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私人翻譯回憶錄 (俄國) 瓦列金·別列什科夫 【編者按】本刊從此期開始連續選載《斯大林私人翻譯回憶錄——在斯大林身 邊》。該書作者瓦列金·別列什科夫(1916-1998)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斯大林 私人翻譯長達四年,期間他多次親歷了作為「世界人民領袖」的斯大林與其親信的 秘密談話過程,伴隨斯大林出席了反法西斯聯盟的幾乎所有高峰會談,掌握著當時 的最高機密。除了斯大林之外,別列什科夫給米高揚等蘇聯領導人也作過譯員,熟 悉貝利亞,見過希特勒、裡賓特洛普、羅斯福、丘吉爾、毛澤東、周恩來等重要的 外國領導人。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作者應邀在美國數家著名學府講授外交史、 二戰史、蘇美關係史等課程。《斯大林私人翻譯回憶錄》於一九九八年十二月初版 ,之後在俄國引起很大的轟動,兩個月內再版兩次,該書共有七章,從二次大戰開始 寫到斯大林去世,其中包括對五十年代中蘇關係重大事件的記錄。該書附有作者當 年與希特勒、丘吉爾、羅斯福、斯大林等政要的鮮為人知的合影。該書出版後在世 界上也有很大影響,已被翻譯為30多種文字。本刊自擁有該書之中文版權者處得到 了此書的中文譯本,從中選擇一些章節予以連載,以饗讀者。中文本譯自俄羅斯瓦 格裡烏斯出版社一九九九年版本,由薛福岐譯,劉木月校,本刊選載時某些章節的 標題略有變動。 第一章 見證斯大林與希特勒「殘酷的羅曼史」 1-1 斯大林沒有相信德軍入侵的情報 …… 克里姆林宮人民委員蘇維埃大樓北翼,我那間小小的辦公室裡非常安靜。 唯一可以聽見的只是每一刻鐘從斯帕斯塔樓上傳來的大鐘齊鳴的聲音。窗戶上掛著 黑色窗簾:那是一九四一年七月末,隨時都有可能響起空襲警報,通知德國轟炸機 飛臨。已經是深夜了,但是,龐大的政府機構在繼續運轉。斯大林還在自己的辦公 室裡忙著,所以,每個高級領導人,不管是政治局委員還是軍方負責人,都在各自 的崗位上等待:「主人」隨時可能召見。 一個小時之前,國防工業人民委員烏斯基諾夫通過克里姆林宮內線電話問 我,莫洛托夫有沒有回家(一九四零年春天,我跟烏斯基諾夫一起在埃森的克虜伯 工廠工作過)。他直率地說,自己把所有的事情都處理完,按理是可以回家了。但 是,「主人」不喜歡找不到自己的下屬。而莫洛托夫回家,則是斯大林再也不會叫 任何人的準確信號。 「你的頭走的時候,請給我說一聲」— 我聽到他疲倦的聲音。「我還要早 起,要去靶場。哪怕有一兩個小時合一眼也好啊。」 但是據我所知,莫洛托夫還沒有打算走。今天,斯大林跟抵達莫斯科的羅 斯福總統私人代表哈里·霍普金斯有一次長談。斯大林對此次訪問抱著很大的期望 。德軍入侵伊始進展神速,這迫使他尋找盟友,而美國毫無疑問是最合適不過的。 他盡最大努力來說服美國總統特使:蘇聯不會投降,將戰鬥到完全戰勝法西斯。斯 大林許諾在跟霍普金斯的下一次談話中,將會拿出蘇聯所需要的軍事物資的詳細清 單。所以,莫洛托夫,以及米高揚還有軍事專家等正在忙於準備所需要的文件。 早晨,政治局委員們必須知道斯大林與美國特使—這也是希特勒入侵之後 從美國來莫斯科的第一個高級官員—談話的內容。我的任務,是拿著翻譯這次談話 的巴甫洛夫匆匆之間作的筆記,與已經準備好的紀錄進行核對。 這次談話中有一個地方使我感到厭惡。斯大林對霍普金斯說,希特勒對蘇 聯的入侵十分突然。他斯大林曾經認為希特勒不會進攻。雖然對我們大家來說,斯 大林是不容置疑的權威,但是我很難同意他的這個說法。為什麼?要知道,我們駐 柏林大使館掌握了德國人正在準備入侵的準確情報。我們甚至知道確切的日期 — 六月二十二日凌晨。大使館把所有這些情報都送到了莫斯科,難道沒有報告給給斯 大林?況且,情報不僅僅來自駐德國大使傑卡諾佐夫,而且也來自駐德國武官圖比 科夫和海軍武官沃倫措夫。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可靠的情報來源,並且所有的資料 都是吻合的。 