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前的中國經濟動態 陳破空 今年五月十九日,中國與歐盟達成中方加入WTO的協議;五月二十四日,美國 國會眾議院通過了給予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PNTR)的法案。這兩個事件,標誌著 中國向世界貿易組織WTO又邁進了兩大步。與此同時,因應即將加入WTO的形勢,中 國經濟出現一些微妙動態。 資本主義在中國勝利 ——一份統計報告的昭示 不久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了一份研究報告,以統計數字顯示了外資企業 於中國經濟的重量。社科院的這份報告指出:在華外資企業對中國出口商品總值的 佔有率為44%,即占近中國出口商品總額的一半;這一比率並逐年提高,自1991年以 來,在華外資企業的出口商品總值平均每年增長31.28%。其他的一些統計數字是: 外資企業對中國工業總產值的貢獻率為15%;對中國工商稅收的貢獻率為14%;外資 企業在1998年裡吸納從業人員為587萬人,對城鎮就業貢獻率為3%,而外資企業員工 總數年均增長率為23%,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近20個百分點。一句話,如果沒有外資企 業的貢獻,很難想像中國近十年來會保持10%左右的增長速度。說穿了,資本主義在 中國取得勝利。二十年來的經濟成就,無不與外國資本主義息息相關。國外的技術 ,國外的管理模式,國外的信息傳播,以及相關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無一不深刻 的影響著當代中國。舉凡股票,家電產品,電腦,網際網路等新興產品在中國的迅 猛發展,無一不是源於「舶來品」。而香港、台灣、澳門,這三個資本主義窗口, 對中國經濟的起飛,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香港,更成為新時期中國經濟 的火車頭,僅外資一項,就有60%從那裡引進。反觀一九四九年的大動盪年代,如果 將紅旗插到香港,插到台灣,插到澳門,既不敢設想這三個地區的現狀,也不敢設 想,新時期中國經濟的起跑,到哪裡去尋找如此便利的近水樓台。 社科院發佈這一統計報告,另一方面也是為中國加入WTO造勢,對國內做說服 動員工作,這種動員工作,其實只需針對共產黨內的保守派。大多數中國老百姓已 經不需要動員,他們早就認理了。相信洋貨,而不相信國產貨,就是一個認理的心 態。由於觀念上的矯往過正,奸商甚至可以自創假洋品牌,用幾個英文字母,便能 牟取暴利。 事實上,當局已經承認社會主義的失敗。今天,中國只還徒有一塊社會主義 的招牌而已,這塊招牌,是當局為保持手中權力而要緊緊抓住的最後一根稻草。四 個堅持,就是什麼都不堅持了,只堅持手中的權力;就是什麼都不維護了,只維護 既得利益。一名武漢的中共老幹部披露北京高層在八九年的心態時說:共產黨決不 能在那個時候下台,如果那時下台,共產黨將只能以亂臣賊子被載入史冊;畢竟破 壞了國家幾十年,如果能爭取再執政若干年時間,把經濟建設搞上去,下台不下台 ,都有個交代。由此也可以解讀後來的所謂「三講」和立論「三個代表」的良苦用 意。 也就是說,共產黨曾經壟斷破壞的權力,如今,又企圖壟斷建設的權力,即 便實行經濟改革或其他社會變革,也不准他人插手。這一過程中,如果有失誤,只 是「前進中的失誤」;如果有成績,則證明他們一貫的「光榮偉大正確」。 所以,中共第三代領導「核心」,實際上是失去了理想的一代「核心」,既 沒有社會主義理想,也沒有民主主義理想,一切從功利出發,從私利出發。就像那 些勢利而順從的上海人,搞資本主義,能搞出「最像樣的」資本主義;搞社會主義 ,能搞出「最像樣的」社會主義。「上海幫」控制的中南海,早已染上上海灘濃濃 的市儈氣。 人民幣終將自由兌換 中國的人民幣遲遲沒有實現自由兌換,源於決策者民族經濟保護主義思想, 和對社會穩定的顧慮。