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如何反思八九民運 ——在波士頓紀念「六四」十一週年燭光晚會上的講話 王 丹 各位朋友: 每一年的今天我們都聚集在一起,表達我們對「六四」事件中死難者的哀悼 ,表達我們要求歷史給予八九民運以公正對待的強烈願望,同時也表達我們對一九 八九年天安門事件的反思。 這樣的反思,應當超乎對單純一個事件進行梳理與分析的範疇,而上升到對 民族性和社會運行軌跡的深入瞭解上。這樣的反思,其目的應當是經弘揚人類良知 ,彰顯社會理性,總結經驗教訓,為將來的同類運動提供借鑒。這樣的反思,應當 建立在對基本史實的掌握的基礎上,兼持理性,公正的原則,超越對個人和具體細 節的糾纏,從歷史的宏觀做出。 「六四」已經過去十一年了,當年席捲全球的聲勢浩大的聲援浪潮已經平息 ,以八九民運為原始推動力的海外民運正陷於低潮。近幾年來,另一股以反思為名 義的評價思潮開始暗潮洶湧,儘管還沒有太大市場,但已經起到詆毀「六四」和混 淆視聽的作用,眾所周知,我一向是主張對「六四」進行深刻反省的,但我以為, 這樣的反省,必須是持兩基本的道義底線,否則,反省將會產生負面意義。 我們要堅持的第一條道義底線是:對八九民運的整體評價是正面的。我們不 諱言,在當年八九民運中,包括我在內的學運領導人有各種各樣的策略上的錯誤, 諸如是否應當發起絕食,是否應當早日撤出廣場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應當反思的。 但如果把這些可供討論的問題的存在上升到另一個層次,以此認定八九民運就是要 擾亂社會秩序,甚至是要顛覆政府,更有甚者,認定政府應當開槍。這樣的反思, 已經超越了基本的道義底線,把人的生命視為草芥,認為可以為了政治目的不擇手 段,這種反思是我們不能接受的。現在有一些議論,包括對原學運領導人有這樣那 樣的批評,我們對此表示歡迎,但是這裡必須注意兩點:一是那場轟轟烈烈的民生 運動絕非幾個所謂「學生領袖」可以代表的,不能因為個別領導人的問題而抹煞廣 大同學和整個運動的正義性;二是不能因為反思學生運動的得失,而掩蓋政府犯下 的屠殺罪行。如果說學生有策略上的錯誤的話,那麼政府犯下的是罪惡,二者根本 不是同一層次上的問題,因而不容混淆。中外歷史上都有過政府開槍鎮壓示威群眾 的事件,但這樣的政府都沒能逃得過歷史的譴責。當年北洋軍閥段祺瑞執政府槍殺 幾名遊行學生,魯迅都稱之為「歷史上最黑暗的一天」。現在如果我們面對成百上 千的死難者,卻開始認為政府暴力鎮壓可以原諒,這將是中國人良知的整體淪喪, 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恥辱。 我們要堅持的第二條道義底線是:不能遺忘。現在也有人認為「六四」已經 過去這麼多年了,大家應當把眼光向前看,沒有必要年年搞這樣的紀念活動,但我 認為,不僅「六四」,上溯至「文革」、「反右」,種種的政治運動、政治迫害及 其帶來的惡果,我們都不應遺忘,都應當時時提起以警示後人。我們這個民族缺乏 面對歷史的沉重感,缺乏理性反思精神,這是民族性中的一大弊端,表現出來就是 善於遺忘。中國要想往前走,就不能總是迴避痛苦,就應當時時檢視自己的傷口。 唯其如此,才能勵精圖治,不斷進取。不能遺忘,第一指不能遺忘那些死難者、那 些曾為社會進步付出代價的人,不斷的緬懷將激勵更多的後人效仿先烈;第二指不 能遺忘那些製造罪惡的人。我們不反對「社會和解」這樣的主張,但是和解的前提 是澄清罪責。什麼時候,中國的歷史不再是一筆糊塗帳,什麼時候,我們前進的目 標才能夠明確。 八九民運已經載入史冊,它對中國歷史發展的深遠影響將會隨著社會發展而 愈發清晰,它已經成為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我們反思八九民運應當不僅僅限於政 治含義,還應當從社會意義乃至文化層次上各方面挖掘八九民運給中國帶來的啟示 ,甚至反思本身,以及如何反思都可以成為我們重造人文精神、重塑民族魂的一個 里程碑。如果我們真的能從這種反思中挖掘出有價值的精神資源,那麼也許我們可 以更好地告慰那些「六四」的死難者,他們是真正的歷史創造者。 謝謝大家來這裡表示哀悼,願「六四」死難者在天之靈安息。謝謝 二000年六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