最終,六月二十一日夜間,「主人」的桌子上送來了一份報告。投誠的士 兵冒著生命危險,渡過布格河和第聶伯河,在最後一刻警告蘇軍指揮部,再過幾個 小時德軍馬上就要開始入侵了。 但是斯大林沒有相信這些東西。這位無所不知,無處不見的「各族人民領 袖」突然之間變成了瞎子。 毫無疑問,斯大林明白霍普金斯至少也知道傳遞到莫斯科的警示。他用「 突然襲擊」這套說辭是想先發制人,不讓美國客人提出一些困惑不解的問題。而霍 普金斯這樣深具洞察力的人又是怎麼想這個小把戲的?他不能假設,在僵硬的斯大 林國家體系中,下屬膽敢向「各族人民領袖」隱匿如此重要的情報?霍普金斯應該 問一問這個情況。但是,他出於禮貌什麼也沒有說。 在這件事情上,必須考慮到斯大林對希特勒的特殊態度。他們一直未曾謀 面。但是,斯大林曾經期待這樣的會見,他對納粹獨裁者有一種獨特的嚮往之情。 從希特勒方面來看,他也高度評價斯大林。他們之間有許多共同之處,他們控制大 眾意志的手段在許多方面是相似的。 1-2 希特勒問我:您是德國人嗎? 一九四零年我在納粹德國工作期間看到過一幅令人驚異的景象:同樣地在 「神化」領袖,舉行同樣的大規模集會和閱兵,人們手裡拿著元首的畫像,而孩子 們則向他獻花。非常相像的宏大的建築,繪畫中也有類似我們社會主義現實主義的 英雄主義題材。希特勒把所有的異見人士投入集中營並徹底消滅之後,也像斯大林 一樣,借助強大的意識形態宣傳製造一種效果,群眾開始神化他。我觀察了從法國 得勝歸來的德軍在柏林舉行的閱兵儀式。我站在主席台旁邊看到,當希特勒乘座敞 棚「奔馳」駛過人群時,所有的人都湧向他,婦女們舉起嬰兒讓他觸摸。希特勒仇 視人民,但卻善於討好它,稱之為「主宰者種族」。斯大林也一樣,慈父般向那些 走過列寧墓、頌揚他的遊行隊伍微笑,也討好地稱之為「共產主義的建設者」,然 而在心裡卻將他們罵作蠢材。 但是在那時,我還不可能進行這種類比。當時有許多情況我並不知道,所 以也無從理解這些不祥的巧合意義何在。因為德國和我國宣稱的目標是截然不同的 :斯大林號召蘇聯人建設人人平等,人人幸福的社會主義社會,但是,這並沒有妨 礙他將許多民族全體遷移到西伯利亞,消滅千百萬的農民。希特勒宣佈了「主宰者 種族的千年帝國」。但是,他卻將德國民族最優秀的人投入戰爭的絞肉機,像躁狂 症患者般頑固,將德國文化的無價遺產變成了瓦礫。 一九四零年十一月十二日,我跟隨莫洛托夫進入希特勒在柏林帝國大廈的 辦公室,那是我第一次見到希特勒。當時,這位元首正處於權力和榮譽的巔峰:他 腳下是整個西歐。法國被打敗了。英國人躲在幾個島嶼上,預計情況會更糟。希特 勒意識到了德國戰爭機器的力量,所以舉手投足十分高傲自大。在這一點上,他的 表現跟斯大林完全相反,後者總是用裝出來的平易近人和完全無意追求效果而使人 感到震撼。跟希特勒不同,斯大林認為,如果對千百萬臣民握有生殺予奪的權力, 那就完全沒有必要張揚這種權力。 當我們進去時,希特勒一個人呆在辦公室裡。他坐在一張巨大的寫字檯後 面,埋頭看文件。但他很快抬起頭,迅速站起來,邁著碎步朝我們走來。我們在房 子的中央停住了:莫洛托夫和他的副手傑卡諾佐夫,以及巴甫洛夫跟我 — 我們兩 人都是翻譯。元首跟每個人握過手。他的手掌冰冷而且潮濕,讓人感到不舒服 — 就像觸摸到爬行動物,握手有氣無力,單調。這一點跟斯大林非常相像,他的握手 非常平淡而冷漠。 也許,現在我屬於為數不多的、跟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重要政治人物握手 打過招呼的人之一了:其中有斯大林、希特勒、丘吉爾、羅斯福、周恩來等。他們 各不相同。丘吉爾的手掌大而溫暖,整個包握住人的手,似乎在安慰。羅斯福的握 手很有力,伸出一隻手,便令人感受到一種特別的力量。周恩來的握手相當有力, 也十分客氣而友善。可能,這都是些主觀感受,但我記得的就是如此。 在帝國辦公廳,我受到了元首的特別恭維。當我開始翻譯莫洛托夫說,非 常高興見到帝國總理時,希特勒顯然沒有料到我的柏林口音,仔細地看了看我,突 然問到: 「您是哪裡人,德國人?」 「不是」, — 我回答他,然後馬上告訴莫洛托夫說了些什麼。我以為兩 位領導人要接著談下去,但元首卻繼續問我。 