但中國如果要想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人民幣的自由兌換勢在 必行。 果然,中共在香港的喉舌《文匯報》,近期終於透露,在中美達成的中國加 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協議中,已經規定了人民幣開放的時間表,即自中國加入WTO之日 起, 從東部到西部,逐步開放人民幣的自由兌換,五年內,全境實現人民幣的自 由兌換。當局顯然知道,如果不加快經濟體制改革,不兌現協議中的承諾,加入WT O仍然可能成為泡影。 在此之前,人民幣與外匯的兌換,受到當局嚴格的定量定匯率控制;而自由 兌換,只發生在民間自發的交易上,這類交易,被稱為「黑市交易」,屬於官方嚴 厲打擊的對象。尤其在兩年前,不能自由兌換的人民幣,被當局當做抵擋亞洲金融 風暴的防洪堤,當局強行保持穩定的人民幣匯率,一方面減弱了亞洲金融風暴對中 國經濟的衝擊,但另一方面,當周邊國家貨幣紛紛貶值之際,相對堅挺的人民幣, 使中國在外貿出口和引進外資方面,付出了沉重代價,連續幾年出現增長遞減,經 貿滑坡。 人民幣自由兌換,將促進中外資本進一步的彙集和交流。西方發達國家有的 是過剩資本,中國有的是過剩勞動力,彼此的需要和組合,可謂天衣無縫。資本的 大流通,意味著勞動力的大流通。勞動力流通的增加,意味著人們活動度自由度的 增加,不可阻礙地,人民的自由意識也會相應提高。 與經濟自由相對應的社會多元、政治民主,或者應運而生,或者相輔相成, 遲早成為並駕齊驅的三駕馬車,拉動社會的進步。從這個層面上而言,開放人民幣 ,與加入WTO一樣,其意義深遠,不可估量。 外貿復甦,一枝獨秀 自一九七八年開始,中國外貿保持連續近二十年的高額增長,而到一九九七 年七月,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後,中國外貿進出口便出現嚴重滑坡,其中,出口增長 速度從1997年的20%,猛跌至1998年的0.5%。利用外資數額也跌到近20年來的最低水 平。 歷經兩年多的衰退之後,從一九九九年年中開始,中國外貿形勢出現復甦跡 象,當年進出口總額達360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3%。今年,即2000年的頭五個月 裡,外貿出口增長了36.8%,達到923億美元,為1997年以來的最高紀錄。外貿的復 蘇,得益於三項要素,第一,亞洲金融風暴逐漸解除;第二,中國即將加入世界貿 易組織的良好氣氛;第三,當局採取的一些宏觀調控政策有一定的發酵,這些政策 包括:擴大政府投資,降低存貸款利率,大舉增發國債,提高出口退稅率,打擊走 私,等等。 有人據此認為,中國經濟漸入佳境,從此可能進入良性循環,類似八十年代 或九十年代初期的那種高速增長將再次呈現。然而,仔細評估中國內外經濟環境和 態勢,結論卻並非如此樂觀。 首先,中國經濟的構成,分國際市場和國內市場,宏觀經濟,相應地也分割 為外貿經濟和國內經濟,當前外貿方面出現一定的復甦與增長,是一枝獨秀,國內 市場形勢仍然一片黯淡:消費者需求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調動,商品價格下滑的局面 依然故我,企業價格戰仍打得熱火朝天,下崗失業人數繼續膨脹,國內經濟增長率 依然局限在與前兩年持平的7%與8%之間。中國並沒有掙脫通貨緊縮,生產過剩的瓶 頸。 而政府一味擴大投資和增發國債,勢必導致中國國內負債率升高,預計這一 負債率將很快達到占國內生產總值的40%至45%,這無疑成為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新 負擔。 其次,中國依靠出口拉動的經濟發展模式,實際上就是模仿日本、亞洲「四小龍」 等許多亞洲國家採用過的模式,即所謂「出口導向型」。這一模式,適宜於資源匱 乏、技術落後,而處在經濟發展之初的國家,但這一模式的弊端也十分突出,那就 是,過份依賴外向性經濟,造成表面繁榮。一旦國際市場發生變化,或其他國家發 生經濟危機,本國經濟立即遭受沉重打擊,正如在亞洲金融風暴中遭受重創的日本 和韓國經濟一樣。 