、更有勇氣去堅持他們的道德理想。 具體講到忍字,忍字的含義很多,一般人主張忍的出發點也各不相同。「小 不忍則亂大謀」這句成語告訴我們,忍者並不是為了忍而忍,忍者之所以能忍願忍 ,是因為他們有著別樣的追求,更大的追求。常識也告訴我們,要想生活得幸福, 就必須節制自己的激情和慾望,把它們控制在一個適當的範圍之內;要想獲得持久 的、更大的幸福,就必須放棄或犧牲許多暫時的享樂。宗教勸人向善也是用的同樣 的道理,只不過它把目標向後推移,把人們做犧牲的報償放在來世,而不是放在現 世。 在一個正常的社會裡,一個人肯忍讓,肯吃虧,他通常都能夠贏得眾人的贊 揚和好感,到頭來自己往往也並不吃虧。所謂「本份本份,總有一份」,就是說的 這層道理。因此在正常的社會裡,一班老實人本份人並不難堅持老實本份,更何況 當老實人本份人還能得到一種精神上的自我滿足。可是碰到社會不公、世風日下的 時代,當老實人本份人就很困難了。他們發現,那些不老實不忠厚的人不但活得更 滋潤,而且還被眾人所羨慕稱讚,自己一輩子老實本份,結果一輩子困窘,連應得 的一份都得不到,連已有的一點都在失去,還要被別人嘲笑譏諷。由於他們在現實 中得不到回報,連精神上的回報也得不到,所以他們就會灰心,就會動搖,就很難 再堅持忍下去,許多人甚至同流合污。 在這種情況下,宗教的作用就顯示出來了。一個人信仰宗教,他就可以對現 實中得不到應有的回報不太計較,因為他相信他可以在另一個世界得到足夠的回報 。法輪功與此類似。李洪志說:「圓滿得佛果,吃苦當成樂」,「吃得世上苦,出世 是佛陀」。這兩句話和那句老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很類似,不同之處在 於,後一句話把吃苦的報償放在現世俗世,前兩句話卻是把吃苦的報償放在來世出 世,放在常人肉眼難以觀察得到的一種境界。法輪功成員相信,唯有吃苦忍耐才能 修成正果。有了金剛不壞之身這樣無比美好的前景在召喚,在現實生活中為了堅持 真和善而多忍一忍不是就更容易了嗎? (11)「忍」與怨恨 以上,我們講述了法輪功為什麼能夠強化人們忍的精神的幾條原因。不過, 我們還沒有對法輪功提倡的忍字究竟是什麼內容,有什麼價值的問題展開討論。以 下我們就講一講這個問題。 法輪功的三字訣,真、善、忍,其意義簡單說來就是: 真,要做真事,說真話,不欺騙,不撒謊,做了錯事不掩蓋,將來返本歸真 ; 善,要有慈悲心,不欺負人,同情弱者,幫助窮人,樂於助人,多做好事; 忍,在困難時、屈辱時,要想得開,挺得住,不怨不恨,不記不報,能吃苦 中之苦,忍常人不能忍之忍。 在這三字訣中,真和善都好理解,好接受,「忍」字就要複雜一些了。龔小 夏指出,一個忍字給法輪功成員的生活帶來新的意義。忍,不再是忍氣吞聲的卑微 ,而成了居高臨下的寬容。這兩句話使人想起尼采對基督教道德的批判。 在《論道德的譜系》一書中,尼采對所謂基督教道德的根源進行了別開生面 的分析。尼采把基督教道德稱作奴隸道德,它產生於怨恨精神。深受壓迫者由於無 能反抗,故而心懷怨恨,然而借助於一種迂迴的、狡詐的方式 ,他們由怨恨創造出 一種新的價值,發明了一種新的意識形態,從而使得怯懦屈從一躍而成為善良與寬 恕。 按照尼采,人類生活本來是優勝劣敗,弱肉強食。勝就是優,敗就是劣,強 就是好,弱就是壞;這就叫主人道德,也是真正高貴的道德。可是基督教把這種價 值觀來了個顛倒。因此,「就其本質來說,基督教是一場反向運動,是一場反對高 貴價值的偉大起義」。 尼采寫道: 「奴隸在道德上反抗伊始,怨恨本身變得富有創造性並且娩出價值,這種怨 恨發自一些人,他們不能通過採取行動做出直接反應,而只能以一種想像中的報復 得到補償。