「您是德國人嗎?」 「不,我是俄羅斯人」。 「不可能!」— 希特勒非常驚訝。 他轉向莫洛托夫,請他在走到一張矮桌前,周圍放著沙發和椅子。我們跟 了過去。 莫洛托夫跟希特勒共有過三次會談。最後一次會談結束之後,希特勒將客 人送到帝國大廈的門口。我並排走著,一邊翻譯著他們之間的應酬話。代表團其他 成員落在了後面。在告別之前,希特勒握了握人民委員的手說: 「我認為斯大林是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並且自信本人也將載入史冊。所 以,非常自然的是,我們兩個政治家應該見一面。我請您,莫洛托夫先生,向斯大 林先生轉告我的問候,以及關於在不遠的將來舉行會晤的建議。」…… 回到莫斯科之後,莫洛托夫當然將希特勒的提議轉告了斯大林,很顯然這 一點在斯大林錯誤判斷德國入侵蘇聯的時間這個問題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毫無疑問,元首對他的高度評價使「各族人民領袖」感到自豪。不過他本 人早就誇讚希特勒了。一九三四年,當希特勒消滅了自己的戰友、衝鋒隊負責人恩 內斯特·勒姆以及衝鋒隊其他將領時,斯大林給這場血腥屠殺予以高度評價。米高 揚多次給我講述過,在勒姆被殺後的第一次政治局會議上,斯大林說: 「你們有沒有聽說德國的事情?希特勒太棒了!就應該這樣對付自己的政 治對手!」 那是一九三四年的夏天。當年十二月份,斯大林的戰友基洛夫被殺,而據 我們現在所知,這個罪行的線索直指「各族人民領袖」。然後開始了對列寧戰友的 鎮壓,消滅紅軍高級將領和技術專家,知識分子等等。紅色恐怖消滅了千千萬萬無 辜者…… 在這個意義上,斯大林和希特勒二人的行為之中也有許多共通之處。勒姆 被宣佈為「敵人」和「叛徒」,打上了恥辱的印記。而希特勒強迫自殺的隆美爾, 則受到厚葬。斯大林宣佈列寧所說的「黨的寵兒」 布哈林為「人民公敵」,並槍斃 了他。可是,他強迫自己的朋友謝爾戈·奧爾澤尼基澤自殺在先,隨後又在其棺材 旁邊發表了動情的講話,最後親自抬著他的骨灰盒,就像當年親自抬基洛夫的骨灰 盒一樣。 三十年代在蘇聯所發生一切,不能不引起西方民主國家統治階層極其強烈 的反對。由於斯大林鎮壓,他們更是不能接受十月革命。但是希特勒卻雙重地喜歡 這些迫害:一方面,在使用「布爾什維克威脅」訛詐西方政治家時,這些迫害提供 了進一步的根據;另方面,也減弱了人們對納粹迫害共產黨人、猶太人和其他異見 人士的行為的抗議,使西方政治家深信不疑,即希特勒的民族社會主義總比斯大林 的共產主義要好得多。與此同時,元首一直非常讚賞斯大林的無情與殘忍,因為他 本人也具有同樣的性格特點。 三十年代下半葉,當時英國和法國已經明顯地不願跟蘇聯簽署條約以預防 法西斯侵略,斯大林開始留意柏林。西班牙內戰的經驗顯示,除了蘇聯之外,當時 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向合法的共和國政府提供援助,而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利用西 方大國的「不干涉政策」,毫無困難地給佛朗哥將軍提供軍事援助並最終使其在馬 德裡站穩腳跟,這一切向斯大林表明,實力在哪一方。而他是尊重實力的。德國吞 並奧地利以及慕尼黑交易更進一步證明,西方政治家願意饒過希特勒所作的一切, 只要他完成在自己的「聖經」 — 《我的奮鬥》一書中誓言,消滅布爾什維克。正 是當時,斯大林曾經認真考慮過,能否跟元首締結和約。李特維諾夫因為是猶太人 出身,並且在國聯發表激烈的反法西斯講話,已經不適合跟納粹德國作交易,所以 被解職。最接近斯大林的莫洛托夫便成了外交人民委員。 而希特勒則得出結論,他更容易在西方,而不是在東方打勝仗。就像歷史 上任何被戰勝的國家一樣,法國很快便會徹底喪失鬥志,對希特勒而言這並不是秘 密。不過,沿著萊茵河有一條穩固的「馬其諾防線」,但是可以通過荷蘭和比利時 進攻,從而繞過這條防線。此外,元首與張伯倫在巴德-格登斯堡以及慕尼黑舉行的 幾次會談,使元首得到一種印象,即這個人可以被訛詐。英國中立將使德國可能最 終解決俄國。