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王定 鄭 義 7月26日,我的尊敬的朋友——前廣西環江縣縣長、縣委書記王定先生因病逝 世。 結識王定先生,是十多年前的事。1988年春,我和妻子北明二度赴廣西採訪 發生於文革時期的人相食悲劇。通過王祖鑒先生引薦,我們拜見了王定。如果說王 祖鑒是悲劇的見證者與揭發者,那麼王定就是悲劇史實之收集、編輯、保存者。他 向我們提供了大量由他參與編審的廣西文革史資料。這一批官方文件遂成為這個令 人難以置信的悲劇事件之鐵證。《紅色紀念碑》出版已近十年,其真實性沒有遭到 任何嚴肅的挑戰。這裡面有王定及廣西文革史編寫者們的功勞。王定先生重病期間 和去世前後,其長子廖新軍曾多次要求返國盡孝,均遭當局無理拒絕。為政者之墮 落,竟至不齒於人類。 王定先生青年時代投身共產革命,曾在兩廣湖南的叢林裡進行過艱難的游擊 戰爭。一些及其殘酷的場面,使他受到極為深刻的觸動,並就此成為他人道主義思 想的一個來源。中共建政之後,王定任廣西環江縣縣長兼縣委書記。接踵而至的各 種政治運動,如「土改」、「三反」、「五反」都使他困惑不堪。他不能理解那種 殘忍,無法把自己追求人類自由平等的理想與眼下的暴行相聯繫。1956年「合作化 」運動高潮中,王定的人道主義理想與殘酷現實的矛盾終於爆發。在深入鄉村的經 濟調查中,王定的感情天平完全傾斜於貧苦農民,肯定了農民反抗土地集體化的充 分合理性。在無力對烏托邦進行根本改變的困境下,王定制定了一個大膽修正的新 政策:在某些地區實行包工、包產、包資及超產獎勵的「三包到戶」。由此發端, 他成就了一項豐功偉績:在中國當代史上首倡「包產到戶」。從此,「包產到戶」 的幽靈便如影隨形地困擾著共產烏托邦,成為中國農民心中的一線希望之光。 1957年春夏之交,「整風」運動開始。在中共廣西省代表大會上,王定慷慨 陳辭,就農村政策失當、部分地區餓死人、執政黨腐敗、缺乏黨內民主、官官相護 、不講真話等問題提出了十條意見。全場掌聲雷動。黨代表們紛紛圍攏來和他熱烈 握手,說:老王啊,你說出了我們想說而不敢說的心裡話!不久之後,「反右」運 動暴風雨般來臨,「三包到戶」和黨代會上的建言成了罪狀。王定被定為「廣西的 納吉」和「環江右派集團頭目」,從此開始了他長達二十年之久的苦役流放生涯。 環江人民和王定一起受難,且苦難更為深重。王定的繼任者洪華投上所好,高舉「 大躍進」的紅旗,放了一顆又一顆「高產衛星」。其中水稻畝產13萬零434斤10兩4 錢,成為至今仍未打破的中國暨世界紀錄!洪華以浮誇虛報扛回了96面大紅旗,緊 隨其後的高徵購卻奪去了4萬條生命。在那場遍及全中國的可怕的人造大饑荒裡,廣 西環江縣餓死者佔全縣總人口四分之一。 七十年代末,王定的「右派」得到「改正」,恢復黨籍和原有幹部級別,但 不予重用。事實證明當政者的判斷是相當準確的:經過了漫長的磨難,王定已看清 了共產主義的殘暴本質,再也不是當年那位提槍上山打游擊的青年布爾什維克。在 餘生中,他始終不渝地作著一件事:調查、記錄共產制度之殘暴,並公諸於世。除 了刻骨銘心的「環江事件」,他還把極大注意力轉向了廣西文革史的收集保存。19 88年春,當我們在南寧相見時,他正在協助廣西自治區「文革大事記辦公室」編撰 審定文革史。他堅持秉筆直書,修出一部信史。這自然招來極大的仇恨。當壓力大 到某種程度時,主持者打算委曲以求全,對文革史稿進行重大刪改。王定則主張寸 步不讓。他睿智地擺出兩條前途供主持者選擇:一是屈服於壓力,對史實進行大幅 刪改。眼下可過關,但修史工程一結束,就會有人拿著刪改前的史稿來反攻倒算, 請你「說清楚」。那時班子已散,資料已散失,你有口難辯,於是「造謠誣陷」的 罪名難以洗清。一是頂住壓力,拿史實拿檔案資料把干預者硬頂回去。眼下艱難一 些,但無後患,還為國家民族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就這樣,王定和他的朋友 們終於頂住壓力,保存了廣西文革時期大屠殺與人吃人的悲劇史實。這既是共產暴 政之罪證,也是民族懺悔自新之起點。王定先生功莫大焉! 王定先生晚年至少有兩件值得欣慰的事:一是在影響最大的報紙之一《南方 週末》上發表了為環江4萬冤魂請命的長篇文章,一了半生心願;一是到丹麥兒子家 小住了一段時間,親眼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他青年時代曾為之不惜拋頭灑血的人道 理想,已經在大多數國度實現。當然不是靠殺戮、專政與奴役,而走的是另一條路 :和平、法治與自由。 我懷著依依惜別的心情紀念王定。 在這個集體健忘的時代,他就是紀念碑。 在這個患軟骨症的時代,他就是硬骨頭。 在這個天良泯滅的時代,他就是良心。 在這個逃避英雄的時代,他就是英雄。 他的名字,將長久地活在一切善良人們心中。 (2000年8月9日於華盛頓D.C.)□