所有高貴的道德都產生於一種凱旋式的自我肯定,而奴隸道德則起始於 對『外界』,對『他人』,對『非我』的否定:這種否定就是奴隸道德的創造性行動 。這種從反方向尋求確定價值的行動——值得注意的是,這是向外界而不是向自身 方向尋求價值——這就是一種怨恨:奴隸道德的形成總是需要一個對立的外部環境, 從物理學的角度講,它需要外界刺激才能出場,這種行動從本質上說是對外界的反 應。」「不報復的無能應被稱為『善良』,卑賤的怯懦應改為『謙卑』,向仇恨的 對像屈服應改為『順從』(根據他們對一個人順從,這個人吩咐他們屈服,他們稱這 個人為上帝)。弱者的無害,他特有的怯懦,他倚門而立的態度,他無可奈何的等待 ,在這兒都被冠上好的名稱,被稱為『忍耐』,甚至還意味著美德;無能報復被稱 為不願報復,甚至還可能稱為寬恕(「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幹的是什麼,只有我們才 知道他們幹的是什麼!」)他們還在議論「愛自己的敵人」——而且邊說邊淌汗」。 參照捨勒(Max Scheler)對怨恨的分析,我們可以把價值的顛覆這一過程看得 更清楚。捨勒本人並不贊成尼采對基督教道德的批判,他並不認為基督教道德的基 礎是怨恨。不過他沿襲了尼采對怨恨的分析思路並深入發揮。 如眾所知,人受到欺侮,幾乎本能地會進行反擊和防衛,但是如果你相對弱 小,考慮到直接作出反抗會失敗,人就會強行隱忍,把直接的反擊衝動和防衛衝動 轉化為報復衝動。捨勒指出,報復衝動不是主動的、進攻性的,而是被動的、反射 性的。人只有先受到欺侮,而後才會產生報復衝動。捨勒提醒我們:報復和反擊、和 防衛不同。你一拳打來,我立即用拳頭擋住,這叫防衛;你打我一拳,我馬上回你 一腳,這叫反擊。反擊和防衛都是指當下做出的反應。報復、報仇,則是指那種在 時間上已經被延後而做出的行動。「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句話,就揭示出報復 感的這種時間特性。由報復衝動或曰報復感產生了怨恨。怨恨是一種心態,一種強 行壓抑某種情感波動或情感衝動,使其不得發洩而產生的心態。心懷怨恨是很痛苦 的,是心靈的自我毒害、自我折磨。平常我們說的「忍」字,含義很多,其中之一就 和怨恨很接近,忍就是心懷怨恨的意思。「忍字頭上一把刀」,這把刀本來是要刺 傷對方的,但因為你把它暗藏在自己的心中,它首先刺傷的是你自己。除非哪一天 你把刀抽出來刺傷對方,一解心頭之恨,否則,這把刀就總是插在你心上,令你的 心時時在滴血。 心懷怨恨既然是如此痛苦,人不能不想辦法克服這種痛苦。克服的辦法只有 三種。一種是報仇雪恨。一種是遺忘。這是一種特殊的遺忘,一般的遺忘是不經意 ,這裡的遺忘卻必須是刻意為之,是刻意的遺忘。這種特殊的遺忘是十分困難的。 人只能努力地、刻意地記住一件事,人怎麼能努力地、刻意地忘記一件事呢?你努力 地想忘記一件事,這本身就意味著你對那件事耿耿於懷。當你拚命地想忘記一件事 ,你就是正在惦念著這件事,所以,努力地、刻意地遺忘本身是自相矛盾。由此可 見,如果你想刻意地忘記一件事,唯一的辦法是轉移,是趕快把精力投向別處,努 力讓別的事情佔據你的心(治療失戀的最好辦法是趕快再戀愛,跟誰都行)。 關於刻意的遺忘,還有很多話可說,眼下暫且到此為止。我這裡重點要講的 是第三種克服怨恨的辦法:那就是價值的顛覆與價值的創造。你受到欺侮又無力報復 ,你只好忍。在這裡,忍的意思就是怨恨,就是意圖報復;然而,法輪功說的「忍 」卻剛好相反,法輪功說的「忍」恰恰是指不怨不恨,不記不報。這怎麼做得到呢 ?除非你把屈辱不再看成屈辱,把傷害不再看成傷害,把吃虧不再看成吃虧。