而眼下時則必須跟斯大林找到共同語言。德國與蘇聯交好的條件越來 越適宜了。 然而,克里姆林宮決定再次嘗試跟英國和法國達成協議。談判開始了,但 是,由於英法代表級別太低,缺乏必要的授權,一開始就預示不會成功。 一九三九年八月初,斯大林得出結論,不能指望跟英法達成重要的協議。 此後,八月十一日與前來莫斯科討論採取共同行動阻止侵略的英法軍事代表團的會 談,也證實了這個結論。當蘇聯國防人民員委員伏羅希洛夫元帥問到與波蘭有沒有 協議,一旦與德國開戰蘇軍是否可以通過其領土時,率領法國代表團的杜門將軍回 答說,他不知道波蘭的打算。伏羅希洛夫問道,為了加強法軍,英國可以派出多少 部隊。英國的赫午德將軍回答說,與德國開戰的第一階段英國可以派出十六個師, 然後再派出十六個師,而且目前英國在自己國內只有五個常備師,以及一個摩托化 師。 跟德軍的軍力相比這些數字簡直可笑,德國有一百四十個師整裝待發。這 個數字跟倫敦和巴黎所認為的戰爭一開始蘇聯應該派出一百二十個師的數字也無法 相提並論。接下來,當蘇方提出盟國對比利時的計劃時,法國代表聲稱,只有在接 到請求的情況下才能通過這個國家,但是,是否將會有請求,現在尚不清楚。所有 這些促使伏羅希洛夫於八月十四日發表聲明:「如果對這些問題沒有明確和毫不含 糊的回答,那麼繼續進行軍事談判毫無意義…… 蘇聯軍事代表團無法建議自己的政 府參加這種注定要失敗的行動」。 當柏林傳來願意改善蘇德關係的建議時,局勢便是如此。但是,更早些時 候,在跟蘇聯駐柏林大使館代辦阿斯塔霍夫談話時,裡賓特羅普毫無疑問根據希特 勒的指示,表示願意為德蘇關係確定「新的性質」。他宣稱,從波羅的海到黑海, 沒有任何問題不能夠被雙方滿意地解決。當阿斯塔霍夫詢問帝國部長的具體所指的 時候,裡賓特羅普表示願意就重要問題進行談判,如果蘇聯政府也願意這樣做的話 。帝國部長在向德國駐莫斯科大使舒倫堡通報與阿斯塔霍夫談話內容的電報中,有 一點異乎尋常的補充:向蘇聯代辦做出了德國「與蘇聯就波蘭命運達成協議」的意 願。 1-5 斯大林與希特勒玩捉迷藏 柏林估計到,願意共同研究波蘭問題,這在莫斯科將會被看作是德國政府 態度認真的標誌,這個估計沒有錯。一九三九年八月三日晚,莫洛托夫接見了舒倫 堡。大使重複了裡賓特洛普說過的波羅的海到黑海之間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這一套 說辭,並補充說,德國願意「協商利益範圍」。莫洛托夫在列舉了德國一連串不友 好行動,即反共產國際條約,支持日本針對蘇聯的敵對活動,將蘇聯排斥在慕尼黑 協議之外等等之後,對德國提議是否認真表示懷疑。這裡我必須順便指出,根據現 行條約,一旦發生侵略,蘇聯與法國必須共同向捷克斯洛伐克提供援助。一九三八 年秋天,當這種威脅出現時,蘇聯已經做好準備履行自己的義務,在蘇聯西部地區 宣佈了動員令。但是,法國卻沒有履行自己那一部分義務,甚至未與莫斯科磋商, 便參加了慕尼黑協定。而慕尼黑協定本身就具有反蘇傾向。莫洛托夫問舒倫堡,所 有這些如何能夠跟德國政府願意與蘇聯實現關係正常化的聲明聯繫起來?他補充說, 暫時還沒有看到德國改變立場的任何證據。從這次談話中,大使得出一個結論:蘇 聯政府目前決定要跟英法達成協議。他建議柏林採取新的努力使克里姆林宮發生興 趣。與此同時,斯大林也越來越傾向於同希特勒達成協議。 柏林照著舒倫堡的建議辦了,經過雙方的努力事情開始迅速發展。八月十 二日,阿斯塔霍夫拜訪了舒努列特使,並通報說莫洛托夫願意在莫斯科跟德國人討 論他們提出的問題,包括波蘭問題和其他政治問題。阿斯塔霍夫說,蘇方提議逐階 段進行談判,不必操之過急。然而,希特勒已經確定了九月一日入侵波蘭,對「分 階段」討論的想法不滿意。八月十四日,舒倫堡被指令通報莫洛托夫,稱柏林認為 「德蘇關係達到了轉折點」,「已經不存在德蘇之間現實的利益衝突」,「兩國在 過去一直都是友好帶來好處,敵意帶來破壞」。接下來大使計劃要說的是,「英國 的挑撥離間政策導致了一種局面,即有必要使德俄關係明朗化」。否則的話,在指 令中說,「局面的發展將會使兩國政府無法恢復德俄友好,從而進一步共同解決東 歐問題」。 