在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之後,如果中國經濟仍然循此老路,難免醞釀新的泡 沫經濟,而出現週期性的宏觀經濟危機。 另外,引進外資方面形勢依然嚴峻,儘管外資下降幅度趨緩,但今年1至5月 ,外商實際投入外資金額近128億美元,仍然比去年同期下降8.21%。 而不能忽視的是,國際貿易保護主義也將給中國外貿帶來困擾,最近,中國 與韓國之間打得如火如荼的貿易戰,便是明顯的一例。 股市節節上揚,危險依然存在 今年二月以來,上海深圳兩地股市驟然間出現「龍抬頭」,在春節後的首個 交易日,即2月14日,股市便暴漲了9%以上,一周之後,滬深股市分別達到其歷史高 點 ,1677點和521.71點。 最近幾年的中國股市走向似乎表明,每一次短期暴漲之後,股市隨即全面滑 落,所以,龍年伊始的股市上漲,仍然令人充滿疑慮。然而,半年來的情況卻證明 ,中國股市此番崛起,並沒有在短期內結束,相反,破記錄地保持了連續七個月的 成長,且勢頭不衰。 在屢創歷史新高之後,到七月底,上海綜合指數從去年12月底的低點1341點 ,爬升到7月底的2012點的歷史新高位,7個月內共上升671點,升幅達50%;深圳綜 合指數則從去年底低點432.80點,升至7月底的621.52點,共升188.72點,升幅為4 3.6%。 另外,吸引海外投資者的滬深兩地B股市場,也節節上揚。上海B股指數,從 去年12月低點35.37點起,升至7月底的60.92點,共升25.55點,大升72%;深圳綜合 B股指數從去年底的77.96點,升至7月底的114.79點報收,升幅47.24%。這幾項升幅 ,與同一時期世界各地股市相比,可謂長勢驕人。 透過這一大好形勢的背後,我們看到,主導中國股市上升的因素,主要來自 幾個方面: 第一,政策性扶持,仍然是股市啟動的最大動力。年初,當局宣佈了扶持證券市場 發展的一系列新政策:試行上網發行和向二級市場投資者配售;促進上市公司購併 重組;解除房地產公司股票上市禁令;對高新技術企業上市給予優惠;鼓勵各類基 金、保險資金進入股市;等等。這一系列政策,對拉動股市產生了直接效應。 第二,宏觀經濟領域內實施的積極財政政策和宏觀經濟在一定程度上好轉, 是股市升溫的外在環境因素。 第三,證券法的實施,增加了股市信息發佈的透明度,也促進了上市公司改 善質量,提高資產可信度;銀行可作資產抵押,強化了投資者入市持股信心;機構 投資者被規定要持股半年以上的買賣行為,中長線投資行為受到極大鼓勵。所有這 些,都為股市的穩定發展創造了條件。 第四,在新政策主導下,各類基金、券商自營、機構投資者和保險資金紛紛 入市,成為主導當前強牛升市的中堅力量,從而,將以前以散戶為主的齊買齊拋的 大起大落現象予以一定程度的扭轉。 第五,中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外國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勢在必行 ,AB股可能合併,等等,都構成了對中國股市利好的因素。 中國股市連升七月,形勢固然令人振奮,廣大股民更是喜出望外。然而,潛 在的憂患依然不可忽視。股市的意外狂漲,並沒有對應於一波強勁的經濟增長。正 如國民產值的增長隨著投資的減弱,而在年中漸漸趨於極限一樣;隨著政策效應的 邊際遞減,股市的上升勢頭日趨減緩,最終可能停滯,甚至走跌。比如,規定機構 投資者須持股半年以上,半年時間來到,機構投資者持股的市場部分,便進入高度 不穩定狀態。 由於國內需求問題沒有得到真正解決,宏觀經濟沒有根本好轉,外在環境的 變幻不定,仍然是制約股市的迷障。以香港為例,儘管大半年以來,香港股市不斷 上漲,並一再攀上一萬七千點的歷史大關,然而,那並不代表香港整體經濟的好轉 ,支持香港經濟的樓市依然低迷,製造業和零售業依然蕭條,於是,香港股市的上 升勢頭也顯得極其脆弱,一有風吹草動,便波瀾大作。大起大落,仍然是目前香港 股市的特點,也是危險所在。據此,投資上海深圳香港股市,仍不可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