吃不著 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吃不著更好。圓圈畫不圓何必懊惱,「孫子才畫得圓呢」。 挨了打氣什麼,那是「兒子打老子」。阿Q的精神勝利法看上去十分可笑,可是,倘 若阿Q要想受了氣而不生氣,還要能高高興興地活下去,不實行精神勝利法——也就 是把正負價值加以顛倒——又怎麼辦呢? (12)基督教道德與阿Q精神勝利法 象尼采所說的基督教道德,很容易使人聯想起阿Q的「精神勝利法」,阿Q挨 了別人的打,不敢還手,就說是「兒子打老子」。不過認真說來,兩者並非一回事 。 首先,阿Q的精神勝利法純粹是自欺。阿Q的「兒子打老子」只是自己說給自 己聽的,偶爾不注意說的聲音大了,讓對方也聽見了,對方一定要回過頭來再打他 一頓,還逼著他改口說是「老子打兒子」。阿Q則照例求饒,挨了打不說,還要自己 罵自己。阿Q從不敢公開地堅持打人就是「兒子打老子」這條原則。他既沒有顛覆舊 價值,更沒有創造新價值。 其次,阿Q欺軟怕硬。自己挨了強者的欺負不敢反抗,遇到比自己更弱的人( 如小尼姑、小D)又要去主動挑釁,去欺負別人——這時候他就不說什麼「兒子打老 子」了。阿Q這號人,遇著狼是羊,遇著羊是狼,雙重標準,毫無原則,十足的機會 主義。阿Q的精神勝利法,看上去像是在把一種怨恨轉化為一套價值,其實夠不上。 如此說來,阿Q的精神勝利法本身淪為笑柄,主要錯在阿Q本人並沒有真正地 堅持它。如果阿Q堅持打不還手,堅稱打人就是兒子打老子,你再打我也不改口,我 們能不對阿Q生出幾分敬意麼?據我所知,很多人本來對法輪功不屑一顧,嘲笑有加 ,可是,當他們看到,就在法輪功遭到當局泰山壓頂式的鎮壓時,仍有不少學員前 赴後繼,任你抓任你打而不改其初衷,他們再不嘲笑了,他們不能不對法輪功刮目 相看。 (13)弱者的英雄主義 這裡有兩個問題。第一,忍、忍耐、逆來順受,到底是不是一種美德? 「忍」的確是一種美德。逆來順受通常被視為貶義,其實未必合適。逆來順 受的「順」,不僅是指不積極反抗,而且還是指一種從容的、坦然的態度。逆來順 受是指用從容的、坦然的、不失尊嚴的方式接受苦難,接受逆境。這難道不是一種 德性,不值得尊敬麼? 不錯,你可以說忍耐是無奈,是無能。可是,當一個人處於軟弱的地位確實 無能反抗時,你說他該怎麼辦呢?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倖存者佛蘭克(Viktor E.Frank l)說:「人在陷身絕境、無計可施時,唯一能做的,也許就只是以正當的方式即光榮 的方式忍受痛苦了。」 逆來順受並非像一般人所想的那樣純粹是消極的。佛蘭克說:「忍受,至少在 坦然正視真正的命運所帶來的痛苦這種意義上,就其本身來說便是某種進取,而且 是人所具有的最高的進取。」他還引用歌德的話——「沒有哪種情況人不能夠或者 通過進取或者通過忍受而使其高尚起來的」。 為什麼逆來順受竟然可以是一種進取呢?因為壓迫者不僅想顯示他們在力量上 的優勢,更想顯示他們在精神上的優勢。然而,精神上的優勢不同於力量上的優勢 ,力量上的優勢可以強加給對方——「三軍可以奪帥」,精神上的優勢卻必須對方 的承認,「匹夫不可以奪志」,只要匹夫自己拒絕交出自己的志,你的精神優勢就 無從建立。壓迫者無非是想通過力量上的優勢確立其精神上的優勢。他們力圖讓你 也承認他們的邏輯——強權就是真理,誰拳頭硬誰就是大爺。簡單地說,壓迫者就 是一心想看到你磕頭討饒,「承認錯誤」,而你卻就是不磕頭討饒,就是不承認錯 誤,這意味著你就是不吃他們那一套,你拒絕他們的那套價值觀,不承認他們在精 神上有什麼優勢。這就讓他們受不了。