正如我們所見,希特勒在這裡是大棒和胡蘿蔔同時使用:向斯大林許諾友 好和新的疆土,同時以關係破裂相威脅。「各族人民領袖」依然繼續這個遊戲:在 這一階段莫斯科對德國的建議態度審慎。莫洛托夫向舒倫堡宣稱,蘇聯政府雖然歡 迎德國改善與蘇聯關係的願望,但不打算急於求成。人民委員解釋說,裡賓特洛普 訪問莫斯科「需要相應的準備工作,以便使交換意見更富有成效」。與此同時,在 這次談話當中,莫洛托夫對德國和蘇聯互不侵犯條約表現出興趣。其中,人民委員 詢問到,德國是否願意對日本施加影響以改善其與蘇聯的關係,並討論對波羅的海 國家的保證問題。顯然,這裡的關鍵在於,在此前跟英法的談判中,蘇聯方面發現 ,倫敦和巴黎不打算向波羅的海國家提供保證,類似他們對波蘭那樣的保證。這個 立場被莫斯科判讀成是給希特勒的一個暗示:沿著什麼路線進攻蘇聯,同時又不引 起英法的敵對行動。現在,斯大林想要希特勒本人切斷通過波羅的海國家這條路線 。 在計劃入侵波蘭時,德國政府的目標是消除來自蘇聯的威脅。而莫斯科則 認為,不侵犯條約可以使蘇聯在一段時間內避免納粹入侵的危險。八月十六日,希 特勒答覆說:德國願意簽署互不侵犯條約,並向日本施加壓力以求改善日蘇關係。 他沒有直接提到波羅的海,但是委託舒倫堡告訴莫洛托夫,即根據元首的意見,「 考慮到業已形成的局面以及局勢可能複雜化,因為德國不打算無休止地容忍波蘭的 挑釁,最好就緊要問題對德蘇關係進行深入而迅速的澄清」。此外還通報說,從八 月十八日起,裡賓特洛普願意隨時飛往莫斯科,擁有元首的授權討論全部問題,並 且,如果必要的話,簽署相應的文件。 如此堅決的態度給斯大林留下了深刻印象。因為他還沒有忘記,英法代表 團是乘坐普通客車到達莫斯科的,並且還沒有任何授權。 同時,他發現希特勒急於求成,決定再來一番討價還價。莫洛托夫執行了 他的意志,對德國大使說,在帝國部長抵達莫斯科之前,必須採取「一系列實際步 驟」:簽署貿易和貸款協定,準備互不侵犯條約的草案,包括一項議定書,對德國 此前所提建議的實質加以闡述。這樣,第一次提到了後來一直作為「補充秘密議定 書」出現的文件,直到現在,這份文件依然引起熱烈的辯論。 在談判的這一階段裡,阿斯塔霍夫從外交舞台上消失了。他做完了自己的 事情,再也沒有用了。但是,正如斯大林喜歡說的一句話,他「知道得太多了」。 這一點決定了他的命運。後來我們知道阿斯塔霍夫被槍斃了。斯大林非常喜歡的那 句中世紀名言再次得到證實:「只有死人是安全的」。 莫斯科還在把談判開始的時間往後拖。莫洛托夫向德國大使宣佈,裡賓特 洛普的訪問還需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並且根本不能大肆張揚。舒倫堡把這個 信息傳回去的時候,裡賓特洛普正在波赫特什塔根元首位於阿爾卑斯山區的官邸裡 。總是竭力討好上司的帝國部長感覺到此次他的使命並不令人愉快。真的,希特勒 對舒倫堡報告的反應是大發雷霆。原來他預計不難說服的斯大林,而現在他們自己 遲緩的動作打亂了所有的計劃。裡賓特洛普的莫斯科之行再也不能往後拖了。希特 勒想在入侵波蘭之前跟斯大林達成協議。他的戰爭機器已經發動,更何況面臨著秋 季道路泥濘的情況,入侵的日期延後,便意味著那一整套計劃面臨風險。 希特勒再次做出努力。八月十九日,舒倫堡接到指示,立即拜見莫洛托夫 ,並向他通報,雖然德方更願意在「正常的條件下」,通過外交渠道舉行談判,但 是目前形成的非常局面不允許這樣做。接下來大使被委託說明,德波關係在日趨惡 化,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衝突,結果將導致公開的對抗。按照元首的意見,不能允許 這種衝突給德蘇關係製造困難,此外,在給大使的指令中意味深長地強調指出,在 這場衝突中「俄國的利益必須得到關照」。 接到這個指令之後,舒倫堡馬上前往克里姆林宮。但是,莫洛托夫相當冷 淡地接受了這個聲明。他重複說,首先應該簽署貿易協定並予以公佈。只有在此後 才可能開始準備互不侵犯條約草案的準備工作。 接下來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轉折。