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總統選舉看兩岸政治差異 王 莉 今年三月十八日,台灣舉行總統選舉,統治大陸及台灣將近一百年的國民黨 終於被在野的民進黨擊敗,陳水扁當選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 五月二十日,陳水正式宣誓就職,發表一篇既感性又理性的就職演說,申釋 他的理念與政策。他強調總統選舉的結果不是個人的勝利或政黨的勝利,而是人民 的勝利、民主的勝利,而自由民主則是「顛撲不滅的普世價值」。他鄭重地宣示: 「在二十一世紀來臨的前夕,台灣人民用民主的選票完成了歷史性的政黨輪 替。這不僅是中華民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更是全球華人社會劃時代的里程碑。台灣 不只為亞洲的民主經驗樹立了新典範,也為全世界第三波的民主潮流增添了一個感 人的例證。」 在其就職演說中,陳水扁也全面宣示了其民主理念: —政府是為人民而存在的; —人民是國家的主人和股東; —政府的施政必須以多數的民意為依歸; —全民政府必須置人民的利益於政黨的利益和個人的利益之上。 —人民有「選賢與能,當家作主」的權利; —民主政治是追求正義、自由與人權的政治; —各級政府領袖必須通過選舉而產生,他們必須是人民的公僕,必須為人民 服務; —民主政治必須尊重人民意志的選擇; —通過民主程序所產生的政府必須用人唯才,不分族群,不分性別、不分黨 派,施政也必須以全民的福祉為目標; —至於人權問題,陳水扁除承諾對國際人權的維護做出更積極的貢獻外,並 申明政府的人權政策。 —中華民國不能也不會自外於世界人權的潮流,台灣一定遵守包括「世界人 權的宣言」、「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維也納世界人權宣言和行動綱領, 將中華民國重新納人國際人權體系; —新政府將敦請立法院通過批准「國際人權法典」,使其國內法化,成為正 式的「台灣人權法典」; —台灣將實現聯合國長期所推動的主張,在台灣設立獨立運作的國家人權委 員會,並且邀請國際法律人權委員會和國際特赦組織這兩個卓越的非政府人權組織 ,協助台灣落實各項人權保護的措施,讓中華民國成為二十一世紀人權的新指標; 陳水扁堅信,不管在任何一個時代,在地球的任何一個角落,自由、民主、 人權的意義和價值都不能被漠視或改變; 上述陳水扁的民主與人權的理念與中共的理念和作為可謂有天淵之別: —中共的政府雖號稱「人民政府」,但卻是一個一黨專政的政府,並非通過 選舉而產生,缺乏必要的合法性; —大陸至今仍是黨政不分、黨國不分、沒有獨立的媒體、國會及在野黨的監 督與制衡,各級人大基本上仍是「橡皮圖章」;在野的民主黨派其實只是具有象徵 意義的「花瓶黨」。通過選舉來達到和平轉移政權的要求是絕不可能的,因中共堅 持永遠執政。軍隊仍然由中共所掌握,絕不可能走向軍隊國家化的大道。 —共產黨利益及其領袖的個人利益永遠高於國家利益,用選票打倒中共的統 治是絕對不可能的,因中共至今仍只開放農村村級選舉,而村級選舉也多半由中共 黨委所控制; —人民不是國家的主人,因人大、政協代表並非由人民直接選舉出,也不是 根據人民的意志而投票,他們多半是中共所欽定,也多根據黨的指示而運作; —中共認為西方式的民主與政黨輪替影響社會穩定,故堅持永遠執政,不搞 選舉(台灣經驗顯示民主化並未影響台灣的穩定)。 —在中共的控制下,宗教、結社、集會、組黨、信仰等自由雖有憲法的保障 ,但均受到中共的嚴厲抑制。 —中共的人權觀強調主權高於人權,拒絕國際社會的干預,否定普遍的人權 標準,認為不同的社會制度與文化應有不同的人權標準,否定基本人權的普遍性, 只強調中共所允許的「人權」。 今日台灣的民主政治尚未達到完美的境地。賄選與黑金政治仍是一個問題, 其人權保障也仍有需要發展之處,但整體而言,台灣的民主化與人權的維護已達到 相當高的層次,而大陸與台灣在民主化與人權保障方面的差距仍然巨大。 因此,陳水扁在其演說中肯定了大陸的「經濟開放的奇績」,但卻指出,台 灣在過去的五十年中不但創造了經濟的奇績,也創造了民主政治的奇績。他認為, 華人社會與文化並非不可能創造真正的民主政治。 在中共的控制下,大陸並無從經濟開放、經濟改革、經濟現代化走向政治開 放、政治改革、政治現代化的可能性。 因此,從短期來看,大陸民主化的前景是非常暗淡的,但從長程來看,沒有 一個國家能夠阻擋民主化的洪流,民主化的歷史洪流已打倒了蘇聯及東歐的共產政 權,中共政權也不可能永遠逃避民主化的歷史洪流之衝擊。 大陸的民主化應有其光明燦爛的遠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