共產黨搞迫害,從來不以迫害本身為滿足, 它一定要受迫害者自己「承認錯誤」,因為它知道,如果對方堅決不承認錯誤,那 麼,不管它把對方折磨到什麼地步,它還是沒有成功,在精神上,它還是失敗了。 常聽人這樣反責法輪功:你們不是主張忍嗎,為什麼一見當局批判和取締就忍 不住要上天安門要「包圍」中南海呢?提出這種反責的人自以為是「以子之矛攻子之 盾」,從邏輯上挑出了對方的錯誤,其實,這種反責本身才是犯了邏輯錯誤。忍不 是放棄不是投降,忍的前提是堅持。「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是為忍,「罵不還口 」是說不回罵,不是說不解釋,不說明,不申辯。法輪功用公開練功與和平情願的 方式表示自己的堅持,這完全沒有超出「忍」的範疇。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忍」決不是純粹消極的,「忍」也是一種進取。馬 克思批評宗教用幻想中的安慰代替現實的抗爭。他沒有想到的是,當信眾在宗教的 鼓舞下堅持自己的一套人生價值,拒絕認同壓迫者的強權邏輯,不肯同流合污,這 種行為本身難道不就是一種抗爭嗎? 尼采認為基督教道德是奴隸道德,是人生鬥爭中的弱者、失敗者,出於對強 者、對勝利者的嫉妒和怨恨而發明出來的一套理論,是枯枝對於生氣勃勃大樹的造 反。這就怪了,克拉科夫斯基反問道:這種脆弱的嫉妒怎麼能打敗茂盛大樹的強大活 力而取得勝利呢?既然弱者、失敗者能夠成功地把自己的價值觀加給世界,可見他們 並不弱,可見他們並沒有失敗。而按照尼采的理論,世界是實力的世界,勝就是優 ,敗就是劣,強就是好,弱就是壞,那麼,基督教正是勝利者,因而也就是強者, 是優秀,是好,是正確。這豈不跟尼采把基督教徒看成弱者和失敗者的前提正好相反 麼? 順便一提,當年嚴復翻譯赫胥黎的「天演論」,引進了達爾文的進化論,生 存鬥爭,優勝劣敗,弱肉強食。其實嚴復曲解了赫胥黎的本意。赫胥黎原著的標題 是「進化論與倫理學」,那正是要揭示人類社會中不是只有生存鬥爭,弱肉強食, 而且還有仁慈關愛,有扶弱抑強。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基督教道德、法輪功的忍,其實都未必是基於怨恨,也 不是阿Q精神勝利法,儘管它們都很容易被後者冒充,被魚目混珠。談到價值的顛倒 與創造,其實,價值不是可以隨意顛倒的,也不是可以隨意創造的。價值不是被創 造的而是被發現的。不是我想說什麼是好什麼就是好,除非那個什麼本來就是好。 (14)忠厚與懦弱 但是在中文裡,「忍」字不只是忍耐、忍受之意,而且還有忍讓之意。如果 說上面講到的忍、逆來順受都有被動的一面,那麼,「忍讓」就是主動的了。 我們知道,大部分法輪功成員並非來自受壓制受迫害的階層。如果說他們後 來在當局的高壓下表現出超常的忍耐精神犧牲精神,但是那並非他們當初修練法輪 功的初衷。法輪功運動本來不是地下運動,不是反對運動。法輪功成員不是為了受 苦受難為了犧牲才去練功的。實際上,當初這些人被法輪功所吸引,被忍字所感動 ,他們所理解的忍字主要是忍讓的忍。 我上汽車不爭搶座位,不是我沒有爭搶的能力,而是我不願意去爭搶,我願 意先人後己。兩個人爭論問題,你開口罵我,我不回罵。不是我不會罵人,也不是 我害怕我一回罵你會罵得更凶,還可能動手打,我不是害怕罵不過你,打不過你。 我不回罵是因為我認為罵人不對,我不能以錯對錯,你罵我你不對,我若回罵我也 不對了,所以我忍了。這就是俗話說的「不和你一般見識,」因為我有我的見識。 我不接受你的見識即價值觀,我不認為能罵能打就是優越。我認為我的見識即我的 價值觀才是正確的,人不應該罵人打人。