大使剛剛回到自己的官邸,他又被召到克 裡姆林宮去。顯然,斯大林聽完了莫洛托夫與舒倫堡談話的匯報之後,在字裡行間 猜測出了極其可能跟元首做成一筆有利可圖的交易。於是馬上下令把德國大使叫回 來。雖然莫洛托夫半個小時之前說的完全是另外的東西,他現在一點也不難為情, 客氣地向舒倫堡解釋說,向蘇聯政府匯報之後他願意通報如下內容: 「如果八月二十日簽署貿易協定,那麼帝國部長可以在八月二十六日或者 二十七日前來莫斯科。」 為了更加明確地證實蘇方的立場,莫洛托夫向舒倫堡轉交了互不侵犯條約 的草案文本。 在柏林,這一切被理解成斯大林願意接受德國的要求。希特勒明白自己跟 斯大林達成了相互諒解之後,要趕快利用這個有利局面。參加經濟談判的德國代表 團接到指令,要表現出靈活性,於是,八月二十日蘇德貿易協定簽署了。然而,元 首不同意把裡賓特洛普訪問莫斯科的日期拖後到二十六—二十七日,這距離入侵波 蘭的日期太近了。於是,他口授了自己給斯大林第一親筆信,給那個他所仇恨的「 世界布爾什維克」領袖: 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日 致 約·伊·斯大林先生 莫斯科 1. 我真誠地歡迎蘇德貿易協定的簽署,這是修改蘇德關係的第一步。 2. 簽署互不侵犯條約,對我個人意味著強化德國的長期政策。如此,德國將回到最 近幾百年間對兩國有利的政策路線上來。因此在這種情形下,德國政府將堅定地從 這個根本性轉變之中作出全部決定。 3. 我接受人民代表蘇維埃主席以及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先生提出的互不侵犯 條約草案,但認為有必要盡快弄清楚與此有關的問題。 4. 蘇聯政府所希望的補充議定書,我堅信,實質上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如果 德國負責此事的國務活動家有可能親自在莫斯科舉行談判的話。否則德國政府無法 想像,如何能夠在最短時間內談妥並簽署這個補充議定書。 5. 德國與波蘭之間的緊張關係令人無法忍受。波蘭對一個大國的行為,使得危機隨 時有可能爆發。無論如何,德國現在將堅定地採用一切手段保衛自己的利益,反對 這些要求。 6. 我認為,如果兩國有願望的話,不浪費時間進入相互之間新關係是合理的。因此 ,我再次建議您於八月二十二日星期二接見我的外交部長,不要遲於八月二十三日 星期三。外交部長將擁有廣泛的、全面的授權起草和簽署互不侵犯條約,以及議定 書等。考慮到國際局勢,外交部長在莫斯科逗留一天或者一天以上是不可能的。我 將非常高興接到您盡快的答覆。 阿道夫·希特勒 1-6 兩個獨裁者的交易 在當時的情況下蘇聯領導人該怎麼辦?現在有人認為,不應該簽署互不侵 犯條約,或者即使簽署的話,無論如何也該拒絕那個最初就被稱為「不道德的」、 「非法」的秘密議定書。雖然這是最近蘇聯官方的觀點,但是我認為,這是拿現在 的尺度衡量當時的局面。因為,現在大部分進步人類認為是不道德的許多東西,半 個世紀之前則是國際行為的準則。並且,譬如現在美國入侵主權國家巴拿馬,僅僅 是因為華盛頓不喜歡它的總統,許多西方的道德家卻認為是完全有道理的。按照現 在的標準,對借助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幫助推翻合法政府的西班牙事件「不干涉」 政策,以及跟希特勒達成出賣捷克的慕尼黑條約,毫無疑問是不道德的。不過現任 的英法領導人並不願批評自己三十年代前任的政策。但是,關鍵並不在於此。重要 的是,必須考慮一九三九年秋天之前形成的局面。 當時所發生的事情,是兩個互不信任的獨裁者之間的一筆交易。他們每人 都有自己的考慮,並且這些考慮在當時的時間點上吻合了。希特勒在致斯大林的電 報中明白無誤地表示,願意接受蘇聯更進一步的要求。那個時候,向莫斯科讓步對 他而言沒有特別的意義。在沒有放棄自己摧毀布爾什維克這個終極目標的同時,希 特勒認為,將來可以加倍彌補現在的損失。現在最主要的,是遵守預定的入侵波蘭 的期限。於是,他相當明顯地向斯大林暗示了這個日期,提到了裡賓特羅普在莫斯 科不可能呆兩天以上。 而斯大林則把希特勒的信件看作與莫斯科長期合作的願望。並且他非常喜 歡信件作者有力而乾脆利落的語調,以及具體而明確的建議。跟這樣的政治家可以 做大事!希特勒的電報與來自倫敦巴黎的那些含混不清、意謂不明、閃爍其辭的信 件相比真有天壤之別!納粹領袖一直都使他敬仰。早在他掌權之前,斯大林認為最 大的威脅不是國家社會黨,而是社會民主黨人,他鄙視地給他們起了個外號叫「社 會叛徒黨人」。他的這種態度是可以理解的。正統社會民主思想可以打破他在蘇聯 建立的命令體制,並對他無邊權力的合法性提出懷疑。而納粹的方式方法跟他是聲 氣相通!因此,與希特勒德國發展合作關係也就是適當的。那裡,元首的每一句話 都是法律。在蘇聯,「各族人民領袖」的話同樣也是不容置疑的。那裡與這裡一樣 — 社會輿論,或者這個「腐朽的資產階級自由化」的產物,不會有任何問題。 向莫斯科發電報時,希特勒急不可耐地等著回音,度日如年,坐臥不寧。 但是,他始終相信一點,他在斯大林身上找到了正確的路徑,並且將得到他所希望 的回答。 而克里姆林宮的「主人」在這個關鍵時刻正在權衡了各種替代方案的利弊 。如果拒絕簽署條約,那麼如何保證蘇聯不是納粹侵略的下一個目標呢?法國、更 早些時候還有波蘭,都與德國簽署了互不侵犯條約。張伯倫從慕尼黑回來之後,宣 布整整一代人將享有和平,聲稱與希特勒可以合作。而羅斯福在致張伯倫的電報中 說:從此「歐洲進入了和平時代」。現在,柏林也要跟莫斯科簽署不侵犯條約。如 果拒絕簽署的話,希特勒將向全世界宣佈,只有布爾什維克粗暴地回絕了他伸出的 拿著橄欖枝的手,駁回了不侵犯的想法,布爾什維克表明正在準備進行侵略,歐洲 文明面臨巨大的威脅,全世界各國人民必須團結起來,打敗這種威脅,而德國願意 擔負起消滅「布爾什維克瘟疫」的重任。在英法政府內部綏靖派佔據主導地位的情 況下,此類號召毫無疑問會得到他們的同情。所以蘇聯無從指望他們的援助。因為 他們唯一想看到的,就是德國與蘇聯發生衝突。 當時,簽署互不侵犯條約可以防止德國對蘇聯的戰爭,起碼可以在一段時 間內奏效。斯大林從未排除他最終將不得不跟希特勒鬥一場。但是,他想要盡可能 長時間地延緩衝突。條約似乎提供了這種可能。況且,條約還能夠使蘇德長期合作 。也許,希特勒也是這樣考慮的,因為他在電報中指出,現在德國「採取數百年來 對兩國都有利的方針政策」。無論如何,斯大林考慮,一旦簽署條約,德國將決定 打擊西方,而不是東方。而且那裡的戰爭可能是長期的,這樣可以使蘇聯置身衝突 之外,起碼可以到斯大林本人決定干涉的時候為止。就當時的概念而言,類似的思 路是完全合乎邏輯的。每個作為納粹侵略的潛在對象的大國,大致都是這樣推論的 。 在這個意義上,「秘密補充議定書」現在看來也沒有如我們今天所認為具 有罪惡的圖謀。從希特勒的信中非常清楚地看出,入侵波蘭已經預先決定了。毫無 疑問的是,波蘭軍隊無法抵擋德軍坦克師團的攻擊。這樣,德軍將推進到我國邊界 線上,抵近明斯克和基輔,而西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的居民將處於德國統治之下。 斯大林跟其他許多蘇聯人一樣,都認為當時跟波蘭的邊界線是不公正的,是在一個 困難時刻強加給我們的。在相當程度上,斯大林本人對產生這個「不公正的邊界線 」負有責任。十月革命之後,出現了獨立的波蘭國家,她與蘇聯的邊界線是根據協 約國盟國最高委員會的決定確定的,史稱「科爾松線」(由當時英國外相剋爾松勳 爵而得名)。這條邊界線基於種族原則:主要是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的聚居區劃 歸蘇聯。波蘭和蘇聯之間此後不久開戰,最初紅軍得勝。屠哈切夫斯基指揮紅軍部 隊圍困了華沙。列寧賦予此次戰役頭等重要的意義,他認為,地主波蘭的失敗將破 壞整個凡爾賽體制。因此,他要求葉格羅夫率領進攻利沃夫的紅軍師調轉方向前往 波蘭首都,與屠哈切夫斯基的部隊匯合,這樣可以確保佔領華沙。但是,西南方面 軍政治委員斯大林卻堅持首先佔領利沃夫。他沒有服從列寧的命令。結果,波蘭軍 隊得到了法國顧問和協約國先進武器幫助,重創了屠哈切夫斯基的部隊,後者撤退 到了東部。