從表面上看,我的表現好像是無能,是怯 懦,是窩囊,所以有「忠厚是無用的別名」一說。但那也證明了某些人貌似無能、 貌似怯懦的表現其實是出自忠厚,出自善良,出自有所為有所不為,出自內在堅強 者的寬宏大量。 主動的忍讓和被動的忍受是不相同的,但兩者也很容易相通。一個人越是相 信自己是好人,相信自己做的是好事,他就越是能以坦然的、從容的態度對待逆境 ,對待壓迫。 (15)超世俗運動的特點 如上所說,「忍」本來可以是指怨恨,指報復心理,但法輪功的「忍」卻是 要你不怨不恨,不記不報。這未免強人所難。就算我們在理論上接受了這種說詞, 在實踐中也很難照著去做。我們很難在屈辱面前不記恨,很難在高壓之下不屈服。 像其他宗教一樣,法輪功對此有它的一套奇特的辦法。 《轉法輪》裡寫到:「在這個宇宙中有個理,叫做不失者不得,得就得失,你 不失,要強制你失。誰起這個作用?就是宇宙這個特性起這個作用,所以你光想得不 行。怎麼辦呢?當他罵別人、欺負別人的時候,他就會把德扔給人家;而對方是屬於 委屈的一方,失去的一方,遭受痛苦的一方,所以就給他補償。他這邊罵他,隨著 他一罵的時候,就從自己的空間場範圍之內飛走一塊德,落在人家身上。他罵得越 重,給人家的德越多。打人、欺負別人也是一樣。」 如果你相信在宇宙間果然存在這麼一種理,得就是失,失就是得,利就是害 ,害就是利;那麼,你計較利害得失的方法就和常人完全相反,你對待利害得失的 態度也就和別人都不一樣了。這是最直截了當地把原有的價值來了個顛倒。按照這 種價值觀,好人就不怕受欺侮受損害了。只要他是做好事當好人,他一定能善有善 報,而且這個報償還不是遠在未來,這個報償就在當下,你在失的同時就已經有所 得。怪不得有的法輪功成員在被警察拳打腳踢時不但不求饒不認錯,反而說「謝謝 你了,謝謝你了」。一位大法學員寫道:「通過學法明白德是非常珍貴的,我們修練 人用這個德是來長功的,而對於常人是福報。」 最近,中共當局自己也承認,自從去年夏天明令取締打擊法輪功以來,法輪 功的抗爭活動一天也沒有停止過。儘管當局的手段極其殘酷血腥,先後有好幾萬人 被拘押,有的判刑高達十八年,被殘害至死的就有十餘人,據說還有密令叫警察可 以把人朝死裡打,但是仍然有許多大法成員不怕犧牲,前赴後繼。應該說,這種英 勇精神是和法輪功信仰有關係的。共產黨搞迫害,說到底,無非是利用人的趨利避 害之常情,可是虔誠的大法成員對利害得失的觀點剛好與常人不一樣,他們把吃苦 當成快樂,把迫害當成考驗,把犧牲視為成正果,因此你那些辦法在他們身上就不 靈,而且適得其反,反倒激起他們前赴後繼,越是艱險越向前。奈何? (16)功利與信仰 在去年夏天一次座談會上,一位法輪功成員向我們介紹了法輪功的這套宇宙 觀。有個朋友反問到:照你這麼說,法輪功成員其實很自私嘛。你們肯吃虧是因為你 們想佔便宜,想占更大的便宜,你們是吃小虧佔大便宜。 這種批評當然是有根據的。事實上,這也是許多宗教的共同特點。許多宗教 都是用「吃虧就是佔便宜」、「吃小虧佔大便宜」的說詞引導和鼓勵人們修德行善 。就像達賴喇嘛說的:「如果你試著克服自私的動機並發展對別人更多的慈悲,最後 你將獲得比本來還多的利益。所以,有時候我說聰明的自私人應該這麼做。」 中國人信宗教的也許不多,但信歷史的卻著實不少,尤其是在過去幾十年間 。我們對歷史的態度就很有些宗教的意味。我們堅信歷史是進步的,是有意義的, 堅信歷史的發展是有客觀規律的,人類社會必將走向某一美好的終點。這個發展趨 勢、發展方向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是不可阻擋的,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出 於這種信念,我們只要選擇站在了歷史正確的一邊,我們就不怕受委屈受誣蔑受迫 害,因為我們堅信「歷史是公正的」,「歷史會還我們清白」,「歷史將宣判我無 罪」;我們遭受失敗而不灰心,因為我們堅信「歷史站在我們一邊」,因此最後勝 利一定屬於我們;即便我們犧牲了,我們也堅信「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的名字 、我們的精神將長存青史,永垂不朽。 正像波普(Karl R.Popper)早就指出的那樣,信奉歷史決定論實際上是信奉未 來的強權即真理,實際上仍然是以成敗論英雄,以成敗論是非。信奉歷史決定論也 大有「吃小虧佔大便宜」的嫌疑。你投身於正義的事業,雖然它眼下還很弱小,但 是你堅信它必定要勝利。如此說來,你投身正義的事業很可能就動機不純,不是出 於正義感,而是出於對勝利的渴望:你想站在未來的贏家一方,無非取了點提前量; 你想在未來勝利者公司裡佔據更大的股份,充其量是風險投資。這和宗教以天堂或 來世的名義引導人們在現世在今生吃苦受難不是很相似嗎? 這裡有兩個問題需要說明:第一,一般人做好事,首先是因為他認為做好事是 正確的,是應該的,並不是為了求得回報。一般人也都知道,美德的報償,至少有 一部分就在於自身。我拾金不昧,交還失主,我從這一行為本身就得到快樂,得到 滿足,我並不指望從失主那裡取得回扣,要是貪圖回扣,我當初就乾脆拾金自肥了 。可見,一般人做好事,首先是出於好心,出於對他人、對世界的關愛。其次,一 般人希望好心有好報,未必都是因為自己做了好事貪圖回報,更重要的是出於追求 公正的願望。我們希望世界是公正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顯而易見,以上兩點和通常所說的自私自利並不相干。 我並不認為依靠宗教精神修德行善的人都是為了取得幻想中的報償。托克維 爾說得好:「我不相信宗教人士的唯一動力是利益。但是,我認為利益是宗教本身用 來指導人的行動的主要手段,並確信宗教之所以能夠抓住人心和廣為流傳完全有賴 於此。」宗教的意義何在?宗教把世界、宇宙合理化,道德化。宗教向我們擔保,冥 冥之中自有定數,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就給予軟弱的人們在不公正的現實社會 裡堅持潔身自好以巨大的精神支持。當然,我們都承認,「只問耕耘,不問收穫」 才是最高尚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才是最高尚的。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你要是 對他們說:「耕耘吧,耕耘吧,收穫是不會有的,或者是毫無把握的」,他們也許就 沒有勇氣繼續耕耘了。 日常經驗告訴我們,凡是由於堅定信賴每種事物都被最終地賦予某種意義這 樣一種有目的秩序的人們,都能更好地作出準備經受住命運的不可避免的打擊,而 不至於陷入絕望。什麼叫宗教?詹姆士說:「如果要人們以最廣泛最概括的語言表述 宗教生活的特徵,那麼人們可以說,宗教生活由這一信仰組成,即存在一個不可見 的秩序,而我們的至善則在於使自己與這個秩序協調起來。」法輪功堅稱宇宙間存 在著「失就是得,得就是失」的理,因此,人們吃虧受委屈都絕不是無謂的、徒然 的,都是能夠得到補償,得到回報的。這就有助於其信眾坦然面對逆境,不屈服, 不灰心,不絕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