與此同時,利沃夫附近的部隊也被迫撤退。波蘭人在佔領了白俄羅斯和 烏克蘭大部分地區之後,迫使蘇聯政府於一九二一年簽署裡加條約,強加了這個遠 遠越過了「科爾松線」的新邊界。在這個意義上,與希特勒的協議將使斯大林心理 上特別舒服。這使他有機會在自己的眼裡自我平反,再次將國家的西部邊界線大致 按照「科爾松線」劃定。 但是,與希特勒達成協議還將帶來其他的機會。如果一九九一年出版的《 與莫洛托夫的一百零四次談話》正確地複述了這位斯大林戰友所說的話,那麼一九 三九至一九四五年間的許多事件將獲得一個新的視角。一九七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在與政論作家丘耶夫談話時,已經退休多年的莫洛托夫承認說:「我認為自己作為 外交部長的任務在於,盡可能地擴大我們祖國的邊界。並且,我們跟斯大林這個任 務完成得似乎不錯……」 斯大林對戰後的新疆界應該是滿意的。有一次,人們把剛剛出版的蘇聯新 邊界中學地圖送到他的別墅。按照慣例,「各族人民萬世領袖」用圖釘把地圖釘在 牆上,然後自滿地說: 「看看吧,我們有什麼成果…… 北方完全沒有問題,一切正常。芬蘭在我 們面前犯了大錯,於是我們把邊境推移到遠離開列寧格勒的地方。波羅的海自古就 是俄國的土地!—現在又成了我們的。白俄羅斯人現在跟我們生活在一起,烏克蘭 人—在一起,摩爾多瓦人—也在一起。」然後用煙斗在自己帝國的東部劃了一道線 ,接著說,「這裡我們有什麼?……千島群島現在是我們的。薩哈林全部屬於我們 ,看看吧,多好啊!還有旅順也是我們的,大連也是我們的,遠東鐵路也是我們的 。中國,蒙古—統統都沒有問題……」 然後,用煙斗劃過高加索以南地區,說: 「就是這裡,我不喜歡我們的邊境線……」 斯大林未能奪回列寧一九二一年給土耳其的卡爾斯地區。 他上面所提到的新疆界,部分也是借助與希特勒的同謀,部分則是經過打 勝仗,雖然也是流血犧牲,以及爭取到反法西斯同盟國同意的結果…… 斯大林充滿了帝國的野心。他想把原來屬於沙俄的土地全部奪回來。對此 ,他曾經有過公開的講話。打敗日本之後,他講到過,他那一代人四十年來都在等 待旅順港、大連市、南薩哈林回歸俄國。戰前,比薩拉比亞在我國的地圖上標示為 「有爭議的地區」。將波羅的海加入蘇聯也是他的夙願。補充議定書使得有可能實 現這些意圖。這些意圖也許跟兩次大戰之間的思維方式是契合的。可是,從現代的 立場上看,他們是不道德的,侵略性的。同樣不能不承認,八月二十三日的秘密議 定書,以及一九三九年九月二十八日的議定書客觀上可以看作是產生了未來蘇德武 裝衝突所開始的戰線的兩個文件。產生了最前防禦線,將這個戰線與列寧格勒,明 斯克,基輔,敖德薩分割開了大約200-300公里。不難想像,如果入侵不是從維堡一 帶,而是直接從市區開始的話,列寧格勒會是什麼樣的命運。也可能,現在,這個 北方威尼斯的所在會是碧波蕩漾,因為希特勒曾經計劃淹沒「十月革命的搖籃」。 所以說,對待歷史事實也要更加審慎。因為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使用武力解決國 際問題當時認為是「合法」的政治工具。克勞塞維茨有關戰爭是外交採用另一種手 段的繼續這個說法,在當時很少引起異議。 八月二十一日,斯大林給希特勒的答覆交給了舒倫堡。 一九三九年八月21日 致 德意志帝國總理 阿·希特勒先生 我感謝您的來信。 我希望,互不侵犯協議將給我們兩國政治關係的顯著改善創造一個轉折點 。 我們兩國人民需要相互之間的和平條約。德國政府同意簽署互不侵犯條約 ,將為消除政治緊張局面,以及在我們兩國之間確立和平與合作創造基礎。 蘇聯政府委託我通報您,同意裡賓特洛普先生於八月二十日前來莫斯科。 約·斯大林 當天夜裡,中歐時間二十三點剛過,德國電台中斷了節目,然後播音員用 莊嚴的語調宣讀了如下聲明: 「帝國政府與蘇聯政府達成了簽署互不侵犯條約的協議。帝國部長裡賓特 洛普將於八月二十三日抵達莫斯科完成談判。」 希特勒急於向全世界宣佈已經跟斯大林達成的協議。他要切斷一切退路…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